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统一长度单位_人教新课标
展开统一长度单位
学习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
学习目标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课文讲解
下面一段话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的,我想他的话对大家指导孩子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要度量一个量,可以像用勺子一次次地舀空装满水的容器那样,用一个单位去量那个量。度量一个量需要标准单位,而度量的结果是一个数。由于有许多不同的量,故需有许多不同的单位,如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经过度量,便成了量值。为了学会如何应用数学,学生就应该学习各种量的起源、特征,并弄懂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这也是数学([荷兰] 弗赖登塔尔著,陈昌平等编译,《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的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学习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孩子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1,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孩子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测量同一长度,量得的数量不同。先让孩子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如用1角硬币作标准量,得出课本宽大约7个硬币那么长;用曲别针量,得出课本宽有5个曲别针长;用三角形量,量得课本宽有4个三角形学具那么长;用木块量,得出课本宽大约15个木块那么长(见下左图)。由这些不同的测量结果孩子自然会想到:“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测量不同长度,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让孩子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教材让孩子自由量,如用小刀量铅笔盒的长,用曲别针量铅笔的长,用橡皮量剪刀的长,用“一”量桌子的长等等,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孩子会发现有些物品的长度不同,但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量的数据却可能相同。如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的长是不一样长,但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有5把小刀那么长,同样都是5,它们却不一样长(见下右图)。由此引起认知冲突,孩子自然会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东西量出的结果一样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用相同的物品(如方木块)进行测量,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由此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辅导精要
让孩子读“编者的话”,了解本册课本的部分内容和学习方法。
让孩子读“目录”,从单位课题了解本册课本的学习内容。
接着,要学习的是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打开课本第1页,看主题图,看图说图意。同学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有的测量文具盒的长度,有的测量剪刀的长度,有的测量铅笔的长度,还有的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有的同学说:“这边大约7个1角币长。”有的同学说:“我量出这边有5个曲形针长。”还有的同学说:“有5把小刀那么长。”
教师问:还有的同学用什么方法去量数学课本的宽?经过观察,孩子说:用三角形学具和木块。
教师再问:怎样去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孩子可能说:用一个短的东西和一个比较长的物体比一比,就能量出一个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了。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如例1左图)。可以让孩子按教材介绍的方法去量数学课本的宽,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量完后,让孩子用一个数分别记录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这时让孩子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让孩子看到,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如例1右上图)。让孩子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或用“一”等去量桌子、铅笔盒、剪刀等物体的长度,用一个数记录测量结果,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孩子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让孩子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如例1右下图)。
“做一做”
第1题,将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着5个□,让孩子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如果孩子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第2题,让孩子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这里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孩子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既可以让孩子量书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第3题,是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作标准(为过渡到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做准备),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测量的方法类似第2题,只对着所量物体的左端摆放1个正方体,而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孩子在脑子里完成。如果孩子看图估测有困难,也可以让孩子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
在用实物进行测量时,无论是用一个一个摆放实物的方法,还是用一个实物一次接一次测量的方法,开始测量时,都应提醒孩子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习小结。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文具盒比数学课本的宽更长,量出的结果都是5。其原因都是“标准”惹的祸,不同的标准,量出的结果就乱七八糟。所以,应该把标准统一起来。如用正方体的木块做标准去测量小刀、橡皮、曲形针、蜡笔,测量的结果就比较准确。
学具准备
1角硬币10个,曲形针10个,小刀5把,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30个。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轴对称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轴对称_人教新课标,共2页。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用数学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用数学_人教新课标,共2页。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长度单位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长度单位_人教新课标,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通过比一比,把握好“线段”教学的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