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31 区域农业发展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31 区域农业发展,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干旱,读图,B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农田( )
A、受到污染
B、沙漠化
C、发生次生盐碱化
D、遭受水蚀
2、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
3、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
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
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4、下列有利于解决农业土壤肥力下降的合理措施是( )
A、研究防虫技术
B、实行休耕轮作
C、发展滴灌技术
D、推广基因工程
5、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因素是( )
①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②地势低平,土质黏重
③交通落后 ④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6、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7、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该地区可能是( )
评价类别
农作
物A
农作
物B
农作
物C
满足
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
利用
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8、读图,B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玉米
9、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不同的农业区
B、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
C、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
D、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10、上海复旦大学学生顾某,毕业时主动放弃“白领”工作回到农村,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地农业特点,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生意越做越红火。读该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下图),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应属于( )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11、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wu)源,有一古村落地形外貌竟然酷似耐克的标志,人们戏称之为“耐克村落”。其房屋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梯田环绕,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丰收成果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huang)岭晒秋”。根据材料和图示,下列农产品最不可能出现在当地居民房顶和晒架上的是( )
A、油菜籽
B、茶叶
C、稻谷
D、剑麻
12、宁安市是黑龙江省唯一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市),建有黑龙江省首个内地对俄国国际物流园,每年有大量的蔬菜出口俄罗斯。近年来,宁安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到俄罗斯从事蔬菜种植,随着俄罗斯远东地区新的“菜篮子”基地的形成,宁安市“北菜南运”逐渐升温,成为蔬菜销售新渠道。下图示意宁安市位置。宁安市农民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蔬菜种植,主要是因为( )
A、国内闲置农民多,蔬菜产业过剩
B、远东地区气候温和,土壤更肥沃
C、就地生产和销售,缩短流通环节
D、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13、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于乙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种植业精工细作
B、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长期需要从区域外调入大量粮食
14、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
①气温年较差大 ②降水较丰富 ③夏季高温 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⑤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2)“北大荒”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不包括( )
A、水热充足
B、土壤肥沃
C、人均耕地多
D、地势低平
15、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到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图为“新疆2001~2007年番茄产量和面积的变化图”。
(1)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符合新疆番茄发展方向的是( )
A、开发高山冰川资源,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
B、向沙漠进军,进一步扩大番茄种植面积
C、将原有牧场有计划地改造为番茄种植基地
D、加强科技攻关,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
16、下图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东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为(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
(2)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
A、冬小麦、黄麻、水稻
B、柑橘、菠萝、椰子
C、甘蔗、水稻、玉米
D、春小麦、玉米、甜菜
17、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18、读下图,对本区农业资源的利用,下列方式合理的是( )
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水稻与园艺业为主
B、通过改造地形,将本区的小麦种植向高海拔地区发展
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大范围实现林业专业化生产
19、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提出“南方稳定,北方发展,新疆大发展”的指导方针。90年代以来,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棉花总产、单产、调出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 市场广阔
B、政策支持
C、科技进步
D、劳动力廉价
20、读世界两个区域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最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 )
A、科技、劳动力
B、水源、光照
C、热量、土壤
D、光照、温差
21、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下图当中有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谓“垄槽耕作”,即在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本的垄挖成槽,作物仍种于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
B、B地农业发展引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C、C地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周边地区
D、DE两地要大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
(2)F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A、辽阔富饶的土壤
B、森林、草场资源丰富
C、工业基础雄厚
D、当地广阔的市场
(3)华北地区采用此种耕作方式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地区( )
A、环境污染严重
B、水利设施不足
C、人口密度过大
D、干旱少雨
23、 2016年4月12日,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图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2)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措施不正确的有( )
A、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
B、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水利设施
C、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D、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种植技能
24、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多地农村涌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一中游农产品加工一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并引入“互联网+”形成新的运营模式。完成下列各题。
(1)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
A、气候变化
B、河流整治
C、地形改善
D、政策支持
(2)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 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登上1 000亿千克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千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快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是( )。
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
C、油菜籽和甜菜
D、水稻和花生
(2)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3)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6、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是( )。
①光热充足 ②肥沃的土壤 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 ④先进的保鲜技术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①收获期降水量少,光照条件好 ②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③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④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图中A表示的地形区是( )。
A、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B、东北重要的谷物农业区——松嫩平原
C、东北主要的玉米生产区——三江平原
D、东北主要的黑土所在区——三江平原
28、右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产模式( )。
A、主要是依靠降水发展种植业
B、既发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
C、农业区夏季向牧区提供牧草
D、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
(2)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
①农牧业形成良性发展 ②草原载畜量极大提高
③城市人口大量迁入 ④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
⑤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 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二、综合题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2年2月9日,《农民日报》报道,2011年海南农业生产获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农业完成增加值6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成绩斐然。
材料2:海南岛热带高效农业分布图。
(1)海南发展热带农业的主要资源优势是什么?(2)海南的冬季瓜菜生产形势对我国蔬菜价格的稳定影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有( )
①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②加快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开发 ③保护森林,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④大力发展夏季瓜果蔬菜生产,成为我国夏季果蔬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阴影部分是渭河以北、黄土高原边缘的“旱腰带”地区,该区域十年九旱,许多县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农学专家经多年努力培育出了与旱塬相适应的小麦良种,亩产由20世纪60年代的61.1公斤逐步提高到现在的450多公斤。
(1)分析“旱腰带”地区小麦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2)早年“旱腰带”地区小麦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说明其干旱的自然原因。(3)现在“旱腰带”地区小麦单产大幅提高,推测除生物技术外人们可能还采取的措施。(4)简述在“旱腰带”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芒果属于热带水果。芒果树喜温耐旱。芒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在-3℃时果树会冻灾严重。一般认为,北回归线是芒果栽培的北缘。
攀枝花市原来不产芒果。1996年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攀枝花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特征适合芒果种植、此后,芒果树在攀枝花市谷地两侧的山坡上栽培成功。
攀枝花市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芒果生产基地,生产的芒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攀枝花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11月才成熟上市。2014年,攀枝花优质晚熟芒果基地种植面积为30.6万亩,仅占全国的8%左右。近年来,攀枝花市建成了一些芒果深加工厂,主要生产芒果干。图甲为攀枝花地区位置图,图乙为攀枝花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1)分析攀枝花市能够种植芒果的自然原因。(2)简析攀枝花市芒果晚熟的自然原因。(3)说明攀枝花市发展芒果深加工的必要性。(4)你是否赞同攀枝花市扩大芒果种植业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答案】 A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黑土开发。东北地区拥有肥沃的黑土,但是开发利用过程中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应大力植树造林和秸秆还田。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答案】 A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发展。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降低、质量下降、破坏严重;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东北地区纬度高,所以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黑龙江位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面积大是其农业发展的优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答案】 B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治理措施应从原因入手,当地农业土壤肥力下降,故应从提高土壤肥力分析,实行休耕轮作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治理措施的一般分析方法。
5、【答案】 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网稠密,地形破碎、土壤粘重,不利于农业生产,而交通便利和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低下不属于自然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即可分析。
6、【答案】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所以①②不选;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故选D。
【点评】考查农业生产的条件;需要区分开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同时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的五大要素。
7、【答案】C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从土壤养分满足率来看,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所以该地区是松嫩平原;故选C。
【点评】考查农业生产的条件;综合分析四地区的特征可知该地为松嫩平原。
8、【答案】 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为小麦带、乳畜带,(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区)以南为玉米带;由于中部和北部气候上有差异,中部生长期较长,北部生长期较短,所以中部种植冬小麦,北部种植春小麦;故选D。
【点评】考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的小麦带、玉米带的分布以及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A为春小麦带,B为玉米带。
9、【答案】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①②属同一农业区,所以A错误;⑦⑧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区,所以B错误;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农业),所以C错误;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故选D。
【点评】考查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①②为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③为东北地区,④为黄土高原地区,⑤为黄淮海平原区,⑥为青藏高寒牧业区,⑦为西南地区,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⑨为华南地区。
10、【答案】 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读图,该地的农产品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的产品,农业地域类型应属于混合农业,D对。水稻种植业以粮食种植为主,A错。乳畜业养殖业为主,B错。大牧场放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C错。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受青睐的原因。
11、【答案】 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江西位于亚热带气候区,而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 故当地不可能晾晒剑麻,D项符合题意;油菜籽、茶叶、稻谷均属于亚热带气候区的作物,可能在当地居民房顶和晒架上,故排除A、B、C项。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12、【答案】 C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是宁安市农民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蔬菜种植的主要原因,D对。国内没有大量闲置农民,蔬菜产业并不过剩,A错。远东地区比我国纬度高,气候较低,土壤不如东北黑土肥沃,B错。不是就地销售,是“北菜南运”,C错。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业区位因素,北菜南运的原因。
13、【答案】 A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乙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粮食种植业精工细作 ,A对。全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B错。与东北平原相比,土地面积小,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C错。人口多,但粮食产量高,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不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D错。
【点评】不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农业生产特征。
14、【答案】 (1)C
(2)A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西大荒”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这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但不是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这里深居内陆,降水少;夏季高温,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夏季晴天多,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故本题选C。(2)“北大荒” 位于东北地区,这里纬度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该地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故本题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16、【答案】 (1)A
(2)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新疆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白天番茄的光合作用效率很高,进入夜晚气温骤降,番茄进入“休眠”状态,有利于养分的积累,使得番茄的质量大为提高。故①②正确,选A。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故排除③。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经济水平较低,科技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低,故排除④。(2)符合新疆番茄发展方向即为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开发高山冰川资源,可短时间的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排除A。向沙漠进军,扩大番茄种植面积,则会加大对水资源的利用,即加剧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故B不合题意。将原有牧草有计划地改造为番茄种植基地,即草地变成耕地,可能进一步加剧西北的荒漠化问题,故排除C。加强科技攻关,如使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如培育出更加耐旱、高产的番茄品种,即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方向,故D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限制性因素、发展方向
18、【答案】 (1)A
(2)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属于寒温带,农作物一年一熟,选A。(2)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所以发展的为春小麦,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甜菜适合生长在温凉的气候条件下,所以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和玉米,主要的经济作物:甜菜。选D项。
【点评】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0、【答案】 A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制约商品粮生产的不利条件。
【点评】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影响,湿地的价值。其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1、【答案】 C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该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高寒,不适合水稻的生长,A项错;小麦种植向高海拔地区发展是通过培育良种来实现的,B项错;该地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但光照条件优越,可以通过大棚、玻璃温室改变热量条件,生产反季节蔬菜。C项对。该地气候高寒,水源短缺,不利于林业的发展,D错。
【点评】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河谷农业。
22、【答案】B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是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所以主要的区位因素是政策支持,B对。市场广阔、科技进步、劳动力廉价不是主要因素,A、C、D错。选B。
【点评】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优势,人口迁。
23、【答案】 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读图判读,甲地为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多阴雨天,因此发展农业的最不利因素是光照不足。乙地位于中亚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但昼夜温差大。故选D。
【点评】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4、【答案】 C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读图,对比中国某产区和最适宜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可以看出,中国跟最适宜区的条件接近,更具优势。气温日较差大而不是气温年较差大才利于植物糖分积累。从表中数据判读,中国某产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而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少雨,因此光照比美国某产区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故选C。
【点评】区域农业的生产条件及特点
25、【答案】(1)C
(2)D
(3)B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读图,A地位于宁夏平原,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灌溉水源,降水少,光照充足,A错。B地是绿洲农业,农业发展引水灌溉最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B错。C地位于青藏高原,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河谷地区热量条件优于周边地区,C对。D是南岭区域,E是横断山区,两地要大力建设林业基地,D错。(2)F区域是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有辽阔富饶的土壤,A包括。森林、草场资源丰富,B包括。工业基础雄厚,机械化水平较高,C包括。产品商品率高,当地市场不是主要区位因素,D不包括,选D。(3)华北地区采用此种耕作方式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地区水利设施不足,旱涝灾害多,B对。与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密度过大无关,A、C错。该地是半湿润区,不是干旱少雨的沙漠气候,D错。
【点评】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制约因素,耕作方式形成的原因。
26、【答案】(1)B
(2)C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读图,甲地是东北平原,乙地是华北平原,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土壤肥沃,B对。甲地纬度高,热量没有优势,A错。两地降水量、光照接近,差异不大,C、D错。(2)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措施包括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A正确。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水利设施,B正确。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种植技能,C正确。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能提高总产,不是提高单产的措施,C不正确,选C。
【点评】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华北地区的土壤是黄土,土壤肥力较差。东北地区的黑土,土壤肥沃。两地都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差异不大,主要是东北地区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单产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资金、政策支持等。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的措施。
27、【答案】 (1)D
(2)C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注意材料中在政府引领下,说明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D对。区域气候变化不大,A错。河流整治 、地形改善不是特色农业基地的主要形成原因,B、C错。(2)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加快城镇化进程,②对。人口在当地就业,不利于提高人口迁出率,①错。经济发展,利于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③对。外迁人口减少,利于降低老龄化人口比重,④错。C对。
【点评】区域农业基地发展的条件,产生的影响。
28、【答案】(1)B
(2)C
(3)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考查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其中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春小麦和玉米;冬小麦主要分布古长城一线以南地区;油菜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花生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沙土地区。(2)东北地区沼泽广布,湿地资源丰富,过度开垦导致湿地资源破坏;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黑土广布,土壤肥力较高;黑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3)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以轻工业为主的中小企业。
【点评】(1)考查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2)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问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29、【答案】 (1)A
(2)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云南发展鲜花种植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气候和劳动力价格两个方面。(2)A地区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B地区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所以③④正确。
【点评】(1)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学生依据所学知识选择即可。(2)本题难度中等,需要学生首先判断相应区域的农业类型,进一步判断相应的农业发展方向,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30、【答案】 (1)A
(2)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东北地区夏季光照充足,水热配合好,因此大米品质上乘;再加上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使用农药,具有绿色大米优势。(2)图中A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是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从土壤类型看,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黑土分布区,三江平原是最大的黑土分布区。因为纬度较高,生长期较短,所以三江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玉米主要分布在为度较低的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南部。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本题以农业知识为背景,考查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31、【答案】 (1)B
(2)D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草原牧区与灌溉农业区之间,利用各自优势、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灌溉农业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是利用水源灌溉;农业区主要是冬季向牧区供应牧草。(2)该模式的推广会促进农牧区的良性发展,牧区冬季能得到农业区的牧草供应,雪灾时草料不足带来的损失会减小,故①④正确。该模式使牧区的农畜产品与市场紧密度提高,会更适应市场变化,同时农畜产品较多会吸引加工企业落户,故⑤⑥正确。草原载畜量也会有所提高,但载畜量根本上还是受草原本身条件影响,故不会极大提高草原的载畜量。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城市人口不会大量迁入。
【点评】(1)考查畜牧业的发展模式这个知识点,通过读图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2)本题可以借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来回答本题。
二、综合题
33、【答案】 (1)地处热带,光热水充足,气候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较为充足,生物资源丰富
(2)海南因地处热带,热量充足,是我国冬季瓜菜的主要供应基地
(3)A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分析时应结合海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特征、生物、土壤等条件,分析其农业发展的优势,及热带高效农业建设的发展策略。(2)海南地处我国热带地区,热带气候资源的优势突出,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3)④我国气候特征具有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应该发展冬季果蔬基地。
【点评】考查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海南岛处在我国陆地最南端,是我国不多的热带范围,在我国热带农产品生产中地位突出。
34、【答案】 (1)光照条件好;热量适宜;昼夜温差较大。海拔大致在500m~1000m,地形适宜小麦生长,土层深厚且富肥力。粉沙性黄土适合小麦根系发育。
(2)降水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蒸发强烈;地形破碎,位于地形过渡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水容易下渗。
(3)修建水利工程,采取滴灌喷灌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精准农业,科学施肥;
(4)大力发展种植业,加剧水资源短缺;陡坡开垦,加剧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不利于生态保护。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农业生产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方面分析。该地称为“旱腰带”,说明降水少,晴天多,所以光照条件好。位于暖温带,热量适宜。晴天多,昼夜温差较大。海拔大致在500m~1000m,地形适宜小麦生长,土层深厚且富肥力。位于黄土高原边缘,粉沙性黄土适合小麦根系发育。(2)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气温较高,蒸发强烈。地形破碎,位于地形过渡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水容易下渗。形成该地干旱的环境特点。(3)“旱腰带”地区小麦单产大幅提高,除生物技术外,人们可能还采取修建水利工程,采取滴灌喷灌技术,合理灌溉。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精准农业,科学施肥等措施。(4)根据种植业发展的地形、水源条件分析,“旱腰带”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陡坡开垦,容易加剧水土流失。可能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不利于生态保护。
【点评】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干旱的原因,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发展种植业对环境的影响。
35、【答案】 (1)该市位于金沙江谷地,夏季高大山脉对西南季风阻挡作用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且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冬季高大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寒潮),使金沙江河谷气温较高。
(2)纬度位置偏高,且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使芒果开花期较晚,生长期较长,导致成熟期晚。
(3)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就业;抵御市场风险(市场适应性加强);有利于芒果种植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芒果种植业规模)
(4)赞同:独特的自然条件(或光热、水等条件)适宜发展芒果生产;攀枝花芒果品质最优,市场需求量大;芒果晚熟可错时上市(或比其他地区的芒果上市晚),价格高,能提高收入。不赞同:与其他芒果生产基地相比,在地势较高的山坡栽种,小具备大规模优势,市场占有份额小;纬度较高,地势较高,易遭受低温冻害,造成减产(或造成产量不稳定);大规模种植会使市场价格降低,农户收入减少。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解析】【分析】(1)攀枝花市能够种植芒果的自然原因,可以从气温、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回答。(2)攀枝花市芒果晚熟的自然原因,可以从纬度、地形等方面回答。(3)攀枝花市发展芒果深加工,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就业。(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或者反对都可以,但是需要观点和理由一致。
【点评】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38 旅游,共23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37 中国,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农业发展现状,农业发展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