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4章 热学 专题强化二十五 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两类模型问题 (含解析)
展开考点一 “玻璃管液封”模型
求液柱封闭的气体压强时,一般以液片或液柱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列平衡方程,要注意:
(1)液体因重力产生的压强大小为p=ρgh(其中h为液面的竖直高度)。
(2)不要漏掉大气压强,同时又要注意大气压强产生的压力是否要平衡掉。
(3)有时可直接应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内静止的液体,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各处压强相等。
(4)当液体为水银时,可灵活应用压强单位“cmHg”等,使计算过程简捷。
角度 单独气体
例1 如图1,两侧粗细均匀、横截面积相等、高度均为H=18 cm的U形管,左管上端封闭,右管上端开口。右管中有高h0=4 cm的水银柱,水银柱上表面离管口的距离l=12 cm。管底水平段的体积可忽略。环境温度为T1=283 K,大气压强p0=76 cmHg。
图1
(1)现从右侧端口缓慢注入水银(与原水银柱之间无气隙),恰好使水银柱下端到达右管底部。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为多少?
(2)再将左管中密封气体缓慢加热,使水银柱上表面恰与右管口平齐,此时密封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答案 (1)12.9 cm (2)363 K
解析 (1)设密封气体初始体积为V1,压强为p1,左、右管的横截面积均为S,密封气体先经等温压缩过程体积变为V2,压强变为p2。
由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①
设注入水银后水银柱高度为h,水银的密度为ρ,
按题设条件有p1=p0+ρgh0②
p2=p0+ρgh③
V1=(2H-l-h0)S,V2=HS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h≈12.9 cm。⑤
(2)密封气体再经等压膨胀过程体积变为V3,温度变为T2,
由盖-吕萨克定律有eq \f(V2,T1)=eq \f(V3,T2)⑥
按题设条件有
V3=(2H-h)S⑦
联立④⑤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2≈363 K。
跟踪训练
1.(2022·安徽马鞍山模拟)如图2所示,一根上细下粗、上下分别均匀且上端开口、足够长的薄壁玻璃管,管内用水银柱封住了一段理想气体柱。上下管中水银柱长度h1=h2=2 cm,上方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1,下方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2,且S2=2S1,气体柱长度l=6 cm,大气压强为76 cmHg,气体初始温度为300 K。缓慢升高理想气体温度,求:
图2
(1)当水银刚被全部挤出粗管时,理想气体的温度;
(2)当理想气体温度为451 K时,水银柱下端距粗管上端的距离。
答案 (1)410 K (2)1.6 cm
解析 (1)设水银刚被全部挤出粗管时水银柱的长度为x,根据体积关系可得
h1S1+h2S2=xS1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开始时理想气体的压强为
p1=p0+ρg(h1+h2)
水银刚被全部挤出粗管时理想气体的压强为
p2=p0+ρgx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eq \f(p1lS2,T1)=eq \f(p2(l+h2)S2,T2)
解得T2=410 K。
(2)设理想气体温度为451 K时的体积为V3,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
eq \f((l+h2)S2,T2)=eq \f(V3,T3)
设此时水银柱下端距粗管上端的距离为y,则
V3=(l+h2)S2+yS1
解得y=1.6 cm。
角度 关联气体
例2 (202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如图3,两侧粗细均匀、横截面积相等的U型管竖直放置,左管上端开口且足够长,右管上端封闭。左管和右管中水银柱高h1=h2=5 cm,两管中水银柱下表面距管底高均为H=21 cm,右管水银柱上表面离管顶的距离h3=20 cm。管底水平段的体积可忽略,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大气压强p0=75 cmHg。
图3
(1)现往左管中再缓慢注入h=25 cm的水银柱,求稳定时右管水银柱上方气柱的长度;
(2)求稳定时两管中水银柱下表面的高度差。
答案 (1)15 cm (2)20 cm
解析 (1)设两侧管的横截面积为S,对右管上方气体,有
p3=p0=75 cmHg,V3=h3S
p3′=p0+ρgh=100 cmHg,V3′=h3′S
由玻意耳定律有p3h3S=p3′h3′S
解得h3′=15 cm。
(2)对两水银柱下方气柱,注入水银柱前,有
p2=p0+ρgh1=80 cmHg,V2=2HS
注入水银柱后有
p2′=p0+ρg(h1+h)=105 cmHg
设注入水银柱后气柱的长度为L1,
则V2′=L1S,由玻意耳定律有
p2·2HS=p2′·L1S
解得L1=32 cm
此时两侧水银柱下表面的高度差为
Δh=2H-L1+2(h3-h3′)=20 cm。
跟踪训练
2.竖直放置的一粗细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中,两边分别灌有水银,水平部分有一空气柱,各部分长度如图4所示,单位为cm。现将管的右端封闭,从左管口缓慢倒入水银,恰好使水平部分右端的水银全部进入右管中。已知大气压强p0=
75 cmHg,环境温度不变,左管足够长。求:
图4
(1)此时右管封闭气体的压强;
(2)左管中需要倒入水银柱的长度。
答案 (1)90 cmHg (2)27 cm
解析 (1)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对右管中的气体,
初态:p1=75 cmHg,V1=30 cm·S
未态:V2=(30 cm-5 cm)·S
由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
解得p2=90 cmHg。
(2)对水平管中的空气柱,
初态:p=p0+15 cmHg=90 cmHg,V=11 cm·S
末态:p′=p2+20 cmHg=110 cmHg
根据玻意耳定律pV=p′V′
解得V′=9 cm·S
则水平管中的空气柱长度变为9 cm,
此时原来左侧竖直管中15 cm水银柱已有7 cm进入到水平管中,所以左侧管中倒入水银柱的长度为110 cm-75 cm-(15-7)cm=27 cm。
考点二 “汽缸活塞”模型
1.“汽缸活塞”模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两类:①热学研究对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②力学研究对象(汽缸、活塞或某系统)。
(2)分析物理过程
①对热学研究对象分析清楚初、末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依据气体实验定律列出方程。
②对力学研究对象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依据力学规律列出方程。
(3)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如几何关系等,列出辅助方程。
(4)多个方程联立求解。注意检验求解结果的合理性。
2.两个或多个汽缸封闭着几部分气体,并且汽缸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解答时应分别研究各部分气体,找出它们各自遵循的规律,并写出相应的方程,还要写出各部分气体之间压强或体积的关系式,最后联立求解。
角度 单独气体
例3 (2023·山东威海高三期末)如图5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过压保护装置。长度为L的竖直放置的绝热汽缸与面积为S的绝热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汽缸的顶端装有卡环,底端装有泄压阀,当压强小于等于2p0,泄压阀保持密闭,当压强大于2p0,就会自动排出部分气体,以保持缸内压强2p0不变。初始时,活塞距离缸底的距离为汽缸长度的eq \f(2,3),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0,大气压强为p0,活塞的重力为0.2p0S,当温度缓慢升高到T1时,活塞运动到卡环处。若活塞厚度可忽略,不计活塞与汽缸间的摩擦。求:
图5
(1)温度T1;
(2)当温度缓慢升至3T0,从泄压阀排出的气体在压强为p0、温度为T0时的体积。
答案 (1)eq \f(3T0,2) (2)eq \f(2,15)LS
解析 (1)温度由T0升高到T1的过程中,气体做等压变化,有
eq \f(2LS,3T0)=eq \f(LS,T1)
解得T1=eq \f(3T0,2)。
(2)初态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p1=1.2p0),设排出的气体在2p0、3T0时的体积为V,在温度由T0升高到3T0的过程中,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eq \f(p1·\f(2,3)LS,T0)=eq \f(2p0(LS+V),3T0)
设排出的气体在p0、T0时的体积为V′
eq \f(2p0V,3T0)=eq \f(p0V′,T0)
联立解得V′=eq \f(2,15)LS。
跟踪训练
3.(2022·重庆诊断)如图6所示,导热的汽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缸体质量M=20 kg,活塞质量m=1 kg,活塞横截面积S=100 cm2。活塞与汽缸壁无摩擦且不漏气。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为27 ℃,活塞位于汽缸正中,整个装置都静止。已知大气压恒为p0=1.0×105 Pa,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求:
图6
(1)汽缸内气体的压强p1;
(2)当活塞恰好静止在汽缸缸口AB处时,汽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了多少。
答案 (1)1.2×105 Pa (2)300 K
解析 (1)以汽缸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Mg+p0S=p1S
代入数据得p1=1.2×105 Pa。
(2)缸内气体发生等压变化,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eq \f(V1,T1)=eq \f(V2,T2)
其中有T1=(27+273)K=300 K,V1=0.5LS,V2=LS
代入数据得T2=600 K
升高温度为ΔT=T2-T1=300 K。
角度 关联气体
例4 (2022·全国甲卷,33)如图7,容积均为V0、缸壁可导热的A、B两汽缸放置在压强为p0、温度为T0的环境中;两汽缸的底部通过细管连通,A汽缸的顶部通过开口C与外界相通;汽缸内的两活塞将缸内气体分成Ⅰ、Ⅱ、Ⅲ、Ⅳ四部分,其中第Ⅱ、Ⅲ部分的体积分别为eq \f(1,8)V0和eq \f(1,4)V0。环境压强保持不变,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忽略摩擦。
图7
(1)将环境温度缓慢升高,求B汽缸中的活塞刚到达汽缸底部时的温度;
(2)将环境温度缓慢改变至2T0,然后用气泵从开口C向汽缸内缓慢注入气体,求A汽缸中的活塞到达汽缸底部后,B汽缸内第Ⅳ部分气体的压强。
答案 (1)eq \f(4,3)T0 (2)eq \f(9,4)p0
解析 (1)因两活塞的质量不计,则当环境温度升高时,Ⅳ内的气体压强总等于大气压强,则该气体进行等压变化,则当B中的活塞刚到达汽缸底部时,对Ⅳ中气体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eq \f(\f(3,4)V0,T0)=eq \f(V0,T),解得T=eq \f(4,3)T0。
(2)设当A中的活塞到达汽缸底部时,Ⅲ中气体的压强为p,则此时Ⅳ内的气体压强也等于p,设此时Ⅳ内的气体的体积为V,则Ⅱ、Ⅲ两部分气体的体积为
(V0-V),则对Ⅳ中气体有eq \f(p0·\f(3V0,4),T0)=eq \f(pV,2T0)
对Ⅱ、Ⅲ两部分气体有
eq \f(p0\b\lc\(\rc\)(\a\vs4\al\c1(\f(V0,8)+\f(V0,4))),T0)=eq \f(p(V0-V),2T0)
联立解得p=eq \f(9,4)p0。
跟踪训练
4.(2023·安徽黄山月考)如图8所示,水平放置的固定汽缸A和B中分别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活塞面积之比为SA∶SB=1∶3。两活塞之间用刚性细杆相连,可沿水平方向无摩擦滑动。两个汽缸始终都不漏气。初始时,A、B中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0、3V0,温度皆为T0=300 K,A中气体压强pA=4p0,p0是汽缸外的大气压强。现对A缓慢加热,在保持B中气体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使B中气体的压强达到pB′=3p0。求:
图8
(1)此时A中的气体压强pA′;
(2)此时A中的气体温度TA′。
答案 (1)7p0 (2)700 K
解析 (1)活塞平衡时,由平衡条件得
初状态:pASA+p0(SB-SA)=pBSB
末状态:pA′SA+p0(SB-SA)=pB′SB
且SA∶SB=1∶3
得pA′=7p0。
(2)B中气体初、末态温度相等,设末态体积为VB,
由玻意耳定律得
pB′VB=pB·3V0
设A中气体末态的体积为VA,因为两活塞移动的距离相等,故有
eq \f(VA-V0,SA)=eq \f(3V0-VB,SB)
对A中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eq \f(pA′VA,TA′)=eq \f(pAV0,T0)
解得TA′=700 K。
1.如图1所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活塞处于容器中部,活塞面积为S。用密封的盖子封住容器口后,将容器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缓慢转至水平位置,这时活塞左边气体体积为V1,右边气体体积为V2。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整个过程温度不变,活塞与汽缸无摩擦且不漏气。则eq \f(V1,V2)为( )
图1
A.1-eq \f(p0S,mg) B.1+eq \f(p0S,mg)
C.1-eq \f(mg,p0S) D.1+eq \f(mg,p0S)
答案 D
解析 竖直放置时,对活塞有mg+p0S=p10S,水平位置时,两端气体压强相等,设为p,则对左端气体有p10eq \f(V,2)=pV1,对右端气体有p0eq \f(V,2)=pV2,联立以上方程解得eq \f(V1,V2)=1+eq \f(mg,p0S),故D正确,A、B、C错误。
2.带加热丝(图2中未画出,体积不计)的质量为M的汽缸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质量可以忽略),活塞由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活塞到汽缸底部的距离为L,到汽缸顶部的距离为eq \f(L,2),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汽缸恰好对地面无压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大气压强始终为p0,M=2m=eq \f(p0S,5g),活塞可在汽缸内自由滑动。现在缓慢升高封闭气体的温度,求:
图2
(1)活塞开始上升时气体的温度T1;
(2)活塞上升到汽缸顶部时气体的温度T2。
答案 (1)eq \f(11,8)T (2)eq \f(33,16)T
解析 (1)初始时对汽缸受力分析有
p0S-Mg-p1S=0
当轻绳拉力刚好为零时活塞开始上升,此时对活塞受力分析有p0S+mg-p2S=0
由查理定律有eq \f(p1,T)=eq \f(p2,T1)
联立解得T1=eq \f(11,8)T。
(2)活塞开始上升后封闭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初始时气体的体积V1=LS
当活塞上升到汽缸顶部时气体的体积
V2=eq \b\lc\(\rc\)(\a\vs4\al\c1(L+\f(L,2)))S
由盖-吕萨克定律有eq \f(V1,T1)=eq \f(V2,T2)
解得T2=eq \f(33,16)T。
3.如图3所示,将一汽缸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大气压强为p0=1×105 Pa,汽缸壁是导热的,两个导热活塞A和B将汽缸分隔为1、2两气室,达到平衡时1、2两气室高度分别为10 cm、5 cm,活塞A质量为2 kg,活塞B质量为3 kg,活塞A、B的横截面积皆为S=1×10-3 m2。活塞的厚度均不计,不计一切摩擦,取g=10 m/s2。
图3
(1)求气体1、气体2的压强;
(2)在室温不变的条件下,将汽缸顺时针旋转180°,将汽缸倒立在水平面上,求平衡后活塞A移动的距离。不计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A、B活塞一直在汽缸内不脱出。
答案 (1)1.2×105 Pa 1.5×105 Pa (2)15 cm
解析 (1)由题知,汽缸壁是导热的,活塞A质量为2 kg,活塞B质量为3 kg,面积均为S=1×10-3 m2,达到平衡时,
对活塞A有:p0S+MAg=p1S
解得p1=1.2×105 Pa
同理对活塞B有:p1S+MBg=p2S
解得p2=1.5×105 Pa。
(2)在室温不变的条件下,将汽缸顺时针旋转180°,汽缸平衡时,对活塞A分析,即
p0S=MAg+p1′S
解得p1′=0.8×105 Pa
同理对活塞B受力分析有
p1′S=MBg+p2′S
解得p2′=0.5×105 Pa
由玻意耳定律,对气室1中的气体,有
p1V1=p1′(V1+x1S)
对气室2中的气体,有p2V2=p2′(V2+x2S)
解得x1=5 cm,x2=10 cm
则活塞A移动的距离为x=x1+x2=15 cm。
4.(2022·全国乙卷,33)如图4,一竖直放置的汽缸由两个粗细不同的圆柱形筒组成,汽缸中活塞Ⅰ和活塞Ⅱ之间封闭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两活塞用一轻质弹簧连接,汽缸连接处有小卡销,活塞Ⅱ不能通过连接处。活塞Ⅰ、Ⅱ的质量分别为2m、m,面积分别为2S、S,弹簧原长为l。初始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0.1l,活塞Ⅰ、Ⅱ到汽缸连接处的距离相等,两活塞间气体的温度为T0。已知活塞外大气压强为p0,忽略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汽缸无漏气,不计弹簧的体积。
图4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缓慢加热两活塞间的气体,求当活塞Ⅱ刚运动到汽缸连接处时,活塞间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答案 (1)eq \f(40mg,l) (2)p0+eq \f(3mg,S) eq \f(4,3)T0
解析 (1)设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对两活塞和弹簧的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
2mg+p0·2S+mg+p1S=p0S+p1·2S
解得p1=p0+eq \f(3mg,S)
对活塞Ⅰ由平衡条件有
2mg+p0·2S+k·0.1l=p1·2S
解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eq \f(40mg,l)
(2)缓慢加热两活塞间的气体使得活塞Ⅱ刚运动到汽缸连接处时,对两活塞和弹簧的整体由平衡条件可知
2mg+p0·2S+mg+p2S=p0S+p2·2S
解得气体的压强为
p2=p1=p0+eq \f(3mg,S)
即封闭气体发生等压变化,初、末状态的体积分别为
V1=eq \f(1.1l,2)·2S+eq \f(1.1l,2)·S=eq \f(3.3lS,2)
V2=l2·2S
由于气体的压强不变,
则弹簧的弹力也不变,故有l2=1.1l,
由eq \f(V1,T0)=eq \f(V2,T2),解得T2=eq \f(4,3)T0。
5.导热良好、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初始时,管内水银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5所示,下方水银柱足够长且左、右两侧水银面等高。已知大气压强p0=75 cmHg保持不变,环境初始温度为T1=300 K。现缓慢将玻璃管处环境温度提升至T2=350 K,此过程中水银无溢出。求:
图5
(1)右侧空气柱长度(保留2位小数);
(2)左侧管内水银面下降的高度。
答案 (1)5.83 cm (2)3 cm
解析 (1)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右侧气体初状态体积V1=5S
温度升高过程气体压强不变,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eq \f(V1,T1)=eq \f(LS,T2)
代入数据解得,右侧空气柱的长度L=5.83 cm。
(2)右管气体压强
p右=(75+15)cmHg=90 cmHg
左管初状态压强p左1=p右=90 cmHg
左管初状态体积V左1=32S
温度升高后,设左侧管内水银面下降的高度为h,
左管气体末状态压强
p左2=p右+2ρgh=(90+2h)cmHg
左管内气体末状态的体积V左2=(32+h)S
对左管内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eq \f(p左1V左1,T1)=eq \f(p左2V左2,T2)
代入数据解得h=3 cm。
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五章热学专题二十二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三类模型”问题题型1汽缸类问题: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五章热学专题二十二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三类模型”问题题型1汽缸类问题,共2页。
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五章热学专题二十二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三类模型”问题题型3“变质量”问题: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五章热学专题二十二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三类模型”问题题型3“变质量”问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2m3,01m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五章热学专题二十二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三类模型”问题: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十五章热学专题二十二应用气体实验定律解决“三类模型”问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