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9)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83/0-16973584362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9)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83/0-16973584363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9)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83/0-1697358436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9)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83/0-169735843638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9)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83/0-16973584364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9)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83/0-16973584364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9)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83/0-169735843645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9)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901883/0-169735843647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9)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9课 两宋政治和军事 (9)课件PPT,共24页。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什么朝代?宋导入新课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3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2.课时学习目标(1)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从文献、地图等多种史料或史论中获取信息,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释两宋政治方面的新变化及其影响。(2)能够分辨材料中对两宋政治变化的不同解释,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解释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认识两宋时期新变化的历史意义。元唐代618年907年五代960年辽916年十国902年979年南宋1127年1279年1271年1368年1115年1234年北宋1127年西夏1125年1038年1227年金5结合地图大蒙古国(1206——1259)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金灭辽,南宋和蒙古灭金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辽首领:耶律阿保机金首领:完颜阿骨打第框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第框贰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第框叁王安石变法第框肆南宋的偏安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欧阳询《新五代史》卷51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统治者是如何做到的?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续资治通鉴长编》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思考:宋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中央集权、维系政权稳定的?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方法一: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收权)1.削实权:中央派文臣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节度使成虚衔。2.制钱谷: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3.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 ——《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方法二:分散机构权力(分权) 材料:(宋太宗)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北宋统治者除了在制度方面加强中央集权,还有其他措施吗?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方法三:崇文抑武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和地方长官。 材料:贡举是宋代科举中取士最多的一个科目。根据统计与考证的结果,北宋贡举共开科考试81榜……(所取文士)总计当为60035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 ——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材料1: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 材料2: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 思考: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影响)。积极: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一)积弱—边防压力1. 基本概况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1)北宋与辽①北宋两次夺取燕云十六州失利。②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岁币”(2)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 保持帝号;“岁赐”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不可取: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一种屈辱的行为,且财政受损。 可取:北宋军事积弱,“以钱财换和平” 缓解了北宋困境。和约签订后,受损有限;社会安定;榷场贸易;民族交融;生产发展。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二)积贫—财政危机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1. 北宋中期以来,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日益严重2. 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一)背景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王安石三、王安石变法(二)内容 [学习任务] 阅读课本P55页,归纳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富国强兵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均输、市易法等)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保甲法)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三、王安石变法(三)影响 王安石所行的政事有一定功效,但引起的弊端极大。免役法利大于弊,裁汰冗兵确是收到很大的效果,但所置将兵未必精强。 ——吕思勉《中国通史》1. 王安石变法达到富国的目的,增加大笔收入,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但强兵效果并不明显。2.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三、王安石变法南宋、金、西夏形势图(1142年)①北宋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②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201.南宋的建立题临安邸【作者】林升【朝代】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统治集团的苟安。四、南宋偏安岳飞秦桧宋高宗①南宋抗金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②宋金和议绍兴和议:划界;南宋对金称臣;“岁贡”。③南北对峙此后,几次宋金战争,继续维持南北对峙局面。212.抗金斗争四、南宋偏安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2①这首词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辽对抗时期 B.南宋与金并立时期C.宋夏和议时期 D.北宋与金并立时期 ②“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 匈奴”等民族当指( ) A.匈奴 B.突厥 C.契丹 D.女真③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满江红》是文学作品,蕴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以及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是研究岳飞的一手史料。2.抗金斗争四、南宋偏安23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侄叔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改“岁贡”为“岁币”;宋割商、秦两州给金。宋金改为侄伯之国;岁币、银各增至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北宋—辽岁币兄弟北宋—西夏岁赐君臣南宋—金岁贡臣君四、南宋偏安 “宋朝家法”形成的前提:北宋建立“宋朝家法”的形成“宋朝家法”的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导致出现了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原则:“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守内虚外,崇文抑武(1)加强对地方控制:文官出任知州,节度使成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2)分散机构权力:中央设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权;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地方:设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对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3)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具体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岳飞之死与南宋偏安本课小结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什么朝代?宋导入新课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3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2.课时学习目标(1)水平1—2学习目标:能够从文献、地图等多种史料或史论中获取信息,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释两宋政治方面的新变化及其影响。(2)能够分辨材料中对两宋政治变化的不同解释,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解释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认识两宋时期新变化的历史意义。元唐代618年907年五代960年辽916年十国902年979年南宋1127年1279年1271年1368年1115年1234年北宋1127年西夏1125年1038年1227年金5结合地图大蒙古国(1206——1259)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金灭辽,南宋和蒙古灭金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辽首领:耶律阿保机金首领:完颜阿骨打第框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第框贰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第框叁王安石变法第框肆南宋的偏安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欧阳询《新五代史》卷51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统治者是如何做到的?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续资治通鉴长编》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思考:宋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中央集权、维系政权稳定的?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方法一: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收权)1.削实权:中央派文臣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节度使成虚衔。2.制钱谷: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3.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 ——《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方法二:分散机构权力(分权) 材料:(宋太宗)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北宋统治者除了在制度方面加强中央集权,还有其他措施吗?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方法三:崇文抑武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和地方长官。 材料:贡举是宋代科举中取士最多的一个科目。根据统计与考证的结果,北宋贡举共开科考试81榜……(所取文士)总计当为60035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 ——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材料1: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 材料2: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 思考: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影响)。积极: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一)积弱—边防压力1. 基本概况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1)北宋与辽①北宋两次夺取燕云十六州失利。②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岁币”(2)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 保持帝号;“岁赐”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不可取: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一种屈辱的行为,且财政受损。 可取:北宋军事积弱,“以钱财换和平” 缓解了北宋困境。和约签订后,受损有限;社会安定;榷场贸易;民族交融;生产发展。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二)积贫—财政危机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1. 北宋中期以来,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日益严重2. 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一)背景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王安石三、王安石变法(二)内容 [学习任务] 阅读课本P55页,归纳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富国强兵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均输、市易法等)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保甲法)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三、王安石变法(三)影响 王安石所行的政事有一定功效,但引起的弊端极大。免役法利大于弊,裁汰冗兵确是收到很大的效果,但所置将兵未必精强。 ——吕思勉《中国通史》1. 王安石变法达到富国的目的,增加大笔收入,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但强兵效果并不明显。2.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三、王安石变法南宋、金、西夏形势图(1142年)①北宋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②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201.南宋的建立题临安邸【作者】林升【朝代】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统治集团的苟安。四、南宋偏安岳飞秦桧宋高宗①南宋抗金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②宋金和议绍兴和议:划界;南宋对金称臣;“岁贡”。③南北对峙此后,几次宋金战争,继续维持南北对峙局面。212.抗金斗争四、南宋偏安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2①这首词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辽对抗时期 B.南宋与金并立时期C.宋夏和议时期 D.北宋与金并立时期 ②“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 匈奴”等民族当指( ) A.匈奴 B.突厥 C.契丹 D.女真③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满江红》是文学作品,蕴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以及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是研究岳飞的一手史料。2.抗金斗争四、南宋偏安23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侄叔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改“岁贡”为“岁币”;宋割商、秦两州给金。宋金改为侄伯之国;岁币、银各增至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北宋—辽岁币兄弟北宋—西夏岁赐君臣南宋—金岁贡臣君四、南宋偏安 “宋朝家法”形成的前提:北宋建立“宋朝家法”的形成“宋朝家法”的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导致出现了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原则:“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守内虚外,崇文抑武(1)加强对地方控制:文官出任知州,节度使成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2)分散机构权力:中央设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权;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地方:设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对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3)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具体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灭亡岳飞之死与南宋偏安本课小结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