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3章 第3讲 课时16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含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3章 第3讲 课时17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含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3章 第4讲 课时19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含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0 水循环(含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1 海水的性质(含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3章 第4讲 课时18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含解析)
展开课时18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2)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4.气候与自然景观
(1)同一纬度地区,不同气候类型自然景观不同
(2)不同纬度地区,同一气候类型的不同时间,自然景观不同。举例如下:
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干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干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湿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1.气候要素——气温
(1)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
(2)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
③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④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⑤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2.气候要素——降水
(1)形成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供应;
②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
③有足够的凝结核;
④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的类型
(3)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
(4)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受地形(迎、背风坡)因素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受洋流因素的影响。
(2022·广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 015 km2,湖面海拔4 718 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 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 648 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6分)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6分)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8分)
[关键信息点拨]
答案 (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受西风影响加强;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湖泊东侧区域地势较高,易产生地形雨。
(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
(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 740 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 748 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本大题答案仅供参考)
考向1 通过“影响降水的因素”考查“综合思维”
(2023·云南丽江市期末)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郑州一日降水量超过其常年全年的1/3,并持续数日。下图示意2021年7月20日11时我国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郑州市极端强降水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抬升 ②大气环流稳定 ③台风经过 ④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此次郑州暴雨的水汽由( )
A.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
B.偏东风从东部海域带来
C.东南季风从南部海域带来
D.高压脊从东北部海域带来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当时并没有台风经过郑州市,排除③;若为副高控制,当地应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排除④。由图示可知,我国东部海域有强台风影响,河南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太行山区南侧,地形对东来气流抬升显著,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且稳定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①②正确,故选A。第2题,根据海平面等压线图可知,我国东部洋面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气旋,气旋北侧是偏东风,高压脊增加了与低压中心之间的气压差,加剧偏东风,在台风与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大量水汽被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输送到陆地,给河南带去大量水汽,B 正确。
考向2 通过“气候与自然景观”考查“区域认知”
下图为“世界某地的气温累计、降水距平图(距平:与平均值的差值)”。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该地区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对该地区自然植被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植被高大茂密,种类丰富,结构复杂
B.有明显季相变化,夏季盛叶冬季无叶
C.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D.叶子坚硬,叶面多有蜡质层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依据图中降水距平可推断,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7、8月份;气温累计曲线一直呈上升趋势,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 ℃。5~9月气温累计曲线斜率大,气温增加多,说明夏季气温高。因此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第4题,植被高大茂密,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对应的是热带雨林气候;有明显季相变化,夏季盛叶冬季无叶,对应的是温带季风气候;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对应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叶子坚硬,叶面多有蜡质层,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故选C。
图形判读5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是描述某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因气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密切相关性,成为高考综合考查中的重要图类之一,判读的重点是等温线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于两侧(如上图中①地);反之,数值高于两侧(如上图中②地)。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3.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202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北美(局部)7月等温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中N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洋流
2.据上图推测,M的数值最可能是( )
A.16 B.20 C.24 D.28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图中N处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山地海拔高,气温低,即等温线变化是受地形因素影响,C正确。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A错误;受海陆分布影响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B错误;洋流对沿海地区的气候影响显著,D错误。第2题,M所在的等温线为闭合曲线,该地有河流发源,说明海拔较高,则温度更低,M所在的等温线位于20 ℃等温线与24 ℃等温线之间,则M的数值最可能为20 ℃。故选B。
3.下面图1为“某区域的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为“某地的月降水量与日最高、最低气温的月平均值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影响图1中①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2分)
(2)对比图1中海陆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差异特点。(6分)
(3)简述图2气温、降水特征,说出其所对应的气候类型,判断该气候类型最有可能分布于图1中②③④中的哪一个。(4分)
答案 (1)寒流流经。
(2)海洋上北暖南冷,陆地上南暖北冷(15°S以北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以南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海洋上温度梯度较小,有密集等温线平行于海岸线分布。陆地上存在封闭等温线(高低温中心),海洋上不存在。
(3)全年高温(最冷月均温>20 ℃),大致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气候。②。
课时精练
(2023·广西柳州市模拟)下图为“某区域1981~2010年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甲地附近等温线平行且密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洋流 ②地形 ③纬度 ④植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该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最合理的描述是( )
A.由西南向东北升高 B.由西南向东北降低
C.由东南向西北升高 D.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
①甲地与丁地冬季易受锋面气旋影响 ②乙地附近地区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气候类型单一 ③丙地因受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和来自热带的暖空气影响,气温年较差大 ④丁地夏季干燥无雨,日照强,炎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A 2.B 3.B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示等温线平行且密集分布区是东北太平洋与北美西北区域一带,太平洋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同时大陆侧有海岸山脉分布,随着海拔上升,气温下降明显,温差大,导致等温线密集,①②正确;纬度差异形成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而图示甲地附近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大体与海岸线平行,③错误;植被对等温线分布影响较小,④错误。故选A。第2题,图示区域跨纬度20°,气温应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南高北低,而密集平行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气温沿西南向东北递变,据此判断图示区域内西南气温高、东北气温低,故选B。第3题,甲地、丁地均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易受温带锋面气旋影响,降水较多,①正确;乙地附近等温线密集,为高山气候区,垂直差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②错误;丙地等温线稀疏,地处北美中部平原地区,南北贯通,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气温年较差大,③正确;丁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湿润,④错误。故选B。
大气降水是主要气候要素之一,降水的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世界某岛屿7月降水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该岛屿7月份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B.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增强
C.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5.该岛屿甲地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屿7月份不受东北信风影响,而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难以成云致雨,A错误、D正确。该岛屿位于地中海,不受寒流影响,B错误。7月份整个岛屿降水少,与背风坡没有关系,C错误。第5题,由图可知,甲地等降水量线呈闭合状态,为岛屿该月降水最多的区域,图中显示,该区域为当地河流的源地,因此该区域为岛屿的山地分布区,由于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故选B。
(2023·江苏常州市期末)下图表示某大陆西海岸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完成6~8题。
6.该大陆最可能为(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北美大陆 D.南美大陆
7.与该大陆同纬度东岸相比,M地降水( )
A.总量大,季节变化大
B.总量小,季节变化大
C.总量大,季节变化小
D.总量小,季节变化小
8.N地的典型植被为适应气候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叶面宽大,多气孔 B.根系发达,叶刺化
C.叶质坚硬,树皮厚 D.冬季落叶,夏葱绿
答案 6.C 7.B 8.D
解析 第6题,亚欧大陆西岸大致是35°N~70°N,A错误;非洲大陆主要位于南北半球35°之间,B错误;北美大陆大致是7°N至71°N,该大陆最可能为北美大陆,C正确;南美大陆大致是12°N向南至53°S,D错误。第7题,该大陆最可能为北美大陆,与该大陆同纬度东岸相比,M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总量小,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同纬度东岸是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B。第8题,从纬度位置可以判断,N地主要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该植被为适应气候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冬季落叶、夏葱绿,D正确;叶面宽大、多气孔是热带或亚热带植被的特点,A错误;根系发达、叶刺化是沙漠等干旱地区的植被特征,B错误;叶质坚硬、树皮厚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的特点,C错误。
(2023·浙江省金华十校模拟)读“南美洲某区域5~10月降水量分布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①地气候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不足125 mm
B.全年高温少雨
C.5~10月降水较多
D.有明显干湿季
10.①地成为该时期少雨中心的原因主要是( )
A.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B.地势较高阻挡东部水汽
C.平原地形气流抬升较弱
D.受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①地位于10°S附近,5~10月降水量不足125 mm,不是年降水量不足125 mm,A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B错误、D正确;该地5~10月受信风带控制,为干季,降水较少,C错误。第10题,①地成为该时期少雨中心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此时受东南信风影响,A错误;读图可知东部地区降水多,且等降水量线分布密集,可知东部地形抬升,形成迎风坡降水,而①地受东部地形阻挡水汽不易深入,B正确;此处为巴西高原,不是平原地形,C错误;该地位于内陆地区,不受洋流影响,且东部大洋上是暖流,D错误。
日最高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但昼长越短,日最高气温越接近正午;昼越长,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越晚。下图示意2002~2011年某地半年中整点平均气温的日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地整点平均气温的日变化表明,该地( )
A.地势高 B.纬度高
C.植被茂密 D.半年阴雨
12.图中数据信息来自该地区的( )
A.夏半年 B.冬半年
C.上半年 D.下半年
答案 11.B 12.A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该地所示的半年中,日平均气温较低,为-0.5 ℃,且整点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9时前后。根据材料,昼越长,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越晚,说明该地此半年昼很长,夜很短,应位于高纬度地区,B正确。其余选项均不能由整点平均气温推出。第12题,根据材料,昼越长,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越晚,说明该地此半年昼很长,夜很短,所以图中所示信息为高纬度地区夏半年的气温统计数据,A正确。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素有“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成为内蒙古重要农耕区。河套平原地区降水不但东西差异较大,南北方向降水也有变化。图1为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地形及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图2为图1中沿108°E经线的年降水量变化曲线。
(1)说出图1所示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
(2)分析图2中M地降水少和N地降水多的原因。(6分)
(3)简述河套平原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
答案 (1)中间低,南北两侧高;中部主要为河谷和平原,南侧为高原,北侧为山地。
(2)东南季风挟带水汽深入内陆;经过黄河谷地时(M地附近),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在阴山南坡(N地附近)受地形抬升影响,水汽易凝结,降水较多。
(3)特点: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降水集中于夏季。
原因: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较强,冬季寒冷干燥;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较弱。[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体系架构]
[基本概念] 气候、气温、降水、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基本原理] 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气候特点。
气压带
对气候的影响
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高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其中,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高低纬间
低纬度→高纬度
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
高纬度→低纬度
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
海陆间
海洋→陆地
水汽充沛,降水较多
陆地→海洋
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撒哈拉沙漠
我国南方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
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水文
河流稀少
河网密集
地貌
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
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
植被
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
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因素
具体表现
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多,气温高,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海陆分布
沿海:冬季降温慢,夏季升温慢,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内陆:冬季降温快,夏季升温快,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地形
海拔
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
山地阻挡
冷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低,背风侧气温较高;
暖空气受阻、堆积,迎风侧气温更高,背风侧气温较低
封闭地形
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
坡向
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洋流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冬季风
如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图示
成因
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在高空冷却凝结
迎风坡: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成云致雨。背风坡: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雨减少
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凝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特征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
在迎风坡产生降水,背风坡降水少
持续的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强度大,多为暴雨,且常伴有狂风、雷电,历时短
分布
主要在赤道地区,我国夏季的午后也会出现
山地的迎风坡
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
我国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
因素
具体表现
大气环流
①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压带;
②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形成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
③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
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形成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位于沿海,海洋性强,降水丰富
地形
坡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类型
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赤道附近地势高的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减少
山脉走向
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洋流
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下垫面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
人类活动
凝结核(城市雨岛)
结合纳木错的位置,可推测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
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 748 m,高于仁错的湖面海拔(4 648 m)和两湖的分水岭(图中海拔
低于4 740 m),说明两湖曾经贯通。
图中河流从南部山区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挡后分流,但两条河流凹岸处均受到侵蚀,随着
时间推移,两条河流凹岸处距离因不断侵蚀而缩短。
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的下风向,湖
面没有结冰时,西风带来纳木错湖面的水汽,吹向纳木错东岸,再加上纳木错东侧区域的地势较高,易形成地形雨。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位置(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即:1(月)陆(向)南(弯曲),7(月)陆(向)北(弯曲)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
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地形(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
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
地形(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冬季、夏季均为低温)
地势(气温垂直递减,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季节
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温度带
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
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大气
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冷暖差别大,等温线密集
洋流
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地形
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1讲 课时79 西亚 非洲(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5部分 第1章 第1讲 课时79 西亚 非洲(含解析),共17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6 土壤(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6 土壤(含解析),共10页。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5 植被(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1讲 课时35 植被(含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