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联盟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美。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特征,说话委婉,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而现代的审美观念,是外露的、张扬的、包装的。曲解的广告、张扬的建筑、直露的喊话等等,使我感到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多么不合时宜,我似乎在说一个古老的梦幻、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审美事实。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不同的意韵。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便如坠五里云中。我们说,隐而不露,藏而不显。隐是为了更好的露,藏是为了更好的显。关键要有味,要启迪人想象的空间。
婉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它的境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曲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城东有曲水园,园中的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多想象的引子。园林的曲景在云墙和回廊的设置上体现最为充分,如拙政园的回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这是以“永”字的八笔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法。在我理解,永字八法透露出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但在其深处暗藏机锋。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反对直露,认为直露一览无余便没有韵味。如颜真卿的藏头护尾,颜体可以说是藏的典范。起笔裹锋,没有裹锋,平平地写,那就太露;落笔回锋,没有回锋,一笔送出,就没有意思。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点必隐锋,波必三折。书法无往不复的道理,是《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体现,没有送出的一笔是不回的,一如《周易》所说没有绝对的去,也没有绝对的来,衰败之处就是生命的起点,灿烂之处也可能就是没落的开始。书法、园林、绘画等都是空间艺术,但中国美学强调,这一空间是“回荡的空间”,充满音乐的节奏。
雾里看花,乃是中国美学的又一种境界。它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不同于西方美学的朦胧美,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关于论画,中国古代有三远之说,北宋绘画理论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有言:“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暝漠、野水隔而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飘渺者谓之幽远。”此三者统之于远而归之于心,反映出宋人山水的境界追求。在韩拙也具有迷远的审美特征。韩氏三远观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技法而走向理论自觉。唐宋山水画颇多出胸中之盘郁,使人能看到宇宙初开之象,在其朦胧恍惚的传达中看出鸿蒙的意味。在园林艺术中亦如此, 园中点点皆实景,你不能在园中起一丝云烟,不能在山前着一片梦幻,但中国很多园林创意。“浮翠阁”“香影廊”“养云精舍”“月到风来”等等,景皆实但起意皆虚,实景虚意,妙出玲珑。曲胜过直,忍胜过躁:子路的冒进,夫子颇不以为然;颜回的忍辱,被夫子许以大气象。力从内在胜过外在的强力;;美从迷离中寻来,胜过通透的美感。
曲在中国美学中随“物”赋形,各尽其妙。在《春秋》,讲微言大义;在《诗经》,讲“主文谲谏”;在《周易》,讲“用晦”之道;在禅宗,讲“弘忍”;在做人,讲究的是忍耐,是含蓄:在艺术,讲究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才是艺术家追求的大境界。中国艺术的世界宛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赏艺人沿着这条小道悠然前行,在那深深的处所,有一无上妙殿。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含蓄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特性之一,但与现代的审美观念有巨大冲突,让作者觉得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显得不合时宜。
B.在中国美学的谱系中,曲线虽关心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有意味的世界,但隐藏不等于隐晦,必须要处理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
C.《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体现在书法上是“无往不复”之道,没有一笔送出是不回的,否则就没有意思。
D.雾里看花这一中国美学境界不同于西方美学的朦胧美,它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北宋韩拙的三远观使其从技法走向理论自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中,若“曲岸”改为“直岸”则难以营造出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和谐的意境。
B.书道之妙在于藏,决定了永字八法透露出的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在其外表下暗藏机锋。
C.米芾及米友仁父子创造的“云山墨戏”,以迷离漫滤之景出胸中之盘郁,有宇宙初开、天地鸿蒙之象,将迷远之境推向极致。
D.园林命名不仅要点出实景,更要虚意构思,提高其格调,从而让园林妙出玲珑,从迷离中寻美,给予人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C.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宋·陆游《西园》)
D.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
5.“含蓄”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命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李商隐《锦瑟》的含蓄艺术。(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右第二章(节选)[注]
茅盾
到四点钟以后,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李先生慢慢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摸着一张椅子就坐了。过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
“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
李夫人看见丈夫发愁,勉强做出点笑容来,说:“好半天没有响声了,看来不会闹出大乱子。你去睡罢。明天你还得上公司里办事。”李先生望着他的夫人,也勉强笑了一笑。他觉得夫人的话很对。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据说也是机关枪大炮乱轰了一阵。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公司里仍得办事,他仍旧得去,不去就白白丢了二元五角的大洋,何苦!
“那么,我去躺一会儿再说。”
李先生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就拍拍大腿走上楼去。
李先生走到楼梯顶,忽然又不放心了。从他现在站着的地方再上去一个矮小的梯子,就是晒台;他忽然想到晒台上去眺望一下,到底外面是闹到怎样一个地步。刚开了晒台门,就听得砰、砰两声。李先生的身子立刻缩回。他从门缝里张望:满天的冻云,中间夹着几点寒星,有风直冲那门缝吹来,冷得很。邻家的晒台上似乎也有人在那里瞭望。李先生胆壮一些了。把头上的罗宋绒帽拉下来,然后侧着身体,贴着墙,慢慢地把身子移到晒台上,赶快蹲下了身体,尖起耳朵听。
只远远地传来了呼号的声音,但也许是风。天空也没有什么红光或黑烟。正像一个平常的腊月尽头的半夜三更。李先生慢慢地把身体挺直了,走到那晒台的水泥栏杆旁,想看得仔细点儿。
呢!”
“李先生,也来看看么?刚才打这只角里望过去,看得见一道一道的红光;想来就是东洋人开炮
猛不防有人招呼,李先生愕然转脸对声音来的地方注视;直到听完了那人的话,李先生这才认出那说话的就是住在隔邻亭子间里的阿祥,是公司里铅印部的一个工人,和李先生算是“同事”。
“哦-你看了半天么?”
李先生随口说,一面却皱紧了眉毛,瞪大了眼睛,向四下里张望,看还有没有红光之类。虽然和阿祥同在一个公司而且又是邻舍,但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编辑先生,一个是厂里的做手,他们两个平日很少来往。然而阿祥却例外,很高兴地又说道:
“东洋兵打败了!”
李先生浑身一震。什么?倒是东洋兵打败了么?有点难以相信!
他转脸对着阿祥看。他看见阿祥露出一排很大的白牙齿,捏起拳头做了一个手势。
“你怎么会知道?”
“里门口站岗的警察这么说。我还看见--- ”
“你去看了么?你看见什么?”
“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把守。日本兵也打宝山
路口,也打败了,都逃到福生路,躲在那里。”
“哦?哎---”
他定一定神,不由得叹一口气说:“这事就闹大了!东洋人一定不肯罢手---”
“那就打!”
阿祥这话刚出口,突然砰砰的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像是回礼。李先生惊得呆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他听得阿祥自个儿喝道:
“哈!又开火了!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
然而那几响过了以后,便又是沉寂,李先生觉得那沉寂也就像一块大铁板,压得他心痛。他蹲着挪一挪他的腿,心里想,还是赶快下去和老婆商量明天怎样逃难罢。而就在这时候,一片达达达的机关枪声从北面来,而这晒台却偏偏又是朝北的。李先生急出一身冷汗,蹲在地上,不敢动,又觉得不动也是等死。达达达达达!东!东!李先生突然抱着头直跳起来,但随即像一块木头似的倒了下去,连爬带滚,到了晒台门边,又从那小扶梯上滚了下去。
“怎么的,伤在哪里?伤在哪里?”
“没有!”
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明天怎么逃得出去?
(有删改)
[注]南宋朱熹《中庸章句》中以“右第X章”总括对《中庸》某一章的诠释,本文标题仿自于此。
文本二:
放下你的鞭子(节选)[注]
陈鯉庭
青工 鞭子放下来!(挺身欲来,为左右两人所阻)
汉子 请你少管闲事。(怒)
青工 我偏要管!(一跃上台)快放下!
汉子是我的姑娘,用不着谁来管。
青工 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
汉子 在这个世界上,谁能养活她,谁就有权使用她,朋友,你年纪轻轻,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哩!
青工 这是你拿鞭子打人的道理吗?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
汉子什么?“不应该”,“人吃人”,我可顾不到这许多。(又举起鞭子欲打)
青工 放下你的鞭子!
青工 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关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沈阳,先生,你们不记得“九·一八”吗?(回忆)日本兵开到沈阳,儿十几万的中国兵说是受了什么不准抵抗的命令,都撤退了,于是就留着我们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那儿受苦。
青工(气愤地)他妈的!(转过气来)后来你们怎么样呢?
香姐 后来我们每家还捐了三块钱,他们说送点钱给东洋人,他们就不会来糟蹋我们了。其实你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你的命。我们也想过,这样子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也投了义军和这些小鬼子拼了吧,可是我们俩老的太老,小的太小,怎么中用呢?
汉子(痛苦地)最可怜的是你的妈,她活着的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连死也死得那么可怜······
香姐(哭泣着)爸爸,爸爸。
汉子 而且我现在还发了疯,打你骂你,想从你身上榨出咱们的饭来!天哪,怎么的,谁使我疯的呢?
青工 那你怨恨谁呢?
汉子 人家都说是我的命不好,我的命不好,也许是的。
青工 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
汉子 先生的话固然不错,可是叫我们怎么办呢!
青工怎么办呢?咱们就得一伙儿去,向压迫我们、剥削我们的人算账去-这才有我们的生路!
汉子 香姐(齐)可是叫我们拿什么去打倒他们呢?
青工你要打倒他们,(拾起鞭)你应该用你这个武器。我们是有我们的武器的。就是空着两只手,拳头也是我们的武器呀!
汉子 这有什么用,人家有的是飞机大炮呀!
青工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
观众 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齐去打倒我们的仇人!
[注]《放下你的鞭子》是1931年由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写成的抗战街头剧,剧名取自剧中青工阻止汉子鞭打香姐时所说的一句台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李先生怀着侥幸心理希望“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是盼望能继续挣他的二元五角的大洋,安稳地生活。
B.“那就打!”“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等语言,体现出文本一的阿祥跟文本二的青工一样都属于热血青年,直面冲突,敢于斗争。
C.文本一末尾“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一句,掩饰不住作者对李先生怯懦自私行为的厌恶与鄙夷。
D.文本二作者对汉子的态度是既哀其不幸遭遇,又悯其蒙昧不争,因而借青工之口开导、激励他奋起抗争,寻找出路。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标题仿用南宋朱熹《中庸章句》,隐含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文本二以剧中人物的台词为标题,借此提示有关剧情。
B.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在人物描写中交代“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变化的历史原因,深刻理解主题。
C.文本一与文本二都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不同的心态与行为表现。
D.相比较而言,文本一的语言较文雅细腻,文本二的语言则较通俗直白,这与两位作者对文体和受众的不同定位有关。
8、“放下你的鞭子”作为戏剧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9、阿尔贝·加缪提出:何谓反抗者?一个说“不”的人!请阐述文本一中的李先生和文本二中子是否是反抗者。(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公日:“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日: “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节选自《管子·小问》,有删改)
材料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①之。”
(选自《论语·为政》)
[注]①共:通“拱”,环抱,环绕。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诛A暴B禁C非D存E亡F继G绝H而I赦J无K罪L则M仁N广O而P义Q大R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受鲍叔牙举荐而辅佐齐桓公,使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B.“假而礼之”中的“假”,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相同。
C.“厚而无欺”中的“厚”,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的“厚”字词性不同。
D.“牧民”中的“牧”,与《谏太宗十思疏》“思谦冲以自牧”中的“牧”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公问如何治而不乱,明察而不受蒙蔽,管仲认为须明确责任而后安排官职;桓公又问如何富国,管仲回答要努力耕种,但在时间上可以灵活调整农时。
B.桓公询问战胜敌人的武器,管仲认为需选豪杰、聚良器、招巧匠;针对如何攻取敌人,管仲提出烧毁装备、夺取粮食等具体措施。
C.管仲在回答桓公问题时,顺水推舟,循循而入,依理展开,既展示了国相的才能,又不乏辩士的风采。
D.桓公苦于民众太少,管仲不但揭露深层原因,而且提出了“信、忠、严、礼”的主张,并希望桓公能“慎而行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
(2)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
14.管子和孔子“为政”都强调“德”,但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库,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①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阙首二句起调高昂,“一漏天”“似乘船”用比喻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苦不堪言的状况,写出贬谪之地环境的恶劣。
B.上阙后三句写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及至”“也”二词充分体现出词人喜出望外的心情。
C.下阙最后三句乃全词高潮,“风流犹拍古人肩”中“拍肩”一词意为与古人并驾齐驱,表现词人“风流”不逊古人的情怀。
D.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遒劲,于颠沛流离之中发出动人心魄、豪迈慷慨之言,且铸词造句新颖生动,用典自然贴切。
16.清代学者翁方纲评黄庭坚诗云:“坡公(苏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请结合全词从情感角度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_ ”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 ”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柳永《望海潮》“ , ”两句采用互文手法描绘出一幅弦歌不断、生安逸的欢乐图景。
(3)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或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电影扎堆的暑期档,大片云集,类型丰富,主题也引人深思。将社会潜藏着的焦虑和欲望用电影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几乎已经成为当下电影创作者的共识。
①穷是一种原罪吗?②爆款电影《消失的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矛盾。③而面对生活的通人。⑤在“高薪”诱惑之下,他们选择了远赴异国他乡,⑥期待拥有美好的未来,结果却被诈骗团伙限制了人身自由,⑦时刻面临被杀害甚至毒打的危险。⑧影片没有对二人的前史做太多交代,⑨但从他们之后的种种表现看,⑩观众恐怕也不难猜出二人身上背负的生活压力。
暑期大热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本质上是一个青年如何去实现人生抱负的故事,拨开包裹在叙事之外瑰丽多姿的唐朝风物,展现的 A 。影片中官位最高的高适一生渴望被人赏识,国家动荡之后才终于获得机会,其他人诸如李白、王维、杜甫的命运自然不必赘述。当安史之乱终结了盛唐的繁华后,诗人们曾有的雄心壮志自然也化为泡影。
整部电影看似在说唐诗,其实展现的是两条人生道路:高适出身名门,虽然也遭受不少挫折,但最后仍能建功立业;李白出身布衣,纵然极有天才,却放浪不羁,落魄终了。其实整部影片看下来,青年李白未必不想以身报国, B ,他只能将自己的才华尽情施展在诗歌之上,并不断地用酒精麻痹自己。
18.第二段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以下两段来自《红楼梦》的文字,完成20~22题。
(甲)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A】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B】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乙)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0.请为甲文中【A】【B】两处加上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3分)
21.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丹凤”与“三角”,“柳叶”与“吊梢”看似很不和谐;在语序上,“丹凤”“柳叶”在前,“三角”“吊梢”在后,绝非无意为之。请说说作者这样调遣词语的好处。(3分)
22.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材料二: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 鲁 迅 《热风》
以上两则材料富含人生哲理。步入高三的你,对此有何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pdf、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pdf、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