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pdf、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A【解析】中国戏剧“不遵守三一律”是杜赫德的观点,蒋观云并未提及此观点;“遵守三一律”也不是判断悲剧的标准。
2.B【解析】从文中可以看出,西方以主角的身份地位来判定悲剧,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悲壮,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辛酸,没说应该取消这个评判标准。
3.C【解析】作者的观点是“中国古代是有悲剧的”,无论是从悲剧主角还是从结局来分析。A项《哈姆莱特》是外国悲剧,不是中国的;B项《西厢记》是喜剧,D项《茶馆》是现代戏,不符合古代的条件。
4.答案要点:①窦娥虽然是小人物,但西方判定悲剧的标准后来也有所变化,西方也有以小人物为悲剧主角的。②《窦娥冤》的结局其实是“团圆”的表象、悲剧的实质,窦娥只能在死后以“冤魂”的身份为自己鸣冤、复仇,大仇得报的表象之下是深沉的悲苦和控诉,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性。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5.答案要点:①首先指出这场论战由来已久,关键在于确立一个科学标准,驳斥中国无悲剧论者只依据西方的悲剧理论判断中国古代无悲剧不科学。②然后指出西方判定悲剧的法则本身也是在发展变化的。③接下来退一步讲,举例证明,即使按照西方的判定悲剧的理论,中国古代也有合其标准的悲剧。④以《窦娥冤》为例,进一步反驳某些人不正确的看法,从本质上证明了其悲剧性。
(评分参考:每点2分,学生根据论证过程、论证方法等围绕“驳论”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C【解析】C项直抒胸臆,恰恰是她淳朴单纯所致,没有俗气与功利,表现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7.B【解析】此处没有“迷惘”。
8.①孕妇形象美好:善良温婉、尊重知识、对未来抱有美好追求。②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美好:牛与孕妇相互陪伴、怜惜,表现人与动物之间温馨和谐的美好。③文风美好:小说营造了细腻柔和、明快欢愉的氛围,语调温暖,具有诗意的美好。④主旨美好:对现有生活觉得幸福、对新生命和新生活充满希望。(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答案示例:
甲组——①围绕“生命”去谈。(样例:孕妇孕育的是生命和希望。/孕妇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是生命延续的载体。)
②围绕“希冀”的内涵去谈。(样例:希冀是什么?是新的生命,热爱生命,追求生命的美好。)
③围绕“生命”与“希冀”的二元关系去谈。(样例:生命想要体现出它的价值,就要心存希冀,有了希冀,生命才有希望,命运才能得以改变。文中孕妇从摆脱贫困,走出大山,到向往平原以外的世界,再到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对文化的珍视,无一不体现生命与希冀的关系。)
乙组——①母性对文化情节的启发意义。(样例:孕妇这个身份,将母性这一特征表露无疑。小说中,孕妇在得到物质生活满足后,开始对精神层面的文化生活产生隐秘的渴望,这一切都源于肚中的孩子。)
②文化对新自我的孕育。(样例:孕妇的母性与温暖开始交流后,她开始对肚中的新生命产生希冀,她开始憧憬孩子的未来,而这未来又于文化相关,所以当她意识到这一点时,她避免压着石碑上的字,认真书写它们,并希望认识那些字。)
③文化对母性的反作用。(样例:文章的文化情结始于母性,文化人格又升华母性。)
(评分参考:答案不一,言之成理即可。但必须反映一组关键词的二元关系,并能形成思路的模式。)
10.BDF(评分参考:每处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原句为:以致各省库藏空虚,水旱灾伤视民之死而不能赈,两广用兵供饷百出而不能支,是国用未充而元气已耗矣。意思是:这导致了各省省库空虚,遇到水灾旱灾,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冻饿至死却无法赈济,两广的军队提供的粮饷支出很多(国家)却无法支持,这是因为国用没有充实但元气已经被消耗很多了。
11.C【解析】两个“病”的用法不同。文中的是使动用法“使……劳苦”,“故病且怠”中的“病”就是“困苦”之意,不是使动用法。
12.D【解析】“赞扬当今国君好的行为”“提出具体的建议”是张居正的行为,选文中晏子没有赞扬景公的行为,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议。
13.(1)我担心国家有危险,而您不能享有它。又怎么能彰显先君的功绩而继承管仲的霸业呢?(评分参考:“危失”“恶”“业”各1分,句意1分)
(2)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的钱粮)供给足够,那么即使有外敌进犯但国家根基深厚,自然也不用担心。(评分参考:“给”“虽”“虞”各1分,句意1分)
14.①晏子认为,国君不能过度损耗民财,不能过度役使民力,要节取而普施。②张居正认为,朝廷应尚俭节用,停止无益的征办,与民休息。
(评分参考: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景公问晏子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有管仲治理齐国,能成就武功而建立文德,联合兄弟国家,安抚冀州,吴越两国都听从号令,使楚国感到忧惧,诸侯没有不归服的,尽力于周室,周天子嘉奖其德行。先君功德显赫,是管子的功劳。现在我也想将齐国的政事委托给先生,先生辅助我,光大先君的功绩,完成管子的大业。”晏子回答说:“从前我们的国君桓公,才能胜任,重用贤人,办事没有私心,审理案件不偏私,鳏寡之人面无饥色。不因自己饮食奢侈而耗损百姓的财力,不因自己宫室的奢华而辛劳百姓的力量。有节制地取之于民,而能遍施百姓。库府没有什么储藏,仓库里没有粮食。君王没有骄横之行,臣下没有谄媚之德。所以管子能够使齐国免于灾难,而让我们的先君与天子并立。现在君王疏远贤人,而任用谗谀之人,役使百姓唯恐没有竭尽全力,收取赋税唯恐不能倾尽其财;向百姓索取的多,而向其施舍的少。库府储藏的东西都腐烂了,违背诸侯礼义;粮食深藏起来,而与百姓结下怨恨;君王与臣子关系紧张,而政策刑律变化无常。我担心国家有危险,而您不能享有它,又怎么能彰显先君的功绩而继承管仲的霸业呢?”超然客公众号
材料二:
我听说帝王的治理,想要抵御外敌一定要先安定内部。《尚书》上说人民是一国之本,根基牢固了国家才会安定。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的钱粮)供给足够,那么即使有外敌进犯但国家根基深厚,自然也不用担心。但若百姓忧愁困苦想要生变,民不聊生,此后夷狄盗贼就会趁虚而入。大概安居乐业的百姓能行仁义,生活不好的老百姓容易为非作歹,形势是这样的。去年因为是元年,国家减少一半的赋税,结果国用不足,边防开支又大,国库空虚,不得已派四个御史分道监督收税,三位督御史清查整理仓库,这虽然是补缺国用的权宜之计,但有的百姓受不了这种搜刮,我近日听取了地方官的议论,都说这事情很难办,因为各位御史作为钦差出去了,亲眼目睹百姓的穷苦,又没有另外的办法(收到这么多赋税),只好把地方的官库储存调到京城以备国用。这导致了各省省库空虚,遇到水灾旱灾,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冻饿至死却无法赈济,两广的军队提供的粮饷支出很多(国家)却无法支持,这是因为国用没有充实但元气已经被消耗很多了。往昔汉昭帝即位之时,承接汉武帝年间的多事之后,国家损耗严重。霍光辅佐他用节俭省用的方法,让民众休养生息,施行几年之后,百姓安居乐业,国用于是就足够了。然而与其想方设法征求赋税,向存粮有限的百姓征税来使百姓劳苦挨饿,怎能比得上留意省俭,在自己的生活合理开支可以维持的情况下让百姓更富足一些呢。皇上即位以来,凡是那些斋蘸仪式,大兴土木之类的奢侈而不必要的开支都停止中断了。即便是大禹那样的克勤克俭都不过如此。可是我私下认为矫正错误一定要超过一定的限度(指这件事情的紧迫性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矫枉过正),否则在人民穷困,国家财富消耗殆尽的时候,如果不立即坚定地节省,恐怕就无药可救了。跪请皇上轸怀人民的困难,加固国之根本,凡是不急的工程,没有益处的大肆征办,一切都应停止,您自己则应该崇尚节俭,做天下人的表率。
15.A 【解析】“忘却了忧愁”错误,诗人流落在外,壮志难酬,虽观赏美景,却心忧天下,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漂泊之感。故选A。
16.(1)尾联中的“同学少年”生活在京城,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一个个都飞黄腾达,却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2)《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心怀国家,立志高远,满腔热血,富有活力,积极进取,勇于担当。
【解析】尾联意思是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村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村,表达了诗人功业无成的悲愤之情。
《沁园春·长沙》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两句,描写出同学之间的友谊,表现出当代青少年的积极。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素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回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弛而来的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7.(1)舳舻千里 樯橹灰飞烟灭(2)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3)示例一:烟斜雾横 焚椒兰也 示例二:燎沉香 消溽暑 示例三: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答案:A.它的用色丰富(或:它丰富的用色)B.云锦与其他织锦有别(或:而云锦则不同)(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①修改为:云锦的图案大致可分为植物、动物、人物、器物以及抽象等五大类纹样。或:云锦的图案大致由植物、动物、人物、器物以及抽象等五大类纹样组成。⑤修改为:以赋予云锦不同的吉祥寓意。⑨修改为;可为穿着者提升尊贵、典雅的气质。(每句2分)
20.B【解析】B项与例句,特定称谓。A项,特殊含义;C项,直接引语;D项,强调。
21.①束手无策 ②明目张胆 ③无稽之谈(每答对一处给 1 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不矛盾。“几乎”是以院士的口吻说的,体现了专业人士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百分百”是从作者的角度说的,表明普通大众的鲜明态度,后文又补充强调“量子学还在研究阶段”,所以作者的语气很肯定。(每点 2 分,其中角度 1 分,效果 1 分)
23.【解析】
愿意做者,兴趣爱好也;应该做者,责任也。兴趣爱好随心随性,多么自在;责任强调担当,难免束缚。二者可能冲突,也可能融合,如何处理好兴趣爱好和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人生的必修课。
兴趣爱好和责任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三个境界。第一种人一生都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释放个性,追求自我,活得恣意,可谓让人羡慕的一生,但这种人轻忽责任,不可取。人之为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推脱不了的责任需要承担。第二种人能将二者兼顾,自然不失为一种智慧,值得肯定。第三种人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勇担家国重任的人,或是将家国重任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人,则可称得上伟大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国家的发展关联起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参考立意】
1.化“该为”为“愿为”,以“可为”成“有为”。
2.责任与爱好并举,大我和小我共存。
3.担当大责任,发展小爱好。
4.该做之事养品性,愿做之事娱心情。
5.该做之事不推脱,愿做之事尽力做。
6.做好愿为事,成全该为心。
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写作,只要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即可酌情给分。答案中的立意仅供参考。
【评分参考】
满分60分,以44分为基准分,分五类划分作文档次:
1.一类文(60分—53分):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材料典型、丰富、新颖;
②文体特征鲜明,结构严谨;③语言流畅,有文采。
2.二类文(52分—46分):①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个别材料不切题;
②文体特征较鲜明,结构完整;③语言通顺。
3.三类文(45分—38分):①部分偏离题意,中心松散,内容单薄,大部分材料不切题;超然客公众号
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松散;③病句较多。
4.四类文(37分—30分):①完全偏离题意,中心分散,内容空洞,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混乱;③语言不通,错别字多。
5.五类文(29分—0分):大段抄袭、完全抄袭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于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阐发透彻、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得体有表现力且书写认真,能体现较高语文素养的作文要敢于按照一类文甚至是满分的标准赋分。2.没有标题扣2分,不符合相关基本文体格式扣2分。
3.错别字1字1分,不累计,上限3分。标点符号错误多,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
4.字数不足:600字以上,每50字扣1分;600—400字,35分左右;400—200字,25分左右;200字以下,15分以下。
5.抄袭:全篇抄,10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在五类文中酌情赋分。
6.完全是作文材料的扩展,不得高于4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A 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5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