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设计
展开《出塞》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及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生:长城。
师:古时候,我们以长城为界限线,长城以内的叫塞内,长城以外的叫塞外,那“出塞”就是到长城以外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出塞》。
板书:出
师:“塞”是本课要写的生字,(播放“塞”笔顺视频)我们跟着动画书空一遍。
板书“塞”,
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一笔点,高起居中,三笔横钩,钩要有力,中间的笔顺要记牢:先两横,再两竖,最后写一长横。注意撇和捺起笔的位置,土字向上靠。
齐读诗题。
二、知作者
师:《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那你对王昌龄有哪些了解?
学生借助资料交流。
师:看来,大家课前预习都查找了资料。让我们借助视频再来了解一下作者。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师:现在就让我们就一同走进“出塞”这首诗。
三、读古诗
1.师:同桌合作读一读这首诗。
2.随机选人朗读古诗。
师:你读得字音准确,字字清楚。诗中“将”是个多音字,你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吗?
开启抢答,教师点评。
3.师:学习古诗,读得字正腔圆是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首先请同学们画出古诗的节奏线,再试着读出节奏感。
齐读古诗。
4.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说过: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这里所说的声音,就是这种富有平仄变化的、长短相交的声音。请听老师来读。
5.点名逐句练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你读出声音变化之美。你读出了了古诗的韵律美。你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6.配乐齐读。
四、品诗句
(一)悟悲情
1.师:在古诗中,明月总是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李白借明月寄托对朋友的牵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杜甫借明月表达对家人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白居易对月伤怀,思念故乡: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王安石借明月表达不能归乡的遗憾: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师:在出塞一诗中,王昌龄借明月表达情感的诗句是?(齐读)读出思念之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师: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戍守边关的征人会想起谁呢?请看沙画视频,展开联想。
生:这样的明月下,他们一定会想起他们的父母、妻儿。
师:当征人思念家乡之时,家乡的亲人也在思念着征人。出示课件,学生填空,练习表达: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万里长征儿未还。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万里长征夫未还。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万里长征父未还。
师:戍边将士久不还乡,亲人的牵挂只能化为一句——(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可是出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回家?
生1:战死沙场。师:多么悲壮。
生2:终老边关。师:多么凄凉。
3.出示资料,指名朗读: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成久戍之役,战死沙场。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师:对于戍边将士的悲惨命运,历代的诗人又是这样写的:(分组读)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 李白《关山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 陈陶《陇西行四首》
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 ——宋 苏轼《古塞下》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宋 陆游《关山月》
4.课件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教师引读:
师:在唐朝后期,边疆年年征战,戍边将士战死沙场,终老边关,男生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家乡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女生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师:结合诗句和历史资料,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生1:边关疾苦,战争惨烈。
生2:将士劳苦,亲人牵挂。
6.出示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王昌龄的这首诗真是“字字有泪,句句含悲”啊!一起读出悲壮之情。
学生齐读。
(二)赏壮志
1.师:读了本诗,你能联想到哪些战争的画面?
随机选人,描述画面。
师:战场上,将士们冲锋陷阵,浴血拼杀,烽火连天的惨烈,也不能动摇战士们的决心,王昌龄的《出塞》(其一)就描写了战士们奋战沙场的场景。
出示古诗《出塞》(其一),开启抢答,选人朗读。
师:将士们沙场拼杀毫不畏惧,因为他们坚信(齐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师: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师评价。
3.师:李广何许人也?一起看资料。
课件出示地图和文字资料,教师讲解。
4.师:唐朝诗人卢纶曾写过《塞下曲》(其二)来赞美飞将军李广的英雄气概,男生齐读: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师:卢纶的《塞下曲》(其三)赞美了和李广一样英明神武的戍边将领,女生齐读: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补充句子,练习表达:
师:将士们多么渴望能有像李广那样英明神武的将领:
要是李广将军在,胡人就不敢度来侵犯。
要是李广将军在,边关就会安宁。
要是李广将军在,将士就能回家。
要是李广将军在,国家就能太平。
6.体会情感:
师:结合诗句和历史资料,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1:将士们英勇杀敌的决心。
生2:将士们渴望良将、渴望和平。
教师板书:渴求良将,期盼和平。
7.教师引读:
师:渴望能有像李广那样英明神武的将领,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征人的渴望,男生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这是千百年来无数百姓的期盼,女生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体会情感:
师:可是,唐朝的将帅又是怎样做的?课件出示: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指名读,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当战士们在奋勇杀敌的时候,将领却在寻欢作乐。
师:你读懂了高适的心声。
生2:他们在醉生梦死,完全不顾征人的死活。
师:你读懂了战士的悲哀。
教师引读:
当时的唐朝没有像李广那样的良将,唐朝将帅完全不顾士兵的死活,所以王昌龄写出了对唐朝将帅的无尽讽刺,齐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诵读全诗:
出示资料,教师朗读。师:同学们,带着你对这首诗最新的体会,再来诵读全诗。
全体起立,配乐诵读。
五、促升华
1.师:21世纪的中国,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正是因为有戍守边疆的战士在保家卫国,让我们一起走进新时代戍边战士的内心。
播放歌曲MV,学生观看。
2.发起全班作答,学生书写观看感受,拍照提交,教师投屏展示。
3.教师小结,学生齐读:
在和平年代,依然有英勇无畏、精忠报国的戍边战士在默默奉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学生当志存高远,为中华之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布置作业
基础型作业:积累背诵组诗《前出塞》《塞下曲》《出塞》。
拓展型作业:完成本课诗配画。
板书设计:
出 塞
渴求良将 期盼和平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繁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繁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设计理念,课时安排,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紧扣诗题,了解“边塞诗,初读古诗,读出韵味,自主学习,了解诗意,品味古诗,感悟诗情,创设情境,指导背诵,默写古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出塞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出塞教学设计,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