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习题,共11页。
第一章 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36分
知识点1 |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黄赤交角 |
知识点2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知识点3 | 昼夜长短变化及四季、五带 |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如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
B.它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
C.它是太阳真实的运动轨道
D.它是太阳每日的运行轨迹
2.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春分到清明 B.夏至到小暑
C.秋分到寒露 D.冬至到小寒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B项正确。第2题,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为7月初,节气大约是夏至到小暑,B项正确。
[知识点1](2023年山东潍坊期末)陶寺古观象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观象台遗址。该观象台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分布。观测者可从观测点透过夯土柱间的狭缝观测塔尔山的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节气。其中7号缝居中,1号缝没有观测日出的功能。下图为古观象台复原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当观测者能够透过7号缝观测到日出时,此时的节气为( )
A.清明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2022年11月1日观测者从4号缝观测到日出,则观测者第二次从该缝观测到日出的日期可能是( )
A.2022年11月21日 B.2022年12月20日
C.2023年1月10日 D.2023年2月10日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7号缝居中,位于观测点的正东位置,所以当观测者能够透过7号缝看到日出时,此时的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C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11月1日观测者从4号缝观测到日出,则观测者第二次从该缝观测到的日出时间与2022年11月1日关于冬至日对称。2022年11月1日距离12月22日有51天,在12月22日的基础上加上52天,即为2023年2月11日左右,D项正确。
[知识点2](2022年安徽部分学校期末联考)我国北方某城市(41°48′N,123°25′E)的一名中学生利用节假日,对空旷地的一座高层建筑的日影进行了11次观测,并绘制成图(下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中学生观测日影的节假日可能是( )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建党节 D.国庆节
6.该同学再次观测高楼日影,结果与图示相近的一天是( )
A.3月22日 B.4月15日
C.5月22日 D.6月13日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我国北方某城市(41°48′N、123°25′E)的一名中学生”及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日出的日影L1位于西南方向,日落的日影L11位于东南方向,可知该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由材料信息及图示可知,该同学相邻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为(180°÷8)÷15°=1.5小时,由此得出该地的昼长约为15小时,应为夏至日前后,建党节(7月1日)与其比较吻合,C项正确。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同学再次观测高楼日影,结果与图示相近的一天应关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对称。6月22日距离7月1日差9天,所以另一个日期应是6月13日,D项正确。
[知识点3](2023年吉林白山模拟)在较高纬度地区,夏季白昼很长、黑夜很短,当黑夜短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整夜天空都很明亮的现象,即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称为白夜。下图白夜线是我国出现白夜现象的最低纬度,为晨昏线。据此完成第7~8题。
7.当漠河出现白夜现象时( )
A.AB弧为晨线的一段
B.AC弧上各地时间均为6:00
C.我国各地均昼长夜短
D.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8.漠河(约53.5°N)一年中出现白夜现象的天数约为( )
A.半个月多 B.一个月多
C.两个月多 D.三个月多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我国漠河出现白夜现象时,正是接近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国各地均昼长夜短,C项正确;我国漠河出现白夜现象时,正是接近夏至日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则为昏线的一段,A项错误;上各地时间是不一样的,北半球日出时间早于6时,B项错误;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所以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同时达最大值,D项错误。第8题,由材料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白夜南界纬度推移速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速度相同,直射点往返推移1个纬度大约需要8天,白夜现象出现的最低纬度是48.5°N,漠河约53.5°N,与其相差5°,因此53.5°N的白夜天数约为40天,即一个多月,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知识点2、3]9.(2022年湖南常德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省登封市(34°N,113°E)附近某观星台(如图甲)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向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该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图乙为二十四节气图。
甲 乙
(1)每天横梁的影子投在长堤上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2分)
(2)当“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应为________(节气)。(2分)
(3)与大寒时横梁在长堤上的影子长度大约一样长的节气是________。(2分)
(4)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种麦正当时”的节气是________。(2分)
(5)我国民间从每年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当“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1)12:28 (2)冬至 (3)小雪
(4)霜降 (5)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动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39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综合思维](2023年江苏泰州期末)下图为某日四地太阳视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据图判断,该日( )
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B.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C.悉尼日出于东北方向 D.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2.图中四地( )
A.甲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
B.乙地太阳视运动方向为逆时针
C.丙地太阳高度年差值为46.5°
D.丁地可能位于纬度最高的大洋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图甲可知,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图甲表示赤道地区太阳视运动图;图乙太阳运动经过北极点,则表示该地区为北极地区极昼圈太阳视运动图;图丙太阳运动方向在北极点上方,则表示该地为极昼圈内太阳视运动图;图丁表示北极点极昼时太阳视运动图。由此判断,该日位于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A项错误;该日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B项错误;太阳直射北半球则日出方向为东北方向,C项正确;该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D项错误。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位于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A项错误;乙地太阳视运动方向为顺时针,B项错误;极圈内太阳高度差值为23.5°,C项错误;丁地位于北极点附近,周围有北冰洋分布,是纬度最高的大洋,D项正确。
[区域认知](2023年山西联考)某APP具有精确测量任何时间和地点的太阳方位以及查询和测量日出、日落时间等功能。下图为2022年6月15日北京时间20时我国某地一位该APP使用者手机截屏的太阳位置图(图中a表示上午,p表示下午)。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江南丘陵
C.河西走廊 D.四川盆地
4.该日过后两周内,该地( )
A.日出方位不断偏北
B.昼长先变短后变长
C.日落时间不断推迟
D.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为6月15日,北京时间5:34日出,20:28日落,故可知该地昼长为14小时54分钟,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北京时间为13:01,计算可得当地经度大约为105°E。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0°N夏至日昼长为14时51分,故此地为40°N附近,结合经纬度判断,该地最可能位于河西走廊,C项正确。东北平原位于120°E以东,四川盆地位于30°N附近,江南丘陵位于30°N以南。第4题,该日过后两周内时间为6月15日至6月29日,6月15日—22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到达北回归线,该时间内日出方位不断偏北、昼长变长、日落时间不断推迟、正午太阳高度变大;6月22日—29日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到达北回归线,该时间内日出方位不断偏南、昼长变短、日落时间不断提前、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区域认知](2023年湖北多校月考)某科技公司研发制造出“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其太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迹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保证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阳,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目前,海口市(20°N,110°E)某街道已安装使用该设备。下图示意“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列日期中,该街道的太阳能电池板“追日”旋转方向与其他三个日期显著不同的是( )
A.5月16日 B.6月1日
C.7月2日 D.8月13日
6.该街道测试太阳能电池板“追日”旋转时,会发现夏至日和太阳直射20°N这两天中( )
①夏至日,水平旋转范围相对较大 ②直射20°N时,水平旋转范围相对较大 ③夏至日,竖直旋转速度相对较快 ④直射20°N时,竖直旋转速度相对较快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街道位于20°N,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0°N以南时,该街道的太阳能电池板“追日”旋转方向为偏东—正南—偏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0°N以北时,该街道的太阳能电池板“追日”旋转方向为东北—正北—西北。根据所学知识估算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约为8°/月,故太阳直射20°N的时间在6月7日、7月6日前后,6月7日至7月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20°N~23.5°,其余时间位于20°N以南。7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20°N以北,其他三个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20°N以南。第6题,水平旋转范围受昼夜长短影响大,昼长越长,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北,其水平旋转范围越大,该街道夏至日昼长最长,故该太阳能电池板夏至日水平旋转范围较太阳直射20°N时大,①正确,②错误;竖直旋转速度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影响,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小,且昼长较长,故其从0°升到正午时的高度,所用的时间相对较长,竖直旋转速度相对较慢,即该太阳能电池板夏至日竖直旋转速度较太阳直射20°N时慢,③错误,④正确。
[区域认知]7.某游客在杭州(30.3°N,120.2°E)西湖边①处拍摄了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图甲)。图乙为西湖景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A.拍摄时间应在18时之前
B.拍摄当天杭州日出东北
C.拍摄后第二天杭州昼长变短
D.拍摄当天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
【答案】B [解析]图乙中雷峰塔位于①地正西方向,结合图甲可以看出,日落方向位于西北,故拍摄时间应在18时之后,A项错误;日落西北,应为夏半年,日出应为东北方向,B项正确;拍摄第二天的昼夜变化状况无法判断,C项错误;此时为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9.7°,故拍摄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59.7°,D项错误。
[综合思维](2022年江苏连云港期中)我国古代著名的《周髀算经》中提到:一年有24个节气,每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日晷影长度差为99分;冬至时日晷影长度最大,为1 350分;夏至时日晷影长度最小,为160分。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
8.日晷影长度为755分的节气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对我国北方城市来说,下列各组节气中日影长度最接近的是( )
A.小寒、小雪 B.立夏、立冬
C.雨水、霜降 D.惊蛰、白露
【答案】8.B 9.C [解析]第8题,夏至时日晷影长度最小,为160分,甲处的日晷影长度为160+99分;乙处的日晷影长度为160+99×6分,为755分,B项正确;丙处日晷影长度为1 350-99分;丁处日晷影长度为1 350-99×2分。第9题,日影长度最接近的两个节气,应以夏至或冬至为对称。小寒与大雪日影长度接近;立夏与立秋日影长度接近;雨水与霜降日影长度接近,C项正确;惊蛰与寒露日影长度接近。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综合思维]10.(2022年内蒙古兴安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家住长沙的李先生在某小区购买了一套位于一楼的商品房,入住后发现该商品房的卧室3只在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间才有阳光照入。下图为该楼房平面图。
(1)指出在卧室3有阳光照入的这段时期内,该地日出、日落的方位。(4分)
(2)在暑假期间,为了减少阳光照射,判断卧室1与卧室2需拉窗帘的时间长短差异,并说明理由。(4分)
(3)简述在正午阳光照入房屋内的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值之后的一个月内,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4分)
【答案】(1)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
(2)差异:卧室1拉窗帘时间短于卧室2。
理由:卧室1和卧室2窗户均朝南,暑假期间当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后,卧室1因有西侧阳台遮挡阳光,所以拉窗帘时长要短于卧室2。
(3)正午阳光照入房屋内的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值的日期为夏至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在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后一个月内先变大后变小;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课堂检测,共11页。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天气系统达标测试,共11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复习练习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