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3 文学文化知识 -试卷.zip 试卷 2 次下载
- 【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4 综合性学习 -试卷.zip 试卷 2 次下载
- 【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6 文言文阅读 -试卷.zip 试卷 3 次下载
- 【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7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卷.zip 试卷 2 次下载
- 【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8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卷.zip 试卷 3 次下载
【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5 古诗鉴赏 -试卷.zip
展开专题5 古诗鉴赏
(2022秋·湖南长沙·七年级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两首诗都是李白的佳作。《峨眉山月歌》开篇用一个“① ”字直接点明季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中的“② ”暗示季节为暮春。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月亮,请说说诗人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是怎样借助月亮表达情感的。
【答案】
1.秋 杨花落尽
2.诗人将明月人格化,友人虽然距离自己十分遥远,但是无论友人走到哪里,明月依然可以照见友人,就可以替自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意思是:入秋了,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月亮。“秋”指秋季,直接点明季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指柳絮,是春天特有的事物;而此时“落尽”写柳絮即将消失,暗示此时为暮春时节。
2.本题考查诗文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月”表达情感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其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替自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此句将“月”赋予人的情感(愁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
(2022秋·湖南长沙·七年级统考期中)
淮上①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淮(huái)上:扬州。淮:淮水。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和友人分别时所作。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自己渡江南往潇湘,友人则北向长安。
B.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疏朗,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C.诗歌中的同音字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
D.诗歌第三句中的“风笛”和“晚亭”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很好地烘托出诗人的感情。
E.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时间是秋天,地点是扬子江头。
4.诗歌前两句借景抒情,通过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3.AE 4.通过“杨柳”和“杨花”,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解析】
3.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能力。
A.诗中“君向潇湘我向秦”的意思是“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可见这首诗是诗人和友人分别时所作。诗人自己渡江南往长安,友人则北向潇湘,并非是自己渡江南往潇湘,友人则北向长安,选项表述有误;
E.从诗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等内容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时间是春天,并非是秋天,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AE。
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
本诗前两句写景,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难去。有“杨柳”“杨花”这些景物,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所以说“愁杀渡江人”。作者借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等一系列物象表达离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2021秋·湖南长沙·七年级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校考期中)
夜下征虏亭
(唐)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①。
山花如绣颊②,江火似流萤。
【注释】①征虏亭:建于东晋,是金陵(今南京)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②绣颊(jiá):涂过丹脂的女子面颊。
5.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烂漫天真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B.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C.岸上的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
D.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壮阔美,唤起人的美感。
6.诗中的“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月”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简述。
【答案】
5. D
6.本诗中的月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明月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担忧之情。
【分析】
5.D.“壮阔美”有误。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朦胧美,而不是壮阔美。故选D。
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本诗第二句中有两个景物,一是明月,二是征虏亭。第三句所写为山花。第四句所写为江火。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愁心”传达出忧郁之情,诗人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021秋·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中)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②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③,风尘④何处期?
【注释】①故关:故乡。②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③相向:相对。④风尘:纷乱的世境,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7.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自然地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B.颔联“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色调和谐,与首联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暮春送别图。
C.“多难识君迟”,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D.本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8.从全诗看,尾联的“掩泪空相向”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
7. B
8.①对友人的不舍。②对坎坷人生的悲叹:自幼失父、远役他乡等。③缺少知音的孤寂。④现世纷争(社会动乱),后会无期的凄凉。
【详解】
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颔联“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色调和谐,与首联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而不是暮春送别图;
故选B。
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此类题目需要在分析整首诗的内容上把握情感,然后分类概括。“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营造了离别时悲凉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别后“掩泪空相向”,抒发了送别友人后的悲伤;“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感叹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现在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何时才能相会呢?“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社会动乱之悲。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021秋·湖南长沙·长沙县百熙实验学校七年级校考期中)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君:一指月亮,一指亲友。
9.阅读诗歌,选出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 )( )
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B.“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
C.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抒发了对即将见面的友人的无限向往,可谓语短情长。
D.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E.《峨眉山月歌》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悲情,借助峨眉山这一艺术形象,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10.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
9.CE 10.表达了诗人离乡思友和对故乡的眷恋。
【分析】
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抒发了对即将见面的友人的无限向往”错误,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意思是: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E.“思友悲情”不准确,是一种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而非悲情,另外应借助山月这一艺术形象,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故选CE。
10.本题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由此可以概括出抒发了作者离乡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022秋·湖南长沙·浏阳市七年级统考期中)古诗文阅读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绝句选取了花、蜂蝶等春天简单平常的意象,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全诗语言典雅,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B.第一句追忆雨前景象,花才刚刚开放,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就下雨了,只好等待雨晴。“初见”二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
C.第二句写眼前景象,久雨过后,花全部凋谢了,整个花园一片浓绿,残春景象,令人失望、惆怅。“全无”“初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三、四句赋予蜂蝶以人的情态。它们满以为可以饱餐春色,结果无花空有叶的景象让它们大失所望,蜂蝶的飞走使诗人更添惆怅。
1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疑”的妙处。
【答案】
11. A
12.“疑”是怀疑的意思,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诗人怀疑道:莫不是春色厚彼薄此,偏偏钟爱邻家?诗人的想象天真烂漫,借蜂蝶追逐春色的形态妙趣横生地表现诗人惜春之情。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A.“全诗语言典雅”不正确。本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蜂蝶纷纷过墙去”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语言生动活泼,A错误。故选A。
12.本题考查炼字。炼字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词是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疑”,怀疑,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大胆而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独享春色,诗人想得却是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2022秋·湖南长沙·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3.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望长安不见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皇帝所在的皇宫,对自己这个贬谪之人来说,长安已在迢迢万里之外,是那么遥远,望而不见。
B.诗中三四句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将现实中听到的笛声与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结合起来,表达内心的悲愁情绪。
C.本诗与《峨眉山月歌》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都仅表达了李白远离故乡而生发的思念之情。
D.此诗与《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诗人都登高远眺,巧用笛声这一意象来渲染诗人内心无限的愁情。
14.抖音短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形式,某传媒公司邀请你参加《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
画面提示
A.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B.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再现诗歌画面。
(1)我选 ,再现画面:
情感指导
(2)诗人情感:
【答案】
13.C 14.(1)示例我选A,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我踽踽独行,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我选B,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2)表达了诗人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去国怀乡的悲愁。
【解析】
1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
C.理解分析不正确。《峨眉山月歌》表达了李白远离故乡而生发的思念之情,本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本诗与《峨眉山月歌》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故选C。
14.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与诗人情感主旨。
结合“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可知,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据此可描述画面: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结合“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可知,诗人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据此可再现画面: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综上分析可知,诗人通过写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表达了诗人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去国怀乡的悲愁。
(2022秋·湖南长沙·一中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此诗以体裁为诗名,是一首五言绝句。些诗二。四句押an的。
B.“逾”字是“更加”的意思。江水碧绿,更加衬托出飞翔在江面上的马儿羽毛洁白,整句诗颜色对比强烈。
C.“欲”字是“想要”的意思,此处想要表达的是花朵想要燃烧自己,释放春的激情。
D.诗歌既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又表达了诗人的忧郁心情。
16.完成表格。
诗歌
所选景物
表达的感情
《天净沙·秋思》
①
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
《绝 句》
江、鸟、山、花
②
【答案】
15. C
16.示例: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有四个以上(包含四个)即可。②时序更替时的思乡之情(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漂泊异乡的感伤,期盼早日归家之情亦可)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山青花欲燃”的意思是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这里的“欲”是将要的意思,以山的青翠衬托了春花的红艳似火。C选项“花朵想要燃烧自己,释放春的激情”说法错误。
故选C。
16.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及蕴含情感。
①结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可知,《天净沙•秋思》描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表达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
②根据“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可知,作者通过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美丽画面,却又通过“何日是归年”向我们传达出漂泊的感伤,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2021秋·湖南长沙·明德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沈子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gǔ)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②临圻(qí):临近曲岸的地方。
17.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临圻是送客之地。
B.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景中却蕴含深情:“柳”与“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
C.行客已稀,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诗的后两句写离别情绪稍显哀伤,形象丰满,基调沉郁。
E.本诗生动、自然的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18.请分析“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一句所用的手法和本诗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7. AD
18.此句通过比喻、想象或拟人的手法,将春色比作心中对朋友的情谊,将抽象无形的感情变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心中的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光,伴随友人离去。生动而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分析】
17.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A.“罟师荡桨向临圻”,可见目的地是临圻,并非在临圻送别;
D.“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把“相思”比作明媚的春色,情绪是乐观的,基调是温馨的,并非“哀伤”“沉郁”;
故选AD。
18.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
第一问,“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把“相思”比作春色,“送君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给人无限遐想,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化无形于有形,使感情变得具体可感,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亲切。
第二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要通过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刚才还很热闹的渡头,一下变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惟有诗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眼前只见友人所乘的船顺水而下,离自己越来越远。整首诗都流露出作者对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19.(2021秋·湖南长沙·七年级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②万里征。
浮云③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④鸣。
【注】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外墙。②蓬: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③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④班马:离群的马,此处指载人远离的马。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借送别之景来抒离别之情,句句写景,字字含情,将友人之间的离别写得动人肺腑,情深意切。
B.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了白水的动态,眼前是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C.颔联借“孤蓬”来比喻友人即将开始的漂泊生涯。此句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D.尾联诗人没有直说内心的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杨花”“子规”等意象,道出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请找出《送友人》颈联中的所有意象,并谈谈这些意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A
(2)颈联选取了“浮云”、“落日”等意象。形容友人就像天边的“浮云”那般飘忽不定,表达了对友人前途未卜的关切与担忧;形容“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与依依惜别。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A.有误,“句句写景”表述不准确,“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叙事,“挥手自兹去”也是叙事;
故选A。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意思是: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由此可知,颈联选取了“浮云”“落日”的意象。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的担忧;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2021秋·湖南长沙·浏阳市七年级统考期中)
东栏①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②。
【注】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居住的庭院门口的栏杆。②清明:清澈明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四十—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京城,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用静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烘托出春意之浓,春愁之深:同时柳絮点出梨花盛开的季节,衬托出梨花盛开的欢喜心情。
B.第三句写诗人惆怅地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洁白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成了“一株雪”。
C.本诗的诗眼是“惆怅”一词。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惆怅”一词中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
D.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21.诗歌是怎样描写“梨花”的?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答案】
20. A
21.①用“淡白”直接描写梨花颜色,②用“雪”比喻梨花,突出其洁白和繁盛,③“花满城”写出梨花的繁盛。④动静结合:第二句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既点出梨花开放的季节,还突出了梨花不轻狂的特点;⑤对比衬托:用柳色的“深青”衬托梨花的“淡白”,突出梨花的洁白、不娇艳的特点;用“柳絮飞” 衬托“花满城”,突出梨花坚持自我,不轻狂的特点。
【解析】
20.A.“第二句用静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表述错误。第二句是动态描写:写的是满城飞舞的柳絮的场景;“衬托出梨花盛开的欢喜心情”表述错误,结合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可知,用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烘托的是春意之浓,春愁之深,并不是表达“欢喜的心情。
故选A。
2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梨花淡白柳深青”可知,先用“淡白”写造梨花的颜色,雪般的梨花颜色淡淡;而“惆怅东栏一株雪”意为: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诗人又用用“雪”比喻梨花,突出其洁白和繁盛;而“柳絮飞时花满城”则表示柳树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用“花满城”表示花的繁盛,是静态描写,而“柳絮飞时”则为动态描写,柳絮飞时也是梨花开放的季节,也是典型的环境描写,用“柳絮飞” 烘托“花满城”,突出梨花坚持自我,不像柳絮飘飞般轻狂的特点。
写梨花,却写出“柳深青”,其实是以深青状柳叶和衬托雪白的梨花,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突出梨花的洁白、不娇艳的特点。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衬托,景色立刻就鲜活了。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2. (2022秋·湖南长沙·七年级湖南师大附中校联考期中)
新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①。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释】①昼梦余:白天睡觉做梦醒来。
诗句
收获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1)描写“ ”" ”等景物,营造一幅 (特点)画面。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南风的 的特点,诙谐而有创意地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答案】
(1) 青苔 绿树 幽静
(2) 拟人 柔和、可爱、调皮等意思均可 闲适愉悦
【详解】考查诗句赏析。
(1)第一空:根据首句“青苔满地初晴后”可得:青苔。根据第二句“绿树无人昼梦余”可得:绿树。这两句诗意为:夏日雨后初晴,午睡醒来,看到窗外满眼的绿树和青苔。青苔满地,雨后初晴,高树茂密,四下无人,作者于梦中醒来。这两句中的景物描写沉浸了幽静的气氛,烘托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2)这两句诗意为:唯有南风好似多年旧友般,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用拟人的手法,把“南风”当作老朋友看待,而在这“无人”来访之时,对于“南风”的造访便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因而“南风”也无所顾忌,可以随便翻书,成了诗人的知音。作者与清风相伴,一起读书自娱,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闲适愉悦。
【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5 古诗鉴赏-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5 古诗鉴赏-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5古诗鉴赏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5古诗鉴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古诗鉴赏 -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古诗鉴赏 -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古诗鉴赏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湖南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古诗鉴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 表达与写作 -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 表达与写作 -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表达与写作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长沙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10表达与写作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