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1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2页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2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法`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杨徽之与郑起二人均负诗名,同为五代后周的宰相范质所赏识,擢任台省之职。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二人被贬为外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食后两日为清明,首联第一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
    B.颔联二句二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寂寂山城"相呼应,较为直接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
    C.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侯特点;"酒薄",暗示诗人心有愁绪,饮而无味,不能成欢。
    D.尾联之妙,在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仍不失为唱叹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16.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易断魂”的原因。(6分)
    山东省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①不妨员外②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③。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④。
    【注】①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②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称。③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④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压酒囊即代指官俸。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开头“为口忙”既指谋生糊口,又指因言获罪,语带双关,语言平实而表意丰富。
    B.“好竹”句见竹闻香,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也上承“为口忙”,具体形象。
    C.“逐客”句以“不妨”写贬谪,大有苦中作乐意,与白居易“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叹不同。
    D.“荒唐”“只惭”等语表现了诗人虽遭遇不公而无怨天尤人之意,故有自我解剖之心。
    16. 诗歌是怎样围绕“初到黄州”进行构思?试作简要分析。
    齐鲁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 苏舜钦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
    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
    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誇。
    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
    【注】①家静,蜀人。②犯斗槎,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此处指远行所乘之舟。③蓝绶,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于等级较低的官吏身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日春”交代送别时间;“犯斗槎”运用借代手法,点明家静及第后的出行方式,照应题目。
    B.颔联运用想象手法,虚写家静能够在梦中连夜回到蜀道,间接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
    C.颈联中的“白头”与“蓝绶”,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了家静年事已高、官职低微的形象。
    D.全诗不见离别之伤,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寓深沉的情感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中。
    16.本诗首联中的“客京华”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的“客京华”在情感表达的作用上有何不同?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15~16题。
    物理六首(选二)
    林希逸
    其一
    双鸟养鸟尽性,惟虫能虫知天。万物与我为一,反身乐莫大焉。
    其六
    非鱼知鱼谁乐?梦鹿得鹿谁证?若与于也皆物,执而我之则愿。
    【注】①梦鹿得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郑人采樵,毙鹿之后,十分高兴,为不让人知,他把死鹿藏匿在土坑,盖上燕叶,后来他找不到所藏之鹿,就怀疑是个梦。②诬;假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中“以鸟养鸟”的道理与《种树郭囊驼传》中的道理一样。
    B.根据诗歌句式对仗的特点可以推知“尽性”“知天”语义相近。
    C.其六第一句中的“谁乐”,包含了“鱼的欢乐”和“观者的欢乐”。
    D.其六借用“梦鹿得鹿”的典故所表达的哲理和庄周梦蝶不一样。
    16.这两首诗提出了“物”“我”的概念,强调要知物、知我。请结合诗句谈谈“知物”“知我”的内涵。(6分)
    山东省枣庄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试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1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法`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杨徽之与郑起二人均负诗名,同为五代后周的宰相范质所赏识,擢任台省之职。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二人被贬为外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食后两日为清明,首联第一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
    B.颔联二句二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寂寂山城"相呼应,较为直接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
    C.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侯特点;"酒薄",暗示诗人心有愁绪,饮而无味,不能成欢。
    D.尾联之妙,在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仍不失为唱叹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16.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易断魂”的原因。(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B.“较为直接”错,应为“委婉含蓄”。
    故选B。
    (2)颈联“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扫墓之俗。此时此景,登高见之,倍生思家之念。诗中“易断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来;而“难成醉”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答案:
    (1)B
    (2)①贬官后的愁闷,有不遇之感:②故乡远在千里之外,有怀乡之愁:③与故人分别,有别离之绪,孤独寂寞之感。
    译文:
    清明时节我独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门户绿柳隐映。
    隔水淡淡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一路上细雨萧疏,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
    天气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我思乡念友更容易极度伤心。
    回望故家远在千里以外,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
    赏析:
    首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在此时节“出郊原”春游,是宋时风俗,如邵雍《春游》诗即有句云:“人间佳节唯寒食。”
    第二句“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则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不但唐人韩诩有“寒食东风御柳斜”名句传世,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杨柳等物饰于轿顶之上,四垂遮蔽。每户且以“面造枣(饣固)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根”(《东京梦华录》卷七)。因此,“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颔联二句二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同是写寒食清明,柳永《木兰花慢》词:“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而在杨徽之笔下,则是“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如此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之景,与前“寂寂山城”相呼应,与都城寒食时繁华热闹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
    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扫墓之俗。此时此景,登高见之,倍生思家之念。诗中“易断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来;而“难成醉”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句与范仲淹《御街行》词“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宋太宗很欣赏杨徽之的诗,特地挑出十联写于屏风,其中就有这一联。
    尾联之妙,在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别离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于“露筋骨”之中,仍为唱叹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作者于西昆体盛行之时,能不雕金镂玉,不堆砌典故。颔联平仄稍作变化,颈联虽对得很工,然而略有“流水对”之意,仍有自然流转之美。全诗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显得自然而清新。
    山东省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①不妨员外②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③。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④。
    【注】①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②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称。③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④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压酒囊即代指官俸。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开头“为口忙”既指谋生糊口,又指因言获罪,语带双关,语言平实而表意丰富。
    B.“好竹”句见竹闻香,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也上承“为口忙”,具体形象。
    C.“逐客”句以“不妨”写贬谪,大有苦中作乐意,与白居易“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叹不同。
    D.“荒唐”“只惭”等语表现了诗人虽遭遇不公而无怨天尤人之意,故有自我解剖之心。
    16. 诗歌是怎样围绕“初到黄州”进行构思?试作简要分析。
    15~16.【答案】D、
    【解析】(1)D.“无怨天尤人之意”错,尾联写无功受禄的愧怍,质朴自然。身为“员外”,却没能为国家出力办事,而又要白白花费国家的钱银,实在是惭愧。“压酒囊”就是工钱,虽然钱不多,可对于一个“无补丝毫事”的人来说,还要费这工资,确实惭愧。但从“只惭”句来看,诗人确有几分无奈。
    故选D。
    (2)首联“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意思是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自笑”“荒唐”可看出一种对平生遭遇的伤感与自嘲之情。颔联“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意思是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写诗人初到黄州见“长江绕郭(城)”“好竹连山”,顿时产生了“知鱼美”和“觉笋香”的意趣,寻找到了自己的独得之乐。颈联“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意思是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写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用典自况,展现其心胸开阔与旷达之情。尾联“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意思是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写无功受禄的惭愧,质朴自然。这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豁达和自得。总之,全诗体现了苏诗被贬后难言的伤感,也有初到黄州的喜悦。他苦中作乐,乐观旷达,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答案:
    (1)D
    (2)首联以“自笑”“荒唐”表达一种对平生遭遇的伤感与自嘲之情。颔联写诗人初到黄州见“长江绕郭(城)”“好竹连山”,顿时产生了“知鱼美”和“觉笋香”的意趣,写自己初到黄州的喜悦和憧憬。颈联用典自况,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展现其心胸开阔与旷达之情。尾联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豁达和自得。总之,全诗体现了苏诗被贬后难言的伤感,也有初到黄州的喜悦。他苦中作乐,乐观旷达,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译文: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赏析:
    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
    诗以自嘲口吻开头,此前诗人一直官卑职微,只做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三州知州,到湖州仅两月便下御史台狱,年轻时的抱负均成泡影,只能说为口腹生计而奔忙。“老来”,诗人当时方四十五岁,这个年龄在古人已算不小了,苏轼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词中便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句。“事业转荒唐”指“乌台诗案”事,屈沉下僚尚可忍耐,无端的牢狱之灾更使他检点自己的人生态度,“荒唐”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却含有几分牢骚。面对逆境,苏轼以平静、旷达的态度对待之。
    初到黄州,正月刚过,又寄居僧舍,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把视觉形象立即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轼这种“能从黄连中嚼出甜味来”的精神是最应令人钦敬的,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使他在黄州的五年政治上的低谷时期(政治上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却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大批著名词篇均写于这一时期,苏轼成了古代文学家中身处逆境而大有作为的典范,苏轼“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语)的高尚思想境界成为后人之表率。
    后四句为作者自嘲,颈联写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诗人却以苦为乐,以祸为福,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安之若素,自我调侃。其心胸开阔,个性旷达便跃然纸上。尾联写无功受禄的愧怍,质朴自然。身为“员外”,却没能为国家出力办事,而又要白白花费国家的钱银,实在是惭愧。“压酒囊”就是工钱,虽然钱不多,可对于一个“无补丝毫事”的人来说,还要费这工资,确实惭愧。在就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自得。
    “诗穷而后工”,“只惭”句有几分无奈,但并不把它作为完全无所作为的理由,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文学上却可以大有作为。黄州成了苏轼一生词与文章创作的顶点,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这首诗一反古代诗人在遭受打击时鸣冤叫屈、叹老嗟卑的惯例,虽自嘲不幸,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后世诗作唯有鲁迅的一首“运交华盖”与其相似。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构思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齐鲁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 苏舜钦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
    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
    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誇。
    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
    【注】①家静,蜀人。②犯斗槎,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此处指远行所乘之舟。③蓝绶,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于等级较低的官吏身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日春”交代送别时间;“犯斗槎”运用借代手法,点明家静及第后的出行方式,照应题目。
    B.颔联运用想象手法,虚写家静能够在梦中连夜回到蜀道,间接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
    C.颈联中的“白头”与“蓝绶”,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了家静年事已高、官职低微的形象。
    D.全诗不见离别之伤,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寓深沉的情感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中。
    16.本诗首联中的“客京华”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的“客京华”在情感表达的作用上有何不同?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答案】B【解析】“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说法错误,“梦回故乡”是因为离家太久。
    16.【答案】①本诗的“客京华”突出了家静远离故乡多年、参加科举的艰难,与后文中举的风光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家静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②陆诗的“客京华”寄寓着诗人认为自己不应在京都作客沾染繁华的感叹,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切体会,对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感伤,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几年来,您旅居京城,在京城的风尘中奔波驰骛。如今,在旖旎的春光里,您如同乘坐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直上牵牛星,一举进士及第。深夜里,您一定做归乡得美梦吧,哪怕归途全是崎岖难行的蜀道?清晨时,您参加朝廷转为新科进士举行的鹿鸣宴,欣赏着上林苑中绽放的花朵,您的眼中一定会燃烧着喜悦吧?您头发花白之时担任佐理县事的县尉并不算晚,腰上悬挂着蓝色丝带的官印回到故乡,也是值得夸耀的。更何况您还有宏伟的谋略眼看着就要使主上觉悟(您的雄才大略),不要因为不被知遇并且行将到远方做官而伤心。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描述了友人奔波京城的艰辛、一朝成名的得意和白首远宦的失意,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同情、高兴和鼓励、劝慰。
    首联写友人奔波京华一朝得中。上句中,诗人回顾友人客居京华为科举奔波的经历,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同情和怜惜。尘土,既可以指自然界的尘埃,也可以指人类社会的“尘埃”,通过写友人奔走、蒙受尘土的细节,侧面表现了友人求取功名的艰辛。下句中,诗人使用“犯斗槎”的典故,描写这个春天里的友人就像乘坐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直上牵牛星一样,一举进士及第,写尽了友人摆脱尘埃一步登天的得意,流露出诗人为友人美梦成真而产生的由衷的高兴。
    颔联写友人梦好夜归眼明宴花。在这里,诗人写道,深夜里,您一定做归乡得美梦吧,哪怕归途全是崎岖难行的蜀道?清晨时,您参加朝廷转为新科进士举行的鹿鸣宴,欣赏着上林苑中绽放的花朵,您的眼中一定会燃烧着喜悦吧?这是诗人的设想之词,通过猜想友人的梦境和友人参加鹿鸣宴时“眼明”的细节,一方面继续表现友人进士及第后的得意与欣喜,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夙愿终偿的快乐与欣慰。
    颈联写友人白头非晚蓝绶可夸。这二句中,诗人写道,您头发花白之时担任佐理县事的县尉并不算晚,腰上悬挂着蓝色丝带的官印回到故乡,也是值得夸耀的。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之词。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友人此时头已白,想必已经上了年纪。如此年龄,友人或许更急于握持权柄施展所学。但是,根据唐宋时的惯例,新晋进士往往先担任县尉。这样的反差,当然会让友人失望。因此,诗人在此劝解友人,虽然您头发已白时光紧迫,但是新进士做县尉只是惯例,不要因此而感到一切都晚了,也许这只是人生美好画卷的第一步呢?再说,您腰悬蓝色丝带的官印回乡,人们关注的是由此透露出的新科进士的身份,有谁会在意您眼下官职的低微呢?总之,担任县尉只是寻常做法,只是新进士步入仕途的第一步,不要囿于目前而悲伤,而应着眼长远着眼未来。这样的话语,可谓真挚而殷切。
    尾联写友人雄图悟主莫伤远宦。诗人写道,更何况您还有宏伟的谋略眼看着就要使主上觉悟(您的雄才大略),不要因为不被知遇并且行将到远方做官而伤心。在此,诗人更进一步,提醒友人还有宏伟的志愿和谋略,而且这雄图眼看着就能使主上觉悟,以此激励友人,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拳拳之情。接着,诗人在上文辨明事理的基础上,采用祈使句,劝说友人不要因为当前的孤宦天涯而伤心,这只是进士入仕的第一步,也是您最终实现“雄图”的第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劝解和安慰。
    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15~16题。
    物理六首(选二)
    林希逸
    其一
    双鸟养鸟尽性,惟虫能虫知天。万物与我为一,反身乐莫大焉。
    其六
    非鱼知鱼谁乐?梦鹿得鹿谁证?若与于也皆物,执而我之则愿。
    【注】①梦鹿得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郑人采樵,毙鹿之后,十分高兴,为不让人知,他把死鹿藏匿在土坑,盖上燕叶,后来他找不到所藏之鹿,就怀疑是个梦。②诬;假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中“以鸟养鸟”的道理与《种树郭囊驼传》中的道理一样。
    B.根据诗歌句式对仗的特点可以推知“尽性”“知天”语义相近。
    C.其六第一句中的“谁乐”,包含了“鱼的欢乐”和“观者的欢乐”。
    D.其六借用“梦鹿得鹿”的典故所表达的哲理和庄周梦蝶不一样。
    16.这两首诗提出了“物”“我”的概念,强调要知物、知我。请结合诗句谈谈“知物”“知我”的内涵。(6分)
    15.D
    16.①知物:认识事物的本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以鸟养鸟”是说要按鸟的生活规律去养鸟。②知我:认识到我即是物,万物与我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万物与我为一”“若与予也皆物”都是强调了人不是高于自然的,而是与自然和谐统一。
    评分标准:一点3分,每点中概括2分,分析1分。第②点中概括部分,答出三句中的任意
    一句,都可得2分。
    山东省枣庄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试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1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5~16.【答案】B、①思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表达了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解答】
    B.“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2.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所涉及到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作具体的分析。首联中,“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一开头就点了题,表现故园(家乡)的海棠。今日天气放晴,想得家乡海棠应该开花了吧。诗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既然现实中不得归乡,那就在梦中看看故乡吧。梦中美丽的海棠开得正艳,象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一年过社燕方回”,燕子又飞回来了,“欲堕还飞絮往来”,柳絮纷飞,飘落天涯,这些景物更勾起了诗人浓烈的思想之情;尾联“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诗人说这春光太美了,我都像把它吃下,可惜吃不得,那我就用诗歌把它招到酒杯中来吧,我要用笔记下这美丽的春光。表现了诗人的爱春、惜春之情;颔联“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抓住“独”,便可把握诗人的“孤寂”之情。春天到了,万物都蓬勃生长,到处一片生机。而诗人却感慨自己老了,传达出一种年华逝去而功业无成的感伤之情。

    相关试卷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文艺评论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