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中冲刺卷(一).zip
展开期中冲刺卷(一)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23·贵阳)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 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
【答案】C
【解析】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体现出生物能进行繁殖,A不符合题意;
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符合题意;
D、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废物,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不符合题意。
2.(2023·河南)风吹麦浪,稻花飘香,夏蝉低吟,鸟儿浅唱……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诠释了强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A.春日和煦 B.夏荷绽放 C.秋风送爽 D.冬雪飞舞
【答案】B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夏荷绽放”包含生物,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的生命现象;而“春日和
煦”、“秋风送爽”、“冬雪飞舞”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
3.(2023·张家界)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答案】A
【解析】“夏至种豆,重阳种麦”提到的夏至和重阳温度不同,温度不同种植的作物也不同,可见这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
4.(2023·荆州)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答案】C
【解析】A、荒漠气候干旱,缺乏水分,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适应环境的表现,A不符合题意。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适应寒冷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是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C符合题意。
D、炎热荒漠中水分少,骆驼尿液非常少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这是适应环境的表现,D不符合题意。
5.(2023·长沙)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答案】D
【解析】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6.(2023·天门)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答案】B
【解析】A、图中,丙可以释放二氧化碳,也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说法正确。
B、序号①是丙消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说法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森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量较强,C说法正确。
D、森林生态系统中绿色植被多,蒸腾作用强,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所在地区气候湿润,D说法正确。
7.(2023·黑龙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绿色水库”的美称。
8.(2023·天门)某同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现目标结构位于视野左上方。他想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
C.向左上移玻片 D.调细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在显微镜下,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所以,在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应该先把观察的物像移到中央,题干中,发现的目标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所以,应该先把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在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故C符合题意。
9.(2023·晋中)小青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如右图),她移动装片,将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你判断她移动装片的方向是(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答案】D
【解析】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该同学观察到的气泡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要将气泡移出视野,那么需要让气泡像右上方移动,移出视野,气泡像右上方移动,那么需要将装片向左下方稍微移动,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动,可见D符合题意。
10.(2023·果洛)糖拌西红柿渗出的汁液主要来自于植物细胞的(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叶绿体
【答案】A
【解析】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糖类、酸类等植物特有的物质;在制作糖拌西红柿时,糖分会使西红柿内的汁液渗出,这些汁液含有糖分,来自于细胞中的液泡。
11.(2023·齐齐哈尔)下列细胞结构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 )
A.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B.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
C.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D.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答案】B
【解析】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A说法正确。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B说法错误。
C、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C说法正确。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D说法正确。
12.(2023·内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与水稻相比,下列选项中青蛙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B
【解析】水稻细胞是植物细胞,青蛙细胞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13.(2023·益阳)海洋软体动物海活蝓进食一种藻类植物后身体变成绿色,并能利用该藻类相关结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海蛞蝓具有细胞壁
B.海蛞蝓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C.海蛞蝓靠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
D.海蛞蝓细胞内外无机盐含量差别大与细胞膜有关
【答案】A
【解析】A、海活蝓是动物,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符合题意;
B、海活蝓进食藻类植物后,使身体变成绿色,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结构是叶绿体。B不符合题意;
C、动物物细胞有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海蛞蝓细胞内外无机盐含量差别大,是细胞膜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14.(2023·天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同的生命活动。细胞中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分别是( )
A.细胞膜和细胞核 B.细胞核和细胞膜
C.细胞核和细胞壁 D.细胞质和细胞膜
【答案】B
【解析】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可见B符合题意。
15.(2023·齐齐哈尔)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群鸟争鸣。构成花、鸟这两种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A
【解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可见A符合题意。
16.(2023·烟台)壁虎受到威胁时会断尾求生,之后会重新长出尾巴。与新尾巴生成相关的是( )
①细胞分裂
②细胞生长
③细胞分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生物体由小到大需要经历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故新尾巴的形成与①②③均有关。
17.(2023·平凉)番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2次,形成的新细胞数、一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
A.2个,12条 B.2个,24条 C.4个,24条 D.4个,48条
【答案】C
【解析】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相同。故水稻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其经过两次分裂后所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仍然是24条。
18.(2023·无锡)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能为重症血液病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如图是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过程示意图。该过程细胞发生的变化称为( )
A.细胞死亡 B.细胞癌变 C.细胞生长 D.细胞分化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故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过程为细胞分化。
19.(2023·张家界)被子植物的器官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下列常食用的植物器官不属于营养器官的是( )
A.红薯 B.苹果 C.马铃薯 D.莲藕
【答案】B
【解析】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选项中,B苹果属于果实是生殖器官;A红薯属于根,C马铃薯属于茎、D莲藕属于茎,都是营养器官,可见,B符合题意。
20.(2023·果洛)“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中的蛙与青草相比。蛙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D
【解析】蛙是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包含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青草是植物,植物的结构层次包含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21.(2023·苏州)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熊猫花花比它爱吃的竹子多了(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D
【解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熊猫花花比它爱吃的竹子多了系统。
22.(2023·湘潭)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衣藻 B.草履虫 C.水蚤 D.细菌
【答案】C
【解析】A、衣藻是单细胞植物,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B不符合题意;
C、水蚤是一种小型节肢动物,是多细胞生物,C符合题意;
D、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D不符合题意。
23.(2023·岳阳)农业工作者调查了几种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里的耗水情况,并绘成下图。综合分析下图,每亩耗水量最多的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高粱 D.小麦
【答案】A
【解析】分析图可知,水稻的耗水量最多,其次是小麦,耗水量最少的是高粱和玉米,所有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4.(2023·烟台)兴趣小组同学将刚摘下的苹果叶放入70℃的热水中(如图),发现下表皮产生的气泡比上表皮多。针对此现象,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不适合实验探究的是( )
A.下表皮的气泡多是因为气孔多吗?
B.叶片排出的气体是氧气吗?
C.为什么苹果叶的下表皮气孔多?
D.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的吗?
【答案】C
【解析】A、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来自于对实验现象背后的规律、真相进行深度思考,如看到下表皮产生的气泡比上表皮多,可以提出问题:“下表皮的气泡多是因为气孔多吗?”,然后进行观察实验,A不符合题意;
B、看到有气泡产生,可以提出问题:“叶片排出的气体是氧气吗?”然后通过收集气泡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B不符合题意;
C、看到下表皮产生的气泡比上表皮多,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苹果叶的下表皮气泡多”,气泡多的真相是因为气孔多,因此不能提出“为什么苹果叶的下表皮气孔多?”,因此气孔多属于生物的规律、真相,C符合题意;
D、看到有气泡从气孔生成,在明确气孔是气泡进出叶片的途径下,可以提出问题“植物体内的水分也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的吗?”,然后进行实验探究,D不符合题意。
25.(2023·随州)“天宫课堂”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向我们展示了“用筷子喝茶”的挑战实验: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来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
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题干中,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向我们展示了“用筷子喝茶”的挑战实验: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实施计划,C符合题意。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2022·顺昌模拟)阅读下列描述的现象后,将各项前的数字编号填在相应的题目中:
①夏季,庄稼地里的蝗虫,多数有绿色的保护色;
②庄稼地里生长有农作物和杂草;
③蝗虫争食着庄稼地里的农作物;
④食虫的鸟可以发现、啄食绿色的蝗虫;
⑤当发生蝗灾时,大量的蝗虫在迁飞时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使蝗群能迁飞很远。
在上述现象中:
(1)属于物种内互助的是 ;
(2)属于物种内斗争的是 ;
(3)属于物种间竞争的是 ;
(4)属于物种间捕食的是 ;
(5)属于适应性的是 。
【答案】(1)⑤
(2)③
(3)②
(4)④
(5)①
【解析】(1)属于种内互助的是⑤大量的蝗虫在飞行时形成强大的气流,使种群飞的更远。
(2)属干种内斗争的是③蝗虫争食着庄稼地里的农作物。
(3)属于种间竞争的是②庄稼地里生长有农作物和杂草。
(4)属于种间捕食的是④食虫的鸟可以发现、啄食绿色的蝗虫。
(5)属于适应的是①夏季,庄稼地里的蝗虫,多数有绿色的保护色。
27.(2023·钦州模拟) 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 和[ ] 放大倍数的乘积。
(2)若想显微镜的视野最亮,则选择的图甲中的镜头组合为 。
(3)如果在进行显微镜对光时,视野太暗,则应选用 面镜和 光圈。
(4)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某同学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他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你认为不起作用的一项是 ( )
A.转动遮光器 B.转动转换器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反光镜
(5)如果在使用图乙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那么异物很可能位于[ ] 。
【答案】(1)a;目镜;b;物镜
(2)①④
(3)凹;大
(4)C
(5)a;目镜
【解析】(1)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即乙图中a目镜和b物镜的乘积;图乙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a目镜和b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大,体积变大,视野变得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体积变小,视野变得越亮。最亮的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应是①④。
(3)如果在进行显微镜对光时,视野太暗,则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4)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所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起作用。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异物,异物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异物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异物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物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a目镜上。
28.(2023·扶绥模拟)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你的判断依据是该细胞有 (任写两项结构名称)。
(2)D的结构名称是 。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 中。
(3)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 ] 内。
(4)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 ] 具有控制某些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答案】(1)乙;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细胞质;E;液泡
(3)C;细胞核
(4)B;细胞膜
【解析】(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B细胞膜、D细胞质和C细胞核;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E叶绿体和大的F液泡。乙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故乙属于植物细胞,甲属于动物细胞。
(2)D是细胞质,细胞质的流动能加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液泡里面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多种物质及色素,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位于E液泡内。
(3)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4)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能够控制有益的物质不随意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随意进入细胞。
29.(2023·无锡模拟) 如图所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是 ,a过程表示 ,该过程与细胞生长、发育和 密切相关.
(2)细胞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先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b]过程表示 ,图丙所示的结构层次叫做 ,图丁所示的植物叶在结构层次上叫做 。
(4)番茄是许多人喜欢吃的一种蔬菜,其果实内部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属于 组织,番茄中酸甜可口的汁液来自细胞的 ,番茄与人的结构层次相比没有 。
【答案】(1)受精卵;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2)染色体
(3)细胞分化;组织;器官
(4)营养;液泡;系统
【解析】 (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所以,植物由小长大,该过程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是密切相关的。
故填:受精卵;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2) 从图甲到图乙,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所以a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故填:染色体
(3)b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图丙所示的结构层次叫做组织,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所以图丁叶是器官。
故填:细胞分化;组织;器官
(4)内部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属于语言组织,番茄中酸甜可口的汁液来自细胞的液泡,液泡里有细胞液,细胞液里溶解着多种营养物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
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番茄与人的结构层次相比没有系统。
故填:营养;液泡;系统
30.(2023·龙岗模拟)资料分析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微塑料容易吸附在单细胞藻类的表面,会吸附、富集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DDT等),大幅提高所在区域的有毒物质浓度。
资料二:如图1是部分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微塑料可以随着洋流在海洋中扩散,并通过食物网流动。在海洋的许多浮游动物、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1)资料一提到的微塑料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资料二的图32-1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其中展示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构成,大鱼和海豹的关系是 和 。
(3)微塑料体积小,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沿着食物链逐级 ,若图2表示的是食物链(藻类→小鱼→海豹→虎鲸)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中代表小鱼的应是 。一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 。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的危害?(答一条即可) 。
【答案】(1)非生物
(2)藻类;6;捕食;竞争(“捕食”和“竞争”顺序可以调换)
(3)累积;乙;自动调节能力;限度的
(4)少用塑料制品,将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等(合理即可)
【解析】(1) 资料一提到的微塑料为无生命的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资料二中,属于生产者的是藻类,图中的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藻类植物→磷虾→小须鲸→虎鲸,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大鱼→虎鲸,藻类植物→小鱼→大鱼→虎鲸,藻类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大鱼→海豹→虎鲸,藻类植物→小鱼→大鱼→海豹→虎鲸,一共6条,由1图可以看出,大鱼和海豹有个共同的食物小鱼,海豹以大鱼喂食物,所以, 大鱼和海豹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很难被分解,无法被排出,因此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微塑料体积小,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可以判断,丁为生产者,甲为最高级消费者,食物链为丁→乙→丙→甲,对应食物链藻类→小鱼→海豹→虎鲸时,代表小鱼的是乙,般情况下,海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的危害,从身边小事做起,少用塑料制品,将塑料制品回收利用,逛超市可自带可重复利用的布袋等。
31.(2023·揭东模拟)实验探究
同学们在自然水体中釆集水样带回实验室开展了探究活动。
(1)分离草履虫,并进行纯培养。釆集到的水样含有草履虫和其它小型生物及杂质。查阅资料发现草履虫在微弱电流刺激下会由正极游向负极,于是设计了水槽电极法分离草履虫装置(如图1所示)。
①草履虫遇到电刺激作出反应,体现了其对环境的 (填“适应”或“影响”)。
②取水样滴入图1装置的 (填“正极”或“负极”)一侧。草履虫依靠图2中 的摆动,几分钟后到达水箱另一侧。用吸管吸取无杂质的草履虫,注入培养液中培养备用。
(2)为了研究草履虫是否可以净化水质,同学们收集生活污水,摇匀后分别放入两个烧杯,处理步骤如表所示。
步骤组别
烧杯A
烧杯B
Ⅰ加入生活污水
300mL
①
Ⅱ加入液体
15mL草履虫纯培养液
②
Ⅲ静置一段时间
将两烧杯敞口放置在窗台同一位置
Ⅳ观察烧杯中悬浮物的变化
明显减少
无明显变化
注: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是监测水质的指标之一。
①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
②烧杯B中①应加入 ,②应加入 ,起到 作用。
③步骤Ⅲ中“将烧杯放置在同一位置”的目的是 。
④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适应;正极;纤毛
(2)探究草履虫是否可以净化水质;300mL生活污水;15mL清水;对照;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其他因素干扰;草履虫可以净化水质
【解析】(1)①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体现了其对环境的适应。
②查阅资料发现草履虫在微弱电流刺激下会由正极游向负极,故②取水样滴入图1装置的正极一侧。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其整个身体就是一个动物细胞,草履虫依靠纤毛进行运动。
(2)①根据题干可知,该实验是为了研究草履虫是否可以净化水质。因此,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草履虫是否可以净化水质。
②要探究一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就要以该因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烧杯B中①应加入300mL生活污水,②处应加入15mL清水,起到对照作用。
③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步骤Ⅲ中“将烧杯放置在同一位置”的目的是避免其他因素干扰。
④从表格中烧杯中悬浮物的变化可知:烧杯A悬浮物明显减少,烧杯B悬浮物无明显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草履虫可以净化水质。
【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中热身卷(二).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中热身卷(二).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热身卷二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热身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中热身卷(三).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中热身卷(三).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热身卷三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热身卷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中热身卷(一).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中热身卷(一).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热身卷一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热身卷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