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展开哈师大附中2023级高一十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曹操不但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种类繁多,题材广泛,令人目不交睫。
②做一个尽量达观的人,在顺境中欢畅尽兴,而不起贪恋之心;在逆境中安之若素,而不起嗔妒之心,才是化解痛苦的最好方式。
③哈尔滨的春天来临,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④遵照上级指示,今天我在会议上对上一年度的财政支出情况作了汇报,以上总结可能挂一漏万,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出。
⑤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⑥这些胜景无缘纳入陶渊明笔下,却与其有着难分难解的联系。
- ②④⑤ B.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闻一多是很重视诗的音乐美的。他认为,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是因为它的节奏造成的。
B.《百合花》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
令人深受震撼。
C.“大堰河”这个艺术形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读者不仅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而且感到真实可信,亲切近人。
D.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 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渔人甚异之
-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孔子云:“何陋之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今诸生学于太学
- 马之千里者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据篇幅有长调、中调、小令之分。词有词牌、词题,
其中词题揭示词的内容。
B.“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 的服装。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创者,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D.跬步:古代“跬”解释为“一举足也”,义为“半步”;“步”古义为“脚跨一次”,常喻指极近的距离。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1题(共15分)
出 走
临川柴子
父亲出走那天,没有丝毫预兆。
那天,他挑着一担装着油桶的箩筐晃晃悠悠地出门时,回过头来对母亲憨笑了一下,这习惯性的笑容就此成了母亲绝版的记忆。因为,父亲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太阳落山之际挑着一担满满的油菜籽回家。
那天的太阳很亮,照得我心里慌慌的,我看到端村的人像潮水般地往村外跑。一定是发生了大事情,我也想跟着跑,可是,我往外迈一步便倒了下去,我觉得心里像着了火。
恍惚中,看到母亲苍白着一张脸,抱着我朝乡医院跑去,大腹便便让她像一只企鹅。
顺子抢过一辆三轮车将我和母亲安顿在车上,我在一路的颠簸中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醒来后,我听到一阵嘹亮的啼哭,母亲凄苦地躺在我身边,我刚出生的妹妹正在哇哇啼哭。
那年,我烧坏了脑子,傻兮兮的,没有人愿意同我玩。我经常一个人在后山坡看蚂蚁上树,看到远方一行挑着箩筐的男人慢慢走近,我便上前一一审视,看哪位是我的父亲。父亲是挑着箩筐出门的,他若是回来,一定还挑着箩筐,我坚定着这种想法。
父亲出走得毫无道理,他即使不喜欢我,也应该喜欢聪明伶俐的妹妹,何况他出走那天我还没有变傻。
我把这想法转达给母亲,母亲劈手给我一掌。不许提到他,不许提这个没良心的男人,他让狐狸精勾走了,他的心让狗吃了!母亲立即借机发挥出她的诅咒功能,她的唾液在端村的空气中飞扬。
这时,顺子在黄昏中走近母亲,叫她英嫂。他掏出一沓钱给母亲,说是油坊的退股费。
母亲接过钱,天女散花般地撒了一地,随之恶毒的诅咒刀子般射向顺子。
顺子低着头说:英嫂,你男人都走了,我能不给你退股吗?母亲说:我男人走了,我还在!
但是顺子坚持自己的意思,母亲便什么也不说,往地上一躺,洁白的泡沫泛出嘴角。我拍着手笑,顺子却慌了,急忙蹲下按母亲的人中。母亲却又突然爬起来,吐掉口中的泡沫哑着声音说,顺子,你要是不答应让我进油坊,我就会真的得癫痫,我家这两个小祸种就要进你家的门。顺子惊慌失措地跑走了,第二天,母亲如愿进了油坊。
身材瘦弱的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进油坊,还玩这么卑劣的方法,难道她比我还傻?油坊是男人的世界,只有他们才扛得住。母亲用一年的时间才适应了这种劳动强度,依然瘦弱却孔武有力。
母亲在端村是个厉害角色,虽然父亲多年来杳无音信,有不再回来的意思,但是我和妹妹在村里的地位却不输于有父亲罩着的孩子。
母亲有一张刀子嘴,骂人能骂到人心尖上,还有一手表演癫痫的绝活儿,让我拍案叫绝。有一次,母亲和顺子的老婆吵,顺子的老婆骂母亲骚货,勾引她男人。母亲走上前去,用她在油坊中打磨出来的糙手扇了顺子老婆一巴掌,那女人的左脸立即像一个膨胀的气球。女人“啪”地从嘴里吐出一口血丝,披头散发去娘家搬救兵,她娘家兄弟凶神恶煞般地站立在我家门前,母亲故伎重演,躺在地上玩起了吹泡泡的魔术。那些人见势不妙,灰溜溜地败走,我和妹妹吓哭了,母亲翻身坐起,说,哭什么?我是装的!
我读书时还拖着一脸的鼻涕,学习奇差。连降两级,便和妹妹同班,闹了很多笑话。初中时我又发了一场严重的高烧,连着几天水米不进。顺子说,一个傻货,死了也就死了吧。顺子说这话时已经挖好了一个土坑,母亲又从嘴里吐出刀子,将顺子杀得落荒而逃。
七天后,我醒了,脑子一片澄明,从此,学习成绩一路飙升。高考那年,我和妹妹双双考中,创下了端村的神话。
母亲哭了,哭过后的母亲拉着我们到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地,说道:“快告诉你们的爹,说你们考上了大学,让这死鬼安息。”
爹?爹不是让一个狐狸精勾走了吗?我疑惑地望着母亲。母亲说,我只是让你们像个有爹的孩子一样心里有靠山。你爹,在你妹妹还没出生的那年……现在,我总算把你们拉扯大了。你们都大了,我放心了。
这个在母亲心里藏了十几年的秘密就这样烟花般绽放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母亲说完,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脸的疲惫,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不久,母亲也走了,母亲是在河边洗衣服时突然栽到河里去的。被捞上来时牙关紧闭,嘴里还泛着泡沫,母亲死于癫痫。可我记得,母亲的癫痫一直是装出来的。
十八岁那年我从端村出走,我知道我不会回来。临行时我到那些坟茔去看了看,这里埋着我至亲的人,我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然后在他们的注视中,渐行渐远。
9.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要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和传神的动作描写,表现激烈的冲突事件,刻画人物独特的形象。
B.小说叙述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的艰辛经历,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可敬的母亲形象,笔下有情感的温度。
C.小说三次写到母亲的“癫痫绝活”,抓住了人物典型的行为特征,使叙事描写更为集中,前后铺垫呼应。
D.本文语言本真质朴,同时也不失形象。如“母亲说完,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脸的疲惫,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10.作品中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1.标题“出走”有几层含义?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2~17题。(共25分)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博学善属文 善假于物也
B.征著作郎,不就 金就砺则利
C.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久之,满手把菊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祭酒是古代主管学务官员,属于主管国子监或者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江州祭酒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九江市教育局局长。
B.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写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古代官职名,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
D.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5分)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5分)
17.文言文中,传主陶渊明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3分)
18.解释下列加点字(8分)
①何时可掇
②枉用相存
③山不厌高
④其曲中规
⑤吾尝跂而望矣
⑥而闻者彰
⑦善假于物也
⑧功在不舍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②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③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 ”;
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 ”
④《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经济发达城市正在进行一场抢人大战,而且这场大战瞄准的是青年人。经济发展和增长要靠青年创新创造,人口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大要靠青年的婚姻和生育,城市文明和风尚要靠青年素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要靠青年参与和群体智慧。总之,抓住了青年一代, ① 。
然而,媒体报道中的青年精英和网络空间中的青年网民,② :前者总是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积极承担家国重担努力奋斗;后者却不时发出“躺平”“内卷”的自嘲。其实,这恰恰就是新时代青年的真实特点,他们渴望自我实现、有所成就,又担心机会不均、资源不足;他们希望在事业上大展宏图,又对舒适生活与“诗和远方”充满向往。
城市和青年的双向奔赴,应该以“深融”为目标。③ ,归根结底需要城市对人有持续吸引力和永久感召力。经济发达,提供职业成长的前景;生活宜居,创造身心和谐的舒畅;文化高尚,催生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
它冲过浅滩,划过激流,越过了湖泊中层层的鱼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么长,那么久,它是一条勇敢的鱼。”一位年轻人说。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说。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哈师大附中2023级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安之若素:遇到不好的情况或异常情况,毫不在意,跟平常一样对待。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一天地坏下去。
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周,选了一个,但遗漏很多,一般用来自谦。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爽:差错。
难分难解: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2.B(A.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或“因为它的” C.语序不当,应为“让读者不仅感到真实可信,亲切近人,而且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D.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不能说“畅通与否”是筹码。)
3.A
4.C 名词作状语(A 使动、意动 B 名词作动词 意动 D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
5.C.状语后置(A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B.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D.定语后置 判断句)
6.A(B项,“献丑”,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于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家大舍小令外人”,使用正确。)
7.A(“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
8.D(古时称人举足两次为步。)
9.C 母亲最后一次真是癫痫发作,不是表演“绝活”。
10.【答案】 ①坚强自尊。毅然担起家庭重担;尽力维护家人尊严。②泼辣狡黠。对于想要伤害家人的人出语恶毒;巧妙装病化解危机。③爱子情深,为使孩子心里有依靠,将秘密埋藏在心底。
【解析】 结合“身材瘦弱的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进油坊”“母亲在端村是个厉害角色,虽然父亲多年来杳无音信,有不再回来的意思,但是我和妹妹在村里的地位却不输于有父亲罩着的孩子”等处分析,可见母亲坚强自尊;结合“母亲有一张刀子嘴……”“母亲走上前去,用她在油坊中打磨出来的糙手扇了顺子老婆一巴掌”等句子分析,可见母亲泼辣狡黠;结合“母亲说,我只是让你们像个有爹的孩子一样心里有靠山。你爹,在你妹妹还没出生的那年……现在,我总算把你们拉扯大了。你们都大了,我放心了”等句子分析,可见母亲爱子情深,为使孩子心里有依靠,将秘密埋藏在心底。
11.【答案】 ①父亲突然离世;母亲隐瞒了真相,我们认为是“出走”。②“我”最终考取大学,离开端村;实为“我”走出父亲离去的阴影,长大成人。
【解析】 分析标题的含义主要从表层和深层两个角度思考。“出走”本义指父亲离开了我们,“出走”还指母亲的离开,根据结尾“十八岁那年我从端村出走,我知道我不会回来。临行时我到那些坟茔去看了看,这里埋着我至亲的人,我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然后在他们的注视中,渐行渐远”分析,“出走”还指“我”离开了家乡,得出答案②:“我”最终考取大学,离开端村;实为“我”走出父亲离去的阴影,长大成人。
12.B【解析】“有脚疾”意为“脚有病”,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一门生”“二儿”为并列成分,在句中都做“使”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译文: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
13.A【解析】A善于 B赴任/接近,靠近 C在/比 D助词,补充音节/代词,它
14.D【解析】“元嘉,宋文帝的庙号”说法错误,“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元嘉四年”为年号纪年。
15.B【解析】“双亲去世”错误,原文说“亲老家贫”,由此可见,应是双亲年迈。
16.(1)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
【解析】去,离【答案】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解析】安,安于;其,代词,代指陶渊明;“同志”,志趣相投。
17.卓尔不群;任性而为;率真质朴;清高自傲;钟情田园;厌恶官场等。(一点1分,答出来三点即可)
【解析】陶渊明的性格特点大家都比较熟悉,通过学习他的《饮酒》《归去来兮辞》等诗歌也可看出。本题要求重点从本文的角度回答,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文言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
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他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杂事务,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赴任,亲自耕种,自给自足,最终因劳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贤人处世,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折磨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自比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挥手让道济离开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想姑且做个县令,得点薪俸作为隐居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他)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费用,难以供给自己生活。现在派给你一个仆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他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儿坚持要求种稻子,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子。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整饰衣冠、系上腰带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官俸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天就交出官印辞去官职,写了《归去来兮辞》。
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没有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识他,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拒绝。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每天都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曾经于(某年)九月九日在房边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捧菊花,忽然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饮酒舒畅时,就抚琴来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渊明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再在后一朝代委屈自己,自从宋高祖(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召,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后世称他为“靖节先生”。
18.①何时可掇:拾取,摘取
②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③山不厌高:满足
④其曲中规:合乎
⑤吾尝跂而望矣:曾经
⑥而闻者彰:清楚
⑦善假于物也:借助
⑧功在不舍:停止、止息
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
②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③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 ”;
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 ”鼓瑟吹笙 月明星稀
④《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0.①就拥有了城市发展的未来
②有时候似乎是两张面孔
③要让青年深度融入城市
21.①从经济、生活、文化三个角度论述,内容丰富全面,论证有说服力;②语句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势。
2024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梳理材料三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哈尔滨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哈尔滨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