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0.1《劝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0.1《劝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1
    10.1《劝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2
    10.1《劝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3
    10.1《劝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4
    10.1《劝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5
    10.1《劝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6
    10.1《劝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7
    10.1《劝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8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授课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理解题目,朗读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疑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布置作业,文言知识一词多义,文言知识词类活用,文言知识文言句式,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汉时避宣帝刘询讳,称孙卿。两度游学于齐国,后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继赴楚国,任兰陵(今属山东)令。后著书终老其地。韩非、李斯俱为其学生。荀子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孟子“性善”说相反,他主张人性本“恶”,提出以教育和环境影响引导人们为“善”。又主张礼治和法治相结合。所作散文说理透辟,文笔雄健绵密。《荀子》大部分是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劝学》是《荀子》中的第一篇,“劝”是“鼓励”的意思。“劝学”,即鼓励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2.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于:介词,从。青,取之于蓝。介词,表示比较。而青于蓝。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不译。善假于物也。
    者: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以译为“的”或“的人”“的东西”“的事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
    而:连词,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修饰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转折关系。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连词,承接关系。登高而招。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并列关系。蟹六跪而二螯。
    “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已”是“停止”的意思。全句译为:“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应该、能够)停止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神明”,“非凡的智慧”。“圣心”指“圣人的心怀”。“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得到,获得。“而”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全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就会获得非凡的智慧,圣人的心怀也就具备了。”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绝”意思为“横渡”。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善于游水,但是能横渡江河。”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意思是爪子、牙齿。“强”是“强健”的意思。“上”“下”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黄泉”指地下的泉水。“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出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是“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
    1.背诵全文。2.整理、归纳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及特殊句式。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词
    假舆马者古义:借助今义:与“真”相对金就砺则利古义:指金属制的刀斧等今义:金属的通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古义:非凡的智慧今义:神的总称
    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地下的泉水今义:阴间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足,脚今义:单膝或双膝着地
    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规(弯度,弧度) 积善成德(善行) 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变直)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分析课文,把握论证方法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荀子强调学习不可以停止?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用课文原句回答)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是如何从正反两方面设喻论证的?
    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荀子强调学习不可以停止?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荀子之所以强调这一观点,一是因为学习的意义和作用重大,二是因为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上来说,都要有恒心,“锲而不舍”。
    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用课文原句回答)
    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就强调了“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体质的改变,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相吻合,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是如何从正反两方面设喻论证的?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需要积累,先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兴风雨,积水成渊生蛟龙,全在于“积”。同样,如果人能“积善成德”,就会获得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接着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正反对照,说明“积”与“不积”的效果完全不同。
    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先反面设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再正面设喻“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接着用“朽木”和“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先正面设喻,写“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因为其“用心一也”。再反面设喻,写“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是因为“用心躁也”。通过正反设喻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鉴赏课文,赏析论证艺术
    课文具有怎样的写作特点?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进一步论证。总之,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
    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的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2、3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4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篇有关学习或加强修养的短文。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说课课件ppt</a>,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荀子思想,《劝学》解题,朗读全文正音,文言共读梳理与积累,学习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课设计,重点难点,作者简介,通假字,词类活用,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方法和态度,比喻论证的作用,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说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劝学《荀子》,学习的意义,通假字,文言知识积累,学识的渊博,凭借借助,与“真”相对,金属制的刀剑,金子黄金,爪子和牙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