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考点卷)
展开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考点卷)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点1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地球转动能等。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 )
A.地表形态都是由内力作用塑造而成 B.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C.都能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D.塑造地形的主要方式是岩浆活动
2.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溶蚀
【答案】1.B 2.D
【解析】1.地表形态是由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共同塑造而成的,A错误。内力作用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B正确。有些内力作用能够瞬间改变地表形态如火山喷发能很快形成火山锥、火山岛等,有些内力作用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C错误。塑造地形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D错误。故选B。
2.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A、B、C不符合题意,溶蚀属于外力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
3.因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两大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答案】C
【解析】依据板块运动的知识,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据此判断C正确,故选C。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在湖泊周围,共有336条河流注入湖内,而从湖中流出的河流则仅有安加拉河,其上游临湖河段建有水电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是( )
A.冰川刨蚀作用 B.断裂下陷形成 C.海积作用 D.火山作用
5.安加拉河上建设的水电站会使贝加尔湖( )
A.面积缩小 B.水位升高 C.盐度上升 D.冰期提前
【答案】4.B 5.B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贝加尔湖形成的原因和其他很多湖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是由地球上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断裂下陷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可知,安加拉河是唯一一条从贝加尔湖流出的河流,水电站建设,使流出的水量减少,湖泊平均水位升高、面积扩大、盐度降低、冰期推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考点2 外力作用
障壁岛是指一种狭长形的与海岸平行的沙岛,与海岸之间常有潟湖相隔,对潟湖起屏障作用。海岸地理学家Pilkey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足够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就有障壁岛的存在”。下图为障壁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 )
①沙丘广布的海滩 ②沿海大湖的湖口 ③波涛汹涌的海岸 ④珊瑚礁多的远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图中所示障壁岛属于( )
A.沿海常见的峡湾地貌 B.泥沙堆积而成
C.珊瑚虫遗骸堆筑而成 D.海水侵蚀而成
【答案】1.A 2.B
【解析】1.障壁岛是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由适当的沙子供应而形成,沙丘广布的海滩,可供应沙子,①正确。大湖湖口,湖底较平坦,有利于泥沙的堆积,②正确。波涛汹涌的海岸,侵蚀作用强,不利于堆积,③错误。障壁岛在海岸附近,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根据材料信息“任何地方……就有障壁岛的存在”可知,障壁岛是沿海常见的海岸地貌,A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障壁岛是沙子或底泥堆积而成,属于泥沙堆积,B正确,CD错误。故选B。
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中的一处河道中,该河道在一年中长期处于干涸状态。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羚羊峡谷的外力作用是( )(双选)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流水溶蚀 D.冰川侵蚀
4.影响峡谷进一步增大、增深的因素有( )(双选)
A.侵蚀速度 B.基岩岩性 C.搬运速度 D.风化速度
【答案】3.AB 4.AB
【解析】3.羚羊峡谷位于美国西部,该地年降水量少,但夏季多暴雨,造成山洪频发,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侵蚀作用强,形成狭窄幽深的峡谷,说明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并非流水溶蚀,C错误,B正确;由材料可知该河道在一年中长期处于干涸状态,此时处于干旱状态,受风力侵蚀形成河道内部类似于雅丹地貌,A正确;该地无冰川作用的材料显示,且冰川作用多形成U形谷,与图示狭缝不符,D错误;故选AB。
4.峡谷的进一步增大、增深,首先与侵蚀的速度呈正相关,侵蚀作用越强,增大增深得速度越快,A正确;基岩的岩性如果比较软,峡谷就容易被侵蚀而增大增深,如果岩性比较坚硬,就不容易被侵蚀,B正确;搬运的前提是侵蚀作用,所以搬运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风化速度是侵蚀的前提,不是直接导致增大、增深的因素,D错误;故选AB。
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图中的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的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中的景观,是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非木之林”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
A.甲——风力侵蚀地貌 B.乙——风沙堆积地貌
C.丙——冰川堆积地貌 D.丁——流水堆积地貌
6.甲地的形成过程是( )
①沉积岩形成 ②岩石风化 ③地壳抬升 ④风力侵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7.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 )
A.土壤与水文 B.植被与岩石 C.土壤与植被 D.岩石与水文
【答案】5.A 6.C 7.D
【解析】5.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甲地貌为风蚀戈壁,裸岩,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区域的风沙活动是比较强烈的,乙地为“雅丹”地貌,其呈垄、槽相间分布,为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读图可知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为冰川侵蚀地貌,C错误;读图可知丁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为石林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D错误。故选A。
6.读图结合材料可知,甲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戈壁,裸岩。该地貌的岩石具有水平纹理的特点,说明其岩石为沉积岩,其形成过程是地表先形成的沉积岩,经地壳抬升后,出露地表,再经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最后的风蚀戈壁,祼岩。综上所述,甲地的形成过程是①③②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丁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由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D正确;石林的形成与土壤无关,AC错误;丁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自然植被茂密,但形成石林,是因为强烈的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而流水溶蚀的原因也有植被稀疏,涵养水源能力弱,但植被稀疏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因此植被破坏不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因素,B错误。故选D。
考点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噶顺戈壁位于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西端连接带。下图为噶顺戈壁“千层饼”岩层残丘景观图。组成“千层饼”的岩层自下向上主要为石炭纪—第四纪间砂岩、砾岩、泥岩不同顺序的多次组合叠加。完成下面小题。
1.“千层饼”岩层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2.在“千层饼”岩层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变质作用强烈 B.沉积环境基本不变
C.岩浆活动频繁 D.基本无地壳水平挤压
3.“千层饼”岩层残丘景观形成的地理背景是( )
A.气候环境稳定 B.沉积岩层深厚
C.基本无流水作用参与 D.地势相对低平
【答案】1.A 2.D 3.B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组成“千层饼”的岩层主要由砂岩、砾岩、泥岩组成,“千层饼”岩层属于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岩石的水平层理结构完整,说明未发生构造的剧烈运动,AC错误,说明其沉积环境较为稳定,并非沉积环境基本不变,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B错误;千层饼地层未有明显褶皱,说明基本无地壳水平挤压,D正确。故选D。
3.“千层饼”岩层残丘景观形成的地理背景是沉积岩层较厚,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残丘景观,B正确;气候环境稳定对地貌塑造作用较小,A错误;外力作用包含流水、风力作用,C错误;地势相对低平受外力侵蚀较弱,以沉积为主,D错误。故选B。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在中生代的陆地地层一“红层”上形成的。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
A.流纹岩 B.沉积岩 C.花岗岩 D.变质岩
5.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风化侵蚀一固结成岩一水平挤压一断裂抬升
B.水平挤压一固结成岩一风化侵蚀一断裂抬升
C.固结成岩一水平挤压一断裂抬升一风化侵蚀
D.断裂抬升一风化侵蚀一水平挤压一固结成岩
【答案】4.B 5.C
【解析】4.由图可知,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为泥岩、砂岩和砾岩,该岩层属于沉积岩,B正确,ABD错误。故选B。
5.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质构造主要是沉积岩层、褶皱、断层和向斜成山,所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沉积物先经过固结成岩,产生沉积岩层,后受水平挤压出现褶皱,后褶皱岩层受力断裂,断裂部分相对抬升,岩层表面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向斜山及丘陵,C正确,ABD与该形成过程不符,ABD错误。故选C。
天坑是一个巨大的“陷坑”,其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的岩壁,井状或者桶状轮廓,发育在厚度巨大、地下水位较深的可溶性沉积岩层中。2019年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发现大型天坑群,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又一世界级天坑群。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天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广西那坡县天坑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坑高差大、多瀑布发育 B.坑底常见雨林植被
C.天坑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 D.坑壁岩石类型同图中的乙
7.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天坑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是( )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⑥-①-④ D.④-⑦-③
【答案】6.C 7.D
【解析】6.该区域多地下暗河,虽然天坑高差大,但缺少河流发育,无法形成瀑布,A错误。该地位于广西,坑底植被属于常绿阔叶林,B错误。由材料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天坑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而形成,C正确;坑壁岩石是沉积岩,图中的乙是岩浆岩,D错误;故选C。
7.首先,该区域需要沉积物在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之后地壳抬升,沉积岩(喀斯特地区多为石灰岩)出露地表,接受流水侵蚀,逐渐形成天坑景观。图中④为沉积作用,⑦为地壳抬升,③表示外力侵蚀作用,所以地质过程为④-⑦-③,D正确。①⑥为重熔再生,②为冷却凝固,⑤为变质作用。故选D。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考点1 地质构造与地貌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 )
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
C.③处是背斜山 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
2.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 B.①河流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C.断层形成早于褶皱 D.②处断层北侧地壳断裂抬升
【答案】1.D 2.B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可知,①处岩层向上拱起,应为背斜构造,其中地下水沿岩层向两边分流,因此该地质构造不是良好的储水构造,A错误;图中显示,②处河床下有明显的断层构造,地质结构不稳,不适合修建水库,B错误;图示地区③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因此③处是向斜山,C错误;图示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层,沉积岩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D正确。故选D。
2.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图示信息显示河流南岸出现堆积物,因此可以判断①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A错误;①河流位于背斜的顶部,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因此可以推测①河流是背斜顶部受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正确;图片信息显示断层南北两侧的岩层呈现出弯曲形态的连续性,因此可以判断断层形成晚于褶皱,C错误;根据图片中同一岩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判断出断层北侧断裂下降,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沿a线路考察,依次记录了相关地层信息,并用字母S、T、Q标注在图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可能发育河流,自西向东流 ②站在甲地可以看到图中居民区
③乙处可能发育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④站在丙地可以看到图中居民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关于图中甲、乙两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向斜谷 B.甲为背斜山 C.乙为背斜谷 D.乙为向斜山
【答案】3.B 4.C
【解析】3.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不发育河流,①错误;甲地海拔高于居民区,且中间无阻挡物,可以看见居民区,②正确;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河流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北针可知,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③正确;由图可知,丙地与居民区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从丙地不能看到图中居民区,④错误。排除ACD,故选B。
4.根据题意可知,图中地层 T → S → Q 由老到新,从乙地向两侧岩石由老变新,说明乙地是背斜构造,D错误;甲处岩层两侧老中间新,为向斜,B错误。从海拔高度来看,乙地海拔较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是山谷部位,由此判断乙地是背斜成谷,C正确;甲地海拔较高,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表示是山脊部位,为向斜成山,A错误。故选 C。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
A.山地 B.背斜 C.向斜 D.谷地
6.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主要是( )
A.地壳运动 B.内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外力作用
7.2019年5月17日,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翠宏山铁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43人被困。此次发生事故的地点其地质构造可能与图中的____处类似(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B 6.D 7.D
【解析】5.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出甲处岩层最老,而两翼岩层新,故甲处为背斜,B正确。向斜岩层应为中心新两翼老,C错误,AD选项为地貌形态,而不是地质构造,AD错误。故选B。
6.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岩浆活动不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的直接因素,ABC错误。故选D。
7.向斜为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图中丁处符合事故发生地的地质构造特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考点2 板块运动与地貌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
2.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①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板块分布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为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属于非洲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根据板块分布状况可知,M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对应②,N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对应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世界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板块边界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
A.生长边界海岭 B.消亡边界海沟
C.消亡边界海岭 D.生长边界海沟
4.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3.B 4.D
【解析】3.读图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图示区域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阿留申群岛位于美洲板块一侧,是美洲板块抬升形成的,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一侧,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故选B。
4.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形成海沟,与大洋板块相邻的大陆板块抬升,在海洋中时会形成岛弧,在陆地上时会形成山脉,③④正确;海岭和裂谷是板块相离运动形成的,①②错误。故选D。
图示意我国地质时期祁连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的部分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构造演化由早到晚的阶段顺序是( )
A.Ⅳ阶段一Ⅱ阶段一I阶段一Ⅲ阶段 B.Ⅲ阶段一Ⅳ阶段一Ⅱ阶段一I阶段
C.Ⅳ阶段—Ⅱ阶段一Ⅲ阶段一I阶段 D.Ⅲ阶段一Ⅱ阶段一Ⅳ阶段一I阶段
6.从地貌形态上看,Ⅱ阶段火山弧属于( )
A.海岸山脉 B.海洋岛屿 C.海底山脉 D.内陆山脉
【答案】5.D 6.A
【解析】5.祁连山地区曾经为海洋,现在成为陆地和山脉,因此I阶段最晚,Ⅲ阶段最早,AC错误;与Ⅳ阶段相比,Ⅱ阶段祁连洋仍在扩张,且面积较Ⅳ阶段大,所以Ⅱ阶段早于Ⅳ阶段,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Ⅲ阶段一Ⅱ阶段一Ⅳ阶段一I阶段,B错误,D正确。故选D。
6.从地貌形态上看,Ⅱ阶段的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陆地一侧隆起形成山脉,与海岸山脉相似,A正确;不是岛屿,B错误;山脉位于海岸,不是位于海底、内陆,CD错误。故选A。
考点3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我国北方某山地上的公路呈“S”形弯曲(如下图),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引来了许多游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公路修建成“S”形的主要目的是( )
A.制造旅游景观 B.减小山地坡度 C.降低修建难度 D.减轻水土流失
2.据统计,1月份该公路交通事故较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
A.道路结冰,车辆易发生侧滑 B.车流量大,容易追尾
C.弯道较多,车辆视野受限 D.阴雨天多,能见度低
【答案】1.C 2.A
【解析】1.读图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北方某山地上,山区地势陡峭,地形坡度大,公路施工难度大,且行车安全性较差,因此山区公路常修建成“S"形,以减小线路坡度(而非减小山地坡度),降低施工难度,提升行车安全性,B错误,C正确;结合材料信息“我国北方某山地上的公路呈“S"形弯曲,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引来了许多游人。"可知, 该公路修建成“S"形之后才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引来了许多游人,而不是为了制造旅游景观而特意修建成“S"形,A错误;读图,在如此陡的山坡上修建公路,破坏植被,可能会加剧水土流失,D错误;故选C。
2.根据设问“1月份该公路交通事故较多"可知,我国北方1月份为冬季,道路结冰,车辆易发生侧滑,A正确;车流量和弯道数量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所以车流量大,容易追尾,弯道较多,车辆视野受限,不是1月份该公路交通事故较多的原因,BC错误;我国北方1月份为冬季,阴雨天少,D错误;故选A。
太原天龙山公路全长30千米,为太原西山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宛若惊龙,腾飞在山脊之上。从起点到终点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下图示意其中一座高架桥。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布线( )
A.投资少 B.起伏大 C.易施工 D.线路短
4.图示高架桥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
A.增加景点 B.连接景区 C.方便观景 D.降低坡度
【答案】3.B 4.D
【解析】3.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布线,无法盘山展线会使得道路起伏较大,施工难度大,线路受地形影响弯曲,路程较长,投资较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分布,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高架桥盘旋上升,使道路坡度减小,有利于车辆安全行驶,与增加景点、连接景区、方便观景关系较小,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交通干线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6.关于该区域交通运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
B.布局交通运输线选线时仅需考虑泥石流灾害
C.交通运输线的密度比华北平原大
D.修建交通运输线的难度很低
【答案】5.B 6.A
【解析】5.从示意图可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河谷分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从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山区,山区交通建设一般原则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A正确;交通线路选址要考虑地形条件、地质灾害、河流、距离、居民点、耕地等要素,泥石流灾害只是考虑因素之一,B错误;山区的交通线密度比平原小,C错误;山区交通线建设成本高,难度大,D错误。故选A。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点1 河谷的演变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 D.流水沉积
3.③时期河谷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C 2.D 3.D
【解析】1.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型;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型。根据四图可以看出③地河谷最窄、以下蚀为主,故其发育最早,发展的先后顺序为:③①②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河谷发育到阶段④时,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加强,在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谷变宽。该阶段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考察河流地貌的判断,结合上题分析,③为V型谷,在河谷上游山区,河谷发育最不成熟,发育最早,四个选项中D选项为最早的V形谷,因此③时期河谷的剖面图应是D,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虎跳峡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虎跳峡的形态特征是( )
A.为“S”形曲流 B.河床平坦
C.谷底狭窄 D.岸壁较缓
5.在虎跳峡河床最常见到( )
A.较大的石块 B.细小的鹅卵石
C.沉积的泥沙 D.大量黄金矿砂
【答案】4.C 5.A
【解析】4.读图,根据材料“虎跳峡位于金沙江上游,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谷坡陡峭”可知,河谷呈“V”字形,谷底狭窄,岸壁较陡,河床起伏大,C正确,B、D错误;河流在中下游平缓地带受侧向侵蚀,形成“S”形曲流,A错误;故选C。
5.虎跳峡两岸地势较陡,岩石风化崩塌、受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落入河中,河谷中石块较大,A正确;虎跳峡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不利于大量黄金矿砂沉积,D错误;细小的鹅卵石和沉积的泥沙多见于流速较缓慢的河流中下游,B、C错误。故选A。
乾坤湾位于延安市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构成一个太极图,此处为特殊形式河曲,一般来说蛇曲指形成于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平原或宽谷中,很难发育在岩石中,但此处“S”形蛇曲深深嵌入岩石圈内,完成下面小题。
6.从航拍图中发现B处有一个村落,B处所在地貌名称和流水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沉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沉积
7.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下列观察顺序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乾坤湾—凹凸河岸 B.凹凸河岸—乾坤湾—河流剖面图
C.延安市—黄土高原—凹凸河岸 D.河流剖面图—乾坤湾—黄土高原
【答案】6.D 7.A
【解析】6.据图分析可知,A处被河水冲击侵蚀,为凹岸,凹岸受侵蚀作用,河岸泥土不断被河流侵蚀,土地面积易缩小,不利于村落的发展,AB错误;B处受流水堆积作用,为凸岸,凸岸泥沙不断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土地面积大,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发展,C错误,D正确。故选D。
7.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由此可知,黄土高原—乾坤湾—凹凸河岸符合观察顺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考点2 冲积平原的形成
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此种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 )
①流水沉积②流水溯源侵蚀③流水下切侵蚀④流水侧向侵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此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的( )
A.上游 B.出山口 C.中下游 D.入海口
【答案】1.D 2.C
【解析】1.由图可知,此处为河流地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河流会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情况,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沉积和流水侧向侵蚀,①④正确,D正确。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上游落差较大的河段,流水下切侵蚀分布在上游峡谷地区,ABC错误。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的中下游,C正确。上游主要变现为河流的侵蚀,出山口为冲积扇,入海口为河口三角洲,ABD错误。故选C。
青海湖北岸发育有许多冲积扇,沙柳河(落差1500米、长度105.8千米、流域面积1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108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形成的冲积扇最典型。下图示意青海湖北岸冲积扇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由M到N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趋势是( )
A. B.
C. D.
4.与泉吉河相比,沙柳河冲积扇面积大的原因是( )
A.植被覆盖率低,碎屑物质多 B.流域面积广,搬运能力较弱
C.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多 D.年降水量丰富,河流汛期长
【答案】3.A 4.C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随着流水来到河流的出山口处,随着地势变缓、水流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由图可知M地势高、N地势低,由M到N沉积物平均粒径由大变小,故选A。
4.据材料可知,与泉吉河相比,沙柳河流域面积广,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对地表的侵蚀能力强,携带沉积物多,冲积扇面积大,B错误,C正确;沙柳河与泉吉河所处流域植被和气候差异较小,河流汛期长短差别也较小,AD错误。故选C。
水进型三角洲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而水退型三角洲则相反。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显示水退型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分布(图中黑点的大小代表沉积物颗粒的大小)的是( )
A. B.
C. D.
6.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在某段地质历史时期内形成了水进型三角洲,推测该时期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 B.密西西比河上游地形抬升
C.该时段正处于冰期 D.亚欧大陆小麦种植北界向北移动
【答案】5.B 6.D
【解析】5.由材料可知,水进型三角洲是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体,说明水进型三角洲的海湖平面较高,水退型三角洲与其相反,故水退型三角洲则是逐渐往海、湖方向退积,海湖平面较低,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湖由粗到细沉积,B正确,CD错误;A反映的较细沉积物在海湖平面以下,说明海湖平面上升,与题干不符。故选B。
6.由上题可知,水进型三角洲的海湖平面较高,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雪线升高,A错误;密西西比河上游地形抬升,海平面可能相对下降,为水退型,B错误;冰期大量陆地水未能流入海洋,水平面下降,为水退型,C错误;由于温度升高,可种植范围向高纬度地区扩展,故亚欧大陆小麦种植北界向北移动,D正确;故选D。
考点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②河流左岸③被堆积的河岸④被侵蚀的河岸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②利于取水灌溉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D 2.B
【解析】1.根据河道中表示河流流向的箭头可确定河流向东流,顺着河流流向可知,宫室遗址在右岸,②错误,①正确;另外,宫室遗址位于河流凸岸,是流速较慢易产生堆积的河岸,③正确,④错误;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河谷往往是受河流堆积作用影响,土壤肥沃,靠近河流利于取水灌溉、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②③正确,河谷处能够较好观察水情,但不是村落布局的主要原因,①错误,图中没有矿产资源的信息,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某古文明聚落兴盛于3600年前,坐落在新疆喀什河三级阶地上,随着气候变化,黄土掩埋了古遗址(遗址中含有大量羊距骨、马肋骨等)。下图示意遗址区河流阶地横剖面及各级阶地的形成时间(ka表示千年)。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该区域多级阶地形成的是( )
A.河流流速持续变快 B.河流流量间歇性变化
C.断层发育地震多发 D.地壳运动持续性抬升
4.T3时期,古人类选择该遗址生存最可能是由于( )
A.草类丰茂,宜于放牧 B.沿河而居,便于捕鱼
C.土质疏松,利于农耕 D.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答案】3.B 4.A
【解析】3.河流流速持续变快,河流下蚀作用强,易形成“V”形谷,但不易形成多级阶地,A错误;河流流量间歇性变化,会导致河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间歇性变化,有利于多级阶地的形成,B正确;断层发育地震多发,与阶地相关性较小,C错误;地壳运动持续性抬升不利于多级阶地的形成,D错误。所以选B。
4.根据材料,此河谷为新疆喀什河中游,新疆地区,为中纬度地区,气候凉爽不是古人类选择住地主要考虑的问题,D错误;新疆地区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地处河流阶地,水草丰茂,宜于放牧,A正确,C错误;喀什河水温低,鱼类生长慢,鱼类资源不丰富,且6万年前,捕鱼技术落后,所以不是当时古人类选择该遗址的原因,B错误。所以选A。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5.曲流现象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有关,图I反映的是( )
A.甲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
B.甲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
C.甲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
D.甲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
6.下列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丙—a—流水的侵蚀作用—兴建深水港 B.丙—c—流水的沉积作用—兴建仓库
C.丁—a—流水的沉积作用—种植农作物 D.丁—c—流水的侵蚀作用—修筑防护堤
7.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所走的航线可能是( )
A.a航线 B.b航线 C.c航线 D.a航线或c航线
【答案】5.B 6.C 7.A
【解析】5.甲处位于河流凸岸,流速较慢,受流水沉积为主,AC错误;乙处于河流的凹岸,水流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B正确,D错误。故选B。
6.从图中可以看出丙为凹岸,对应图II中的c,受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较深,可兴建港口,AB错误。乙为凸岸,对应图II中的a,流速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接受沉积形成河漫滩平原,可以种植农作物。C正确,D错误。故选C。
7.如果一艘小船从图Ⅱ中河流下游向河流上游行驶,逆流向上,适宜选择在河流流速较慢的地区航行。结合a、b、c三条线路,a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流的流速较慢,适宜逆流航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进阶·疑难点综合检测】
不整合面指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或缺失的地层界面。某区域经历多次地质事件。出露中生代和晚古生代地层。下图为“该区域地形地质图及部分地质年代简表”。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下列地层界面为不整合面的是( )
A.P1—P2 B.P1-K1 C.C1—C2 D.C3-P1
2.该区域经历的显著地壳抬升运动至少有(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答案】1.B 2.C
【解析】1.由材料对不整合面的定义以及右图中的地质年代表可知,P1、P2都是二垩纪的地层,时间连续,没有缺失,A不符合题意;C1、C2都是石炭纪的地层,时间连续,没有缺失,C不符合题意;C3是石炭纪晚期地层,P1是二垩纪早期的地层,二者时间连续,没有缺失,D不符合题意。P1是二垩纪早期的地层,K1是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二者之间相差三垩纪、侏罗纪,但是由左图可知二者之间并没有其他地质时期的地层存在,因此出现不整合面,B正确。故选B。
2.沉积岩沉积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老的在深处,新的在浅处。由材料可知“某区域经历多次地质事件,出露中生代和晚古生代地层”,因为中生代和晚古生代地层出露地表,说明此处经历了两次抬升。由上题可知P1和K1之间有不整合面,P1对应的二垩纪时期地层被抬升至海拔较高,无法继续接受沉积,导致P1-K1之间的地层缺失,所以该地至少经历了3次地壳抬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示意图,图中地层T、J、K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与乙地相比,甲地( )
A.形成时间晚 B.油气资源丰富 C.平均海拔较高 D.风化作用强烈
4.图中发育两条河流,一条已标注,另一条( )
A.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甲地 B.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乙地
C.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甲地 D.自东南向西北流经乙地
5.正确表示图中“Ⅰ一Ⅱ”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的是( )
A. B.
C. D.
【答案】3.A 4.C 5.D
【解析】3.乙地地层是T年代形成,甲地层是K年代形成,K年代更新,故甲地层形成时间更晚,A正确;自甲处向两侧,地层形成年代依次是K、J,地层中间新两侧老,判断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油气资源在背斜处较为丰富,B错误;甲处海拔范围550m~600m,乙处海拔范围850m~900m,甲处平均海拔较低,C错误;甲处平均海拔较低,风化作用在较高处强烈,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4.在图示区域西南侧,550m等高线发生弯曲,且向海拔较高处600m等高线处突出,判断该地是河谷,会发育成河流。该河流自海拔较高处600m向海拔较低处550m处流淌,即自东南向西北流淌,流经甲地,故本题选C。
5.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图中“Ⅰ一Ⅱ”线处乙处海拔最高,在850m以上,地层年代为T;图中甲处海拔最低,在550m~600m之间,地层年代为K,AC错误。从图中地层年代分布可知,图中“Ⅰ一Ⅱ”线处自Ⅰ向Ⅱ地层年代依次是J、K、J、T、J、K,其中K地层周边区域中间新两侧老,判断为向斜,岩层应向下弯曲;T地层周边区域中间老两侧新,判断为背斜,岩层应向上拱起,B错误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左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据图判断,可确定该地( )
A.甲溶洞形成于乙之后 B.乙处岩石为玄武岩
C.至少有两次地壳抬升 D.断层形成于褶皱之后
7.左图丙形成过程对应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6.C 7.C
【解析】6.由图可见,甲溶洞所在岩层被丙岩层穿透破坏,可知岩浆活动晚于甲所在岩层形成,甲溶洞形成也晚于其所在岩层形成,火山活动形成乙,则可知乙形成时间也晚于甲溶洞所在岩层,但甲溶洞和乙先后关系无法确定,A错;乙处位于地下,临近花岗岩,可推断其大概率为岩浆活动时产生的变质岩,玄武岩为喷出岩,B错;图示可见,图中岩层有两次不同方向的倾斜,存在两个侵蚀面、三个不同序列的沉积岩层,因此该区域经历了两次地壳抬升,C对;断层上方岩层出现倾斜,说明断层发生后再次发生褶皱,D错。故选C。
7.由图可见,丙为花岗岩,为岩浆侵入原有岩层形成,为侵入岩。右图中①由沉积物形成,应为沉积岩,③④均由岩浆形成,应为岩浆岩,其中③未喷出地表,为侵入岩,④喷出地表,为喷出岩,①④形成②,且②能形成岩浆,则②为变质岩。综上可知,丙形成过程对应右图中的③,C对,ABD错。故选C。
下图为贵州三都县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左图),石蛋大小不等。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右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完成下面8-9小题。
8.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与石蛋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地质景观中,石蛋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外力侵蚀—海相沉积—岩石风化—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岩石风化—海相沉积—外力侵蚀
C.海相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石风化
D.岩石风化—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海相沉积
【答案】8.D 9.C
【解析】8.由于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说明五亿年前地壳升降运动活跃,海陆变迁形成大量沉积岩,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主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因此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右图中,碎屑物形成岩石④,④为沉积岩,D正确。①为岩浆,②为岩浆岩,③为变质岩。故选D。
9.由于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说明石蛋是深海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的,经过上层沉积物的不断压实,深海沉积物和结核经过固结成岩都变成了埋藏于深海底的沉积岩,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在地壳抬升过程中暴露于地表受外力侵蚀。由于外力侵蚀导致风化差异,由深海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构成的崖壁风化速度快,而结核形成的石蛋风化速度慢,当岩层风化剥落,石蛋就慢慢崩落而出。所以该地区岩层中石蛋从形成到脱落的地质作用顺序依次是海相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石风化,C符合题意。故选C。
抛物线形沙丘分布于半荒漠边缘地区或海岸带,主要是由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抛物线形沙丘的形态特征应为( )
A.迎风坡陡峻而凹进,背风坡平缓而凸出 B.迎风坡陡峻而凸出,背风坡平缓而凹进
C.迎风坡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峻而凸出 D.“迎风坡平缓而凸出,背风坡陡峻而凹进
11.据图分析,风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该抛物线形沙丘未来的方向移动是(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答案】10.C 11.B 12.C
【解析】10.由材料可知,抛物线沙丘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因此,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其两翼(丘臂)指向上风向,即图的左侧为迎风坡、右侧为背风坡。故图中抛物线形沙丘是西北风吹拂形成,迎风侧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峻而凸出。故选C。
11.①处植被阻挡,风速较小;②处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③处迎风坡逐渐抬升使风速变慢;④处是背风坡,风速小。故风速最快的是②,B正确。故选B。
12.抛物线形沙丘在西北风的吹拂下,在②处不断侵蚀,④处不断堆积,使沙丘不断向东南移动,C正确。故选C。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据图可推断( )
A.甲地是向斜成山 B.①岩层垂直抬升
C.②是花岗岩 D.③是石灰岩
14.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 B.断层作用 C.变质作用 D.褶皱隆起
【答案】13.D 14.D
【解析】13.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山,A错误;①岩层发生断裂下陷,B错误;②处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玄武岩,C错误;③处有钟乳石出现,是石灰岩分布地区,D正确。故选D。
14.由图可知,岩层沉积后发生褶皱隆起,后有岩浆侵入,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褶皱隆起的岩层,A错;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作用多是在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变质岩的形成应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C错;断层作用是在沉积岩的褶皱隆起发生的基础上形成,故其晚于岩层的褶皱隆起,B错;由此可知,褶皱隆起早于岩浆侵入、断层作用、变质作用,D正确。故选D。
图为松嫩平原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断层处的第四纪沉积物最薄 B.通肯河处岩层为良好储水构造
C.铁力处的岩石易受外力侵蚀 D.剖面线最西端的岩层为喷出岩
16.绥化处地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岩浆侵入——外力沉积——抬升侵蚀——第四纪沉积
B.外力沉积——抬升侵蚀——第四纪沉积——岩浆侵入
C.外力沉积——挤压褶皱——抬升侵蚀——第四纪沉积
D.岩浆侵入——抬升侵蚀——第四纪沉积——挤压褶皱
【答案】15.D 16.C
【解析】15.读图可知,断层处的第四纪沉积物较厚,不是最薄,A错误;通肯河处岩层为背斜构造,向斜是良好储水构造,B错误;铁力处的岩石是花岗岩,比较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C错误;剖面线最西端的岩层为玄武岩,属于喷出岩,D正确。故选D。
16.绥化处地层以沉积岩为主,下层沉积岩发生了弯曲变形,受到挤压褶皱;中间存在不整合面,说明经历地壳抬升侵蚀,上覆第四纪沉积物,故其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外力沉积——挤压褶皱——抬升侵蚀——第四纪沉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大江大河的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17-19小题。
17.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
A.三级阶地 B.二级阶地 C.一级阶地 D.河漫滩
18.在某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保持稳定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垂直上升
19.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水运便利 B.气候湿润 C.军事防御 D.适宜农耕
【答案】17.A 18.A 19.D
【解析】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说明其形成的年代越老。据图可知,三级阶地离河谷最远,地势最高,说明其形成最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阶地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故不同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的运动方向是垂直上升;但在每一级阶地形成时,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此时地壳保持稳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早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比较弱,对河流水的利用大多是农业灌溉,图示阶地位于河流旁,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用水便利,利于农耕,D正确;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聚落选址与水运和防御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如农耕重要,AC错误;区域内气候差异小,B错误。故选D。
【期中模拟卷】(湘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考点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湘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考点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湘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考点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湘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考点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综合测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综合测试卷),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综合测试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综合测试卷答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水的运动(单元考点卷):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 水的运动(单元考点卷),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考点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考点卷答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