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北镇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北镇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北镇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辽宁省北镇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docx、辽宁省北镇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镇三高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据报道,山东省十几个县市的某种玉米患上了“粗缩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培养“粗缩病”病毒应使用添加多种有机营养的液体培养基
B. “粗缩病”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所需原料来自于寄主细胞
C. “粗缩病”病毒核酸的元素有C、H、O、N、P
D. “粗缩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寄主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营寄生生活。
【详解】A、引起“粗缩病”的病原体是病毒,而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
B、病毒只能在寄主细胞中利用其原料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等物质,B正确;
C、核酸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P,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所以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选A。
2. 下列措施不能实现农业增产的是( )
A. 在早春晴天中午,对温室大棚进行通风处理
B. 采用轮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利用率,防治病虫害
C. 种植水稻时,应缩小株距和行距,以增加水稻植株的数量
D. 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及时去掉作物下部衰老变黄的叶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增产的方法有:
(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
(3)光照强弱的控制;
(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5) 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通风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 A、在早春晴天中午,植物会出现“午休”现象,故对温室大棚进行通风或施放干冰处理,增加CO2供应,可促进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目的,A正确;
B、在同一块土地上,长期种植同一种农作物,病虫害增加,土壤中某些矿质元素容易耗尽,导致土壤肥力枯竭,降低作物的产量。轮作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B正确;
C、种植水稻时,作物种植应合理密植,株距、行距过小会增加有机物的消耗,不利于作物增产,C错误;
D、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及时去除老叶等措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从而实现增产的目的,D正确。
故选C。
3. 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铵毒发生后,适当增加硝酸盐会缓解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B. 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C. 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3-会使细胞外酸化增强而缓解铵毒
D. 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和H+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1、像水分子这样,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
2、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NH4+的吸收是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的,所以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不是来自ATP,A错误;
B、由图上可以看到,NO3-进入根细胞膜是H+的浓度梯度驱动,进行的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
C、铵毒发生后,H+在细胞外更多,增加细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C错误;
D、据图可知,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属于主动运输,运输H+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后不成比例,D错误。
故选B。
4. 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中的丙酮酸可通过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作用,分别生成乙醇和乳酸(如图)。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以酒精发酵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是因为细胞内含有乙醇脱氢酶
B. 图中NADH为还原型辅酶I,缺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C. 消耗一分子葡萄糖酒精发酵比乳酸发酵多释放一分子二氧化碳,故可产生较多ATP
D. 动物细胞中的葡萄糖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能将葡萄糖分解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详解】A、据图可知,丙酮酸形成乙醇需要乙醇脱氢酶,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以酒精发酵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是因为细胞内含有乙醇脱氢酶,A正确;
B、图中NADH为还原型辅酶Ⅰ,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NADH的消耗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
C、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都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消耗一分子葡萄糖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的ATP相同,C错误;
D、细胞呼吸中产生的丙酮酸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D正确。
故选C。
5.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
B. 丙过程的发生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C. 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 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是有丝分裂,乙是细胞分化,丙是癌变,丁是细胞凋亡,庚辛是分化的细胞形成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过程,戊是细胞坏死,己是细胞衰老。
【详解】A. 乙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没有改变细胞内的遗传信息,A正确;
B.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
C. 丁是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有关,细胞的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中,C错误;
D. 己过程是细胞的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癌变和衰老,识记细胞分化、癌变的原因,衰老细胞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 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 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实线)和呼吸作用速率(虚线)的影响。图乙为该植物在30℃条件下绘制的曲线。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图甲可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B. 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mg/h
C. 预计30℃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
D. 如果温度改变为20℃,图乙中b点将向左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图甲可知:实线所示的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虚线所示的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42.5℃,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A正确;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mg/h,B正确;在30℃条件下,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有机物积累的速率最快,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C正确;图乙为该植物在30℃条件下绘制的曲线,纵坐标所示的O2的吸收量或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b点时净光合速率为零,说明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30℃是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如果温度由30℃改变为20℃,则光合作用速率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减弱而降低,因此图乙中b点将向右移动,D错误。
7.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试管编号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
1
1 cm3瘦肉块十4 mL胃蛋白酶溶液
37 ℃水浴,pH=8
2
1 cm3瘦肉块十4 mL胃蛋白酶溶液
①
3
1 cm3瘦肉块十4 mL胃蛋白酶溶液
0 ℃水浴,pH=1.5
A. 若1、2号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则①应为37 ℃水浴,pH=1.5
B. 从实验目的来看,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pH
C. 本实验因变量可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痩肉块体积变化来确定
D. 将1号试管的pH调回1.5时,胃蛋白酶活性逐渐恢复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依据表中呈现的信息可知: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pH,因变量是相同时间内痩肉块体积变化。
【详解】A、若1、2号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则自变量是pH,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依据1、2号的实验条件可知:①应为37℃水浴,PH=1.5,A正确;
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依据表中呈现的信息可知: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0℃、37℃)和pH(1.5、8),B正确;
C、胃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而瘦肉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见,本实验因变量即酶的活性可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痩肉块体积变化来确定,C正确;
D、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在pH为8时,胃蛋白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将1号试管的pH调回1.5时,胃蛋白酶活性不会恢复,D错误。
故选D。
8. 下列有关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 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D. 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A正确;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才有生命活动,B错误;
C、除病毒外,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C正确;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
9. 红心火龙果不仅甜度高,而且含有具有解毒作用的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
B. 切开时流出的红色果浆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C. 红心火龙果甜度高与果肉细胞叶绿体合成的糖类有关
D. 丰富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细胞壁,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2、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花青素等各种色素,使植物器官呈现一定的颜色,3、植物细胞壁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
B、红心火龙果细胞中的红色色素(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B正确;
C、红心火龙果含糖量高,甜度高,与叶肉细胞叶绿体合成的糖类有关,C错误;
D、膳食纤维是纤维素,主要来自细胞壁,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
故选C。
10. 某二倍体动物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该动物体色的黑色和灰色,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影响基因A/a的表达,当B基因不存在时该动物体色为白色,某种显性基因纯合时胚胎期致死。现有如图杂交实验(F1黑色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B. 该动物群体中没有AA基因型的个体
C. F2中黑色与灰色个体的比例也为2:1
D. F2黑色个体中与亲本黑色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黑色的基因是A_B_,白色的基因型为 A_bb 或aabb,灰色为aaB_。亲本为黑色(A_B_)和白色(_ _bb),F1中灰色(aaB_)和黑色(A_B_),且黑色:灰色=2:1,因此可得亲本的黑色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A、由分析知,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 、Aabb ,A正确;
B、亲本中黑色的基因型为AaBB,BB不致死,因此AA纯合致死,该动物群体中没有AA基因型的个体,B正确;
C、F1自交,若无致死现象,则后代比例为9:3:3:1,其中黑色(A_B_)占9份,但AA纯合致死,即黑色9中有1份AABB和2份AABb致死,则黑色占6份;灰色(aaB_)占3份,则F2中黑色:灰色=2:1,C正确;
D、F2中黑色中有2AaBB、4AaBb,亲本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F2黑色个体中与亲本黑色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D错误。
故选D。
11.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c阶段包含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B. I→J段发生了与NO段相同的行为
C. 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 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间期进行DNA的复制,DNA数量加倍,染色体数量不变,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量不变。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A正确;
B、I→J段发生了与NO段相同的行为,即都发生了着丝点(着丝粒)分裂,B正确;
C、GH段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OP段的一半,C错误;
D、MN段包括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核DNA含量加倍,D正确。
故选C。
12. 真核细胞起源于大约12~16亿年前,它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两种物质都与物质运输的选择性有关
B. 叶绿体中分布着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故植物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 细胞内生物膜的存在使得细胞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且互不干扰
D. 细胞核中有DNA,使得其成为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DNA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由亲代传给子代,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细胞核控制着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使生物体能够进行正常的细胞代谢。DNA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主要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出细胞,A正确;
B、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因此并非所有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正确;
D、细胞核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细胞依据DNA上的遗传信息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完成生长、发育、衰老和凋亡,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B。
13. 镉浓度对中华圆田螺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上述实验中存在两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B. 随处理时间延长,镉浓度越高对SOD活性抑制越强
C. 处理24 h时,SOD活性随镉浓度升高表现出先升后降
D. SOD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不会改变其空间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处理时间和镉浓度,因变量是SOD活性,A正确;在处理时间为24〜72h的范围内、镉浓度为1.5〜3.0 mg/L的范围内,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说明1.5〜3.0 mg/L的镉浓度都表现出促进作用,B错误;处理24 h时,SOD活性随镉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C正确;SOD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食盐,会降低SOD的溶解度,出现盐析现象,但不会改变其空间结构,D正确。
14.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最不合理的是( )
单位mmol/L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K+
145
5
11
5
13
5
Mg2+
35
1.4
1.8
1.4
35
1.4
A. 鱼藤酮对K+和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均有直接抑制作用
B. 鱼藤酮可能抑制ATP的合成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C. 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1、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详解】A、据表格分析可知,鱼藤酮处理组,细胞内K+和Mg2+的含量显著低于处理前细胞内含量,而血浆中K+和Mg2+的含量和处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故推测鱼藤酮影响了K+和Mg2+的运输,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本实验无法得出有无抑制作用的结论,A错误;
B、鱼藤酮可能影响了K+和Mg2+的主动运输过程,导致二者运输到细胞内过程受到抑制,B正确;
C、据表格分析可知,乌本苷处理组,细胞内K+含量显著低于处理前细胞内含量,细胞内Mg2+含量和处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推测乌本苷抑制了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C正确;
D、正常情况下,K+和Mg2+通过主动运输从血浆中运输到红细胞中,D正确。
故选A。
【点睛】
15. 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 运动强度大于b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 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b段氧气消耗速率增加,乳酸变化不大,故只有有氧呼吸;bd段持续存在氧气的消耗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增加,因此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的阶段。
【详解】A、bd段,持续有氧气的消耗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上升,因此bd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A错误;
B、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氧气消耗量始终等于二氧化碳生成量,B错误;
C、人无氧呼吸中有机物中大部分能量在不彻底的分解产物乳酸中,C错误;
D、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c,会因为血液中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质子泵是生物膜上特异性转运H+的蛋白质,对维持细胞局部环境以及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耐盐植物的液泡膜上的H+-ATPase质子泵和Na+/H+反向运输体系的活性随盐度升高而上调。Na+能够借助H+电化学梯度进入液泡,以减少 Na+对细胞质基质的伤害。如图是常见的两种质子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种质子泵既有运输功能也有催化功能
B. V型质子泵转运H+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 耐盐植物通过F型质子泵来维持细胞质基质内的低Na+水平
D. 耐盐植物根尖细胞中,F型质子泵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BC
【解析】
【分析】1、生物膜系统是指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其能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耗能,例如水、气体、小分子脂质;(2)协助扩散:物质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膜转运蛋白的协助,不耗能,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耗能,如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两种质子泵既能运输H+,还能催化ATP和合成或分解,所以两种质子泵既有运输功能也有催化功能,A正确;
B、V型质子泵水解ATP消耗能量将H+进行逆浓度运输,则转运H+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
C、耐盐植物的液泡膜上的H+-ATPase质子泵和Na+/H+反向运输体系的活性随盐度升高而上调。Na+能够借助H+电化学梯度进入液泡,以减少 Na+对细胞质基质的伤害,所以耐盐植物通过V型和F型质子泵来维持细胞质基质内的低Na+水平,C错误;
D、耐盐植物根尖细胞中,F型质子泵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催化ATP的合成,D正确。
故选BC。
17. 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下图为糖类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某种单糖为还原性糖,则与一分子葡萄糖结合在一起形成的①一定也具有还原性
B. 若构成②的碱基是尿嘧啶,则物质②构成的核酸一定不会含有氢键
C. 若④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则某种单糖的分子式一定不符合Cm(H2O)n
D. 若某种单糖是葡萄糖,则许多葡萄糖缩合形成的③一定是一种储能物质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为糖类的概念图,其中①为某种二糖,可能是蔗糖或麦芽糖或乳糖;②③均为某种核苷酸,可能是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核糖核苷酸;③为多糖,可能是纤维素或淀粉或糖原。
【详解】A、若某种单糖为还原性糖,则与一分子葡萄糖结合在一起形成的①不一定也具有还原性,如蔗糖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不具有还原性,A错误;
B、若构成②的碱基是尿嘧啶,则物质②构成的是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中的tRNA中含有氢键,B错误;
C、若④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则某种单糖是脱氧核糖,DNA中非链端的脱氧核糖的分子式符合Cm(H2O)n,C错误;
D、若某种单糖是葡萄糖,则许多葡萄糖缩合形成的③不一定是一种储能物质,如纤维素是结构物质,D错误。
故选ABCD。
18. 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对人工种植的蒲公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光照条件下,30℃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比在25℃环境中的小
B. 若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则蒲公英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
C. P点时,叶表皮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一直处于光照条件下,P点时蒲公英可以正常生长发育
【答案】CD
【解析】
【分析】本实验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的指标是CO2的吸收速率或释放速率。光照条件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黑暗条件下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A、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0℃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为3.5+3=6.5mg/h,25℃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为3.75+2.25=6mg/h,A错误;
B、若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则蒲公英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净光合速率最大时所对应的温度,温度为20℃时蒲公英的净光合速率为3.25mg/h,25℃时蒲公英的净光合速率为3.75mg/h,据此可知蒲公英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B错误;
C、P点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蒲公英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叶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
D、一直处于光照条件下,P点时蒲公英净光合速率大于0,能正常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CD
19. 水稻细胞中由D基因编码的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后代分离比,使D因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现让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DD:Dd:dd=2:3:1,F1随机授粉获得F2。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2:1
B. 由F1的结果推测,亲本水稻产生的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3
C. 该水稻种群的D基因频率会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
D. F2中基因型dd个体所占的比例为5/36
【答案】CD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亲本产生的雌配子远小于雄配子,A错误;
B、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子代中dd=1/6=1/2×1/3,雌配子正常,说明花粉中含d基因的概率为1/3,雄配子中D:d=2:1,亲本水稻产生的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 1/2,B错误;
C、由题干可知,D基因编码的一种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改变后代分离比,使D基因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C正确;
D、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为DD:Dd:dd=2:3:1,F1随机授粉,用配子法计算,基因型DD、Dd、dd都作为母本,则产生的雌配子D7/12、d5/12,基因型DD、Dd、dd都作为父本,Dd产生的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的概率为1/2,则产生的雄配子D2/3、d1/3,杂交子二代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dd=5/12×1/3=5/36,D正确。
故选CD。
20. 人体细胞内的运输系统是一个非常精密而又复杂的系统。下图表示细胞内物质甲的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中囊泡的运输机制。细胞内囊泡运输机制一旦失控,会引起很多疾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物质甲可能是性激素,该运输过程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
B. 内质网膜出芽形成囊泡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C. 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识别与结合依赖细胞内的膜上所含多糖的种类
D. 囊泡运输机制失控的原因可能是包被蛋白无法脱落阻碍了囊泡迁移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
【详解】A、性激素本质是固醇,不需要高尔基体加工,A错误;
B、内质网膜出芽形成囊泡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识别与结合依赖细胞内的膜上所含受体蛋白的种类,C错误;
D、囊泡运输机制失控的原因可能是包被蛋白无法脱落阻碍了囊泡迁移,D正确。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f为物质名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很多化学反应的进行都离不开酶,一般来说,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_____作用的_____。
(2)图中物质e和g分别是_____和_____。
(3)若突然停止光照,则图中h的含量将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该叶肉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完全相同的阶段是_____(填图中序号),⑤过程为发生的场所是_____。
(5)该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1mol的物质b,将其全部用于有氧呼吸,则可消耗葡萄糖_____mol。图中②阶段的能量变化是_____。
【答案】(1) ①. 催化 ②. 有机物
(2) ①. NADPH ②. CO2
(3)增加 (4) ①. ③ ②. 线粒体内膜
(5) ①. 1/6 ②. ATP和NADPH中的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②是暗反应,③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是氧气,c是ATP,d是ADP,c是NADPH,f为(五碳化合物),g为二氧化碳,h是(三碳化合物)。
【小问1详解】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小问2详解】
识图分析可知,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②是暗反应,则图中e代表的是NADPH,为光反应的产物之一,g为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
【小问3详解】
图中h是三碳化合物,当突然停止光照,会导致光反应阶段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则C3还原量减少,但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基本不变,即C3的生成不变,因此,图中h的含量将增加。
【小问4详解】
叶肉细胞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完全相同的阶段为第一阶段,对应图中的③;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小问5详解】
物质b为氧气,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1mol的氧气全部用于有氧呼吸,可消耗葡萄糖1/6mol。图中②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CO2与C5结合,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故②阶段的能量变化是ATP和NADPH中的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2. 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的⑤是反射弧中的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用针刺④时,引起⑤收缩的现象能称为反射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该同学在接受抽血时,尽管感觉到了针刺的疼痛,为了配合医生,他并没有缩回手臂,这说明了由脊髓控制的缩手反射还受____________的控制;
(3)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乙图分析此处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
(4)刺激甲图中的④,B装置指针能否偏转?_____。(填“能”或“不能”)
(5)丙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 (填“单向”或“双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③. 不能 ④. 大脑皮层 ⑤.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⑥. Na+内流 ⑦. 能 ⑧. 单向 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
【分析】1、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名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看传入神经的细胞体,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存在于神经纤维的中间部位,往往聚集形成神经节;二是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的连接反映出左边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部分,右边是神经元的轴突,兴奋由右传到左;三是看脊髓的连接,脊髓灰质部分,前角大,后角小,前角与传出神经相连,后角与传入神经相连。
2、由甲图中的突触联系,可以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右向左,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③是神经中枢。抽血时,尽管能感受到针刺的疼痛,但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也没有出现缩手反射,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反射具有控制作用。
【详解】(1)图甲中的①和⑤分别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2)用针刺④传出神经所引起⑤收缩的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因为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该同学在接受抽血时,尽管感觉到了针刺的疼痛,为了配合医生,他并没有缩回手臂,这说明了由脊髓控制的缩手反射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3)刺激甲图中的④,传出神经纤维发生膜电位变化,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出现动作电位,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的。
(4)刺激甲图中的④,B装置左侧的接点处电位会变成负,而右侧的接点处电位仍保持正电位,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5)丙图表示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也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方法进行识图分析和判断,识记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以及功能,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上产生的机理和传导特点,特别是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单向性的特点和原因,能够根据兴奋的传导的特点和机理分析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23. 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为某水域中生态浮床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现象。
(2)生态浮床既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3)该水域在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该稳定性的内部因素是物种的丰富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食草性鱼类摄入的藻类含480J能量,其粪便中含有240J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80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0J,要满足食草性鱼类正常生长,则至少需要藻类固定___________J的太阳能。
【答案】 ①. 生产者 ②. 分层 ③. 间接价值和直接 ④. 抵抗力 ⑤.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⑥. 1200
【解析】
【分析】1、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栖息环境和食物。其处理污水具有简单有效、花费少、耗能低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同时浮床还可以美化环境。
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水平方向上都有分层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因为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且其生存空间等也都离不开植物体,故动物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详解】(1)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属于生产者;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2)生态浮床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具有间接价值;生态浮床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该水域在污水流入后,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仍能保持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部因素是物种的丰富度和 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4)食草性鱼类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480-240=240(J),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可知,要满足食草性鱼类正常生长,至少需要藻类固定的太阳能为240÷20%=1200(J)。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特征、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识记群落的特征;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 在转基因抗盐烟草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图示质粒。其上有SalI,HindⅢ和BamHI三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同时还含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获得此质粒的农杆菌表现出对两种抗生素的抗性。
(1)在构建重组质粒时,选用_________和SalI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及质粒,可防止_________。其中限制酶SalI切割产生的是_________末端。
(2)用分别含有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农杆菌时,发现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这说明_________。
(3)采用农杆菌感染烟草细胞是因其体内的重组Ti质粒上的_________能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烟草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4)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转基因抗盐烟草植株,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
(5)导入抗盐基因的烟草是否可以表达其遗传特性,需检测_________,除上述分子水平检测外还需进行_________鉴定。
【答案】(1) ①. HindⅢ ②. 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我环化或反向连接 ③. 黏性
(2)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
(3)T-DNA (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 ①. 抗盐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②. 个体水平上抗盐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小问1详解】
在构建重组质粒时,BamHI会破坏抗盐基因,可以选用HindⅢ和SalⅠ两种酶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及质粒,双酶切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我环化或反向连接。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中轴线)两侧将DNA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限制酶SalI切割产生的是黏性末端。
【小问2详解】
所给的限制酶在质粒上的切割位点都位于抗四环素基因的部位,如果目的基因插入到质粒中,得到重组质粒,则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只含有完整的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不含完整的抗四环素基因(被目的基因破坏),这种农杆菌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小问3详解】
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小问4详解】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转基因抗盐烟草植株,依据的原理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即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小问5详解】
基因的表达产物是mRNA和蛋白质,导入抗盐基因的烟草是否可以表达其遗传特性,即需要检测抗盐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是否翻译出蛋白质,还需进行个体水平上的抗盐鉴定。
25.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
(2)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完成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
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27:5,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________;
Ⅲ.如果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3: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__________。
【答案】(1) ①. AABB ②. aabb ③.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 ①.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 ②. AAbb和aaBB
(3) ①. 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 ②. 若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15:1 ③. AaBB ④. aaB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三角形果实个体和卵圆形果实个体杂交,后代所结果实皆为三角形,则三角形为显性,F2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5:1,符合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双杂合子自交比例9:3:3:1的变形(9+3+3):1,可知基因型aabb为卵圆形,其余皆为三角形。
【小问1详解】
F2中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5:1,符合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双杂合子自交比例9:3:3:1的变形(9+3+3):1,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基因型aabb表现为卵圆形,其余基因型皆表现为三角形。又根据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F1基因型应为AaBb,则卵圆形果实亲本为基因型为aabb,三角形果实亲本基因型为AABB。
【小问2详解】
根据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F1基因型应为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基因型aabb表现为卵圆形,其余基因型皆表现为三角形,所以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如果选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
【小问3详解】
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要想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应让这些种子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后再让其长成的植株自交或测交。荠菜可以进行自交,则采用自交法简便易行。若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15: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约=27:5,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F2植株上果实形状为三角形:卵圆形=3: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北镇二中、第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答案docx、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