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课件+微专题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5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5课件,共18页。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知识·体系构建考向·链接高考【考向1 植被与环境】命题视角植被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选择题、综合题均有出现。该类试题主要以景观图、示意图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考查植被类型的判断、植被的特征、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的考查,难度较低。真题展示(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第1~2题。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C.水分 D.土壤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适合生长的物种较少,因此生态系统结构简单,B项正确。第2题,亚寒带针叶林分布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项错误;亚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项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项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D项错误。[答案]1.B 2.B(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第3~5题。3.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4.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5.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项正确;草本植物根系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渍化现象并不严重。第5题,干旱地区植物的生存主要取决于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故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项正确。[答案]1.B 2.A 3.B【考向2 土壤】命题视角土壤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知识点,在以往的考查中,这部分内容经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学科知识方面考查土壤特性及成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的考查,难度中等。真题展示(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水位较低,年降水量为800~9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下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答案]雨季降水多,下层黏土不利于水分下渗,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旱季降水稀少,上层砂土透气性好,有利于土壤水蒸发,导致土壤含水量过低。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知识·体系构建考向·链接高考【考向1 植被与环境】命题视角植被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选择题、综合题均有出现。该类试题主要以景观图、示意图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考查植被类型的判断、植被的特征、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的考查,难度较低。真题展示(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第1~2题。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C.水分 D.土壤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适合生长的物种较少,因此生态系统结构简单,B项正确。第2题,亚寒带针叶林分布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项错误;亚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项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项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D项错误。[答案]1.B 2.B(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第3~5题。3.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4.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5.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上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项正确;草本植物根系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渍化现象并不严重。第5题,干旱地区植物的生存主要取决于水源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故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项正确。[答案]1.B 2.A 3.B【考向2 土壤】命题视角土壤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知识点,在以往的考查中,这部分内容经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学科知识方面考查土壤特性及成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的考查,难度中等。真题展示(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水位较低,年降水量为800~9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下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答案]雨季降水多,下层黏土不利于水分下渗,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旱季降水稀少,上层砂土透气性好,有利于土壤水蒸发,导致土壤含水量过低。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