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展开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半期考试试卷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6月16日,77年出现一次的“七星连珠”奇观现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与地球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行星是( )
A 甲、乙、丁 B. 丁、戊、己 C. 己、庚、辛 D. 乙、丁、戊
2. 人们可以看到“七星连珠”现象的前提条件是行星绕日运动具有( )
A. 同向性 B. 共面性 C. 反光性 D. 周期性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甲为水星,乙为金星,丙为地球,丁为火星,戊为木星,己为土星,庚为天王星,辛海王星,而甲水星,乙金星,丙地球,丁火星为类地行星,故A正确;戊木星,己土星为巨行星,BCD错误。故答案选A。
【2题详解】
“七星连珠”现象的前提条件是行星绕日运动的轨道接近同一个平面,即具有共面性,B正确;不同向、没有周期,都有可能发生七星连珠,AD错误;七星连珠与反光性无关,C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为远日行星。
下图示意青岛市月平均太阳辐射量的变化,青岛市雨季主要集中在6~8月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太阳辐射( )
A. 来自核裂变反应 B. 为火山喷发提供能量
C. 易干扰地球磁场 D. 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
4. 青岛市5月太阳辐射量为一年中最大,推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活动 B. 天气状况 C. 日地距离 D. 气温高低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能量来自于核聚变反应,A错误;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B错误;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容易干扰地球磁场,太阳辐射不会干扰地球磁场,C错误;太阳辐射能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是清洁能源,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A错误;6~8月,青岛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较长,太阳辐射强,但雨季主要集中在6~8月,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使得太阳辐射的年内最大值出现在雨季尚未来临前的5月,B正确;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可知5月份太阳辐射量最大与日地距离无关,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弱主要与纬度位置、海拔高低、天气状况、昼长有关,与日地距离无关,C错误;太阳辐射的强弱能影响到气温高低,气温高低不能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弱,D错误。 故选B。
【点睛】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纬度位置、海拔高低、天气状况、昼长有关。
下图示意某地含化石地层分布,其中①地层舍恐龙化石,②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③地层和④地层分别含鱼类化石与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属于中生代地层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根据图示地层分布,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和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恐龙繁盛的时期为中生代,①含有恐龙化石,故正确;裸子植物是中生代的代表性植物,②正确;鱼类和三叶虫都出现在古生代,故③④错。故A选项正确。
【6题详解】
图中具有动物化石的地层中,④地层在最下面,地层最老,则其化石代表动物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③地层居中,地层年龄居中,其中化石代表动物原始鱼类属于水生脊椎动物;①地层在最上面,地层最新,其中化石代表动物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因此根据图中化石可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本题选B。
【点睛】地球生物演化的顺序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2021年11月10日,一名28岁的法国男子站在父亲驾驶的热气球顶部,随着气球缓缓上升,最终在气球上升到1016m时,拍下了精彩瞬间,打破了自己曾经创造的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下图为该男子当时自拍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名男子拍照时所在的大气层( )
A. 臭氧含量较多 B. 适合航空飞行 C. 厚度大致均匀 D. 天气复杂多变
8. 大气中( )
A. 氧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 氮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D. 杂质不参与天气变化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题意男子拍摄照片的高度为1016m,而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所以男子拍照时所在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天气现象最复杂,D正确;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C错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A错误;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B错误。故答案选D。
【8题详解】
氧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A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正确;氮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C错误;大气中的杂质参扮演着降水中的凝结核,参与了天气变化,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氮和氧合占干洁空气体积总数的99%。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大气中的微量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穿透大气射到地面上的少量紫外线,又对人们起到杀菌治病作用。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 ①—太阳辐射 B. ②—大气辐射
C. ③—大气逆辐射 D. ④—地面辐射
10. 冬季地表积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的原因是积雪使( )
A. ①增强,地面吸收热量多 B. ②增强,大气吸收热量多
C. ③减少,地面散失热量少 D. ④减少,地面反射热量多
11. 大气吸收④( )
A. 较少,因为④为短波辐射 B. 较多,因为①为长波辐射
C. 较少,因为④为长波辐射 D. 较多,因为①为短波辐射
【答案】9. B 10. C 11. 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一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包括吸收、反射、散射等作用,绝大部分到达地表,被地面吸收。据此可知,④表示太阳辐射。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并增温后,会释放出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除少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被大气吸收。据此可知,③为地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向外释放大气辐射,其中指向地面的部分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能量又传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据此可知,②为大气辐射,①指向地面,则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 ACD错误。故答案选B。
【10题详解】
①表示大气逆辐射,积雪的多少与大气逆辐射强弱关系不大,A错误;②表示大气辐射,积雪的多少与大气辐射强弱关系不大,④表示太阳辐射,积雪的多少与太阳辐射强弱无关,BD错误;积雪增加,积雪像厚厚的棉被,减少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C正确。故答案选C。
【11题详解】
④表示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原因是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物体温度越高,所辐射出来的辐射波长越短。
下图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北京和上海的风力大小和成因分别是( )
A. 北京风力大,北京气压高 B. 北京风力大,北京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 上海风力大,上海气压低 D. 上海风力大,上海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13. 甲地此时的风向为(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风力大小主要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形等导致风力加强等因素有关。由图可知,上海附近较北京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大,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由甲附近的等压线可知,甲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甲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成东北风,C正确。故选C。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环节是( )
A. a B. b C. c D. d
15. 植被破坏后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①地表径流峰值推迟②地表径流峰值提前③下渗增多④下渗减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所学示知识可知,只有地表径流能塑造地表形态。结合示意图,a为水汽输送,A错;b流向海洋,为地表径流,B对;c为下渗,C错;d为地下径流,D错。综上,本题选B。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植被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进一步会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流水不断聚集从而会使洪峰提前,②④对,①③错。本题选D。
【点睛】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有:降雨强度、地面植被度和植被种类、土壤物理特性、温度和水质等。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历时202天,于2021年2月10日顺利进入环火轨道,随后成功着陆并开展探测任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天问一号自地球出发至着陆火星简图,下表示意地球与火星的基本特征比较。
|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 | 大气成分 | 自转周期 | 质量(地球为1) | 体积(地球为1) | 轨道倾角 | 大气密度 | 表面温度 |
地球 | 1.496 | N2、O2 | 23时56分4秒 | 1 | 1 | 0° | 1 | 15℃ |
火星 | 2279 | CO2 | 24时37分 | 0.11 | 0.15 | 1.9° | 001 | -23℃ |
(1)图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填天体名称),天问一号进入环火轨道后,其成了火星的____(填天体类型)。估算火星公转周期为____(填整数)多天。
(2)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请解释其普通又特殊的含义。
(3)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情有独钟,请结合表格数据加以说明。
【答案】(1) ①. 太阳 ②. 卫星 ③. 600
(2)普通是指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体积、质量适中,绕日公转特征与其他行星一样。特殊是指在八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3)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质量、体积与地球较接近;自转周期接近;有大气层存在,地理环境和地球表面相似度高;与地球的空间距离较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物理性质、地球的特殊性与普通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
【小问1详解】
图中涉及到火星、地球,所以说图示天体系统为太阳系,其中心天体是是太阳,天问一号进入环火轨道后,绕火星绕转,其成了火星的的卫星。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历时202天,于2021年2月10日顺利进入环火轨道,由图可知历时202天,火星大概旋转了120°,故可估算火星绕日公转的周期为606天,取整为600天。
【小问2详解】
地球的普通性是指地球和其他行星在体积、质量适中、绕日公转特征没有特别明显的特殊之处,非常普通。特殊性是指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这是其特殊之处。
【小问3详解】
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质量、体积与地球非常接近;自转周期也很接近;且火星也有大气层存在,火星的地理环境和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相似度很高;与地球、太阳的空间距离都很较近。为了探测其是否有生命存在,所以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情有独钟。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距离南极半岛120km。岛上建有包括中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南极科学考察站,被称为南极的地球村。北京时间2021年1月24日7时36分南设得兰群岛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位于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人员、设备皆安全。图9为乔治王岛与南极大陆之间的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附近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的等值线(单位:km)分布图。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莫霍界面以____(填“上”或“下”);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
(2)描述图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地壳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3)简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特点。
【答案】(1) ①. 上 ②. 地壳
(2)图示地区海峡中部地壳厚度最小;由此低值中心向四周厚度逐渐增大。
(3)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随深度增加,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变快;在深度2900 km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2900km以下,随深度增加,纵波速度加快。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乔治王岛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的特点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此次震源深度为10km,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 km,所以说此次地震震源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
【小问2详解】
由该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的等值线图可知,图示地区海峡中部地壳厚度最薄;由此低值中心向四周厚度逐渐增大,说明地壳厚度低值中心向四周厚度逐渐变厚。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纵波传播速度快快于横波传播速度;2900km以上,随深度增加,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在加变快;在深度2900 km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直线下降,横波却完全消失,传播速度变零;2900km以下,随深度增加,纵波传播速度在波动加快。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悉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高度400~450km)并在轨驻留6个月。下图为神舟十四号飞船拍摄太阳表面照片示意图。
(1)指出神舟十四号飞船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圈层。
(2)指出照片中的黑点所属的太阳活动类型,并说出其发生时所在的圈层。
(3)在22~27km高度范围内,存在____层,说明其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原因____。
【答案】(1)神舟十四号飞船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圈层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
(3) ①. 臭氧 ②. 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
【解析】
【分析】本题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球大气层、太阳活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四号飞船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圈层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小问2详解】
图中黑色圆点为太阳活动中的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
【小问3详解】
在22~27km高度范围内的平流层中,存在一个臭氧层,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因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市密云水库西、北、东三面环山,面积约为180km²,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影响显著。在山谷风和湖陆风的共同作用下,水库南北两侧风速存在差异。随着南水北调的实施,密云水库蓄水量增大。下图示意密云水库周边地形。
(1)说出密云水库湖陆风最强的季节,并简述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实施后对密云水库沿岸地区湖陆风的影响。
(3)研究发现,密云水库白天北侧风速大于南侧,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季节:夏季。原因:夏季密云水库水域面积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更显著。
(2)随着南水北调的实施,密云水库蓄水量增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更显著,密云水库及沿岸地区的湖陆风会进一步增强。
(3)白天,库区吹谷风和湖风;在水库北侧,谷风与湖风方向一致,相互叠加,风速大;在水库南侧,谷风与湖风方向相反,部分相互抵消,风速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密云水库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湖陆风、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夏季由于降水增多,密云水库水量大增,密云水库水域面积增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更显著,因而夏季密云水库湖陆风最强。
【小问2详解】
随着南水北调的实施,使得密云水库蓄水量增大,密云水库水域面积增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更加明显,密云水库及沿岸地区的湖陆风会进一步增强。
【小问3详解】
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库区吹谷风和湖风;由于水库北侧为山地,白天,谷风与湖风方向一致,谷风与湖风相互叠加,使风速增大;在水库南侧为开阔的平地,谷风不明显,因而南侧风速小。
【期中真题】贵州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贵州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贵州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贵州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