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综合训练题
展开第二章 第四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知识点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知识点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位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如图)。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90.4%。据此完成第1~2题。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
2.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
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 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 ③开荒弃荒,轮荒耕作 ④退耕还草
⑤植树护坡、打坝建库 ⑥露天开矿,开挖原生地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⑥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因为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谷发育,从而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第2题,修筑梯田、开荒弃荒、露天开矿是黄土高原现代植被破坏的人为原因,而营造宫殿、建御花园是属于历史上植被破坏的人为原因。退耕还草和植树护坡、打坝建库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知识点1、2](2022年安徽六安月考)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丘陵山区以及北方土石山区。据此完成第3~4题。
3.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 )
A.沙尘天气频发 B.土壤肥力下降
C.引发地震、滑坡 D.气候变暖
4.与南方丘陵山区相比,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年降水量较大 B.植被破坏严重
C.降水强度较大 D.黄土质地疏松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水土流失造成表层土壤大量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影响农业生产,B项正确。沙尘暴、地震、滑坡、气候变暖均与水土流失没有太大关系。第4题,南方丘陵山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黄土高原年降水量比南方丘陵山区小,两地的降水强度都较大,A、C项错误;植被破坏严重不属于自然原因,B项错误;黄土高原土壤以黄土为主,质地疏松,易被流水侵蚀,南方丘陵山区土壤以红壤为主,红壤土质黏重,抗侵蚀能力比黄土好,D项正确。
[知识点3](2023年重庆江北区月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为淤地坝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7题。
5.淤地坝的作用是( )
A.沿等高线修筑,可以截流蓄水
B.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
C.呈品字形排列,利于树木存活
D.在沟道中修建,用于稳定沟坡
6.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
A.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
B.放水冲沙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
C.水土保持有利于调沙减淤
D.黄河含沙量大是水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7.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
A.蓄水使水库发电能力增强
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快
C.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减少
D.减少下游的洪涝灾害
【答案】5.B 6.C 7.D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修建淤地坝可以拦水拦沙,拦截的水分经泄水涵洞排出,不能截流蓄水,且图中未显示沿等高线修筑,A项错误;淤地坝在河道中修筑,用于淤泥造地,后期淤泥处可变成耕地,增加耕地面积,还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减轻洪涝灾害,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信息显示淤地坝呈品字形排列,C项错误;淤地坝不属于坡面措施,故难以稳定沟坡,D项错误。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到了下游河段流速变缓,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所以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水土保持有利于调节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泥沙的淤积,C项正确。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建淤地坝可以拦截泥沙,导致河流中的含沙量减少,有利于缓解下游河段河床进一步抬升,也使河口三角洲泥沙淤积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速变缓,下游洪涝灾害减轻,D项正确,B项错误。淤地坝可以拦水拦沙,拦截的水分后来再经泄水涵洞排出,因此河流水量变化不大,所以对水库发电能力影响不大,A项错误;淤地坝对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C项错误。
[知识点3]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8题。
8.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a地——种草护坡 B.b地——沟头防护
C.c地——打坝建库 D.d地——修筑梯田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黄土塬,其治理措施主要是平整土地,建防护林网;b为缓坡,可修筑梯田;c为沟谷,其治理措施是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为陡坡,应种草护坡。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知识点1、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图甲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甲
乙
材料二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为主,如修建梯田、淤地坝,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生物措施为主,但必须与修建梯田、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简述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6分)
【答案】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黄土高原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夏季风为东南风,受夏季风影响大的地区降水多;受夏季风影响小的地区降水少,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2)据图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8分)
【答案】降水量小于30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低,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较轻;降水量在300~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但仍然保持较低水平,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年降水量在450~60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迅速提高,土壤侵蚀强度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较小。
(3)在图甲的①②两地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理由。(6分)
【答案】①地应选择方案Ⅱ。理由:①地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地形较破碎的地方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②地应选择方案Ⅰ。理由:②地年降水量为300~450毫米,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土壤侵蚀强度高,应以工程措施为主;该地降水量较小,应选择需水量较少的植被。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3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区域认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方红壤丘陵区营造和恢复了大面积的马尾松林,使各省的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林下水土流失。“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成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的突出问题。据此完成第1~3题。
1.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过度樵采,破坏了原生地面
B.马尾松覆盖率低
C.海拔高,地形坡度大
D.降水量大,多暴雨
2.长期水土流失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部分林地深层土壤流失
B.部分森林根系裸露
C.林地表层土壤盐渍化
D.林地土壤养分增加
3.针对水土流失的现状,可以( )
①增加地表光滑度 ②进行草本和灌木的补植改造 ③扩大耕地面积 ④加强宣传教育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D 2.B 3.B [解析]第1题,南方红壤丘陵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多暴雨,冲刷性强,导致了严重的土壤侵蚀,使该地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范围较广的地区,D项正确。第2题,长期的林下水土流失,使得部分林地表层土壤流失殆尽,A项错误;让有些侵蚀严重的山地心土层,甚至母质层和母岩层露出,直接造成部分森林根系裸露的现象,B项正确;可能导致林地表层土壤的沙砾化而不是盐渍化,使土壤板结变硬,C项错误;大幅削弱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会导致林地土壤养分的严重流失和高度贫瘠化,D项错误。第3题,应通过在侵蚀坡面修筑水土流失坡面工程来增加地表粗糙度,达到延长径流停蓄时间,增加地表径流下渗,分散坡面径流,减少径流冲刷的目的,①错误;因地制宜地选择草本和灌木种类进行补植改造,配以追施肥料和适当的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②正确;扩大耕地面积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③错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居民缺乏对林下水土流失的认知,所以应加强宣传教育,④正确。
[综合思维](2023年河南三门峡月考)鱼鳞坑是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在较陡的山坡上,挖掘出半月形的坑穴,因其呈品字形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下图为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左)和平面排列示意图(右)。据此完成第4~6题。
4.下列地区中最适合修建鱼鳞坑的是( )
A.云贵高原
B.两广丘陵
C.大兴安岭地区
D.黄土高原
5.关于鱼鳞坑的生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拦截地表水流,增强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B.大幅度减弱地表径流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C.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恢复
D.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区域气候
6.以下工程措施与鱼鳞坑最为相似的是( )
A.打坝淤地
B.石方格
C.植树种草
D.草方格
【答案】4.D 5.D 6.A [解析]第4题,由示意图可知,鱼鳞坑的作用体现在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适合修建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最适合修建鱼鳞坑,D项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鱼鳞坑可以拦截径流,减弱径流对地表的冲刷,增加下渗,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含水量,有利于植被恢复,A、B、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鱼鳞坑对气候的影响并不大,D项错误,符合题意。第6题,鱼鳞坑的作用体现在截流、保水、保肥、促进植被恢复,适合应用于治理水土流失。打坝淤地指在水土流失地区的沟道中,以拦沙蓄水为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与鱼鳞坑最为相似,A项正确。石方格沙障使原本较为平缓的沙面增加了微地形起伏,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减了风力,导致近地面的输沙量减少。草方格指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一方面阻止沙体流动,另一方面增加含水量。石方格与草方格多应用于治理土地沙化。
[人地协调观](2023年海南琼海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不同阶段,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下表示意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据此完成第7~9题。
时间 |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 | 2000年至 2010年 | 2010年至今 |
治理 模式 |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退耕还林还草 | 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
主要 措施 | 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 | 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植树种草 | 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
7.20世纪90年代前,黄土高原“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①缓解水土流失 ②拦截沟谷泥沙 ③发展梯田旅游 ④增加粮食供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采取“治沟造地”模式主要是为了缓解( )
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
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9.我国对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由“植树造林”向“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的方向转变,说明( )
A.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
B.生态环境恢复不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干预
C.生物措施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性措施
D.多年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
【答案】7.B 8.C 9.A [解析]第7题,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①④正确;当时黄土高原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梯田旅游,淤地坝的主要作用才是拦截沟谷泥沙,②③错误。第8题,通过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该地植被覆盖度逐年上升,山川大地基调开始由黄转绿。尽管该地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耕地保有量减少了一半多,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此时开始实施治沟造地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C项正确。第9题,我国对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由“植树造林”向“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的方向转变,说明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在不同的时间段针对黄土高原存在的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人地协调观]10.下面是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寺前王小流域考察时搜集到的研究案例,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16分)
材料一 寺前王小流域境内总人口887人,面积11.3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千米,林地覆盖面积2.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76公顷,坡耕地129公顷),人均产粮448千克,人均纯收入860元/年。下表示意该流域部分统计数据。
土壤侵 蚀强度 | 1955年 | 5 200吨/千米2 |
2005年 | 8 500吨/千米2 | |
人均 耕地 | 1970年 | 3.8亩 |
2005年 | 2.3亩 | |
耕作方 式变化 | 1955—1980年 |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
1981—2005年 |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
材料二 下图为寺前王小流域简图及其气候资料图。
(1)甲、乙、丙、丁四耕地中,灌溉条件最好的是__________,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__________。(4分)
【答案】丁耕地 乙耕地
(2)简述寺前王小流域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4分)
【答案】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少;耕作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不合理。
(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为寺前王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退耕还(林)草,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从寺前王小流域的案例探究学习中,你能得到哪些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4分)
【答案】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学习地理;要从自然与人文的结构上探究地理原因,解决地理问题;要善于对多种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B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包括,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0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复习练习题,共9页。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土地荒漠化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