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 语文试卷(无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 语文试卷(无答案)01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 语文试卷(无答案)02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 语文试卷(无答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 语文试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三10月月考 语文试卷(无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三10月考

      

    2023105

    说明:本试卷共12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填写个人信息,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就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笔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

    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地想起、品味、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

    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

    总之,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节选自梁衡《说经典》,有删改)

    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能经受得住一遍遍、一代代的重复,而不会被可怕的重复之斧劈碎。

    B. 要让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就要设法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还要有个性,有新的创造。

    C. 后人品味、研究经典,都是为了创造他自己的高峰和新的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D. 经典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对经典的每一次重复,不是表面的阅读,而是一次新的挖掘和印证。

    2. 文中第三段画线句子中的两个“重复”的含义是否相同?请说出其具体内涵。

    材料二: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但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换句话说,经典不是被说成是经典的,而是自己生成为经典的。因此,经典的秘密和律则,只能到作品里面去找。

    纵观横察,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都遵从以下的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纯质朴总是被看作真理的标志,而且也是天才的象征。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读之如饮佳醒,快何如战!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五个物象、三个动作、两种心象(“疑”和),描绘出一幅静夜思乡图,表达了一种像月光一样流转无已的乡愁冲动,其中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一个晦涩的意象,谁读了都明白,谁看了都觉得好。

    第二,普遍性,经典作品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恰恰相反,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对有限的个人经验的超越,可以看到伟大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那些伟大的作品,都能让人们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相反,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轰动一时的作品,却终因缺乏普遍的人性内容,缺乏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被人们弃置一旁。

    歌德说:真正伟大的作品,是百读不厌的,很难甚至不可能抵抗它的魅力,它留给你牢固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一般地说,凡是古往今来人人爱读的诗文,你可以认为它是真正美的、真正崇高的。经典就是这样一种让人不断回味和回忆的伟大作品,它总是吸引、召唤许许多多的人去阅读,去品味。

    总之,经典是几乎所有人的朋友,是几乎所有人亲切而温馨的精神家园。

    第三,永恒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追求不朽,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类的生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生活,就在于从空间上说,人总是向往着别处的生活;从时间上说,人总是充满一种未来感,总是渴望在肉体生命结束以后,自己的精神可以延伸下去,从而获得不朽。可以说,人类之所以写作,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借助作品的不朽,以实现精神的永生。

    第四,正极性,所谓正极性,指的是一部作品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境界上表现出的一种高尚而伟大的性质,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恶,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只有深刻地表现正极性内容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伟大而不朽的经典。

    的确,一部真正的表现正极情感和正极思想的经典,必然具有升华性,必然会在精神上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换句话说,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构成了像大地一样稳定的精神基础,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总之,给予性是作家创造经典必须服从的律则,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文学也是这样,越是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越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根本的律则。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资源熏陶得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有时称赞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好,会惊叹地说这是古人的文章,这是极高的奖赏。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节选自李建军《经典的律则》、刘梦溪《今天为什么还要读经典》,有删改)

    3. 材料二在谈经典的“易感性”时说:“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下列古诗中不符合这一美学原则的一项是(  

    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B.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刘禹锡《秋词》

    C.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D.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 下列对经典作品内容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中有许多精辟言论,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体现了经典易感性。

    B. 《红楼梦》中,刘姥姥得到过王熙凤二十两银子的资助,一直对贾家感念于心,曾带瓜果蔬菜到贾府中看望大家;贾家败落后,巧姐遭难,刘姥姥出手相助,救回了巧姐,体现出经典的正极性。

    C. 鲁迅在《呐喊》中,描述了诸多人物头上都有“辫子”,如阿Q的“辫子”、小D的“辫子”“洋鬼子”的“辫子”、N先生的“辫子”、七斤的“辫子”、赵七爷的“辫子”等,体现出经典的永恒性。

    D. 《边城》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人情,讴歌了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体现出经典的给予性。

    5. 根据以上两个材料,分条概括阅读经典的意义。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一)(共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氏之先为常山真定人。公父武康公事太宗皇帝,秉节治戎,有劳有勤,报恤追崇。公少以父任为西头供奉官。至道二年,遣五将讨李继迁,公从武康公出铁门,先锋,杀敌甚众。军至乌白池,诸将失期,不得进,公告其父曰:归师过险,争必乱。乃以兵前守隘,号其军曰:乱行者斩!由是士卒无敢先后,虽武康公亦之按辔。追兵望其军整,不敢近。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子矣。后以御前忠佐为军头巡检。邢洺男子张洪霸聚盗二州间,历年,吏不能捕。公以毡车载勇士为妇人服,盛饰诱之邯郸道中,贼党争前邀劫,遂皆就擒,由是知名。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乃罢公枢密。言者不已,即以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既而,孔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公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亡一直臣。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有量。

    庆历二年,契丹聚兵幽、涿,遣使者有所求,自河以北皆警,乃拜公保静军节度使,知澶州。公治其军,无挠其私,亦不其过,居顷之,士皆可用。契丹使人其军,或劝公执而戮之,公曰:吾军整而和,使觇者得吾实以归,是屈人兵以不战也。明日,大阅于郊,公执桴鼓誓师,号令简明,进退坐作,肃然无声,乃下令曰:备糗粮,听鼓声,视吾旗所乡契丹闻之震恐。会复议和,兵解,知陈州。

    自宝元、庆历之间,元昊叛河西,兵出久无功,士大夫争进计策,多所改作。公笑曰:奈何纷纷?兵法不如是也。使士知畏爱,而怯者勇,勇者不骄。以吾可胜,因敌而胜之耳,岂多言哉!其在枢密,亦尝自请临边,不许,凡大谋议,必以咨之。其在外,则遣中贵人诏问,其言多见施用。公于是时,屹然为中国钜人、名将,虽未尝躬矢石,攻坚摧敌,而恩信已足抚士卒,名声已足动四夷。

    公年七十有余,以疾薨于家。其遗言曰:臣有俸禄,足以死事,不敢复累朝廷,愿无遣使者护丧,无厚赙赠天子恻然,哀其志,以黄金百两、白金三千两赐其家,固辞,不许。明年,有诏史臣刻其墓碑,谥曰武恭。

    (取材于欧阳修《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铭》)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亦不其过          贷:宽恕

    B. 契丹使人其军      觇:参观

    C. 知陈州            徙:迁任

    D. 足以死事          具:准备

    7. 下列对各句中“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文中句子

    “为”字的几种解释

    (甲)先锋

    ①充当,担任。②对,向。③成为,变成。④行为。⑤替,给。⑥因为。

    (乙)虽武康公亦之按辔

    (丙)而士大夫服公有量

     

    A. (甲)③      (乙)⑤       (丙)④

    B. (甲)①      (乙)⑥       (丙)④

    C. (甲)①      (乙)②       (丙)⑤

    D. (甲)⑥      (乙)②       (丙)③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

    武恭公的举动、语言、面色都像平常一样,只是不接待宾客罢了。

    B. 明日,大阅于郊,公执桴鼓誓师

    第二天,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武恭公拿着鼓槌击鼓誓师。

    C. 备糗粮,听鼓声,视吾旗所乡

    准备干粮,听鼓声号令,看我挥舞旗子指挥大家返回故乡。

    D. 愿无遣使者护丧,无厚赙赠

    希望朝廷不要派遣官使帮助举办丧仪,不要有丰厚的赏赐。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康公侍上治军都颇有功劳,被怜恤推崇。武恭公因父亲原因,担任了相关职务。

    B. 面对元昊的叛乱,朝廷军队久战无功,朝臣意见多被修改,武恭公却赞同这些意见。

    C. 作者认为武恭公是朝中的著名将领,恩信能抚慰士卒,声望可震动四方。

    D. 武恭公去世,皇帝十分悲伤,不仅重金厚慰其家人,还下诏为其刻墓碑。

    10. 将下面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在枢密,亦尝自请临边,不许,凡大谋议,必以咨之。

    11. 欧阳修的碑志文借鉴了史家笔法,注重用简洁的语言记述人物事件及结果影响。文中用“由是士卒无敢先后”“由是知名”“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三句写出了武恭公言行的结果或影响。其中的“是”分别指代什么事件?根据文意,简要概述。

    2022东城一模)

    12.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4)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张》)

    1从(1)—(3)概括孔子对为学有哪些认识。

    2山东曲阜孔庙前的仰圣门上,题有四个大字:“万仞宫墙”。请结合第(4)则内容解释“万仞宫墙”的意思,并说明它题写在此处有何深意。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一)(共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题杜甫画像

    王安石

    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①。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

    注释:①雕锼:雕刻。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13.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浩荡八极”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洪荒天地之中,事物丰富繁多。

    B. “丑妍巨细”两句说杜甫的诗写尽了世间百态,不见斧凿痕迹。

    C. “瘦妻僵前子仆后”一句详细描绘了诗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

    D.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化用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

    14. “青衫老更斥”一句中以“青衫”代指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  

    A. 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B. 昔日青衫遇知己(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

    C. 尚忆青衫陪众隽(陆游《书怀》)

    D. 青衫昔作督邮时(刘克庄《挽黄岩赵郎中二首》

    15. 这首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16. 用作品原文填空。

    古诗文中,不乏写山水的佳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天姥山中云沉水荡,山雨欲来的景色;《登泰山记》中,作者用“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__________ ”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则有“________”两句写出了江水澄澈,山峰林立的美景。

    人间草木,最能传情。古诗文中常借草木营造气氛,表达感情。《琵琶行》中,作者用“住近湓江地低湿,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住地环境的恶劣;《声声慢》中,李清照用“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传递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创下赫赫战功的词句是:“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大敦煌

    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但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

    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沧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俱增。

    到达敦煌,暮色四合。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的壁画,让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

    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月牙泉有版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是的,是瞻仰,不是参观。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史。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状又告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的强盗,那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

    面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最先站出来的,是著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当他得知一批珍贵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洞遗书。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更有人远涉重洋,到日本、到欧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

    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僻荒凉的大西北,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

    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嘱托。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敦煌学已经回家了!

    (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17. 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不胜收:指从兰州到敦煌,一路上的异域风光让人觉得目不暇接。

    B. 心醉神迷:指月牙泉地区的满目苍凉带给人内心一种强烈的不适应。

    C. 皓首穷经:指无数学者穷尽自己的一生,潜心研究敦煌的文献文物。

    D. 义无反顾:指中国学者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敦煌文化。

    18.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特有的骄傲和自豪。

    B. 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

    C. 虽然敦煌莫高窟里的佛像已经残破,但是前往瞻仰的人们依然能够平静面对,这让人顿生豁达之心。

    D. 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国并得到长足发展。

    19. 作品第五段引用了“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

    20. 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1. 语言基础运用

    受强热带风暴“飞燕”外围云系影响,——。——。——。——。15时,福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气温将突破40℃大关。明天高温天气还将继续扩张,并呈现出明显向北发展的趋势。

    (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过“好景不长”,燕子飞走后,高温又迅速夺回阵地,今天白天,高温天气明显反弹

    ②14时监测资料显示,今日我国高温覆盖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较昨日(13万平方公里)明显扩大

    ③昨日,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天气明显减弱,成为近期最为凉爽的一天

    ④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等地普遍出现35℃以上高温,其中安徽局部地区气温将高达37℃~39℃

    A.④①③②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2)文中画线句有歧义,请修改为无歧义的句子。要求:保留原有信息,不超过25个字。

    微写作 (10分)

    请从下列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

    22. 学校举办“生活技能大赛”,同学们可展示烹饪、插花、做手工、修器具等技能。请你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23. 进入高三,年级开展了一系列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请你依据《论语》的相关内容,为班级拟写一条班训并阐释理由。要求:班训内容积极向上;行文条理清楚,内容充实,180字左右。

    24.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各有独特的风景。请任选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中的一个意象,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段抒情文字或现代诗歌。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150字左右。

    作文 (50分)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25. 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有人认为世界很大,人生很长,一点很好,有人却不以为然。

    你对于“杂”有怎样思考与认识?请联系生活、科学、文化、艺术,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

    26. 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载体。一件礼物,或凝结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或传递着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于礼物的故事,或使人感动,或令人鼓舞,或引人深思,或让人警醒……

    请以“一件礼物”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答案】1. B    2. 不同。前一个“重复”是指对经典的反复阅读和欣赏;后一个“重复”是指创作时一味模仿前人。    3. B    4. C   

    5. ①经典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②经典可将人的精神得以提升;③经典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④阅读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⑤阅读经典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错。原文说的是“经典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能经受住一遍遍、一代代的重复”,而“非经典”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

    C.“后人品味、研究经典,都是为了创造他自己的高峰和新的经典”错,应该是让“新的经典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而不是“使他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D.“不是表面的阅读,而是一次新的挖掘和印证”错。原文“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是递进关系,并非“不是……而是”的选择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从文中第③段找到“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这句话。根据文中第⑤段“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和“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挖掘”可知,前一个“重复”是指对经典的反复阅读和欣赏;后一个“重复”是指创作时一味模仿前人。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B.“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形式不简约,诗句运用典故,晦涩难懂。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体现出经典的永恒性”错,应是只有阿Q的辫子具有永恒性。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原文“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可知,经典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

    ②由原文“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恶,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可知,经典可将人的精神得以提升。

    ③由原文“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可知,经典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④由原文“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可知,阅读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⑤由原文“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可知,阅读经典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一)(共20分)

    【答案】6. B    7. B    8. C    9. B   

    10. 武恭公担任枢密使时,也曾经自己请求到边境作战,(皇帝) 没有允许,凡是有重大的计划决议,一定会询问他。   

    11. ①第一句的“是”指:武恭公在军队可能产生混乱时,果断派兵守住关隘,并以“乱行者斩”的军令震慑军队。
    ②第二句的“是”指:武恭公用计引诱长期作乱、让朝廷束手无策的张洪霸,一举将其党羽抓获。
    ③第三句的“是”指:武恭公面对孔道辅等人进言而使自己被贬,没有感到恐惧。孔道辅死后,有人对武恭公说他的坏话,武恭公却不赞同,还很伤心,认为孔氏是直谏之臣。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觇:参观”错误,觇:窥探。句意:契丹派人窥探武恭公的军队。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甲)“为先锋”的“为”,担任。句意:担任先锋。

    (乙)“虽武康公亦为之按辔”的“为”,因为。句意:即使是武康公也因此号令扣紧马缰缓行。

    (丙)“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的“为”,行为,举止。句意:士大夫都佩服武恭公举止很有度量。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看我挥舞旗子指挥大家返回故乡”错误,“乡”,同“向”,方向。“视吾旗所乡”的意思是:看我旗子指挥的方向。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武恭公却赞同这些意见”错误,结合原文“公笑曰:‘奈何纷纷?……因敌而胜之耳,岂多言哉!’”可知,武恭公认为不用说那么多话,而不是“赞同这些意见”。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尝”,曾经;“请”,请求;“许”,允许、答应。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原文“军至乌白池,诸将失期,不得进,公告其父曰:‘归师过险,争必乱。’乃以兵前守隘,号其军曰:‘乱行者斩!’由是士卒无敢先后”可知,“由是士卒无敢先后”的“是”指:武恭公在军队可能产生混乱时,果断派兵守住关隘,并以“乱行者斩”的军令震慑军队。

    结合原文“邢洺男子张洪霸聚盗二州间,历年,吏不能捕。公以毡车载勇士为妇人服,盛饰诱之邯郸道中,贼党争前邀劫,遂皆就擒,由是知名”可知,“由是知名”的“是”指:武恭公用计引诱长期作乱、让朝廷束手无策的张洪霸,一举将其党羽抓获。

    结合原文“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乃罢公枢密……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公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亡一直臣’可知,“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的“是”指:武恭公面对孔道辅等人进言而使自己被贬,没有感到恐惧。孔道辅死后,有人对武恭公说他的坏话,武恭公却不赞同,还很伤心,认为孔氏是直谏之臣。

    参考译文:

        王氏的祖先是常山真定人。武恭公的父亲武康公侍奉太宗皇帝,秉持操守治理军队,很辛苦很用心,(死后)被皇帝怜恤追封。武恭公年少的时候因为父亲任职的原因担任了西头供奉官。至道二年时,(朝廷)派遣五位将领讨伐李继迁,武恭公跟随武康公出兵铁门,担任先锋,杀敌很多。军队到达乌白池的时候,诸位将领耽误了行军的日期,不能继续前进,武恭公对他父亲说:“作战归来的军队经过险境,如果争抢必将产生混乱。”于是就率领军队在前方守住关隘,号令军队说:“胡乱行动的人要被斩首!”因此士兵们都不敢争先恐后胡乱行动,即使是武康公也因此号令扣紧马缰缓行。追兵远望到武恭公的军队很严整,(就)不敢接近了。武康公赞叹说:“王家后继有人了。”之后(武恭公)又在御前忠佐军中担任军头巡检。邢洺男子张洪霸在两州之间聚众为盗匪,历经一年,府吏都不能抓到他。武恭公用毛毡篷的车子载着穿上女子衣服的勇士们,(勇士们)打扮华丽地在去往邯郸的道路上引诱贼人,贼人争着上前去劫持,于是都被抓捕了,(武恭公)因此被大家知晓。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人因为一些事情参奏(武恭公),(朝廷)于是就罢免了武恭公枢密使的职务。参奏的人络绎不绝,(朝廷)又任命武恭公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士人都替武恭公感到害怕,武恭公的举动、语言、面色(却)都像往常一样,只是不接待宾客罢了。不久,孔道辅死了,有门客对武恭公说:“这是害了您的人啊。”武恭公(却)伤心地说:“孔公遵守职责参奏事情,哪是害我呢?可惜朝廷失去了一位直谏之臣。”因此说这话的人终身都以(自己说这种话)感到愧疚,士大夫都佩服武恭公举止很有度量。

        庆历二年,契丹在幽、涿两地聚集军队,派遣使者(向朝廷)提出要求,从黄河往北的地区都高度警戒,(朝廷)于是封武恭公为保静军节度使,管理澶州。武恭公治理军队,不扰乱士兵个人的事,也不饶恕他们的过错,过了一段时间,兵士就都(服从管理)可以任用了。契丹派人窥探武恭公的军队,(被发现了,)有人劝武恭公抓住窥探的人并且杀了他,武恭公说:“我军整肃和睦,让窥探的人了解我军的实际情况回去,这是不用作战就使敌人的军队屈服的办法。”第二天,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武恭公拿着鼓槌击鼓誓师,号令简单明了,(部队)进退坐起,整肃安静,(武恭公)就下令:“准备干粮,听鼓声号令,看我旗子指挥的方向!”契丹听说这些情况后非常震惊害怕。正好赶上两国再次议和,撤掉了军队,(武恭公)迁任陈州知州。

        在宝元、庆历年间,元昊在河西叛乱,军队出动久战无功,士大夫们争相进计献策,(朝廷的作战方针)屡屡更改。武恭公笑着说:“为什么如此众说纷纭呢?兵法不是这样的。要让士兵知道敬畏爱戴,怯懦的人就会勇敢,勇敢的人就不骄纵。凭借(这些)我可以战胜敌人,根据敌人的具体情况而战胜他罢了,哪里用说那么多话!”武恭公担任枢密使时,也曾经自己请求到边境作战,(皇帝)没有允许,凡是有重大的计划决议,一定会询问他。武恭公在京外任职的时候,皇帝就会派遣朝中近臣去问询(他的意见),他的意见多被采纳实施。武恭公在当时,卓然超凡,是朝中的杰出士人和著名将领,虽然没有亲身拿着武器,攻城破敌,但是(他的)恩威和信义已经足够安抚士卒,声名威望已经足够震慑四方外夷。

        武恭公活了七十多岁,因为疾病在家里去世了。他的遗言说:“我有俸禄,足够用来准备丧事,不敢再拖累朝廷,希望朝廷不要派遣官使帮助举办丧仪,不要有丰厚的赏赐。”皇帝很伤心,哀悯他的想法,(就)用黄金百两、白金三千两赏赐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第二年,(皇帝)又下诏令让史臣雕刻他的墓碑,(给他)封谥号为武恭。

    12. 【答案】(1①第(1)句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②第(2)句这体现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
    ③第(3)句这体现了孔子敏而好学的教育思想。   

    2①“万仞宫墙”是说围墙有万仞高,指孔子的道德学问渊博高深,一般人无法领悟其奥妙。
    ②题写在此处,借子贡对孔子的称颂,彰显了孔子“圣人”的崇高地位,表达了世人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1)“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句意: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句意: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孔子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会身体力行、不厌其烦地去做。这说明实行仁德确实不容易,作为教师,自己要永无止境地学习,要不辞辛劳地教导学生,这体现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句意: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这体现了孔子敏而好学的教育思想。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是自贡评价孔子的话,意思是,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可见,“万仞宫墙”是把子贡孔子的道德学问比作“万仞宫墙”,突出其高,形象地表现孔子道德学问渊博高深。

    “万仞宫墙”取自子贡对孔子的评价,高度赞扬了孔子的道德学问之渊博高深,题写在山东曲阜孔庙前的仰圣门上,一方面彰显孔子“圣人”地位之崇高,另一方面借世人瞻仰,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述而》)

    (2)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只可说是这样罢了。”(《述而》)

    (3)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泰伯》)

    (4)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子张》)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一)(共12分)

    【答案】13. C    14. A   

    15. 开头从杜甫的诗歌写起,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接着描述了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慨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表达了对杜甫的钦敬,表示愿意追随杜甫。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详细描绘了诗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错。“瘦妻僵前子仆后”句描绘的是杜甫家庭生活的遭遇,并不是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判定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干中的“青衫老更斥”的“青衫”代指人,故该句所用修辞是借代。

    A.“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用官职“青衫”是指官服,故该句中的“青衫”不是代指人。

    B.“昔日青衫遇知己”中的“青衫”代指青年学子、书生,因为古代学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装。

    C.“尚忆青衫陪众隽”中的“青衫”代指青年学子、书生,因为古代学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装。

    D.“青衫昔作督邮时”中的“青衫”之微贱者的服色,借指官职微贱者。

    A项中“青衫”不是指人,BCD三项的“青衫”代指人。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诗的开头两句“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先从杜甫的诗歌写起,“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句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描述了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作者慨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钦敬。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表示作者愿意追随杜甫。

    综上分析,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从杜甫的诗歌写起,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接着描述了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慨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表达了对杜甫的钦敬,表示愿意追随杜甫。

    16. 【答案】    ①. 云青青兮欲雨    ②. 水澹澹兮生烟    ③.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④. 千里澄江似练    ⑤. 翠峰如簇    ⑥. 黄芦苦竹绕宅生    ⑦. 梧桐更兼细雨    ⑧. 金戈铁马    ⑨. 气吞万里如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澹、练、簇、芦、兼、戈。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

    【答案】17. B    18. C   

    19. 承接上文对鸣沙山的描写,为下文讲述月牙泉作铺垫。这样的引用增添了鸣沙山、月牙泉的传奇色彩;也反映出敦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貌所具有的影响。   

    20. ①“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②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曾经是文化重镇;③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④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⑤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⑥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B项,“月牙泉地区的满目苍凉带给人内心一种强烈的不适应”错误。依据“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可知,“满目苍凉”的是大漠,而“月牙泉”是这大漠中神奇的景色。“心醉神迷”是指月牙泉的美丽令人陶醉,令人出神,令人喜爱到极点。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C项,“但是前往瞻仰的人们依然能够平静面对,这让人顿生豁达之心”错误,依据原文“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可知,“平静面对”“乐观豁达”说的是佛像,并不是前往瞻仰的人们。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一般包括结构、内容、表达三个要点,内容重点把握交代了什么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展现有什么作用,抒发什么情感三方面;结构上主要考虑其与前文、后文、标题的关系;表达方面则主要指在交代内容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以及结构安排产生的效果等。

    内容方面:此句出自《后汉书·郡国志》,从而反映出了敦煌的悠久历史;“山”“沙”“泉”则反映出了敦煌独特的风貌。

    结构方面:依据前文“登上山顶,举目四望……”,后文“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可知,该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艺术效果方面:“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给予了鸣沙山、月牙泉神秘的色彩,增添了敦煌的魅力,带给读者神奇的想象。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筛选整合信息)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明确筛选标准;然后浏览全文,搜索筛选相关信息;之后要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比较辨别,要比出有关与无关,较出事实与结论,要辨清主要与次要,通过比较辨进一步提取出关键信息;最后对提取的关键信息进行调整组合。

    依据“敦煌……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可概括为:“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

    依据“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沧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可概括为: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曾经是文化重镇。

    依据“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俱增”可概括为: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

    依据“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可概括为: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

    依据“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可概括为: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

    依据“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可概括为: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点睛】散文阅读,把握文章内容是关键,概括文章主题是常考的内容。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可以从散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入手,从散文的关键词句入手,从散文写作背景入手,从散文结构文脉入手,尤其可以从散文的不同文体入手。如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或事件作出评价,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理性思考和评价。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1. 【答案】(1)B

    (2)第一种理解:福建全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气温将突破40℃大关。

    第二种理解:福建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气温将突破40℃大关。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首先把握话题是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天气预报。句子开头是受强热带风暴“飞燕”外围云系影响,说明过去的一天天气是比较凉爽的。作者的行文顺序从昨天讲到今天,故第一空填③。从剩余的待选句子来看,大部分讲今日南方主要地区的天气属于高温天气。第①不过“好景不长”,燕子飞走后,高温又迅速夺回阵地,今天白天,高温天气明显反弹。该句中的“燕子飞走后”既呼应了“飞燕”外围云系,又从昨天过渡到今天。所以第二处填①;第②句14时监测资料显示,今日我国高温覆盖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较昨日(13万平方公里)明显扩大是从总体讲今日的高温情况,第④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等地普遍出现35℃以上高温,其中安徽局部地区气温将高达37~39℃,这一句是具体举例,说明今日的高温突出的地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有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主干:看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句式的混用、语序是否恰当、有无逻辑错误、句式杂糅等。题干要求修改画线句的歧义现象。

    原句是:福建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气温将突破40℃大关。有两种理解:一、福建全省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气温将突破40℃大关。二、福建和浙江两个省的部分地区气温都将突破40℃大关。重点是对“部分地区”的解读,是两个省(福建、浙江)的部分地区,还是只指浙江省的部分。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微写作 (10分)

    请从下列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

    22. 【答案】例文:

    将衣服叠成方块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做法,这种叠法美观方便,实用有条理。具体折法就是大家所说的“三点一线”。找准衣领纵向线上的三点,分别是衣领处一点,中间点以及衣角尾部点。一手捏着衣领的点,一手捏着中间的点,将衣领的点和尾部的点相重叠,将衣服拉起抖动整理,最后将露在外的袖子叠进去。学会“三点一线”的叠法,叠衣服只需三秒钟,快、准、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题目虽然字数少,但考查考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文字水平,体现了对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具体运用能力的考查。

    本题要求“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那么文章应该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此外,所写内容必须是“生活技能”;最后要特别注意表达要语言简明、逻辑清晰,介绍的方法要具体、可操作。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23. 【答案】《论语》是修身治国的宝训,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做事的准则,由此制定班训如下:1.敏而好学。好学是成功的前提,好学是奋斗的动力。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诚实是成功的保障,谦虚使人进步。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榜样是指引,榜样的力量无比巨大。4.吾日三省吾身。正确对待错误,养成反思习惯。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恕待人,团结友爱。最后让我们乐学善思、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努力奋斗,创造我们最好的班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明确题干要求,以“《论语》”为依据,所以首先明确其内容和价值,《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政治上实行仁政,曰“为政之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教育上因材施教,勤学好问,曰“敏而好学”等;文学上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哲学上轻物质和功利,重精神和心灵的追求,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处理好人际关系,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还提到了“朋友之道,三省吾身”的观念,即在交友过程中,要反复审视自己的言行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准则。同时明确其现实意义和适合班训鼓励性的特点,选择学生熟悉的语句,典型的名句,按照要求进行写作。

    写作思路: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肯定《论语》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分条明确班训内容,同时分析作为班训的原因;最后总结呼吁同学们认真遵守,行动起来。

    24. 【答案】

    微雪

    轻轻的雪花

    一小片一小片

    羽毛般的

    扫过我心的柔软

    是月光的使者  盈盈的

    在枝头跳舞

    是天帝的幼女  簌簌的

    坠落纱裙的花朵

    是江南女子腮边的泪珠

    悄悄的

    将心事藏进裙摆的皱褶

    是风送给春的絮语

    轻轻把相思诉说

    是星星寄给云朵的信笺

    怕吓跑了那轻盈的一朵

    我想牵手看柳条摇曳

    我想牵手听雨滴滚落

    我期待寒梅的绽放

    簪一朵在你的秀发间

    你是我的微雪

    捧你

    在我的手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

    写作类型:抒情类。

    审题:题目的关键内容有——春花、秋月、夏风、冬雪等中任选一个意象,写一段抒情文字或现代诗歌,150字左右。无论写“抒情文字”还是“现代诗歌”,都要抓住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中的一个意象,都要抓住这个意象的特征,展开合理的联想或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意象对应季节的美好意境,并赋予所选意象以某种象征意义,以此表达某种情感、感悟或者哲理。

    写作指导:如果选冬雪这一意象,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题目可拟为“微雪”,中心词是“雪”,要有关于“雪”的景色描写。这“雪”不是鹅毛大雪,而是“微”雪,是那种温柔的意境,给人静谧的感觉;是心事的缱绻,不想更多人知晓。无论写“小诗”还是“抒情文字”,都要描绘美好的或微冷的意境,赋予这“微雪”以某种象征意义,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

    作文 (50分)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25. 【答案】例文:

    “杂”熔汇了多元的世界

    人类对“杂”的追求引领时代开拓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元。

      “杂”就是对各方面知识的孜孜以求,希望在各领域有所建树。希罗多得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便是踏过千山万水,收集各方史料,编纂而成,既有帝王将相,名吏异士,也不排除饕餮之辈,觊觎之徒。正是他们兼容并蓄,才诞生了中西方史学双璧。苏轼博才广识,诗、书、画无一不精,如果专擅一长,对另外两门学问来说,都将是一大损失。正是对“杂”的不懈追求,中国的艺术宝库中才又多出了许多瑰宝。

      取彼之长以自强,“杂”学正是鼓励人们追求多层次、多方面的先进成果,来完善和改造自身,学习别人今天的成果,是为了自己明天的辉煌。美利坚民族融汇多文明的先进元素,所以才会崛起;杨振宁既是著名数学家,文章也很拿手,两者互相促进,既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又加强了文字表达能力。“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不是我们拒绝外界先进事物的借口,只有吸收多文明的新技术、新思潮,才能让“中华牌”更加出色,创造出的新元素,一定会比虹更绚丽,比酒更甘醇。

      “杂”学决不是肤浅的摹仿,而是深层次的追求超越。没有滴水涓涓,哪来飞瀑千丈!没有细沙碎石,哪来万仞秀峰!打好基础,博采众长,吸收他民族先进元素,绝非只是学习西方现有文明,更非追求“黄头发”“蓝眼睛”的表面风光。

      学得杂,不免引来糟粕、废料,对此,我们更应严肃对待,中华明天需要辉煌,而非沉湎于声色犬马,陶醉于花红酒绿。花蔻待发,雏鹰试翼,我们更应持身正,慎轻狂,免得让“杂学”中的垃圾毁了大好前途。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社会中一分一分的耕耘实践,又何尝不是“杂学”的一种途径,不限于书本,学习处世,学习为人,学习各种实践能力,是“杂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杂学”并非意味着抛弃本民族原有的精粹,民乐、民歌、民族服饰,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学习外来文明,是为了完善自我。正因为是中国人,才会为了祖国的昌盛、社会的繁荣,去学习,去奋斗,这是“杂学”的根本目的。

    “杂学”好比炼剑,把收集到的各种精美材质放入熔炉里炼一炼,锻造一把有中国特色的“中华剑”,去开拓祖国的明天———我们的未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对于“杂”,提到了两种观点,一是有人认为世界很大,人生很长,“杂”一点很好;有人则认为不好。可见相对于漫长的人生,“杂”代表了多方面、多元化的含义。

    具体看来,“杂”的话题取材面广,思维角度多。“杂”有生活、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广度,也有情感上的褒贬之分,更有科学立意的高下之分。“杂”的事物,可以是杂而有序,杂而不乱的,有规律的事物,从而写出事物的真、善、美;或者杂而无序的事物给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写出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毅力和精神来;也可思考“杂”反映了人的素质,体现了学问的广博。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杂”形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然后多角度论证,可以谈人类生活、科学文艺或自然界,体现出“杂之美”“杂之理”“杂之趣”。可以分析“杂”和“专”的关系,“博”和“精”的关系,在深入阐述中体现自身辩证思维的能力。也可引申论证,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发表各种意见,不可以搞“舆论一律”,作为领导者就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和吸收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立意:

    1.杂是芸芸众生的调味品。

    2.杂形成了世界丰富多彩。

    3.社会需要“杂家”。

    4.追求多层次、多方面的成果来完善自我。

    26.【答案】例文:

    一件礼物

    又是一年除夕夜。斟上三杯红酒后,宇亲自动手,将两个大鸡腿分别夹给了父母,然后举起酒杯说:“爸,妈,为了庆祝我们家真正地除旧布新,我敬你们一杯!”父亲激动地举起酒杯,母亲更是闪着泪花说:“儿子,谢谢你送给我们一件最好的新年礼物!”看着母亲的泪光,宇的思绪又飘向了那不堪回首的过去……

    宇从小孝顺懂事,能言善道,成绩优异,既是父母的开心果,又是父母的希望花。一家三口手牵着手,有说有笑,齐刷刷走在小区里,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让父母引以为傲的是,宇虽然小小年纪,但是每年除夕夜在大家族的团圆饭桌上,他总是能挨个给每位家人敬酒,并送上不同的吉祥话,惹得家人们交口称赞,父母脸上淡淡的,心里却乐开了花。

    打破这种岁月静好的,是疫情期间的网课。那时,虽是居家隔离,父母却在网上各有工作要忙,看着宇每天安静地上网课,连下课都不肯出来活动一下,对比网上别家上网课鸡飞狗跳的苦恼,心里别提有多欣慰了。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班主任给母亲打来电话:“宇上网课时,经常跟其他同学组团打游戏,你们知道吗?”母亲大吃一惊:“啊?还有这样的事?”“你们也太粗心了!孩子在身边,一定要做好监管呀!”老师略带责备地说。挂掉电话,母亲的心顿时如坠冰窖:“我家孩子居然也未能幸免!”

    自此以后,父母每天轮流盯着宇上网课。宇起初还能信誓旦旦、暖心体贴地承诺父母不再打游戏,后来就开始与父母斗智斗勇,一个不小心他就打上了游戏。父母管束得他无计可施的时候,就开始与父母冷战。看着学霸样的儿子变成学渣的模样,父母心痛极了。

    复学之后,宇的成绩一落千丈,中考也与心仪的重点高中擦肩而过。亲子大战仍在持续,宇的变化令家人们惊讶不已,父母疲累至极也无颜家人,那年的团圆饭破天荒地一家缺席。家里的欢声笑语早已变得稀有,其乐融融似乎也是奢望。

    直到有一天,当又一次阻挠无效之后,父亲愤怒地揪掉了自己的一撮头发,母亲更是愤激地狠狠打了自己一耳光:“你是造了什么孽,生了这样一个儿子!”看着父母的举动,宇惊呆了,仿佛揪掉的是自己的头发,打的是自己的脸,他嗅到了毁灭的味道,终于开始悬崖勒马了……

    想到这儿,宇说要给父母买份礼物表达歉意,母亲说:“你的回归,就是最好的礼物。”父亲也满含笑意地说:“明年除夕团圆饭,咱们一家三口的回归也是送给大家族最好的新年礼物!”三支酒杯不约而同地碰在一起,撞击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命题+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了礼物的内涵,第二句话分析了礼物的用途,第三句话剖析了礼物的价值和意义,省略号引发考生思索,拓展了考生的思路。

    材料和题目有关键词是“礼物”。“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载体”,可以是具体的、有形的物,比如一本书、一束花、一支笔、一幅画、一个蛋糕、一件衣服、一款玩具,一张电影票、一个游戏卡等等,也可以是抽象的、无形的但又带有细腻情感的东西,比如,一首诗、一首歌、一个鼓励、一次关怀、目标的实现、心愿的达成等等。礼物可以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表达,也可以是国与国之间祝福的传递,还可以是个人与集体或国家之间心意的呈现。或鼓舞,或勉励,或警醒,或启迪,或祝福,或引导,无法言说的、不能明示的、羞于表达的、情意含蓄的、饱含深情的心意,都可以通过礼物传递和表达。正所谓“礼轻情意重”,礼物无论轻重,都在于送礼者的用心用情,也在于收礼者的感动感恩,既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又融洽了彼此的关系。

    文体是记叙文。考生首先要确定“礼物”是什么,写人叙事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礼物”展开(什么样的礼物,送给谁,礼物的意义等),可以运用设置悬念、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结合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凸显一件礼物的意义和价值。考生应该注意的一点是,作为记叙文,文章中一定要有点题或升华主旨的句子。

    立意:

    1.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2.子女的幸福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3.礼物虽轻,情谊深厚。

    4.一件小小的礼物,撬动了情感的天平。

     

    相关试卷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数学: 这是一份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数学,文件包含专题241全册综合测试卷沪科版原卷版docx、专题241全册综合测试卷沪科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中数学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中数学试卷(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工大附中高一10月月考试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北京工大附中高一10月月考试试卷(无答案),共2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