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防城港市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习成果监测化学试题(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习成果监测化学试题(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2.你到实验室里去做实验时,观察到锌粒应盛放在下列哪种容器中( )
A.广口瓶B.细口瓶C.烧杯D.集气瓶
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B.②③⑥C.②④D.③④⑤
4.以下是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实验操作,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吴明用 10 mL 的量筒量取 6.2 mL 的食盐水
B.由于未说明用量,王倩取了 1~2mL 氯化钠溶液做实验
C.朱林用 100 mL 的量筒量取了 88.88 mL 的石灰水
D.张哲用托盘天平称取了 16.5g 硫酸铜晶体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量取液体
D. 称量固体
6.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是( )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
A.①②⑤B.①③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
7.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下列描述属于通常情况下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气体B.密度小
C.难溶于水D.能够燃烧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B.海水
C.人呼出的气体D.冰水混合物
10.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红磷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把红磷换成碳粉,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11.考古人员使用碳-14年代检测法印证了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核电荷数
12.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1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本身不会改变
1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B.C.D.
15.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B.质量不相等
C.Mg2+比Mg活泼D.电子层数相同
1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 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空隙
A.①②B.②③④C.③⑤D.③④⑥
17.日常生活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原子B.元素C.离子D.单质
18.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ClB.NC.CaD.He
19.下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C.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D.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2
20.成年人每秒钟需要吸入氧气约130mL,则相同条件下每分钟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 )
A.650B.39000C.520D.31200
二、填空题
21.小刚同学想完成“取水并加热至沸腾的实验”,请和他一起回答这个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他应该选用的实验仪器包括量筒、胶头滴管、 (填序号)。
a、烧杯b、试管c、酒精灯d、铁架台e、试管夹f、漏斗
(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先 ,然后对准药品集中加热。
(3)加热过程中,试管口不能 ,以免 。
(4)实验结束后,小刚发现试管炸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至少举两条)
① ;
② 。
22.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学习化学要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1)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 (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中取 的操作相似,看到水瓶中有热气冒出,这是水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厨房里的色拉油用 (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用 (下同)口瓶盛装,与实验室贮存药品相似。
(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处理,比如酒精灯被不慎打翻着火,应该 。
(4)对实验剩余的药品要学会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倒入水池,用水冲走B.带回家玩
C.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D.放回原瓶中,以免浪费
23.如图是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夹持镁带的仪器是 。
(2)实验时伴随的现象是 、 、 ,其中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
(3)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相应物质后面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
24.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①所示,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2)图②中蜡烛熔化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25.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②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③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单质的是 化合物的是 。
①冰水混合物 ②空气 ③液氧 ④石灰水 ⑤二氧化碳 ⑥稀有气体 ⑦蒸馏水 ⑧五氧化二磷 ⑨自来水 ⑩0.5%的食盐水
26.“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仔细观察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10mL(填“大于”、“等于”、“小于”)。该实验说明 。
②从微观上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 (填“同种分子”或“不同种分子”,下同)构成的。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
三、综合题
27.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小华: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燃烧匙中药品为红磷)
小强:(如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白磷比红磷更容易燃烧,生成物都相同)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 ,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的现象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相应物质后面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五分之一,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
(3)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活塞停在 mL处;若不夹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活塞停在 mL处。
(4)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1比较,其优点是 。
28.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1)【猜想与假设】
①都是化学变化。
② 。
(2)【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出现 。
B.手摸烧杯壁有 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3)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水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为 变化。
(4)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5)【获得结论】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1.B
2.A
3.B
4.C
5.B
6.B
7.B
8.D
9.D
10.D
11.B
12.B
13.B
14.C
15.A
16.B
17.B
18.C
19.B
20.B
21.(1)bcd或bce
(2)预热
(3)朝向自己或他人;液体喷溅出来造成危险
(4)未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外壁有水等
22.(1)倒放;液体药品;物理变化
(2)细;广
(3)使用湿抹布盖灭等
(4)C
23.(1)坩埚钳
(2)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3)镁(Mg)+氧气(O2) 氧化镁(MgO)
24.(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一定
(3)物理变化;不一定
(4)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5.(1)I;D;G;B
(2)①③⑤⑦⑧;②④⑥⑨⑩;③;①⑤⑦⑧
26.(1)小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种分子
(2)7;得;C;BC
27.(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水倒流入集气瓶中,流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2)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
(3)装置不漏气;12;8
(4)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
28.(1)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2)水雾;发烫
(3)石灰水变浑浊;化学
(4)发烫;物理
(5)二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模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学习成果监测(一)(月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Cl-1得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