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展开第三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为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据此完成1~2题。
1.按照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2.甲、乙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 )
①甲环节参与地表形态塑造 ②甲环节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 ③乙环节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④乙环节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根据水循环原理,甲环节为水汽输送,乙环节为入海径流,图中21单位水量的箭头为陆地降水,图中13单位水量的箭头为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量,陆地降水量减去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量等于入海径流量,故入海径流量为8单位,故选D项。第2题,根据水循环原理,甲环节为水汽输送,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其动力来自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故太阳辐射是根本的能量来源,②正确,④错误;乙环节为入海径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向海洋输送泥沙,①错误,③正确。故选B项。
答案:1.D 2.B
读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4.以下语句不符合水循环原理的是 ( )
A.黄河之水天上来 B.井水不犯河水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D.滚滚长江东逝水
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蒸发、蒸腾的水汽都进入大气圈,故甲为大气圈;生物会吸收水圈和岩石圈内的水分,故乙为生物圈,故A项正确。第4题,井水属于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两种水体之间有联系。
答案:3.A 4.B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重庆的悦来生态城基本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任务(下图),其样板模式逐渐向全市推广。据此完成5~8题。
5.“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减少 D.④减少
6.“海绵城市”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 ( )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 ②缓解城市内涝 ③增强城市蓄水能力 ④美化城市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城市最不适宜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 )
A.新疆喀什 B.湖北武汉
C.辽宁大连 D.云南昆明
8.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2021年7月17日到20日,郑州降雨量达617.1 mm(郑州常年平均降雨量为640.8 mm),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市区严重积水。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的主要原因是 ( )
A.强降雨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收速度
B.海绵城市建设力度不足
C.海绵城市建设使得地表排水不畅
D.海绵城市设备严重老化
解析:第5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读图可知,①为地表径流,②为下渗,③为地下径流,④为蒸发。“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为增加下渗,增强城市的蓄水能力,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第6题,通过材料分析可知,“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城市排水能力和蓄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②③正确,B项正确。“海绵城市”建设不能减少城市用水量,①错误,A项错误。“海绵城市”建设有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④错误,C、D两项错误。第7题,由题中材料可知,海绵城市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从而缓解城市内涝、增加地下水资源。新疆喀什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不需要建设海绵城市,符合题意,A项正确。湖北武汉、 辽宁大连、云南昆明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建设海绵城市,不符合题意,B、C、D三项错误。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郑州此次降雨量极大且持续时间短,属于极端降水,强降水超出海绵城市吸收速度,导致积水,A项正确。结合材料中“投入 534.8 亿元建设海绵城市”可知,建设力度较大,B项错误。结合海绵城市原理图可知,海绵城市有利于地表排水,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郑州海绵城市为近年新建,不存在设备老化问题,D项错误。
答案:5.B 6.B 7.A 8.A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10.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解析:第9题,该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明显减弱;第6年,植被得到恢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能力较第1年有所增强,故第1年的流速峰值、流量峰值、含沙量都应大于第6年,A、B、C项错误,D项正确。第10题,由上题解析可知,第6年的河流径流量较第1年小,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故B项正确。
答案:9.D 10.B
潮汐发电是利用涨潮、落潮时水坝两侧形成水位差,潮水流入或流出水坝过程中推动水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下面两图,图1为潮汐发电站水位示意图;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图2为大连市某海域某日潮汐时刻表曲线图。据此完成11~12题。
图1 图2
11.图1所示水位状态最可能对应图2中 ( )
A.0:00前后 B.6:00前后
C.14:00前后 D.22:00前后
12.潮汐发电 ( )
①清洁无污染 ②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③发电量稳定 ④发电有周期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1题,读图1可知,此时大海水位高,正值涨潮期,利用潮水流入推动水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因此最可能位于14:00前后,因为此时正值涨潮时,且之后出现一天中的最大潮时,发电量最多,C项正确。0:00前后潮位低,之后虽然也涨潮﹐但一天中的低潮时,发电量较小,A项错误。6:00前后和22:00前后都是退潮期,是潮位较低时,应是海湾内的水流出水坝,B、D两项错误。第12题,潮汐发电清洁无污染,①正确;潮汐发电能量来自天体引力能,②错误;潮汐的周期性决定潮汐发电量不稳定,③错误;潮汐有规律性和周期性,因此发电有周期性,④正确。故选B项。
答案:11.C 12.B
图Ⅰ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Ⅱ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13~14题。
图Ⅰ 图Ⅱ
13.图Ⅰ甲处的洋流与图Ⅱ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解析:第13题, 甲海域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有自北向南的暖流经过,该海域位于南半球,故①③错误,②洋流流向向北,为寒流,②错误。第14题,甲处洋流为暖流,可以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由于海轮航行的方向不确定,故不一定会加快途经海轮航速;洋流会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答案:13.D 14.C
潮汐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较早的一种海洋能。1966年,当时世界上最大容量的潮汐发电站在法国朗斯建成。读世界海洋潮汐能富集地区分布图及朗斯潮汐电站位置图,完成15~16题。
15.世界上适合建造大型潮汐电站的地点,主要集中在 ( )
①大陆的西岸 ②封闭性好的海湾 ③潮差大的河口 ④宽阔的海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朗斯潮汐发电站建立的区位优势是 ( )
A.朗斯河口处水位浅、潮差大
B.圣马洛湾开阔水深
C.密西西比河河口处,河流水量大
D.位于多佛尔海峡窄浅处
解析:第15题,世界上适合建造大型潮汐电站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潮差大,封闭性好的海湾、峡湾及河口处。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湾比较狭窄,但潮汐电站并不是建在窄浅处,而是建在水位较浅、潮差较大的地方。
答案:15.B 16.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读青海湖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指出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分析布哈河的水文特征。(8分)
(2)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青海湖地处内流区,参与陆地内循环。布哈河为内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有结冰期。第(2)题,可从降水、蒸发、径流三个方面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答案:(1)陆地内循环。 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有结冰期。
(2)青海湖流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湖水补给量小,但蒸发旺盛;青海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且不断积累;缺乏出湖径流,盐分不易排泄。
18.读某地地形地质剖面和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A处建有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类似于哪种水循环类型?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什么?其主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6分)
(2)在哪些自然条件下,环节①输水量会很大? (6分)
(3)如果图中A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影响?(8分)
解析:第(1)题,读图,A处的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类似于海陆间循环。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的具体措施是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第(2)题,读图,环节①是下渗,输水量会很大的条件包括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好,涵养水源能力强等。第(3)题,如果A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质变坏。
答案:(1)海陆间循环。 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2)①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②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③植被覆盖好。
(3)①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②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③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坏)。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黑海渔业资源丰富,该海域暖水性食肉鱼类每年定期在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季节性洄游。
材料二 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海,海水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且在100-150米深处存在密度跃层,形成“双层海”。
(1)指出暖水性食肉鱼类从马尔马拉海洄游到黑海的季节,并分析该季节黑海吸引这类鱼的有利条件。(6分)
(2)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且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其原因是什么?(10分)
解析:第(1)题,与马尔马拉海相比,黑海纬度较高,冬季水温较低,不适合暖水性鱼类的生存,因此是夏季洄游至黑海。原因主要与水温和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有关。第(2)题,本题包括两个小问题,一是“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的原因,二是“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的原因。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包括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入海径流量的大小、海域封闭程度等。
答案:(1)夏季。 夏季水温高;夏季汇入黑海的河流营养物质多,其他鱼类生长旺盛。
(2)低于大洋的原因:黑海周边地区降水量多,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四周有较多河流汇入,起到稀释作用;海域封闭,受大洋影响较小。
表层海水盐度低于较深层的原因:表层受径流和降水影响大于深层,周围河流注入,起到稀释作用;高盐度海水密度大,盐类物质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