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82613/0-16967709119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82613/0-16967709120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882613/0-16967709120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20页。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D.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2.下列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3.已知M是短周期金属元素,X和Y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且X、M、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者组成的物质 M3XY(可视为M2X • MY)是一种良好的离子导体。研究者在常压下利用下列反应合成M3XY:2M +2MXA + 2MY==2M3XY + A2。其中常温常压下A2是无色无味气体,已知上述反应中消耗0.92 g M的单质可得到标准状况下448 mL的A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位于第二周期第IVA族
B.简单离子半径:Y > M > X
C.MXA是共价化合物
D.M3XY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4.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常温下,S2Cl2是一种橙黄色的液体,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SO2↑+3S↓+4HCl,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S2Cl2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B.S2Cl2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8e-稳定结构
C.反应中SO2是氧化产物,S是还原产物
D.反应中,生成3molS,转移电子数目为6NA
5.X、Y、Z、W属于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Y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的焰色反应为紫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原子半径:r(Y)<r(X)<r(Z)<r(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
C.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Z>W
D.X的氧化物与W的氧化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7.下列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MgCl2:→Mg2+
B.Na2S:→Na+Na+
C.NaBr:+→
D.H2O:
8.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B、D原子序数之和是A、C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18电子分子,化合物N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D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B.原于半径:r(D)>r(C)>r(B)
C.化合物乙与化合物N能发生反应
D.化合物N与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9.X、Y、W、Z 是四种常见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18,中子数为 10,X 和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差 1;Y 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 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化合价:X>Y>Z>W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W
C.Y 的氧化物与 X、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反应
D.由 X、Z、W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10.M、W、X、Y、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它们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作新型电池的电极材料,结构如图所示,化合物中除外其它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单质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元弱酸
C.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 D.上述五种元素中Z的电负性最大
1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X
Y
Z
L
M
Q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99
0.077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7、-1
+4、-4
-2
A.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H2一样多
B.上述元素中,M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弱
C.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不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L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1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用蘸有新制氯水的玻璃棒,滴到干燥的pH试纸表面
检验氯水的pH值
B
稀盐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C
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但不与熔融氢氧化钠生成氢气
证明金属铝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D
在电炉中,高温下焦炭将二氧化硅还原成粗品的硅单质
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1)有①168 O 、17 8O 、188O ;②H2、D2、T2;③石墨、金刚石;④11H 、21H、31H;四组微粒或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 (填编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N、1 mol 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 J、391kJ。则由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1 mol NH3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 k J能量。
(3)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①若A为Zn,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则A电极名称为 (填“正极”或“负极”),写出正极电极反应式: 。
②若A为铜片,B为铁片,电解质为CuSO4溶液,则铜片为 (填“正极”或“负极”),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 。
14.如表显示了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①—⑦代表7种短周期元素。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①
2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请画出元素④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2)②、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
(3)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
(4)①、②、③三种元素可形成碱性物质,该物质的溶液与④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①和②两种元素可形成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该物质与⑦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有X、Y、Z、M、G五种元素,是分属三个短周期并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其中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在熔融状态下,将Z的单质和FeG2(元素G和铁构成的某化合物)组成一个可充电电池(装置示意图如下),反应原理为:2Z +FeG2Fe+2ZG
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充电时,接电源负极的电极材料是 (写物质名称),该电池的电解质为 (填写化学式)。
16.氯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用途广泛。
(1)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工业上可用钢瓶储运液氯,在加注液氯前要对钢瓶进行充分干燥的原因是 (填合适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氯的价类二维图:
其中C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其合成路线如图:
(3)C为 (填化学式)。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将其拆成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比如:Zn+Cu2+=Zn2++Cu的氧化半反应可以表示为:Zn-2e-=Zn2+,电解时生成d的氧化半反应式为 。
(5)“a的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c的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情况)。
(7)实验测得等物质的量的f、O3、H2O2具有相同的漂白能力,原因是 。
17.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①~⑧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题目要求回答:
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在元素①~⑧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2)画出元素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元素②③④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4)元素①和⑧形成的化合物甲中含有 键(填“离子”或“共价”),请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甲的形成过程 。
(5)为验证VIIA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资料:I2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水大,I2溶于CCl4呈紫色。
请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 ,A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③为验证溴与碘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⑧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 。
④VII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8.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Ts跟氯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它的一种核素可由核反应→得到,T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则m= ,的中子数为 。
(2)海水制得的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除杂流程,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添加的试剂
预期沉淀的离子
1
2
BaCl2溶液
3
4
适量稀盐酸
(3)高氯酸(HClO4)是一元强酸,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写出高氯酸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ClO2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毒剂。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消毒效率,ClO2的消毒效率是Cl2的 倍。
19.针对下表中十种元素,填写空格。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ⅦA
ⅧA
O
2
N
O
F
3
Na
Mg
Al
S
Cl
Ar
4
K
Ca
(1)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
(2)N、F、C1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填名称)。
(4)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20.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到现在形成的周期表经过了众多化学家的艰辛努力。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B
C
N
O
F
Al
Si
P
S
Cl
Ga
Ge
As
Se
Br
In
Sn
Sb
Te
I
(1)周期表呈现的短周期元素中,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他电子层电子数之和的元素是 (写原子结构示意图);上述周期表呈现的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 周期第 族。
(2)Sn的最高正价为 ,写出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 。
(3)比较微粒半径大小:Al F; (选填“>”或“r(D)>r(B),B错误;
C.SO2具有还原性,可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SO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其还原性,而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乙烯和溴发生了加成反应,两者褪色原理不同,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化合物N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知N可能为SO2,进而结合信息推断出各物质和各元素。
9.D
【分析】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W为O元素;X 和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差1,再参照图中X的原子半径,可确定X为Na元素;Y 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Y为Si元素;Z 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参照Z的原子半径,则Z为Cl元素。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X、Y、W、Z分别为Na、Si、O、Cl元素。
A.Z(Cl)的最高化合价可达+7价,Y(Si)可达+4价,O一般不表现正价,Na显+1价,A不正确;
B.非金属性Si② ⑦>⑥>⑤ 2Al+2NaOH+2H2O=2NaAlO2+3H2↑ Cl2+H2O=HCl+HClO
【分析】可根据表中位置信息将各元素推出,也可根据位构性关系求解;
【详解】(1)根据表内位置信息,元素④位于第3周期第ⅢA族是铝元素,失去3个电子成铝离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
(2)根据各元素在表内位置关系,在②、⑤、⑥中,原子半径最小是第2周期的②,同一周期的⑤、⑥中,根据同期律⑤>⑥,故最小②,最大为⑤,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⑤>⑥>②;
(3)根据各元素在表内位置关系,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⑦>⑥>⑤;
(4)①、②、③分别为H、O、Na三种元素可形成碱性物质NaOH,该物质的溶液与④的单质A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5)①和②两种元素可形成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H2O,该物质与⑦的单质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15. Fe2+ + 2e = Fe 熔融钠 β-Al2O3
【分析】X、Y、Z、M、G都是短周期元素,且分属三个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则M为S元素,Y为O元素,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则X为H元素,Z为Na元素,由于G是原子序数比硫大的主族元素,所以G为Cl元素,根据原电池原理写电极反应,判断电极材料和电解质。
【详解】Z是金属钠,FeG2为FeCl2,根据原电池原理,在反应中2Na+FeCl2Fe+2NaCl,电池的正极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反应式为Fe2++2e=Fe;充电时,即为电解质池,根据电解池原理,接电源负极的为电解池的阴极,在阴极上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结合图可知,电极材料是熔融钠,电池的电解质为β-Al2O3,故答案为:Fe2++2e-=Fe;熔融钠;β-Al2O3。
16.(1)第三周期第ⅦA族
(2)Cl₂+H₂O⇌HCl+HClO,Fe+2HCl=FeCl₂+H₂↑
(3)ClO2
(4)Cl-—6e-+3H2O=ClO+6H+
(5)H2+Cl22HCl
(6)
(7)当HClO、O3、H2O2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详解】(1)氯是1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
(2)常温下,干燥的氯气和铁不反应,所以常温下,干燥的氯气可用钢瓶储运,在有水存在时,氯气和水反应,Cl₂+H₂O⇌HCl+HClO,钢瓶可以和酸反应,Fe+2HCl=FeCl₂+H₂↑;
(3)由图可知,C为+4价氯的氧化物,则为ClO2;
(4)由图可知,d为氯酸钠,则电解时生成d的氧化半反应式为Cl-—6e-+3H2O=ClO+6H+;
(5)由图可知a为氯化氢,则“a的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6)由图可知,氯酸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氯,离子方程式为:;
(7)由图可知,f为HClO,当HClO、O3、H2O2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具有相同的漂白能力。
17. 氟 HF 共价 分液漏斗 Cl2 + 2Br- = 2Cl- + Br2 Cl2 + 2OH- = Cl- + ClO- +H2O CCl4层呈紫色 增大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N,③为O,④为F,⑤为Na,⑥为Mg,⑦为Al,⑧为Cl。
【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N,③为O,④为F,⑤为Na,⑥为Mg,⑦为Al,⑧为Cl。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在元素①~⑧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2)元素②是7号的N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元素②③④的非金属性最强的为F,则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HF;
(4)元素①和⑧形成的化合物甲为HCl ,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分子中只含共价键;用电子式表示物质HCl的形成过程为;
(5) ①由图可知,A为分液漏斗,A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氧化还原反应,该离子反应为:2Br-+Cl2=Br2+2Cl-;
②棉花中浸有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 2OH- = Cl- + ClO- +H2O;
③溴与KI反应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CCl4层呈紫红色;
④VIIA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8.(1) 18 176
(2) NaOH溶液 Mg2+ Na2CO3溶液 Ca2+、Ba2+
(3)H++=H2O+CO2↑
(4)2.63
【解析】(1)
Ts跟氯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7,由核反应→,x=117,由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117=2+8+m+32+32+18+7,解得m=18, 的中子数为293-117=176;
(2)
海水制得的粗盐成分是NaCl,可用NaOH溶液除去杂质Mg2+,加入过量BaCl2溶液除去,用Na2CO3溶液除去Ca2+和过量Ba2+,最后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OH-和;
(3)
高氯酸(HClO4)是一元强酸,电离方程式为HClO4=H++ClO,小苏打为NaHCO3,两者是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2O+CO2↑;
(4)
设质量都是71g,氯气得到的电子数为1mol×2×1=2mol,ClO2得到的电子数为mol×1×5=mol,则ClO2消毒的效率是Cl2的倍数为。
19. Ar Cl 高氯酸
【详解】(1)元素周期表中最不活泼的元素是位于0族的稀有气体元素,则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故答案为:Ar;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N、F、C1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C1,故答案为:C1;
(3)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故答案为:高氯酸;
(4)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0.(1) 五 ⅢA
(2) +4 HClO4
(3) > <
(4) BC 3
【详解】(1)短周期元素中,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他电子层电子数之和的元素是S元素,S的原子序数为16,核外有3个电子层,每一个电子层上排布的电子数为分别2、8、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上述周期表呈现的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In,与Al同主族,在Al的下面2个周期,则I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五周期第ⅢA族;故答案为:;五;ⅢA;
(2)Sn位于第ⅣA族,最外层电子数为4,最高正价为+4价;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高氯酸,其化学式为HClO4,故答案为:+4;HClO4;
(3)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Al有3个电子层,F有2个电子层,因此原子半径:Al>F;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Al3+和F-均有2个电子层,Al的核电荷数比F大,因此离子半径:Al3+;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