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完美的图形圆6_青岛版
展开1.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
2.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为定值,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3.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体会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圆周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之前我们认识了完美的图形——圆,今天老师带来一段录像,让大家领略一下圆在古建筑中的应用。(课件录像)好,轻松游览过后,让我们一起来踏上学习的旅程吧。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课件:出示圜丘和祈谷的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刚才录像中看到的圜丘和祈谷,看看祭天坛的三层,是什么形状的?
谈话:再仔细阅读信息窗,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米?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是多少米?
追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不管求哪一层的周长,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谈话: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来研究一下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祭天台的情境,提供和圆的周长有关的数学素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铺垫。】
评论(0) 活动2【讲授】圆的周长
二、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1.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谈话:要研究圆的周长,你认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谈话: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肯定有关系,那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谈话启示: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联想一下我们以前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之和有关系吧,有几倍的关系?
那正方形呢?
2.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追问:看来之前学过的周长都和它们各自的边有着倍数关系,那么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可能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追问:咱同学觉得它们之间存在倍数关系,那圆的周长会是直径的几倍呢?
观察这个图,你大胆的猜想一下。
预设1:2倍多或者是3倍.教师询问 是怎么看出来的?评价:看来咱同学很善于猜想啊,有理有据。
预设2:学生凭空想象,没有依据地猜想。(4倍或者更多)
谈话:我们的猜想要有根据,再给你个图形你来看看。(课件出示外接正方形的圆形)
谈话:通过对两个图形的分析,看来圆的周长比直径的2倍多,比4倍少,可能是3倍。
【设计意图:猜想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本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两次猜想。一是通过直觉观察引发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二是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有两种课堂预设,如果孩子是凭空想象的猜,便给学生搭个台阶,引导学生通过对两个图形的分析,合情、有依据地进行猜想,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评论(0) 活动3【活动】圆的周长
三、操作验证,总结公式
1.讨论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谈话:那么到底这个猜想正确吗?还需要我们干什么?
追问:你认为要验证它俩的倍数关系,我们需要知道几个数据?
追问:直径会测吗?周长怎么测?有什么好方法?小组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
预设1:用一根线绕圆一周,然后将线抻直量一量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追问:应该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预设2:直尺测量。
追问:滚动时需要注意什么?
2.小结测量方法。
谈话: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给出的这两种方法
教师小结:测量方法虽然不一样,但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巧妙的转化成了什么?(直直的线段),也就是化曲为直,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学思想。
3.小组合作。
(1)谈话:现在了解了方法,我们来看一下小组合作要求。
呈现活动要求:①量: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学具袋中2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
②算:利用计算器,分别算出周长与直径的倍数。
③想: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谈话:请组内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计算数值,填写小组活动记录单。
小组活动记录单
1.我们是采用 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操作结果记录表
(3)全班汇总记录单并交流。
谈话:现在大家都把组内的结果汇总好了,我们来观察一下。直径与周长的不同代表了什么?仔细观察最后一栏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不管什么样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4.认识圆周率。
谈话:通过我们验证的数据,可以看出咱同学有理有据的猜想是正确的。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了。
(1)课件出示: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就是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倍。后来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也就是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人们把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等于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谈话: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
追问:那刚才同学们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为什么都不是固定的数呢?
(2)谈话:说起圆周率,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的名字——祖冲之。
课件出示:早在1500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已经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要早1000年。
5.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谈话:现在你们会求圆的周长了吗?怎么求?
谈话: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你能归纳出圆周长的字母计算公式吗?
追问:如果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是学生发现规律和获取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本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圆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推理能力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规律。通过了解圆周率的由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周长的公式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对公式的掌握会更牢固,记忆会更长久。】
评论(0) 活动4【练习】圆的周长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求祭天台的周长。
回顾:刚才同学们先是联想了咱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与边都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同学们又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可能是3倍,动手操作验证了咱们的猜想,认识了圆周率,归纳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真了不起。我们现在可以应用这个公式解决咱们远在北京天坛公园的问题了。
谈话:现在你能求出上层的周长是多少了吗?
追问:你还想求哪一层的周长?
追问:这些算式都用到了哪个公式?
2.求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 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进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
3. 判断并解决问题
(1)判断:①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②圆的周长是它所在直径的3.14倍。( )
(2)边长和直径都是28cm的正方形和圆,哪一个的周长长?
(3)直径为10cm的半圆,其周长是多少?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完美的图形圆9_青岛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完美的图形圆9_青岛版,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借助素材,总结概念,巩固拓展,应用概念,课堂总结,提升认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完美的图形圆8_青岛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完美的图形圆8_青岛版,共35页。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完美的图形圆2_青岛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完美的图形圆2_青岛版,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借助素材,总结概念,巩固拓展,应用概念,拓展延伸,深化概念,课堂总结,提升认识,开放作业,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