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城南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
展开平潭城南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适应性练习
七年级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 120分钟; 满分:150分】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是苦?是乐?其中滋味惟有我们知晓!青春正值,我们明白七年级正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请同学们认真、规范答题!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诗言志,文抒怀。曹操就曾借“____①____,若出其中;_____②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表现自己开阔的胸怀和宏伟的抱负;杜甫面对落花,感慨人事全非,“___③_,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王湾也曾借“___④___,病树前头万木春”(《次北固山下》)表现了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诗歌还是排遣心中愁思的工具。李益登城远眺,大漠沙似雪,月华洒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___⑤__”(《夜上受降城闻笛》)思乡之情陡然唤醒;马致远的“夕阳西下,___⑥___”(《天净沙 秋思》)道出了游子的羁旅思乡之愁,岑参的“___⑦___,____⑧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春日,在乡村、田野上春泥柔软,青草萌芽。燕子在田间穿suō_①__,有时“唧唧”地从孩子们头顶掠__②__过。紫云英亮出紫红色的花朵;婆婆纳,蓝蓝的小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碎米荠、石龙芮、地胡椒、球序卷耳烨开花了,怯怯的、卑微的, 甲 。漫山的野花,尽情暴露她们最天真的笑容,花香一阵一阵地 乙 你。春花烂漫的日子,对乡村人来说, 丙 。阳光正好,田地里已有农人开始耕种、播种。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A.梭 B.唆) ②______(A.luè B.lǖè)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A.悄无声息 B.鸦雀无声) 乙_____(A.拨弄 B.撩拨)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并不只有诗情画意
②以及孕育这希望与梦想的农事
③更重要的是弥漫着春天气息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病句,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7分)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下对这首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诗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
B.【乙】诗中“影入平羌江水流”,这是作者暗夜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C.【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了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D.【乙】诗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4.这两首诗抒写了对“君”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②。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箪,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箪饭今成糜④。”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⑤不?”对曰:“仿佛志⑥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⑦,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听语误饭》)
【注释】①诣:拜望、拜见。②炊:做饭。③不馏:米饭黏结成糊。④糜:这里指米粥。⑤识:指所收获的知识。⑥志:记得。⑦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与人期行( ) (2)元方入门不顾( )
(3)俱委而窃听( ) (4)尔颇有所识不( )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箪/饭今成糜。
B.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箪饭/今成糜。
C.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箪/饭今成糜。
D.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箪饭/今成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甲】文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中可出看出元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乙】文由结尾“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陈太丘对子女的教育持有什么样的态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报 秋(宗璞)
①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持续开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⑩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们减少一些惰性。
B.作者借助对比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香味。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向下比,工作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10.本文是作者见__________报秋,生发感慨而写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在第①段中写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作者吃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联系全文,作者怅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6分)
11.“我”在第④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人认为文章的题目改为“玉簪花”更好,你的意见呢?请简述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节选)
①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是不肯让它多睡懒觉的!我们心里带着永在的春天,成群结队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②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火炉里炼出了春天,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了春天, 在沙漠的铁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汹涌的海洋里捞出了春天,在鲜红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挥舞的笔下写出了春天……
③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飞起了。 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
④昆仑山,连绵不断的万丈高峰,载着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热海般的春气围绕着它,温暖着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开了,融化了;亿万粒的冰珠松解成万丈的洪流,大声地欢笑着,跳下高耸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黄河,流入长江,流入银网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亿万个等得不耐烦的、包着头或是穿着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掳袖满面春风地在迎接着,把它带到清浅的水库里、水渠里,带到干渴的无边的大地里。几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机,几亿把上下挥动银光闪烁的锄头,把它从严冬冰冷的紧握下,解放出来了。它敞开黝黑的胸膛,喘息着,等待着它的食粮。
⑤亿万担的肥料:从猪圈里、牛棚里、工厂的锅炉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来了,一车接着一车,一担连着一担地送来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饱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脸上的汗珠,站了起来,伸出坚强的双臂来接抱千千万万肥肥胖胖的孩子,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这些是米的孩子,麦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挤在这松软深阔的胸膛里。
⑥春天在高空中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笑着自言自语地说:“这些把二十年当作一天来过的人,你们在赶时间,时间也在赶你们!……”
⑦春天掮上春幡赶快又走他的云中的道路。他是到祖国的哪一座高山、哪一处平原、或是哪一片海洋上去做它的工作,我们也没有工夫去管它了!
⑧横竖我们已经把春天吵醒了!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和第⑦段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拿着招展的春幡工作,在结构上两段前后照应。
B.本文选取了多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场景进行描写,比如第④段描写人们在昆仑山开山引水的场面。
C.第⑤段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土地的肥沃,将农作物及种子比作孩子,表达春耕的喜悦。
D.第⑥段“你们在赶时间,时间也在赶你们!”中“赶”字表现了春天被吵醒后的不耐烦、不高兴。
15.本文中提及了哪些行业的建设者?请列举出5个。(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全文,试分析本文题目“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12分)
【材料一】 , 。美术文化在中华传统年节文化中一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各种节俗交织在一起,表达百姓祈福心愿、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在记录民间年节习俗的同时,也使节日充满了文化气息。
【材料二】中国年画是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多数地方都有过新年张贴新年画的习俗,因一年更换,或谓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年画产地众多,通俗普及,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从种类上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门神类、吉庆类、戏曲类、风情类等。这些年画都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充分表达了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材料三】中国年画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
B.中国年画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
C.中国年画起源于驱邪避鬼的迷信活动。
D.中国年画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8.请判断【材料三】中的年画属于哪一类年画,并简述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字词组合成一副对联,填写在【材料一】的横线上。(4分)
岁月 大 画里 乾坤 长 纸上
(六)名著阅读(6分)
20.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6分)
阅读策略 | 内容呈现 | 阅读记录 |
关注人物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段中的“她”是: _____(1)______ |
关注情节 |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静候着我熟读,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生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 该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2)____》 选段中“我”“急急诵读”是因为____(3)_ __,事后“我”的情绪变化是 ____(4)_____。 |
关注评价 | 有人说:《朝花夕拾》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不信,你看: | 《二十四孝图》中写“我”不喜欢“___(5)___”和“____(6)____”的故事,进而引发对所谓“孝道”的批判。 |
三、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家”不只是一间房子。家里有成员,家里有交流,家里有温情,家里有包容,家里有故事,家里有历史,家里有传统,家里有家风……
请以“我家有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合理选材,抓住细节,恰当抒情;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①日月之行 ②星汉灿烂 ③正是江南好风景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⑤一夜征人尽望乡 ⑥断肠人在天涯 ⑦遥怜故园菊 ⑧应傍战场开
2.(1) ①A ②B (2)甲A 乙B
(3)B
(4)把“暴露”改为“展露”
二、阅读(73分)
3.B
4.甲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君”被贬偏远之地的同情、关切、思念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对“君”依依惜别的无限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得分)
5.(1)约定 (2)回头看 (3)放弃、丢下 (4)同“否”
6.C
7.(1)(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已经离开了。
(2)陈太丘说:“像这样,只吃粥也可以,何必一定要米饭呢!”
8. 懂礼识仪 支持孩子们自觉第在生活中学习,认为孩子们学识的增长比一顿饭重要得多。 (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有位)客人来拜见陈太丘并住下,陈太丘就叫儿子元方和季方做饭。客人和陈太丘交谈议论,元方兄弟两人都在烧火,结果一同放下手上的事,都去偷听。做饭时忘了放上箅子,饭都落到了锅里。陈太丘问他们:“饭为什么不蒸呢?”元方和季方直长跪着说:“您和客人谈论,我们两人就一起去偷听,蒸饭时忘了放上箅子,现在饭煮成了粥。”陈太丘问:“你们都记下了写什么?”兄弟两人回答说:“似乎还能记住那些话。”于是兄弟俩一起说,互相补充,一句话也没有漏掉。陈太丘说:“像这样,只吃粥也可以,何必一定要米饭呢!”
9.(3分)C
10.(5分)玉簪花(1分) 没几天便是立秋(2分) 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2分)
11.(2分)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
12.(6分)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地写出了玉簪花开放时美艳娇羞的情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之情(1分)。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玉簪花在绿叶衬托下好似白帆荡漾的情态(1分),突出了作者对玉簪花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赞美(1分)。
13. (4分)对比(2分)。写出了玉簪花香气的与众不同(1分),突出玉簪花的香气可以让人警醒的作用(1分)。
14.D
15.纺织业(纺织工人) 采矿业(采矿工人) 炼钢业(炼钢工人、冶炼工人)
铁路(铁路工人) 盐业(盐业工人、晒盐工人) 航海(航海员、渔夫、渔民) 音乐(音乐家、歌唱家) 写作或者美术(作家、美术家、画家) 农业(农民、耕地的人)
16.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用他们热火朝天的劳动使春天富有生机和活力。(意思对即可)
17.C
18. 示例:属于吉庆类年画(1分)。该图中“莲”与“年”谐音,“鱼”与“余”谐音,整幅画 意味着“连年有余”,十分吉祥喜庆,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4分)(言 之有理即可)
19.纸上乾坤大 画里岁月长(或:画里乾坤大,纸上岁月长;乾坤画里大,岁月纸上长。)(宽对即可)
20.(1)阿长(长妈妈)(2)五猖会
(3)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我先背得书(背完书才得去看五猖会)
(4)我背完后对去看五猖会,情绪没有原来高涨了
(5)(6)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5)(6)不按次序,其中两个即可)
三、作文(60分)
21.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38,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38,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共4页。
38,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2): 这是一份38,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2),共6页。
38,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1): 这是一份38,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教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1),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