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01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02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 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会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如先秦的鲁班、李冰就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朱熹对《论语·学而》中谈到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阐释了“中国气质”。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如秦国很早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制造者把名字刻在制作的产品上。到后来秦朝建立,国家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有这样的制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代表“中国气质”的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官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气质”。
    (摘编自张柏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否认“工匠精神”一直深藏在民族文化中?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凝聚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在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常会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中提到的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这样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精湛,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对“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作中的对位呈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材料三:
    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
    “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三,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在同行业不同行帮间,也讲究各有各的地盘,不得相互侵吞,以免造成行帮间的无序竞争。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偶像”,让“偶像”来管理,对某种“偶像”的信仰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在选徒时都非常留心徒弟的人品。而一旦收徒,师傅又会努力营造出一种家族氛围,与徒弟建立起一种形同父子般的具有宗法制特征的人际关系文化。
    (摘编自苑利《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的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即不能随便跳槽改行。
    B.秦朝开始实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都有助于秦朝制造出精湛的艺术品。
    C.中国能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主要得益于传统的工匠精神,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找回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材料一认为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这里的“文化”有别于材料三“‘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中的“文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
    B.工匠精神能推动社会发展,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了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C.“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涵,而“匠心独运”则是“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的证明。
    D.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制作杆秤的工匠们相信,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
    B.李春是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主持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C.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德国制造”,这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求全国运用统一标准的度量衡,为监管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如何重建我国的“工匠精神”。(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八月的乡村(节选)
    萧军
    在茂草间,人可以听到诸多种的声音和谐地随伴着夜,广茫地爬行。
    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人们的脚步也开始松弛。
    为着便利任是某个时间全可射击,步枪并不拘泥,任便每人取着合适的准备姿势。他们中有小红脸、崔长胜等抗日农民;有旧军队出生的刘大个;还有青年学生萧明。
    每人的子弹袋全变得空虚了!病蛇般的软垂在人们的胁下,随着人们的脚步在动荡。
    “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
    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跨过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
    “这又是牺牲了两个弟兄!”
    萧明底眼睛有点蒙昽——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
    老年的崔长胜说:“我呢!只要一看到萧同志说过的‘新世界’,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就甘心啦!——萧同志,你说的那样好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
    在阴夜里,萧明走在六个人的前头。为的不要使大家跑错了路,眼睛常常要睁大着,这样工夫一久,那会发生很不好受的胀痛!汗又开始在前额和身体各部分沁流。他实在自己也估计不出“新世界”究竟诞生在那一天。不过他知道“这是一定的”,新的世界一定会来到的。
    “一定的吗?萧同志?啊——”
    “一定的——”
    下了这个山坡,由两山中间鞍部又向右面折下去,底下又是一带长谷——
    “同志们,出了这个谷口,再过一条河,对面在几个山怀抱里的那个堡子,就是王家堡子——出了这个山口子,就能看到一座炮台,炮台上面一定有红旗,如果他们在那里——他们一定有人在这里等候我们……”
    这是一种希望!队尾的李三弟竟唱起歌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
    起来!全世界的罪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旧世界……
    一刻全为这歌声感动得合唱起来。老人崔长胜流着泪。感动地舒展着脸上的皱纹。
    “萧同志,有工夫你一定也要教教我!我不是也应该唱唱吗?这是再好没有的歌啊!”
    “好,现在我就教给你,——来!先唱第一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就如军队行军,或是出操时候唱歌一样,萧明唱一句,崔长胜和别的人们复诵一句。一刻是整齐了!加上山谷的回应。——啊!这是一片轰鸣!这轰鸣一直是由山谷里倾泻出来,向着对面山头上有红旗飘动的方向,广漠地飞扑过去……
    田野上,高粱红着穗头,在太阳下面没有摇曳。东北乡下,收割的日子虽然一天迫近一天,今年却不被人们怎样重视。村子里少壮的农民,更是不注意到这些。镰刀在房檐下的刀挂上生着锈……所有的什么也没准备。全是迫切的掮着自己的枪巡逻呀,守望呀……在被指定的地方。有的时候偶然聚在一起,他们也会谈论由队部那里听到的,是一向由他们祖先也没听到过的一些新的话,新的故事。在他们谁也不肯显示自己不聪明;全要显示自己是英勇的,没有一点胆怯或怜悯来杀一个日本兵,更是杀日本军官。
    “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凶!我们的老婆,孩子,爸,妈,还不是教那些王八羔子们,白用刺刀给捅了?——司令那家伙真是条汉子,真可以。”
    “听说,这七个人……原先是九个,半路上‘过去’两个,萧明原先就是我们的人,那不能算数的。”
    “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吃苦,没白念书。”
    正午的太阳,火一般燃烧在人的头顶上。除开蝈蝈在叫得特别响亮以外,再也听不到虫子的吟鸣,猪和小猪仔在村头的泥沼里洗浴,狗的舌头软垂到嘴外,喘息在每个地方的墙荫,任狗蜗的叮咬,它也不再去驱逐。孩子们脱光了身子,肚子鼓着,趁了大人睡下的时候,偷了园子的黄瓜在大嘴啃吃着。
    这好像几百年前太平的乡村。鸡鸣的声音,徐徐起来,又徐徐地落下去,好沉静的午天啊!
    三天以后,王家堡子成了废墟。
    弹窝在每处显着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屋顶开了不规则的天窗,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死在炕底下的尸骸。小孩的头颅随便滚在天井中。
    没有死尽的狗,尾巴垂下沿着墙根跑,寻食着孩子或是大人们的尸身。到午间再也听不到山羊们带着颤动的鸣叫,也没有了一只雄鸡,麻雀子们很寂寞地飞到这里又飞到那里。
    (选自《“奴隶”丛书》,1934年,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写了萧明领导的小分队奔向王家堡子的艰苦历程,萧明虽然悲伤疲乏,但坚定勇敢、身先土卒、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B. 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起伏变化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C. 队伍下了山坡继续行军,他们期望在王家堡能见到红旗。红旗,是斗争方向的象征,她给困难中的战士带来力量和鼓舞。
    D. 队伍统一了思想,一往无前地高举红旗高唱《国际歌》奔向革命的主流大军,这歌声给人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在突出描写人物抗击侵略者的战斗精神的同时,也写出了抗日队员们复杂矛盾的心态和各种不同的性格。
    B. 小说具有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雄浑遒劲,质朴刚健,充满了英雄主义的音调,读来令人感奋。
    C. 这篇小说描绘了八月东北乡村宁静的画面,语言华丽,渗透着憎恨日本侵略者、热爱东北故土、热爱浴血抗争中的人民战士的情感。
    D. 小说描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的成长,着重描写战斗者的群像,人物的性格在行军、战斗、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展现。
    8. 小说是如何塑造萧明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结尾并未详细交代战斗过程,而是着力描绘废墟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诸奏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书及玺皆在A赵高B所C独子胡亥、丞相李斯D赵高及幸E宦F者G五六人H知始皇崩I余群臣皆莫知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尊称。
    B.会稽: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因会稽山而得名,秦朝始置。
    C.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去世,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太子:我国封建时代,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的称谓,有时也用“坤宁宫”来指称太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斯借秦始皇让他处理蒙恬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并焚烧《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
    B.李斯为秦初统治秩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平定四夷等,他都出了力。
    C.李斯的大儿子李由请假回咸阳,李斯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向李斯敬酒献物,祝他长寿。
    D.秦始皇死后,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要保密,于是跟宦官赵高等人一起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②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14. 始皇下令没收《诗》《书》及诸子百家之语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原:原野。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惆怅愤懑之情。
    B. 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C. 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为抒情做铺垫,抒情为写景作结。
    D. 诗人看到了“似吾乡”的“村桥原树”,触景生情,才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因而“忽惆怅”。全诗前后情感有明显的突转与变化。
    1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要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的句子是
    “,”。
    (2) 《大学之道》中,用“,”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3) 《秦风·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夏季是北湖最美的季节,在①的湖面上,数方亩荷花竞相开放,黄澄澄的花蕊点缀在绿油油的荷叶之中,赏心说目。这里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局部小景,也有“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的动态画面,更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祥红”的壮阔风光。此般景色固然吸引游人乐而忘返,但对靠湖吃饭的农民而言,大家所关心的不是眼前的美景,而是水产的收成,因为这才是与他们切身利益②的。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尽管水坡洼地常给沿湖居民带来水患之害,但也让他们充分提升濒湖的红利。茂盛的水草和遍地的野莱是饲养猪羊等家畜的美味青饲料,丰富的鱼虾是人们改善生活、补充优质蛋白的上佳食品。碰上阴雨成灾、粮食歉收的荒年,平原地区的居民或许会③,生活在湖边的百姓则可以随处挖野莱、割蒲莱、捕鱼虾充饥。北湖公园落成后,湖区早已不再为水灾发愁,拆迁也让沿湖居民搬上了楼房,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3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睡眠是人体恢复大脑皮质功能和更新人体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在睡眠过程中,人体各种能量物质得到充分储备,同时生长激素也进入脉冲性分泌高峰阶段,①。如果每日有效睡眠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人体的疲劳积累起来,影响体质和健康,尤其会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通常说来,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该越长,睡眠次数也越多,同时进食次数越多,活动时间也相应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②。高质量的睡眠不仅可以维持身心健康,还可以缓解压力,维持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一旦通宵熬夜,睡眠严重不足,③。研究表明,长期严重的睡眠缺乏,会增加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微生物感染、皮肤疾病、内分泌失调的发病风险。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以“睡眠”为主语,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干里之行,始于足下。












    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D(3分)
    2.C(3分)
    3.C(3分)
    4.①采用总分式结构进行论证,先总说,后分说;②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等。(4分)
    5.①全社会形成尊重能工巧匠创造力和贡献的良好氛围。②形成完备的质量监管体系和行业内部的监管体系。③重视重建“工匠精神”的信仰和文化支撑。(6分)
    【解析】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政治文化类;论点、论证方法;论证方法的具体运用、效果、作用;论证的分析
    1.A.“‘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错误,由材料三可知,“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不同行业之间的矛盾的“游戏规则”。
    B.“秦朝开始实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错误,由材料一可知,“物勒工名制度”在秦国时就已经有了,并不是到秦朝时才开始实行的。
    C.“主要得益于”错误,没有依据,材料一说的是“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并没有强调哪一个更重要。
    故选:D。
    2.A.“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错误,属无中生有。材料一中说的“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只是如今的现状,并没有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过去进行比较。
    B.“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了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而选项“成了”将未然变成已然,不符合客观实际。
    D.“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错误,结合材料二中的“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重要规范”可知“至近现代已被淡化”错。
    故选:C。
    3.C.“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错误,材料一只是在开篇部分提到了“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并没有表达任何相关观点。
    A.可以作为论据支撑“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这个观点。
    B.可以作为论据支撑“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这个观点,和原材料中举到的鲁班、李冰等人的例子作用相同。
    D.可以作为论据支撑“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这个观点。
    故选:C。
    4.材料三先分说,“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作为传统,‘工匠精神’要用信仰做支撑”,即总说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要深入探讨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然后从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三方面分别进行阐释。
    在阐释的过程中,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如引用俗语指出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以行业间共同的“游戏规则”为例,论证行业组织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
    5.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的“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即全社会形成尊重能工巧匠创造力和贡献的良好氛围,需要形成完备的质量监管体系和行业内部的监管体系。
    材料三第一段则直接提出“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三,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即重视重建“工匠精神”的信仰和“文化支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B(3分)“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错。这篇小说情节比较平淡,没有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特点。
    7.C(3分)“语言华丽”错。应是语言朴实,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
    8.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文章通过人物对话,议论评价,刻画了萧明具有新思想的青年精于指挥,领导大家抗日救亡的形象。②语言描写,体现了萧明的治军艺术,具有亲和力。③动作描写,刻画出萧明主动为大家担任警戒任务的身先士卒的形象。
    答对两点即可(4分)
    【8题详解】
    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如“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吃苦,没白念书”,一路上,他同游击队员们一样忍饥挨饿、饮风宿雨,受尽了辛苦。通过人物对话,议论评价,刻画了萧明具有新思想的青年聪明机智、勇敢善战,也精于指挥,领导大家抗日救亡的形象。
    ②语言描写。如“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萧明作为有理想、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书生从军,用“弟兄们”而不用“同志们”这一称呼,体现了萧明的治军艺术,具有亲和力。
    ③动作描写。“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跨过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出萧明主动为大家担任警戒任务的身先士卒的形象。
    9. ①结尾以简短的场景描写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赋予了英雄以悲壮与崇高,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②作者采用移情手法,描写了被屠村后死寂、惨烈的场景,渲染、衬托了战争的惨烈和英雄的悲壮,也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哀之情。(6分)
    【9题详解】①由“弹窝在每处显着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屋顶开了不规则的天窗,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死在炕底下的尸骸。小孩的头颅随便滚在天井中”可知,小说的结尾以简短的场景描写来描写不忍卒睹的扫荡后的村庄景象,直面淋漓的鲜血,表现“血写的事实”,反映战争的残酷,揭露鬼子的残暴和令人发指的罪行;描写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人如身临其境。赋予了英雄以悲壮与崇高,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②由“没有死尽的狗,尾巴垂下沿着墙根跑,寻食着孩子或是大人们的尸身。到午间再也听不到山羊们带着颤动的鸣叫,也没有了一只雄鸡,麻雀子们很寂寞地飞到这里又飞到那里”可知,作者采用移情手法,描写了狗的仓皇,羊的悲鸣,麻雀的寂寞,表现了被屠村后死寂、惨烈的场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渲染、衬托了战争的惨烈和英雄的悲壮,也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哀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DI(3分)
    11.D(3分)
    12.A(3分)
    13.①秦始皇许可了李斯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不能再用古代的事来否定今天的现实。(4分)
    ②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知道我才能低下,竟然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 (4分)
    14.①以愚百姓; ②使天下人无以古非今;③不实行分封制(而是坚持郡县制,维护大一统局面)(3分)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摆酒宴,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歌颂秦始皇的威力和功德。齐人淳于越进谏说:“现在陛下您统一了天下,然而您的子弟还是平民,如果突然有田常、六卿那样的祸患,在朝中没有辅佐之臣,怎么相救呢?事情不效法远古而能长久的,我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啊。”始皇把他的意见交给丞相李斯处理。丞相认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排斥他的言辞,就上书给始皇。说:“我请求下令,凡藏有《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言论文章的,一律清除。”秦始皇许可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不能再用古代的事来否定今天的现实。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是从始皇开始的。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视察各地,在外平定四夷。李斯都出了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都娶了秦国的公主,女儿们都嫁给秦国的公子。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献物,祝他长寿,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我听荀卿说过‘事情忌讳太过分了’。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知道我才能低下,竟然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富贵到极点了。然而事物繁盛到极点以后则将衰萎,我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巡视出游会稽山,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兼理掌管印信,发布命令等事,都随同前往。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皇上,始皇派他到上郡监督军队,蒙恬为将军。小儿子胡亥受宠爱,请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的儿子都没跟随。
    这一年七月,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下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到咸阳参加丧礼,然后(将我)下葬。”诏书已经封好,还没交给使者,始皇就去世了。诏书和印章都在赵高那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以及五六个受宠幸的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的群臣都没人知道。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要保守秘密。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韫辌车里,百官奏事和进献食物还和过去一样,宦官就从辒辌车中(假托始皇的命令)批复各项上奏的事。
    10.CDI
    11.坤宁宫应为东宫。故答案为:D。
    12.蒙恬应为淳于越。故答案为A。
    13.①“可”,许可;“愚”,使……愚昧无知;“无以”,不能。
    ②“乃”,表判断,是;“黔首”,百姓;“驽下”,才能低下;“擢”,提拔。
    故答案为:①秦始皇许可了李斯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不能再用古代的事来否定今天的现实。
    ②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知道我才能低下,竟然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可概括出:以愚百姓,使天下人无以古非今;
    结合“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可概括出:不实行分封制(而是坚持郡县制,维护大一统局面)。
    故答案为:①以愚百姓; ②使天下人无以古非今;③不实行分封制(而是坚持郡县制,维护大一统局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A(3分)“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分析有误,从全诗来看,作者村行起初是“野兴长”,前面的景物描写中表达了诗人的悠然闲适之情。故选A。
    16. 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的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远近结合。诗句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既宏大开阔,又细致入微,景色层次分明。③拟人和比喻。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作者又用“胭脂”“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④各种感官的运用。“万壑有声含晚籁”听觉,“数峰无语立斜阳”视觉,“荞麦花开白雪香”嗅觉,视觉、听觉、嗅觉等的运用,多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出山村迷人的景象。(6分)答对三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①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一望无际、一望无垠)②息息相关(密不可分)③忍饥挨饿(食不果腹)(评分参考:共3分,每处1分;如有其他答案,若符合语境、意思对也可)
    19.水坡洼地尽管常给沿湖居民带来水患之害,但也让他们充分享受濒湖的红利。(评分参考:共3分;改对一处给1分,改对两处给3分)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尽管”应放在“水坡洼地”之后;②搭配不当,“提升”应改为“享受”或“获取”。
    20.①引用古诗句描写荷花的不同景致,既具有较强的画面感,也使语言更有文采,富有感染力。②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多角度、多层次地凸显出万亩荷花的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北湖夏景的喜爱之情。(评分参考:共4分,每点2分;①要点“画面感”“有文采”,每点1分;②要点“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凸显景美”“表达情感”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①这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很重要。②睡眠的时间和次数就会逐渐减少。③各种问题就随之而来
    (评分参考:共6分,每空2分;①中心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②中心词“睡眠的时间和次数”,③中心词“问题”或“毛病”,“疾病”亦可;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酌情给分)
    22. 睡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睡眠)可以恢复大脑皮质功能,(睡眠)可以更新人体免疫系统。(评分参考:共4分;改写一个或两个句子得2分,三个句子得4分;改变原意或出现语病,酌情扣分)

    四、写作(60分)参照高考作文阅卷要求

    相关试卷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部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部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