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15 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89317/0-16969825054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15 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89317/0-169698250553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15 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89317/0-16969825055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15 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展开高频考点15 氯气及其化合物
题点(一)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2022·北京卷)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共价键是键,分子的共价键是键
B.燃烧生成的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呈雾状
C.停止反应后,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产生白烟
D.可通过原电池将与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A A.H2分子里的共价键H-H键是由两个s电子重叠形成的,称为s-s σ键,Cl2分子里的共价键Cl-Cl键是由两个p电子重叠形成的,称为p-p σ键,故A错误;
B.HCl气体极易溶于水,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后立即形成盐酸小液滴,即白雾,故B正确;C.浓氨水易挥发,挥发的氨气和HCl气体互相反应,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生成NH4Cl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固体粉末就是烟,故C正确;D.与的反应是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通过原电池将与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故选A。
2.(2021·河北卷)关于非金属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糖类化合物中的水分并使其炭化
B.NaClO、KClO3等氯的含氧酸盐的氧化性会随溶液的pH减小而增强
C.加热NaI与浓H3PO4混合物可制备HI,说明H3PO4比HI酸性强
D.浓HNO3和稀HNO3与Cu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和NO,故稀HNO3氧化性更强
2.B A.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体现的是其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A错误;B.NaClO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离子方程式为:,pH减小,则酸性增强,会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氧化性更强的HClO,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氯气、二氧化氯等气体,增强氧化能力,B正确;C.HI的沸点低,易挥发加热与浓混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利用的是高沸点酸制备低沸点酸的原理,C错误;D.相同条件下根据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知,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D错误;故选B。
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Cl2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金属反应时一定表现氧化性 B.与非金属反应时表现还原性
C.与金属反应时表现酸性 D.在与非金属的化合物中均表现负价
3.A A.氯气与金属反应生成氯化物时氯的化合价降低,均表现氧化性,选项A正确;B.氯气与非金属反应时也大多表现氧化性,如生成氯化氢等,选项B错误;C.氯气与金属反应时均表现氧化性,而不是酸性,选项C错误;D.氯气在与非金属的化合物中也可显正价,如在ClO2中氯元素表现+4价,选项D错误;答案选A。
4.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滴加浓盐酸时需将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B.蘸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
C.蘸有品红溶液的棉花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D.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上出现的现象是棉花先变红后褪色
4.C A.滴加浓盐酸时需将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A正确;
B.蘸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变蓝,说明Cl2与KI溶液发生了反应:Cl2+2KI=2KCl+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在该反应中Cl2为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B正确;C.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C错误;D.浓盐酸与KMnO4溶液反应产生Cl2,Cl2溶于蘸有紫色石蕊溶液中,反应产生HCl、HClO,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HClO同时具有强氧化性,又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看到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上出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
5.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氯元素的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电子式表示物质⑤的形成过程
B.管道工人通常用浓氨水检查输送②的管道是否漏气,反应方程式为
C.②和④都有漂白性,可使有色物质褪色
D.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固体与浓盐酸制备物质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5.C A.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故A正确;B.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反应中会有大量的白烟生成,所以管道工人通常用浓氨水检查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C.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物质褪色,故C错误;D.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固体与浓盐酸制备物质氯气的反应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C。
题点(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6.(2022·广东卷)实验室用和浓盐酸反应生成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6.D A.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l2可用浓硫酸干燥,A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装置能收集氯气,故B不符合题意;C.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D.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
7.(2021·全国乙卷)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
| 化学试剂 | 制备的气体 |
A | ||
B | (浓) | |
C | ||
D | (浓) |
7.C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A错误;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B错误;C.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热制备氧气为固固加热的反应,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D.氯化钠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D错误;故选C。
8.(2022·烟台市第一中学一模)1971年,John.J.Bishop等通过3Mg2++4ClO-+2Cl-+2H2O=Mg(ClO)2·2Mg(OH)2+2Cl2↑反应制得Mg(ClO)2·2Mg(OH)2(BMHs,微溶于水),而1921年,Georg.Kereszty等将Cl2通入Mg(OH)2悬浊液进行制备BMHs却宣告失败。用下列装置制取BMHs,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向装置a烧瓶中滴入浓盐酸之前,应打开K
B.装置b的广口瓶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C.开始时,不断搅拌下先向三口烧瓶中加入MgCl2溶液,然后通入Cl2
D.从反应完成后的三口烧瓶中分离得到BMHs,需经过过滤、洗涤及干燥等操作
8.C A.打开K可使浓盐酸顺利滴入烧瓶并使气体进入后续装置,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得到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正确;C.先加入会生成悬浊液,由题给信息,难以与反应,几乎得不到,C错误; D.由于微溶于水,先过滤,再经洗涤和干燥得到产品,D正确;故选C。
9.(2021·广东卷)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1774年,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1810年,戴维确认这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命名为chlorine(中文命名“氯气”)。
(1)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干燥时,净化与收集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
(3) 某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测氯水中_______已分解。检验此久置氯水中存在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
9.(1)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 c-d-b-a-e (3) HClO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防止溶液中含有C、HC等,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
解析:(1)实验室通常采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水蒸气,氯气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因此使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气体,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因此接口连接顺序为c-d-b-a-e,故答案为:c-d-b-a-e;
(3)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HClO已分解;检验的方法: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防止溶液中含有C、HC等,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故答案为:HClO;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防止溶液中含有C、HC等,再加入少量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
10. (2021·山东卷)六氯化钨(WCl6)可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熔点为283℃,沸点为340℃,易溶于CS2,极易水解。实验室中,先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金属钨(W)再制备WCl6,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WO3。先通N2,其目的是___;一段时间后,加热管式炉,改通H2,对B处逸出的H2进行后续处理。仪器A的名称为___,证明WO3已被完全还原的现象是___。
(2)WO3完全还原后,进行的操作为:①冷却,停止通H2;②以干燥的接收装置替换E;③在B处加装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④……;⑤加热,通Cl2;⑥……。碱石灰的作用是___;操作④是___,目的是___。
10.(1)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直形冷凝管 不再有水凝结 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 (2) 再次通入N2 排除装置中的H2
解析:(1)用H2还原WO3制备W,装置中不能有空气,所以先通N2,其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由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直形冷凝管;当WO3被完全还原后,不再有水生成,则可观察到的现象为锥形瓶中不再有液滴滴下,即不再有水凝结。故答案为:不再有水凝结;
(2) 由信息可知WCl6极易水解,W与Cl2反应制取WCl6时,要在B处加装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所以碱石灰的作用其一是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其二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在操作⑤加热,通Cl2之前,装置中有多余的H2,需要除去,所以操作④是再次通入N2,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H2,故答案为: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再次通入N2;排除装置中的H2;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51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51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共10页。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47 有机化学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47 有机化学实验(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双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36 “位、构、性”的综合考点(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36 “位、构、性”的综合考点(含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