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原卷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docx
    • 练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docx
    • 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docx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01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02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03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01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02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03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01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02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比较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 文言文阅读
    (1-15课内阅读,16-48比较阅读,49-56课外阅读)

    一、课内阅读
    (一)(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骤:
    (2)公欣然曰         欣然
    (3)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2.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并抄写在答题卡上。(标1处)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如果你是这场咏雪比赛的评委,你觉得谢朗和谢道韫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
    5.假如你穿越到东晋,置身谢家,你认为这个家族有着怎样的家庭氛围?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1.(1)急 (2)高兴的样 (3)像什么 (4)大体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4.【示例一】我觉得谢朗的“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此比喻,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示例二】我觉得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5.从“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等内容可以看出,谢家的家庭氛围是融洽、和谐、欢快、轻松、富有文化气息的。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句意:不久,雪下得很急。骤:急。
    ②句意:太傅高兴地说。欣然:高兴的样子。
    ③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何所似:像什么。
    ④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本句的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柳絮因风起”是主谓结构,其前应断开;故断句为: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和;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先表态,然后结合句子的表达效果来分析即可。
    例如:我觉得谢朗的“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盐”给人一种沉重感,将“雪”比作“盐”更能体现雪下得大和急,同时“盐”和“雪”都是白色,因此“撒盐空中”的比喻集神似和形似于一体,生动形象,因此“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
    又如:我觉得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柳絮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同时柳絮又是在春天盛开,在寒冷的大雪天,能够联想到春天的景物,这一意象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因而这里便有了深刻意蕴,因此“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根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以及谢道韫和谢朗的比喻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撒盐空中差可拟”可知,谢家非常注重文化知识的熏陶,从中可感受到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根据“公欣然曰”“公大笑乐”可看出谢太傅对待晚辈非常的和蔼亲切,由此可感受到谢家融洽、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参考译文】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2022秋·湖南常德·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太丘舍去         舍:屋舍。
    C.下车引之         引:导引。
    D.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
    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相委而去
    9.你认为 “客”的主要错误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10.请简单评价元方其人。

    【答案】6.A 7.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8.丢下我走了。 9.无信 无礼 10.有良好家庭教养,懂礼讲礼;性格直率,好恶感情易外露,正直不阿。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辨析。
    B.句意为: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舍:舍弃,抛弃;
    C.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D.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故选A。
    7.本题考查句子节奏划分。作答此题,可根据句意或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句意为: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根据句意划分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字词有: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抛弃,舍弃。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根据文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概括为:无信,无礼。
    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在友人失信且辱骂自己父亲的情形下据理力争,不卑不亢,由此可见,元方是一个明白事理、正直不阿的人;
    根据“元方入门不顾”这一举动可知,元方又是一个坦然直率、感情易外露的人。
    【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2022秋·湖北恩施·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论语>十二章》选章,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
    (2)温故而知新        故
    (3)思而不学则殆       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1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读选文第③章,谈谈你对“学”与“思”关系的理解。
    15.《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从选文第②⑤章中各举一个四字成语分享给大家。

    【答案】11. 生气,恼怒 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疑惑 以……为快乐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14.示例一: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思,越学越糊涂;不学,越思心越乱。
    示例二: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是了解外部世界,在于“知物”。光死记硬背,不作思考,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就越学越糊涂。“思”是诉诸内心世界,在于“明理”。单单胡思乱想,不去学习,想得越多心里越乱,那就陷入危机之中了。 15.温故知新,择善而从。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确定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
    (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2)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3)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
    (4)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快乐,意动用法。
    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要先疏通句意,再结合句子结构分析怎样断句。
    此句意思是: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学”指“学了(知识)”,“而”是连词,连接“学”与“时习之”,表示承接关系,故在“学”后面停顿;“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是通假字,同“悦”,意思是“愉快”,故在“亦”后停顿;故此句断句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要在整体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翻译。注意文言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此题重点词语:
    (1)朋:志同道合的人。自:从。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可译为“不也……吗?”
    (2)三人:泛指多个人。行:走路。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注意弄准重点词语的意思。表述简洁准确,符合逻辑关系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学”是“思”的基,“思”是“学”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故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15.本题考查成语积累。首先准确理解句意,然后根据意思概括为恰当的四字成语。
    根据第②章“温故而知新”可知,成语是“温故知新”,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也用以指吸取历史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根据第⑤章“择其善者而从之”可知,成语是“择善而从”,意思是: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③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④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⑤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二、比较阅读
    (四)(2022秋·山东德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文姬辨琴
    琰,字文姬,汉左中郎将蔡邕之女。少聪慧秀异,年六岁,邕夜鼓琴,弦断。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矣。”琰曰:“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①之不竞②。由此观之,何足不知?”
    (选自《蔡琰别传》)
    [注释]①南风:南方的音乐。②不竞:指乐音微弱,后比喻对手力量不强。
    16.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2)公欣然曰( )
    (3)邕故断一弦而问之( )( )
    17.下列“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偶得之矣
    A.知兴亡之国 B.友人惭,下车引之
    C.汉左中郎将蔡邕之女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由此观之,何足不知?
    19.《三字经》有云:“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吟咏”。结合甲乙两文具体阐述二人的过人之处及共同之处。

    【答案】16.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高兴的样子 故意 连词,表顺承 17.B 18.(1)不如比作柳絮因风而起。
    (2)根据这样来看,我为何不能知道呢? 19.过人之处:谢道韫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才思奇绝,比喻精妙而且形神兼备。
    蔡文姬在音乐方面天赋极高,父亲弹琴断了一根,她听声音就能辨别出断的是哪一根琴弦,能言善辩。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句意:谢安高兴地说。欣然,高兴的样子。
    (3)句意:蔡邕故意又断了一根弦问她。故,故意。而,表顺承,不译。
    17.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女儿知道断了哪根弦这件事。
    A.助词,的;
    B.代词,指元方;
    C.助词,的;
    D.王凝之,人名;
    故选B。
    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未若,不如比作。因,趁,乘。(2)由,通过。此,这。何足,怎么能。
    19.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甲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谢道韫以柳絮比雪花,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花轻盈飞舞的情态,而且带有春天的意味。可见她才思敏捷,比喻精妙,形神兼备。
    根据乙文中的“少聪慧秀异”以及文中提到的蔡文姬两次听出父亲是断了哪根弦可知,她在音乐方面天赋极高。根据“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由此观之,何足不知”可知,她能言善辩。
    【参考译文】
    乙:蔡琰,字文姬,是汉代左中郞将蔡邕的女儿。小时候就聪明异常,六岁的时候。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故意又断了一根弦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蔡琰说:“古人季札听了琴声,能判断一个国家的兴亡。师旷听琴声,能判断出楚国要打败仗。由此来看,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五)(2022秋·河南南阳·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谢遏①年少时,好著②紫罗香囊,垂覆手③。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④与赌,得即烧之。
    (《世说新语·假谲》)
    【注释】①谢遏:谢玄,谢太傅的侄儿。②著(zhuó):穿戴。③覆手:手巾之类的物件,与前文的“紫罗香囊”均为女子常用物件。④谲(jué):欺诈。
    20.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若柳絮因风起。
    2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23.谢太傅十分重视对家族儿女的教育。请结合内容,说说两篇文章中谢太傅是如何教育家族儿女的。

    【答案】20.(1)不久,一会儿    (2)相比 21.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22.学生选其中之一,言之有理即可。 23.示例:甲文中谢太傅和儿女们讲论文义时,忽逢下雪,他能抓住契机,即景命题,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乙文中谢太傅对谢遏喜欢佩戴女子物件一事,内心虽忧急却不训斥不强制,而是用打赌的办法委婉加以纠正,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解析】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俄而:不久。
    (2)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未若,不如;因,乘、趁。
    22.本题考查拓展延伸,明确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结合其内容表述原因即可。
    示例一:“撒盐空中”更好,因为“雪骤”的意思是大雪下得猛烈密集,看不见雪花轻盈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更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示例二: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说法更好,此句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柳絮”是轻盈的,有风就会漫天飞舞。“柳絮因风起”表现了雪花乘着风飞舞的景象,表现了雪花的轻盈,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意蕴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盐”有颗粒感,略显沉重,将雪纷纷扬扬的飘落的景象比作“撒盐空中”,缺乏美感与意蕴。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写在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谈论文章的义理,室外冰天雪地,室内谈笑风生,忽逢下雪,他能抓住契机,即景命题,让孩子们自由的发表意见;
    乙文写谢玄年轻时喜欢佩戴紫罗香囊,挂着手巾,谢太傅不喜欢却不训斥(不制止),而后是通过打赌的方式,在获胜时将其穿戴的香囊、手巾烧掉,委婉纠正,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参考译文】
    【乙】谢玄年轻时喜欢佩戴紫罗香囊,挂着手巾。谢太傅对这件事感到忧虑,又不想伤他的心,就假装跟他对赌,一旦赢了他就马上拿来烧掉。

    (六)(2022秋·江苏盐城·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③,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饮?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者:这里是“……原因”的意思。
    2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过中不至
    (2)友人惭
    (3)遇故人而止之食
    (4)方与之食
    25.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1处。
    故 人 至 暮 不 来 起 不 食 待 之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27.甲、乙两文中体现的共同道理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

    【答案】24.到 对……感到惭愧 老朋友 才 25.故 人 至 暮 不 来 / 起 不 食 待 之 26.(1)(你父亲)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他而离开了。 (2)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话不算数。 27.两文都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甲文中的友人不诚信遭到7岁孩童的指责,乙文中的吴起坚守诚信,获得了三军的信服,两文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过了中午还没到。至:到;
    (2)句意:朋友因此感动惭愧。惭:对……感到惭愧;
    (3)句意: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故人:老朋友;
    (4)句意:才同他一起进餐。方:才。
    2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待他。
    “故人至暮不来”与“起不食待之”为顺承关系,在其间应断一处;
    故断为: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期行:约定同行;委:舍弃;去:离开;
    (2)以:来;俟:等待;者:……原因;恐:担心。
    27.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寄寓的道理。
    根据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知,陈太丘与好友约定同行,友人不仅食言,还指责陈太丘丢下自己;“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知,友人不诚信遭到元方的指责,文章借元方之口点出陈太丘的友人是失信之人、无礼之人;意在告诫守信是交友之基,做人要守信,做人要明礼的道理。
    根据乙文“诺,期返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可知,吴起答应与老朋友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老朋友到了,才一起吃饭,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联系“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可知,最后强调吴起坚守诚信,获得了三军的信服;意在启示我们:为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
    据此可知,两文体现的共同道理是做人要讲诚信。
    【参考译文】
    【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约定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七)(2022秋·山西吕梁·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28.辨其音·走进文本:“尊君在不?”中“不”正确的读音是( )
    A.fǒu B.bù
    29.明其义·理解内容:(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标准,法则;④效法,仿效。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
    (2)翻译: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0.识其人·修己正身:【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少年陈元方的故事,你认为两则故事都突出反映了他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31.取其精·学以致用:同学们在翻译“君与家君期日中”这句话时,对第一个“君”的解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翻译成“您”,另一种认为翻译成“你”。你认为哪种翻译更符合文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28.A 29.④;与别人相约同行,自己却丢下我就离开了。 30.示例1:陈元方聪明机智。甲文:在听到有人骂自己的父亲时,他指出了对方的两个错误,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乙文:对于袁公提出的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他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应对,“你和我老爸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更加体现了他的机智。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 示例2:元方很孝顺。甲文:听到父亲被骂,他很气愤,指出对方的两个错误,让对方很惭愧,不得不认错,没有让父亲背后被人骂。乙文中对于袁公的问题,他在不伤害(不得罪)对方尊严的前提下,也保证了父亲的尊严。 31.示例:翻译成“您”更好。因为“您”是敬称,表现了元方的知书达礼,对父亲的朋友表示尊敬,更符合文意。
    【解析】28.本题考查字音。
    “尊君在不”的意思是: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因此,“不”正确的读音是“fǒu”;
    故选A。
    29.本题考查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句子的翻译。
    (1)“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的意思是: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学习)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法:效法,仿效。故填④;
    (2)期,约定;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去,离开。
    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结合【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陈元方能够抓住对方的错误据理力争,从“无信、无礼”两个角度反驳对方,让对方无话可说;【乙】文中“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可知,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这两则故事都反映出了陈元方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结合【甲】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面对友人对自己父亲的指责,他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让对方很惭愧,不得不认错,容不得父亲在背后被别人骂,维护父亲的荣誉;【乙】文中陈元方面对袁绍的“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的问题时,他用“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来机智回答,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这两则故事都反映出了陈元方是个孝顺的孩子。
    3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从表现了元方有礼貌、有教养的角度看,翻译成“您”更能突出这一点;从文章的主题来看,元方对“期日中,过中不至”且“对子骂父”的友人,用无敬意“你”更能维护父亲的尊严,且体现文章的主题“方正”。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学习)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八)(2022秋·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子贡问政①。子曰:“足②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节选自《论语·颜渊》)
    注释:①政:这里指治理国家的方法。②足:使……充足。③兵:兵器、武器。这里指军队、军备。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学而不思则罔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3.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4.语段【甲】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孔子的观点是什么?请分别概括。
    35.【甲】文画线的句子和【乙】文都提到了“信”,但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你说说它们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32.(1)同“悦”,愉快;(2)竭尽自己的心力;(3)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以……为快乐。 33.(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4.学习方法:要按时温习;要“学”与“思”结合; 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取长补短;爱好学习,以学习为乐。 35.甲文的“信”指诚信,侧重指人们与朋友相交时要讲诚信;乙文的“信”是信任,指取信于民,侧重指如果国家不能取信于民,就不能立足。
    启示: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信”都至关重要。为人处世要诚实守信,得到别人的信任。(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3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2)句意为: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3)句意为: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句意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3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而,表转折,却;愠,生气,恼怒;亦,也;君子,有才德的人;
    (2)笃,坚定;志,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3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讲的是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讲的是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要“学”与“思”结合,是学习方法;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兴趣对学习很重要,要爱好学习,以学习为乐,是学习态度。
    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阅读感悟。
    ①甲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讲的是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侧重的是人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信”是诚信;乙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民无信不立”强调的是一个国家要生存,最主要的是要取得百姓的信任,也是讲“信”的问题,“信”是信任;
    ②围绕“诚信”“信任”来谈,意对即可。
    示例: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
    【参考译文】
    【乙】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粮食充足,兵器充足,百姓就对朝廷信任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兵器。”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会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够立足了。”

    (九)(2022秋·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李生论善学》节选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亦说乎?  说:      
    (2)王生益愠   愠: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3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39.这两则选文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从《李生论善学》中找出原文作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36. 同“悦”,愉快,高兴 生气或恼怒 37.(1)只学习(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38.C 39.要点:①学贵善思②择善而从 启发:示例一: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在学习上,我们不仅要善于思考,善于向周围人请教,更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解析】36.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高兴。
    (2)句意为:王生更加恼怒。愠:生气或恼怒。
    3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善:善于。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从:跟从,学习。冀,希望。
    38.本题考查朗读停顿。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基本的古文语法规则进行句读,同时善于利用虚词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末的语气词,句中的助词等。
    A.朗读停顿不正确。“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故停顿是:学而不思/则罔;
    B.朗读停顿不正确。“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故停顿是:可以/为师矣;
    D.朗读停顿不正确。“请铭之坐右”意思是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故停顿是:请/铭之坐右;
    故选C。
    3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启示。
    第一问:注意用原文词语回答。从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乙文“盖学贵善思”可以看出学习贵在思考;从甲文“择其善者而从之”和乙文“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还可以看出“善学者”还需要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第二问:从学习态度或方法的角度,如要思考,不耻下问,取长补短等谈启示即可。
    示例: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位哲人说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参考译文】【甲】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孔子说:“在温习日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哪些短处就要改正。”
    【乙】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 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十)(2022秋·上海普陀·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0.甲诗中“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 ,乙文“子曰”中的“子”是 , 家学派的创始人。
    41.“断肠人”在曲中的意思是:
    4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3.两文中都有“思”,但意义不同。甲诗标题中“思”的意思是 ;乙文中的“思”即 之意,从 和处世两个方面给予我们启示。

    【答案】40. 曲牌名 孔子 儒 41.形容悲伤到极点的人 42.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3. 思绪 思考 学习
    【解析】4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天净沙”为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用于剧曲、套数或小令。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衬字除外),代表作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该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子曰”中“子”是指孔子,他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41.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断肠人”形容悲伤到极点的人。
    4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而,表转折,但是、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43.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天净沙·秋思》一曲运用白描的手法,借景抒情,表现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的感情。“秋思”指秋天的思绪;“思”有“思绪”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强调学习应学与思相结合,“思”指思考,是学习的方法;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实现“仁”的途径,“思”指思考,强调的是如何为人处世。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十一)(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①罴(pí):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舂,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爨,生火做饭。
    44.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尝 有 台 使 至 罴 为设 食 使 乃 裂 去 薄 饼 缘
    4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静以修身(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命左右撤去之( )
    (4)客甚愧色( )
    4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是未饥   则是无信
    B.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下车引之
    C.罴意嫌之   意与日去
    D.及瓜皮落地   将复何及
    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48.[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什么?[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哪一点?结合[乙]文分析。

    【答案】44.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 45.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轻薄 手下,身边的人 脸色 46.A 47.(1)如果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如果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2)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讲究衣着容貌的整洁。 48.[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乙]文中王罴的做到了“俭以养德”,一是他因使者把薄饼的边缘撕去,而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二是他嫌弃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吃。
    【解析】4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语法结构并结合内容理解为划分依据。
    本句的意思是:曾经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
    故根据句意即可断向为: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
    4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以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来修养身心。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句意为: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
    (3)句意为:命令身边的人将饭肴撤走。左右,手下,身边的人;
    (4)句意为:客人脸色很惭愧。色,脸色。
    4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都是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B.动词,伸/动词,牵,拉;
    C.名词,心里/名词,意志;
    D.动词,等到/动词,来得及;
    故选A。
    4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1)重点词:非,不;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宁静,宁静专一;致,达到;远,远大目标。
    (2)重点词:俭,简朴;率,直率;事,注意;边幅,衣着容貌的整洁。
    4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根据[甲]文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诸葛亮认为君子的要注重“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即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根据[乙]文中的“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可知,王罴因使者把薄饼的边缘撕去,而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根据[乙]文“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可知,王罴嫌弃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而拾起地上的瓜皮吃;
    由此可知,这两处都体现了王罴的俭朴,做到了“俭以养德”。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以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

    三、课外阅读
    (十二)(2022秋·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 ③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④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③潸然:流泪的样子。④东渡意:晋元帝为琅邪王时,住在洛阳。他的好友王导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后来又劝他镇守建康,意欲经营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东渡意。
    4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不亦说乎( )
    (3)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 )
    (4)元帝异之( )
    50.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两处)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5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52.晋明帝堪称当时的神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的过人之处是什么?

    【答案】49. 离开; 同“悦”,愉悦; 眼泪; 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50.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51.(1)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52.元帝第一次问,明帝回答长安近,太阳远,这表现了明帝的聪慧。第二次明帝说太阳近,长安远,这表现了中原南迁之人故国之思。两种答案相映成趣,令人称奇。
    【解析】4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太丘舍去: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2)不亦说乎:不也很高兴吗。说:同“悦”,愉悦。
    (3)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涕:眼泪。
    (4)元帝异之:元帝这感到诧异。异: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5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有人从长安来”有主语“有人”,谓语“从长安来”,是完整句子,写出了事件的起因,单独断;“元帝问洛下消息”有主语“元帝”,谓语“问”,是完整表达,单独断;“潸然流涕”是问完消息后的反应,单独断句;
    故断句: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5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1)子:孔子。川上:河边。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2)尔:你。何故:为什么。异: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5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合“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可知,元帝第一次问,明帝回答长安近,太阳远,这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去回答的,这表现了明帝的聪慧。
    结合“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目见日,不见长安。’”可知,第二次明帝说太阳近,长安远,这是从感情角度去回答的,这表现了中原南迁之人故国之思。两种答案相映成趣, 令人称奇。
    【参考译文】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十三)(2022秋·江苏无锡·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蒸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①,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④。”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⑤不?” 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⑥,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进火:烧火。②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箅子。③馏:蒸饭。④糜:粥。⑤识:记住。⑥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
    53.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俱委而窃听”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相委而去 C.博学而笃志 D.切问而近思
    54.解释加点字。
    ①大人与客语
    ②乃俱窃听
    ③尔颇有所识不
    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56.从全文看,元方兄弟具有怎样的品质?其父陈太丘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答案】53.B 54.①说话、谈论;②于是,就;③同“否” 55.①既然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吃饭呢? ②友人(听了元方的话)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他的手。 56.勤奋好学 心胸宽广、宽容大度、教子有方。
    【解析】53.本题考查虚词意义和用法。例句的句意:都停下来偷听。而:连词,表顺承;
    A.连词,表转折,却;
    B.连词,表顺承;
    C.连词,表并列,并且;
    D.连词,表并列,并且;
    故选B。
    5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您和客人谈话。语:谈论,说话。
    ②句意:于是我们俩都在偷听。乃:于是,就。
    ③句意: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不:同“否”。
    5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如此,既然这样。但,只。自,就。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②惭,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引,拉,牵拉。之,代词,指代元方。
    56.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结合“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算,饭今成糜’”“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等句,可以看出元方兄弟勤奋好学。
    结合“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等句,可以看出陈太丘善于教子,以儿子的学习为重,获悉儿子是为了学习才把饭煮成粥的,而且学有所得,所以原谅了儿子的失误。可知,陈太丘心胸宽广、宽容大度、教子有方。
    【参考译文】
    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相互修正失误遗漏,太丘和客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吃饭呢?”





    相关试卷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原卷)+教师版+PPT讲解+考点清单: 这是一份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原卷)+教师版+PPT讲解+考点清单,共10页。

    专题10:名著阅读(考点串讲+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0:名著阅读(考点串讲+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共6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共6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考题猜想】)-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