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1 水循环(含解析)
展开考点1 水循环
(2022·湖南地理)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2.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
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设问分析]
答案 1.D 2.B 3.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排除B、C。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D正确。气温与该湖泊水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故选B。第3题,据上题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表明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20世纪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延伸,两时期相比湖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故选D。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海洋上空eq \b\lc\{\rc\ (\a\vs4\al\c1(\(―――――――――――――――――→,\s\up12(风\b\lc\{\rc\ (\a\vs4\al\c1(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海陆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陆地,距海远近,地形是否阻挡))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2.水平衡原理及应用
(1)水平衡原理
①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蓄水变化量,即收入水量-支出水量=蓄水变量。
②一个区域长期来看是收支平衡的,即收入=支出。但某个区域、某一段时期内,收支可能不平衡;如果收入>支出,则该区域、该时期水量增加;如果收入<支出,则水量减少。
③公式
(2)水平衡原理应用
用于解释湖泊面积大小的变化、湖水盐度的变化、沼泽湿地的演化过程等,详见《微专题5湖泊》。
考向1 通过“水循环”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2·河南名校联盟模拟)我国西北地区有诸多大型闭合沉积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等,它们构成了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转化是区内水资源循环的基本方式,并使得水资源可以多次利用,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但随着转化次数的增多,水质越来越差,盐碱度也不断增高。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内陆盆地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内陆盆地的水资源最终来自( )
A.高大山体截留水汽
B.山间盆地集聚水分
C.冲(洪)积扇储存水分
D.冲积平原河流补给
2.内陆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会发生多次转化,图中地下水转化成地表水的地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在某些内陆盆地,人类的开发利用使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这是由于人类改变了地下水的( )
A.水量 B.水位
C.流向 D.补给来源
答案 1.A 2.C 3.B
解析 第1题,内陆盆地处于高大山体之间,由于高大山体对于暖湿气流的截留能力较强,将其转化为山地降水,A正确;山间盆地集聚的水分也是来自山体阻挡后的降水或冰川融水,B错误;冲(洪)积扇以及冲积平原河流的水分最初也是来自山体对水汽的阻挡,C、D错误。第2题,高山冰雪融水下渗,地下水向山麓渗流,遇到不透水岩层后,沿断层出露地表。①处下部为不透水岩层,且有断层分布,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③④之间分布着不透水岩层,因此向山麓渗流的地下水会在③处出露地表,由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C正确。第3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尾闾湖的盐碱主要来自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中的盐碱一部分在沿途地表通过蒸发析出,一部分流入尾闾湖,导致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含量减少,盐碱度下降,B正确;盐碱度与地下水水量关系不大,A错误;改变流向不会使盐碱度降低,C错误;人类对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影响较小,D错误。
考向2 通过“水平衡”考查“区域认知”
(2022·重庆模拟)伊敏盆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西坡,盆地内南高北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5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318 mm,盆地南部有大片露天煤矿。盆地内多封闭性咸水湖,1983年煤矿开采前湖泊数量多且面积稳定,煤矿开采后湖泊数量减少、面积明显缩小。下图为“伊敏盆地某封闭性咸水湖岩层剖面图”。据此完成4~5题。
4.煤矿开采前该湖泊的水平衡关系是( )
A.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蒸发量
B.降水补给=下渗量+蒸发量
C.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下渗量
D.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蒸发量+径流排水量
5.当地下水位低于某一岩层或土层时,湖泊水位开始急剧下降,该土层或岩层是( )
A.粉砂层 B.细砂层
C.淤泥层 D.泥岩层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该湖泊为封闭性咸水湖,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采矿前地下水位较高,所以采矿前该湖泊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地下水和降水补给,消耗方式以蒸发为主,因此采矿前该湖泊的水平衡关系是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蒸发量,故选A。第5题,地下水补给是采矿前该湖泊的主要补给形式,所以当地下水难以补给湖泊时,由于蒸发旺盛,湖泊水位会急剧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地下水补给来源于湖床以上的粉砂层,细砂层和泥岩层位于淤泥层之下,淤泥层属不透水层,细砂层和泥岩层不能给湖泊提供补给;所以地下水位一旦低于淤泥层,该湖泊就失去了地下水的补给,水位就会急剧下降,选C。
考点练
(2022·福建省漳州市模拟)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下图是按旬统计得到的阿姆河产流区(产生径流的区域)1951~2005年的降雨和降雪量以及融雪、融冰产水量的年内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3题。
1.降雨产生的径流集中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融雪产流期较长的最主要原因是该产流区( )
A.降雪量较大 B.相对高度大
C.气温回升慢 D.冰川数量多
3.近年来气候变暖,阿姆河产流区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原因是( )
①蒸发加强 ②下渗增多 ③融冰减少 ④降雪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A 2.B 3.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降雨量较多的时候为9旬到15旬,一旬为10天,因此也就是一年开始的90天到150天左右,为3~5月,因此为春季,故选A。第2题,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产生径流区域的相对高度大,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积雪从低处到高处依次融化,持续时间长;降雪量较大,对融雪量持续时间影响不大;该产流区位于内陆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冰川数量与融雪无关。故选B。第3题,近年来气候变暖,阿姆河产流区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原因应是气温升高,蒸发加强,①正确;气候变暖对下渗影响不大,②错误;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多,③错误;气候变暖,局部地区气候变干,降雪量减少,融雪产流量减少,导致径流量减少,④正确。故选D。
(2022·陕西省商洛市期末)郭扎错(下图)位于西藏西北部,东西长30.4 km,南北最宽达11.6 km,水深可达81.9 m,近几十年来水位经历了数次涨落。该湖泊在第四纪全新世以前,湖水向西穿过低缓岗地,流入阿克赛钦湖,目前两湖均为独立的封闭湖泊。据此完成4~6题。
4.郭扎错的主要成因是( )
A.河流改道,形成牛轭湖
B.滑坡阻断河道,形成堰塞湖
C.火山喷发,火山口集水成湖
D.地壳断裂下陷,集水成湖
5.郭扎错湖水盐度空间差异的表现是( )
A.北咸南淡 B.北淡南咸
C.东咸西淡 D.东淡西咸
6.与第四纪全新世以前相比,郭扎错湖水盐度( )
A.较低 B.波动降低
C.较高 D.持续升高
答案 4.D 5.B 6.C
解析 第4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湖的最大深度达到81.9 m,推测其成因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成湖。D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郭扎错北部有大量的河流入湖,带来较多的淡水,南部入湖河流少,故盐度差异表现为北淡南咸,B正确。第6题,由材料“湖泊在第四纪全新世以前,湖水向西穿过低缓岗地,流入阿克赛钦湖”可知,第四纪全新世以前,郭扎错湖水较多,湖水注入其他湖泊,湖水盐分可直接向外排泄,盐度相对现在要低,与第四纪全新世以前相比,现在湖泊经过了长时间的盐分积累,盐度较高,C正确。
7.(2022·安徽省淮北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玛旁雍错(下图)湖面海拔约4 500 m,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168.3 mm和2 197.4 mm。历史上玛旁雍错与拉昂错属同一外流湖,第四纪时气候变暖,二者被水下堆积物分隔开,现今,两湖北部仅有一季节性水道相连。目前,拉昂错已为咸水湖,被称为“鬼湖”,玛旁雍错仍为淡水湖,被称为“圣湖”。
(1)分析玛旁雍错蒸发量大的原因。(8分)
(2)从气候和地貌变化角度,描述玛旁雍错和拉昂错由合到分的演变过程。(6分)
(3)分析当前玛旁雍错仍为淡水湖的原因。(8分)
(4)推测玛旁雍错未来的盐度变化,并说明你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保持盐度稳定。(4分)
答案 (1)①水域面积较大,可蒸发水量较多;②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③内陆地区,降水少,多晴天;④高原地形,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加速蒸发。
(2)第四纪时地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加快;冰川融水挟带大量砾石等堆积物在湖区堆积,使湖区中间地势抬高;加之蒸发量大,湖泊面积缩小,使得两湖由合到分。
(3)①湖泊面积较大,储存淡水量较多;②支流多,汇水面积大,淡水汇入多,对盐分起稀释作用;③有季节性水道连接拉昂错,起排盐作用;④盐分累积时间有限。
(4)变化:逐渐变高。
不同意。理由:①工程建设成本高,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②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工程建设易造成生态破坏,干扰动物栖息,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
或同意。理由:①维持玛旁雍错淡水湖现状,为当地带来淡水资源,利于农牧民生产生活;②维持当地地理环境的稳定。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加强对水体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观念。
学科素养:
1.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不同水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区域认知:结合河流、湖泊等自然要素分布图等,描述特定区域水体运动的特征。
关键能力:
结合图像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必备知识:
1.水循环。
2.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水文、水系特征。
3.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
水循环
(2022·湖南地理)14.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15.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16.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河流
(2022·全国文综乙)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8.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海水
(2022·山东地理)13.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14.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15.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降水量少,大气降水对湖泊水的补给有限,难以主导湖泊的水位变化;
湖泊水含盐量高,不能引水灌溉
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
当湖泊水位高时,湖泊水补给地下水;湖泊水位低时,地下水补给湖泊水;水位差越大,补给量越大
补给量较少
补给量少,对湖泊水水位的变化影响小
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
土壤中的地下水稳定,不会出现地表因严重干旱而缺水现象,与湖泊水之间的相互补给稳定:湖泊水位低时,能保证地下水及时补给湖泊
图像信息
不同年份的柱状图
入湖地表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大,对湖泊水量的影响最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变化较小,对湖泊水量的影响较小
柱状图的年份差异
1970~1989年间,入湖地表径流量最少,湖泊水位最低,地下水对湖泊的补给最显著
第1题
“近60年”限定的就是图示时期;主导因素一定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2题
地下水与湖泊水是互补关系,补给量大小及方向取决于两种水体的水位高低
第3题
首先据图分析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湖泊水量的变化,然后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大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3 城镇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3 城镇化(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现代城市的三大建设方向,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5万人,2018年上升至272,04亿人提升到0,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城镇化的过程与问题、解决措施,46,7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3 海水(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3 海水(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海—气相互作用的机制,辽东湾海湾封冻会导致,墨累—达令河河口锋附近水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