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章 1.1 1.3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页
    第一章 1.1 1.3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页
    第一章 1.1 1.3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章 1.1 1.3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1.1 1.3同步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共13页。
    1.1 地球上的水考点1  水的分布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海洋水是咸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陆地咸水占0.94%。例1  在图中,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的是(    例2  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有(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冰川水            B、河流水、冰川水、土壤水C、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河流水、冰川水、淡水湖泊水例3  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A、水的物理性质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空间分布       D、水汽含量多少 考点2  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有水参与,所以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离不开水。例1  下列有关水的需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仙人掌不需要水,因此放在露天阳台上的仙人掌不需要浇水B、沙漠植物沙拐枣不需要水,因为沙漠上层几乎不含水C、骆驼有时需要水,有时不需要水D、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需要水 考点3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全球水资源分布特点: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非洲地区缺水严重。我国的水资源: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7×1013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例1  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例2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总结:考点1、2、3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低。重点了解淡水资源的情况。核心科学方法:分类法----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对水体进行分类。 考点4  水的循环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径流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例1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字母在水循环中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环节是(    A、B—F—C        B、E—A—G        C、A—D—G       D、A—G—C(3)驱动上图水循环的主要外部动力是(    A、水的三态变化   B、地心引力   C、大气运动   D、太阳辐射(4)建设三峡工程,主要对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填图中字母)施加了重要影响。A、G                B、B               C、C               D、D 变式训练:1、地球上淡水很少,可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它主要包括(    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B、湖泊水、江河水、冰川水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D、江河水、浅层地下水、陆地水2、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3、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循环越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越丰富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冰川水4、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对亚马逊雨林的破坏会造成⑤的增加 D、植树造林会造成⑥的增加5、目前浙江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①增加地面下渗  ②改变水汽输送  ③减少水汽蒸发  ④减少地表径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数字在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2)图中____________(填序号组合)环节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5)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常常通过改变____________,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6)下列4个地区中,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____________。A、黄河源头     B、浙江沿海    C、新疆沙漠    D、南极冰川1.2 水的组成考点1  水的电解(1)电解水实验的具体事项见下表:电源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例1  水电解时,负极生成了10毫升的气体,则正极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A、10毫升         B、20毫升        C、5毫升       D、30毫升例2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极产生的气体不能燃烧,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B、正、负极产生的气体都是水蒸气C、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约是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两倍   D、做电解水实验时,通的是直流电例3  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电源A是____极。(2)试管中气体d是____,验证此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收集到c气体22.4毫升,则理论上应收集到d气体大约____毫升。(4)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电解水时没有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总结:水的电解牢记八字“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考点2  水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分子分解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水蒸发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例1  下列微粒能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图中用“”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A、             B、             C、           D、例2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____________。(2)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______,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______,每____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总结:核心科学方法:模型法--利用构建模型,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即化学变化中原子有重组过程,物理变化中只改变分子间距。 变式训练:1、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B、理论上若得到8mL氧气,可间时得到16mL氢气C、由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C、气体M、N的质量比为1:2            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3、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够点燃产生淡蓝色的火焰C、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D、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4、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B、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5、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极。(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_______性。(3)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毫升。(5)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水的浮力考点1  浮力的定义及理解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向上的力叫做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例1  下列海中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A、浅海戏水的海鸥  B、海底水草的叶子  C、海中游弋的小鱼  D、跨海大桥的桥墩例2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液体    C、盛液体的容器     D、物体本身 考点2  称重法:用弹簧测力计来求:F=G-F例1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重8N的金属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8 N,竖直向上  B、5 N,竖直向下    C、3 N,竖直向下  D、3 N,竖直向上例2  如图所示,将一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表示浮力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    A、B、C、D、例3  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1)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总结:称重法求浮力相对简单,但是往往会和阿基米德原理一起捆绑考查,尤其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求浮力。对于例2这类题目一定要看清楚纵坐标是浮力还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考点3  阿基米德原理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F=G排液=__ρgV排液__。例1  将重为5牛的金属实心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杯中,若溢出2牛的水,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A、0 牛    B、2 牛    C、3 牛  D、5 牛例2  如图所示,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甲、乙、丙、丁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丁所受浮力相等     B、乙球所受的浮力最小C、丙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D、丁球所受的浮力最大例3  如图,实心物体A.B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水中,当把盛水槽移走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加了相同的数值,那么A.B必有相同的(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重力例4  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图(a)所示的溢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c)、(d)、(e)所示。(1)图(c)所示,是小华在使用测量石块的_________。(2)通过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选填代号)可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3)若图中四个测量值F1、F2、F3、F4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该原理将得到验证。(4)以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_______。A、图(a)中溢杯内未盛满水。B、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C、图(d)中石块未浸没水中。 考点4 状态平衡法轮船和密度计都是利用F=G工作的,所以在不同液体中浮力始终保持不变。潜水艇是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完全浸没在不同液体中V排保持不变。状态(过程)F与G之间的关系ρ与ρ之间的关系上浮F>Gρ漂浮F=Gρ悬浮F=Gρ下沉F<Gρ例1  同一艘船从河里驶向海里时,船受到的浮力_______,船身将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例2  用手将一重为5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_____(填“上浮”或“下沉”),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N。 例3  把重5N、体积为6×10-4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浮,F=6N        B、物体悬浮,F=5N
    C、物体漂浮,F=5N        D、物体沉在水底,F=6N例4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盛有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把两个相同的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在图中所示的位置,两个鸡蛋在两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和F,两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F>F乙           B、F=F  
    C、F<F乙          D、F=F         例5  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液体中,静止后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一甲种液体密度较大            D、密度计B处的刻度值应大于A处的总结:浮力的题目灵活多变,解题目时一定要注重分析归纳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常见分析套路如下:情境比较浮力大小比较密度大小同种液体,不同物体首选阿基米德原理(ρ液相同)首选状态平衡法同个物体,不同液体首选状态平衡法(G物相同)首选阿基米德原理(F浮相同) 考点5  综合型计算题例1  体积是5×10-33、密度是0.6×103千克/米的木块,用绳子将它拴在水池底部,如图所示。如绳子断了,木块就上浮到水面。问:(1)在绳子没有断以前,绳子上的拉力为多少。 (2)木块漂浮在水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多少。   例2  一个重力为6N,体积为1×10-3m3的正方体木块,求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例3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根据图甲中的A、B、C三图,得到的探究结论是: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有关。(2)根据将浸没在水中的圆柱体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向上提出水面过程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牛,物体的重力是_____牛。(3)该圆柱体的体积为_____m3,密度为______kg/m3总结:此类计算题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注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善于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考点6  利用漂浮原理工作的升级应用升级应用一:自制密度计例1  小明在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装水的容器是________( 选填“甲”或“乙”)。   (2)小明将一支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0.9g/cm3c.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将整个铅笔均匀标上刻度;d.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0.8g/cm3 刻度处。(1)在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丙图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 0.9 应该在________点(选填“p”或“q”)。(3)在实验步骤 c 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级应用二:自制质量称例1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某同学的发明作品《浮力秤》参加了展评。该作品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所示。已知小筒的底面积为10厘米,总长为20厘米,盘中不放物体时,小筒浸入水中的长度为8厘米。问:(1)小筒和秤盘的总重力是多少牛?  (2)该秤能称出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千克?  (3)该同学把秤的读数均匀地刻在小筒上,为什么刻度是均匀的?(g取=10牛/千克)  升级应用三:自制温度计例1  如图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引起液体密度变化,导致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而运动。小球运动会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链条长度发生变化,最终使小球重新悬浮在液体的某一深度,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1)该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下而上变________。(2)若该温度计中小球的体积为3×10-5m3,20℃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8×103kg/m3,则此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N?(g取10N/kg)  (3)为了使该温度计更精确,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7 有关浮力问题的动态分析                         例1  将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甲图容器中,并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缓慢匀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响),容器中水与木块位置变化如乙图.请你在丙图中画出木块从加水到浸没后的过程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并说出各段变化的理由。(温馨提示:t1时木块恰好离开杯底,t2时绳子刚好拉直,t3时木块刚好充全浸没。)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