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2分)福泉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小郑同学乘坐首发动车前往福州,经过公铁两用大桥时,看到大桥的柱子飞快地向后退去( )
A.动车 B.大桥 C.海上小岛 D.岸边
2.(2分)如图所示,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方向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运水稻的车辆是静止的
B.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如果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D.如果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
3.(2分)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逼真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将站在平台上摆者飞行姿势的演员、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一齐摄入镜头。这时感到演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演员 B.急速飘动的白云
C.平台 D.摄像机
4.(2分)《青藏高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描写我国青藏地区美丽景色的歌曲。为什么许多人唱到“高原”的“高”字就唱不上去了呢?这是因为歌曲中“高”字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
5.(2分)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对接过程中,相对于“天宫二号”,“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6.(2分)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如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7.(2分)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mm的直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如下,记录正确的是( )
A.4.6cm B.46mm C.46.0mm D.4.60
8.(2分)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5.26cm、15.28cm、15.27cm、14.79c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 )
A.15.28cm B.15.26cm C.15.27cm D.15.15cm
9.(2分)下面是小明学完长度的测量以后总结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对同一个长度,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刻度尺,正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C.测量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D.对同一个长度,认真测一次就够了,多测量几次无法减小误差
10.(2分)佳佳在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8m/s( )
A.6.25m/s B.8m/s C.6m/s D.7m/s
11.(2分)下列的物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
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
D.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
12.(2分)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则速度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13.(2分)如图所示,此时能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
A.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
B.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本实验用到的是理想实验法
D.闹钟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14.(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改变了响度
B.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传声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
D.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音调越高
15.(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
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
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多选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部分选对得2分,错选和不选不得分)
(多选)16.(4分)正确估测物理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以下选项中估测值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45cm
B.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50s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15m/s
D.超声波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多选)17.(4分)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从A到D的平均速度小于它从A到F的平均速度
C.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ls
D.从C到E小球的平均速度为0.1m/s
(多选)18.(4分)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多选)19.(4分)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和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 )
A.以小红为参照物,小强是静止的
B.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C.小强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D.小强感觉旁边的列车向相反的方向开去是以自己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0.(4分)单位换算:
(1)80cm= m= μm;
(2)6min= h= s。
21.(4分)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火星车在巡视的过程中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以火星车为参照物,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2.(4分)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3.(4分)阳春三月,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如图所示)。旅行者穿梭花海中,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耳边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
24.(4分)钢琴、小提琴、二胡同时演奏同一歌曲,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二胡演奏时,手指压着弦的不同地方来调节声音的 (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四、计算题(共16分)
25.(4分)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若匀速通过该隧道,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26.(6分)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约为3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7.(6分)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为“低碳生活,绿色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持,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给城市交通出行带来了一股“清流”。小明周末从家中出发前往百花公园,到达百花公园后从手机上看到一些信息如图所示。
(1)小明骑行共享单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小明步行速度为1m/s,他步行到达百花公园需要多长时间?
五、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8.(4分)(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为 cm。
(2)停表读数为 s。
29.(14分)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民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时,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
(1)实验中,除了电子停表外,小民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如果甲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速度偏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并且底部用金属片挡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 cm,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是 m/s;由图中数据判断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完成实验后,小民在评估时意识到,时间不容易测准。在测量时间时 (多选)。
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2分)福泉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小郑同学乘坐首发动车前往福州,经过公铁两用大桥时,看到大桥的柱子飞快地向后退去( )
A.动车 B.大桥 C.海上小岛 D.岸边
【分析】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动车为参照物,大桥的柱子和动车的位置不断变化,故A符合题意;
B.以大桥为参照物,柱子和大桥的位置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以海上小岛为参照物,柱子和海上小岛的位置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以岸边为参照物,柱子和岸边的位置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本题是基础性题目。
2.(2分)如图所示,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方向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运水稻的车辆是静止的
B.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如果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D.如果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方向前进。
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运水稻的车辆是运动的;
B、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D、如果以运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所以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3.(2分)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逼真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将站在平台上摆者飞行姿势的演员、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一齐摄入镜头。这时感到演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演员 B.急速飘动的白云
C.平台 D.摄像机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要看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以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为参照物,演员与布景的位置发生改变,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
故选:B。
【点评】解决此问题要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行分析解答。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2分)《青藏高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描写我国青藏地区美丽景色的歌曲。为什么许多人唱到“高原”的“高”字就唱不上去了呢?这是因为歌曲中“高”字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
【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许多人唱到“高原”的“高”字就唱不上去了,是因为歌曲中“高”字的音调高,ACD错误。
故选:B。
【点评】知道音调、响度、音色;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
5.(2分)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对接过程中,相对于“天宫二号”,“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对接完成后,所以是静止的;
BC、“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运行过程中,所以是运动的、C错误;
D、“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对接过程中,因此,“天舟一号”是运动的。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关键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变化,属常见题目。
6.(2分)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如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对象,必须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不能歪斜;
【解答】解:
A、图中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B、图中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C、图中的操作符合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D、由图知,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做题时应认真排查。
7.(2分)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mm的直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如下,记录正确的是( )
A.4.6cm B.46mm C.46.0mm D.4.60
【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在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
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
【解答】解:
A、在4.6cm中,故A不符合题意;
B、在46mm中,故B不符合题意;
C、在46.2mm中,故C符合题意;
D、4.60没有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判断长度测量结果是否错误,可从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进行比较分析。
8.(2分)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5.26cm、15.28cm、15.27cm、14.79c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 )
A.15.28cm B.15.26cm C.15.27cm D.15.15cm
【分析】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解答】解: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4.79cm的数据是错误的数据;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L==15.27cm,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一是对测量数据的正确认识;二是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9.(2分)下面是小明学完长度的测量以后总结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对同一个长度,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刻度尺,正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C.测量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D.对同一个长度,认真测一次就够了,多测量几次无法减小误差
【分析】(1)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不认真造成的;
(2)误差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3)改进测量方法、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的减小误差。
【解答】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
B、对同一个长度,但正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C、测量时,故C错误;
D、对同一个长度,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故选:B。
【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10.(2分)佳佳在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8m/s( )
A.6.25m/s B.8m/s C.6m/s D.7m/s
【分析】知道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以求出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佳佳的百米平均速度:v===6.25m/s。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
11.(2分)下列的物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
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
D.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解答】解;
A、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B、运动员投出去的铅球,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D、直升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下降,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
12.(2分)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则速度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分析】根据v=分别求出猎豹和褐海燕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
【解答】解:猎豹的速度v1===40m/s;
褐海燕的速度v2==≈83.33m/s;
旗鱼的速度v3=108km/h==30m/s。
比较可知,褐海燕速度最大。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物体速度的单位换算。
13.(2分)如图所示,此时能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
A.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
B.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本实验用到的是理想实验法
D.闹钟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分析】(1)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
【解答】解:A、如图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的过程中,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
BC、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真空不能传声;
D、闹钟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物理学方法,属于基础题。
14.(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改变了响度
B.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传声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
D.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音调越高
【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噪声监测仪是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
(4)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解答】解: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可以增大响度,故A正确;
B、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故C错误;
D、物体的振幅越大,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噪声等有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题。
15.(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
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
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①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②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④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分析选项中减弱噪声的办法可知属于哪种途径。
【解答】解:A、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不合题意。
B、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他们俩之间不能直接面对面谈话。此选项错误。
C、上课时,所以属于噪声,不合题意。
D、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使噪音不能产生。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色、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的来源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
二、多选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部分选对得2分,错选和不选不得分)
(多选)16.(4分)正确估测物理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以下选项中估测值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45cm
B.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50s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15m/s
D.超声波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在26cm左右;
B、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在50s左右;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在15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都有关系。故D符合实际。
故选:BD。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多选)17.(4分)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从A到D的平均速度小于它从A到F的平均速度
C.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ls
D.从C到E小球的平均速度为0.1m/s
【分析】(1)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所以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3)每相邻两点间的运动时间是0.2s,则可知从A运动到F的时间;
(4)找到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可以计算出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所以小球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由图可知,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C、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由图可知,故C正确;
D、由图可知CE=2.0cm=0.06m,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时间:tCE=8×0.2s=2.4s,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vCE===0.15m/s。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的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要求学生能从频闪照片中找到相关信息来解题。
(多选)18.(4分)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结合选项分析判断是否正确即可。
【解答】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体育馆,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选:ABC。
【点评】本题是考查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多选)19.(4分)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和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 )
A.以小红为参照物,小强是静止的
B.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C.小强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D.小强感觉旁边的列车向相反的方向开去是以自己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小红为参照物,所以是静止的;
B、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因为旁边的列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故B错误;
C、小强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列车相对于站台的位置没有改变,故C正确;
D、小强感觉旁边的列车向相反的方向开去是以自己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
故选:ACD。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0.(4分)单位换算:
(1)80cm= 0.8 m= 8×105 μm;
(2)6min= 0.1 h= 360 s。
【分析】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m=10dm=100cm=1000mm=106μm;
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解答】解:(1)80cm=80×10﹣2m=0.7m=0.8×108μm=8×105μm;
(2)7min=6×h=3.1h=0.4×3600s=360s。
故答案为:(1)0.8;3×105;(2)0.2;360。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比较简单,属基础题。
21.(4分)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火星车在巡视的过程中是 运动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以火星车为参照物,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1)以火星表面为参照物,火星车在巡视的过程中,火星车是运动的;
(2)以火星车为参照物,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对于火星车没有发生位置变化。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点评】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先选择参照物,然后判断位置变化。
22.(4分)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如图所示,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传出的声音越小,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故答案为:变小;不能。
【点评】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3.(4分)阳春三月,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如图所示)。旅行者穿梭花海中,人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耳边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振动 产生的。
【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2)人说话、唱歌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阳春三月,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以油菜花为参照物;耳边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故答案为:运动;振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
24.(4分)钢琴、小提琴、二胡同时演奏同一歌曲,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 音色 不同。二胡演奏时,手指压着弦的不同地方来调节声音的 音调 (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钢琴、小提琴,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二胡演奏时。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点评】理解、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四、计算题(共16分)
25.(4分)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若匀速通过该隧道,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分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可以求得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解答】解:由交通标志牌可得隧道长为:s=3600m=3.6km;
最大速度为:v=80km/h;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所用的最短时间为:。
答: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所用的时间最短为162s。
【点评】本题考的是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简单。
26.(6分)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约为3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分析】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所用的时间,是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所需时间的一半,根据s=vt计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解答】解: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所用的时间t=6s=1.5s,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s=vt=6×108m/s×1.6s=4.5×107m。
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4.5×105m。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的知识,解答本题时注意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所用的时间,是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所需时间的一半。
27.(6分)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为“低碳生活,绿色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持,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给城市交通出行带来了一股“清流”。小明周末从家中出发前往百花公园,到达百花公园后从手机上看到一些信息如图所示。
(1)小明骑行共享单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小明步行速度为1m/s,他步行到达百花公园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1)利用v=得出小明骑行共享单车的平均速度;
(2)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得出小明步行到达百花公园的时间。
【解答】解:(1)小明骑行共享单车的路程s=3km,时间t=15min=0.25h,
平均速度v===12km/h;
(2)小明步行到达百花公园的时间t′===3000s=50min。
答:(1)小明骑行共享单车的平均速度是12km/h;
(2)步行到达百花公园需要50min。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有关计算问题,关键是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8.(4分)(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A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0.1cm ,该物体的长为 2.20 cm。
(2)停表读数为 32 s。
【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紧贴,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注意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中间的小表盘代表分钟,周围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使用刻度尺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紧贴,故A正确;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7cm,右侧与2.20cm对齐;
(2)秒表中间的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8min,偏向“1”一侧;在秒表的大表盘上,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4s,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32s。
故答案为:(1)A;0.1cm;(2)32。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属于基础内容,要熟练掌握。
29.(14分)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民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时,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
(1)实验中,除了电子停表外,小民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如果甲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速度偏 小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并且底部用金属片挡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间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AB是 40.0 cm,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C是 0.4 m/s;由图中数据判断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完成实验后,小民在评估时意识到,时间不容易测准。在测量时间时 ABD (多选)。
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
【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分析需要的测量工具;
(2)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所测时间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测量的速度会偏小;
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是为让小车运动速度不会过快,在斜面的不同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测量时间;
(3)由图甲可以直接读出AB段的路程;
由图读出BC、AC段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v=可以计算出BC、AC段的平均速度;
通过比较两个速度的大小关系,可以知道小车的运动情况;
(4)为了减小时间测量误差,可以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或者选择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解答】解:(1)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的变化,需要用电子停表测物体运动的时间;
(2)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所测时间偏大,测量的速度会偏小;
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是为让小车运动速度不会过快,小车就可以在不同位置停下来;
(3)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AB=40.0cm;
在BC段运动的路程:sBC=40.3cm=0.4m,运动的时间:tBC=4s,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vBC===0.4m/s;
在AC段运动的路程:sAC=80.6cm=0.8m,运动的时间:tAC=4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vBC==≈0.27m/s;
由于vBC>vAC,所以可以知道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4)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可以减小时间测量误差;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可以减小时间误差;
C、减少间距导致时间变短,故C错误;
D、用更精密的计时设备代替电子停表,可以减小时间误差。
故选:ABD。
故答案为:(1)刻度尺;(2)小;(3)40.0;变速。
【点评】本题目考查了小车的速度测量实验,从实验器材选取、实验操作、出现问题后的分析论证等,考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华山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华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