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展开1. 如图,中学生的手掌长度约为( )
A. 15m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学生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手掌的长度比宽度稍大一些,大约是15cm,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小明准备入口的热豆浆的温度约为( )
A. -16 ℃B. 3 ℃C. 40 ℃D. 96℃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生活常识可知,热豆浆的温度略高于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 如图,不颠簸的船向前直线行驶,静坐在船上的乘客观察东塔相对于船向东运动,此时( )
A. 船向西运动B. 船向东运动
C. 船有可能静止D. 西塔相对于船静止
【答案】A
【解析】
【详解】ABC.由题意可知,以船为参照物,东塔相对于船向东运动,由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可知,以东塔为参照物,船向西运动,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西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因船相对于地面向西运动,故船与西塔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故可知西塔相对于船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女高音”、“男低音”描述是声音的( )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声速
【答案】B
【解析】
【详解】“女高音”、“男低音”描述的是女生的声音音调高,男生的声音音调低,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如图,将甲音叉、手机分别放在M、N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撤去甲音叉,将乙音叉放在M处,手机位置不变,测出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甲比乙( )
A. 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B. 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
C. 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D. 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强弱的单位是,甲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小于乙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则甲比乙振动的振幅一定要小;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 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B. 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 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D.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植树木花草,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判断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衣柜里樟脑丸日久变小——凝华B. 夏天冰棒周围冒着“白气”——升华
C. 阳光下湿衣服变干——汽化D. 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液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
B.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
C.阳光下湿衣服变干,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正确;
D.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8. 下面四种光现象不能用对应的光路图解释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是因为在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现象与光路图可以对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用放大镜观察邮票,利用的是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光路图显示是的成像特征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现象与光路图不能对应,故B符合题意;
C.图中是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路图显示的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能照射到物体背光的一侧,现象与光路图可以对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下面的图是平面镜成像,现象与光路图可以对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如图甲、乙所示的光路图,则图乙眼睛( )
A. 是近视眼B. 一定能看清近处物体
C. 可戴装有凹透镜眼镜加以矫正D. 晶状体的折光能力比图甲的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远视眼是像在视网膜后方,图乙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图乙的眼睛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B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图乙为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C不符合题意;
D.折光能力强,光线更容易会聚,图乙眼睛不易会聚光线,所以折光能力比图甲眼睛弱,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适合放在下图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得,该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6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1. 如图,光源A发出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
(1)画出①水面的反射光线;②水中的折射光线;③A点在水中的像______;
(2)逐渐往容器中加水,光斑会______(选填“左移”“右移”“不动”)。
【答案】 ①. ②. 右移
【解析】
【详解】(1)[1]由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作出反射光线,因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可作出A点在水中的像A′点,又因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由此可作出水中的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2]逐渐往容器中加水时,水面会逐渐升高,入射光线射向水面的射入点会向右移,而入射角不变,故折射角也不变,故可知折射光线会向右移,即光斑会向右移。
12. 如图,O是透镜的光心,来自物体AB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一点。
(1)在图中①画出b经透镜后的光线;②标出右侧焦点F的位置;③标出物距u______;
(2)AB经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倒立”“正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______(选填“实”“虚”)像。
【答案】 ①.
②. 倒立 ③. 缩小 ④. 实
【解析】
【详解】(1)[1]①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方向不变,据此画出b经透镜后的光线。
②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焦点,据此标出右侧焦点F的位置。
③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据此标出物距u,如下图所示:
(2)[2][3][4]由上图可知,AB经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因为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是实像。故AB经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3. 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在15℃空气中,声速是______,声源发出的声音需要经过______s才能让放在离声源处的声音采集设备接收到;
(2)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3)分析表格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写出两种)______、______;
(4)月球上两个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交流,这是因为______不能传声。
【答案】 ①. 340 ②. 0.2 ③. 增大 ④. 介质种类 ⑤. 介质温度 ⑥. 真空
【解析】
【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
[2]离声源处的声音采集设备接收到的时间
(2)[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4][5]由表中数据可知,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大于液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液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所以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影响声速的因素有两个: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
(4)[6]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两个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交流。
14. 用图甲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物质:
(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选填“吸热”“放热”“不吸热不放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
(2)凝固点是______℃;
(3)在第时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
【答案】 ①. 吸热 ②. 不变 ③. 晶体 ④. 80 ⑤. 固液共存 ⑥. 15(14~15均可)
【解析】
【详解】(1)[1][2][3]由图乙可知,物质先吸热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
(2)[4]由图乙可知,物质熔化的温度的是80℃,即该物质的熔点是80℃,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所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80℃。
(3)[5][6]由图乙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熔化结束,大约持续15min,在第时处于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5. 小明用图甲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数据如表格。
(1)0~4min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第3min时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水温为______ ℃;
(2)图乙______(选填“A”“B”)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3)根据表格,在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图像______,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 ℃;
(4)撤去酒精灯后,小明观察到水仍沸腾,此时水温______(选填“高于”“低于”“等于”)沸点;
(5)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
【答案】 ①. 变大 ②. 液化 ③. 92 ④. A ⑤. ⑥. 96 ⑦. 等于 ⑧. 减小水的质量
【解析】
【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知,0~4min内液体的温度在升高,因温度计是由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故可知0~4min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变大。
[2]温度计管壁模糊,是由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管壁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管壁上。
[3]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可知此时水温为92℃。
(2)[4]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故可知图乙中A是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3)[5]由表中的数据,描点、连线,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6]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温度在达到96℃后就保持不变,故可知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6℃。
(4)[7]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故可知此时的水温等于沸点。
(5)[8]因水的质量越大,水温达到沸点所需时间越长,故为了减小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减小水的质量。
16~17题结合题目要求,涉及计算的,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演算过程及结果都要在数字后面写上正确的单位。
16. 小明每天沿同一路线出行,查询信息如图甲,三种方式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1)图乙是三种出行方式大致的s-t图像,与乘坐地铁对应的是图线______(填序号);
(2)第一天,他乘坐地铁,测出车速如图丙,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求此过程中行驶的路程______;
(3)第二、三天,他打车出行,第二天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第三天用时3min。请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天车速的大小______;
(4)第四天,他试着步行,果然需要24min,在图丁中画出v-t图像(步行速度v=3.5km/h)______。
【答案】 ①. ① ②. 1.4km ③. ④.
【解析】
【详解】(1)[1]因为乘坐地铁用时最短,所以应选择图乙中相同路程时间最短的图线,即①。
(2)[2]由图乙可知
v=28km/h
t=3min=0.05h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
(3)[3]由于小明每天沿同一路线出行,所以第二天、第三天的路程s相同,t1=5min,t2=3min,第二天用时大于第三天用时,由可得v1
17. 小明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为了验证猜想;
(1)首先,他把滑块在图示位置从静止释放,并滑到木板底部,测量下滑的路程、下滑的时间,如图甲所示。接着,改变斜面坡度,但关于滑块释放的位置,小红、小芳的方案不同,如图乙,能验证小明猜想的是______(选填“小红”“小芳”)的;
(2)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木块高度为______cm;
(3)小明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①求:第1次实验过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②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_?
【答案】 ①. 小红 ②. 20.00 ③. 0.0500m/s ④. 正确
【解析】
【详解】(1)[1]验证小明的猜想,要控制高度相同,改变斜面的坡度,让物体静止下滑,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求平均速度,由图得,小红控制了滑块下滑的高度相同,小芳改变了滑块的高度,因此小红的实验能验证小明的猜想。
(2)[2]由图得,木块的高度为
(3)[3]由表格中数据得,第一次实验
,
第1次实验过程的平均速度
[4]由表格中数据得,高度相同时,坡度越大,小车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越大,故小明的猜想正确。
18. 小明把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发现管内的液面上升,待液面静止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为h(下图)。他查资料得知同一根细玻璃管的h与水温t有关,他想探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与水温t的定量关系,需要测出多组不同的h与t。请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______;
(2)实验步骤(请补充剩余步骤,序号自行添加):
①按图所示,将玻璃管插入水中,待液面静止;
②用______测出管内外液面高度差,记作h;
③______;
④多次改变水温,用同一根细玻璃管重复上述步骤;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将划线处补充完整,不需要填数据)。
【答案】 ①. 探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与水温t的定量关系 ②. 刻度尺 ③. 用温度计测出管内液体的温度,记作t ④. 内外液面的高度差h/m ⑤. 水温t/C
【解析】
【详解】(1)[1]依题意得,本实验探究的是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与水温t的定量关系。
(2)[2]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管内外液面高度差。
[3]实验中,记录管内液面高度差的同时,要记录水的温度,因此除了记录管内外液面高度差外,还要用温度计测量管内液体的温度t。
(3)[4][5]探究的是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与水温t的定量关系,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与水温t,因此要记录的数据有每一次实验的内外液面的高度差h/m和水温t/C。介质
介质
空气(15℃)
340
海水(25 ℃)
1531
空气(25 ℃)
346
铜(棒)
3750
空气(35 ℃)
352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
1324
铅(棒)
5000
蒸馏水(25 ℃)
1497
铁(棒)
520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86
88
90
94
96
96
96
96
实验次数
坡度
下滑路程/m
下滑时间/s
平均速度/
1
逐次变大
2
3
实验次数
①______
②______
1
2
3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全卷共18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