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镇江一中第十六周月考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57807/0-16956955965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镇江一中第十六周月考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57807/0-16956955965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镇江一中第十六周月考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57807/0-16956955966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镇江一中第十六周月考八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
展开2023年镇江一中第十六周月考
初二校卷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1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3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关关雎鸠, 。 ,君子好逑。
(2)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3)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 。
(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
床头屋漏无干处,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到江南赵庄去,在jiǎo 洁的月光下和迅哥儿同看一台好戏;到延安窑洞去,围坐炕上,聆听脑pàn 响起的脚步声;到黄土高原去,感受一场不容束缚、 不容jī 绊、不容闭塞的震 hàn 人心的安塞腰鼓……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将在你眼前一一展现。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比喻)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排比)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反复)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说,“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说的是有着魏晋风度的人物和幽深精微,令人叹为观止的晚唐诗歌。
B.近日,在女足世界杯第三天的比赛中,美国队与泰国队的比赛以13:0的比分戛然而止。
C.语文考试考差了,小雨知道是因为自己没有复习好,关键是该做整理的时候不做,寄希望于老师画重点,她这时候大彻大悟还不算晚。
D.作为班长,小真劳动的时候总是能够很好地协调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发挥特长,大家都说小真起到了马前卒的作用。
5.(成语竞猜)成语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请你根据下列图片猜出相应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6.(2021春•濮阳期末)名著阅读。(4分)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的《 》。“他”是 ,在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拿起新的武器 ,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北冥有鱼》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
B.《齐谐》者,志怪者也 | 志:做记号 |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抟:盘旋飞翔 |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息:气息,这里指风 |
8.下列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3分)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南冥者,天池也
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中,作者塑造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选文中,大鹏的迁徙凭借了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它们尽管细微,但都是有生物用气息吹拂的。
C.选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之后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南海飞往北海的壮丽图景。
D.选文中,作者以雄奇瑰丽的想象,为我们塑造了鲲鹏这一宏大形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水尤清冽 | 尤:格外 |
B.日光下澈 | 澈:清澈 |
C.俶尔远逝 | 俶尔:忽然 |
D.悄怆幽邃 | 邃:深 |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心乐之 | 肉食者谋之 |
B.全石以为底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C.以其境过清 | 去以六月息者也 |
D.乃记之而去 | 乃不知有汉 |
12.下列对本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作者柳宗元,曾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本文为其中之一。
B.文章第一段寥寥数语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C.作者的情感由“寂寥”逐渐转为“乐”,但掩盖不住贬谪后无法摆脱的落寞情感。
D.文章的语言精炼优美,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杂用其他,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3.第二段中“大自然语言”指( )(3分)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14.对第③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
B.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
C.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
D.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趵工作作风。
15.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B.“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C.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D.选文前两段和第③段的关系是从本质到现象,利用时间顺序在第③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看社戏(节选)
王英琦
太阳还悬在西天沉着地燃烧,便已有前村后队的人,不绝地去赶戏了。
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关于包公的戏,民间早已演得烂熟。最著名的当首推《铡美记》了。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却丝毫不记得还有什么《老包坐监》。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这又是当地人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
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夫极深,成熟到家。豫剧毕竟姓豫。据说民国三十一年,河南密县有个崔庙,四个月竟连演了380个不同剧目,一时传为美谈。
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
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兴趣,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生长在城市,过去只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社戏,领略过那般“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的浑厚古朴的乡土气息。而今,我就寄生在这“荒村鄙邑”,杂夹在这拨散发着泥土味葱蒜味的乡下人中,这个中的滋味,确实是越咂摸越滋味。
看至三分之一时,我忽地来了心血,抱着儿子转到了后台。但见伶人们有的在练拳脚,有的在念台词,旁边一个把眉毛扯得细弯弯的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地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我来了兴致,凑上去想看仔细。这一细看不打紧,那脖上、耳根后,粗糙的皮肤,积年的老垢,全看个一清二白。再细看那粉墨上妆的家伙,连伪造的都不如。见那猫儿脸姑娘毫无忌惮地直往脸上抹,我终于憋不住搭腔了:“这东西对皮肤有害呵!”
猫儿脸姑娘一怔,望望我道:“没事儿,俺们用的就是这,惯了。”
话既搭上,我有意多问了几句。得知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农村业余梆子剧团,哪儿有庙会往哪儿赶,东食西宿,四乡为家,有时连唱一个月也下不来。
说话间,我才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锅边放着一案面条和青菜。我估摸这是给伶人们用的夜餐,却又觉得太寒酸了些。这些不经饿的面条青菜能挡什么事?能支补他们一晚上大功率的体力消耗么?
我心里酸酸的。这些伶人们在台上演尽王侯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殊料,背后却包藏着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
“妈,你看!”儿子蓦地打断我的沉思。顺着他的小手指望去,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走上前去一照眼,竟是昨晚那个武旦﹣﹣那个演“大刀王怀女”的女主角。
“这孩子多大了?”
“六个月了。”
“你又演戏,又拖着个奶孩子,太辛苦了。”
她告诉我,她五岁便进了戏班,现在戏龄已二十年了。她在这个戏班是二号台柱,平时挣的钱,除了补贴家中二老,还要赡养儿子。
这时节,那孩子兀然地又吐又拉,弄得那女戏子一身满怀。“俺这孩儿这几天受凉了,老吐老拉……”她边说边打扫身上。我帮她抱孩子的当儿,留神到这孩子又黄又瘦,蔫蔫的一副没神样儿。
第三天晚上,猎猎地起了五六级北风。我揣了药,带了包儿子小时的裤褂,又匆匆赶到戏场,但见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一村演戏,众村皆至,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头之大。“百日之劳,一日之乐”,对于土生土长的他们,土梆子戏不仅是劳作之余的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征。望着他们那大仰脖、圆瞪眼,全副投入的样子,我很生发一些感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粱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
我找到了那位女戏子,把药和衣服都给了她。她正要答谢,我忙止住了她。她要说的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
(有删改)
17.联系全文,简要概括豫剧的特点。(3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9.作者说自己“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做戏的人”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0.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你从作者的“明白”和“懂得”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我读 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
(1)选择读过的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2)介绍书中的内容,重点介绍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3)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
(4)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作。
(5)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共6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共4页。
第十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第十六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9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