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劳动课上小玉学习了一道中国传统美食“拔丝地瓜”的做法。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这是 扩散 现象;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搅拌,主要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糖浆内能;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 引力 。
【答案】扩散;热传递;引力。
【解答】解:
(1)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2)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糖浆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方式改变糖浆内能。
(3)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引力
2.如图为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为2400r/min,该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功 ___________次,如图所示是汽油机的 ___________冲程。
【答案】 20 做功
【详解】[1]汽油机的转速为2400r/min,说明1s内汽油机曲轴的转动圈数等于40,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1s内曲轴转动40周,对外做功20次。
[2] 由题中示意图可知:两气门关闭、活塞下移,是做功冲程。
3.如图是某台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顺序已打乱),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用字母表示)请按一个工作循环的过程,将四个图重新排序。(用字母表示)
【答案】 D BADC
【详解】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4个冲程,依次是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图A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所以是压缩冲程;图B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因此是吸气冲程;图C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因此是排气冲程;图D中,两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将汽缸内的混合气体点燃,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此冲程是做功冲程。按一个工作循环的过程,将四个图重新排序的顺序是BADC。
4.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冰箱”,水通过毛巾从从铁片上面的水盆渗透到下面的水盆中,毛巾上的水会(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吸热使箱内的温度降低,这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答案】汽化、热传递。
【解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毛巾上的水汽化吸热,从而使箱内的温度降低;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水汽化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了物体的内能。
5.2022年4月15日,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中星6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三乙”火箭的第三级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氢,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选用氢作为燃料是由于它具有较大的 (比热容/热值);氢燃烧时,能转化为 能。
【答案】 热值 化学 内
【详解】[1]选用氢作为燃料是由于它具有较大的热值,与其他燃料相比,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2][3]氢燃烧时,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6.四冲程热机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做功 冲程,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通过 热传递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香炉的内能,加热1千克水,使其温度上升2℃,则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8.4×103 焦。[c水=4.2×103J/(kg•℃)]
【答案】做功;热传递;8.4×103。
【解答】解:(1)四冲程热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香炉在阳光照射下,从阳光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的内能;
(3)1千克水温度上升2℃吸收的热量为:
Q吸=c水mΔt=4.2×103J/(kg•℃)×1kg×2℃=8.4×103J。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8.4×103。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7-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桂花飘香 D.大雪纷飞
【答案】C。
【解析】A.余音绕梁是指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不是分子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尘土是大颗粒,不是分子,故不是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桂花飘香,是气味分子在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雪不是分子,故不是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 )
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
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 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解析】AB、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A正确,B错误;
CD、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D错误。
【答案】A。
9.喜欢思考的小明用塑料矿泉水瓶子进行了如下游戏探究:瓶中留有少量水,盖上瓶盖(如图甲);扭转瓶子(如图乙);轻轻扰动瓶盖,瓶盖被瓶内的气体冲出,同时瓶内出现白雾(如图丙)。图乙和图丙所示的过程,分别与四冲程内燃机连续的两个冲程相似,这两个冲程是( )
A.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 B.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C.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D.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
【答案】B
【详解】扭转瓶子(如图乙),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相当于为压缩冲程;如图丙,膨胀的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当于热机的做功冲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锯木头锯条发热
B. 划火柴点火
C. 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
D. 烧水时水温升高
【答案】D
【解析】A.用锯锯木板,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划火柴点火,火柴克服摩擦力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手对铁丝做功,使得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一定越高B.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
C.热机做一定的有用功,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D.热机做功越快,效率一定越高
【答案】C
【详解】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之比;当热机做一定的有用功时,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当热机消耗的燃料一定,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就一定越高;热机做功越快,表示热机的功率越大,与效率无关,故C正确,ABD错误
12.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现象: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答案】B
【详解】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的是分子间的引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将活塞迅速下压,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的气体内能增大,气体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使硝化棉燃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如图所示,是根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数据绘制的a、b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实验中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初温度相同,选用的加热器相同,由图像可知( )。
A.加热相同时间,a物质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小;
B.加热时间相同,a物质的末温度高,比热容大;
C.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小;
D.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的末温度低,比热容大
【答案】D。
【解析】A.加热器相同,说明加热器相同的时间内释放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A错误;
B.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相同的时间内,a升温快,说明a的比热容比较小,故B错误;
C.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慢,a的比热容大,故C错误;
D.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的末温度低,升温比较慢,故b的比热容大,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对热机而言,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来做有用功
B.对甲图而言问号表示的是热机克服摩擦所带走的能量
C.汽油机中压缩冲程存在着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D.图乙和图丙的能量转化情况不相同
【答案】D
【详解】A.燃料燃烧的大部分能量被废气带走,只有一小部分能量用来做功,故A错误;
B.燃料燃烧的化学能大部分被废气带走,另一部分克服机械间的摩擦损失了能量,图中问号表示被废气带走的能量,故B错误;
C.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图乙是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图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两图的能量转化不相同,故D正确
15.(双选)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的茶文化,品茶时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茶香四溢是扩散现象
B.热的茶水含有的热量多
C.喝茶时身体变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D.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AC
【详解】A.茶香四溢,周围人可以闻到茶的香味,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这是扩散现象,故A正确;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喝茶时身体感觉变暖了,是茶水将热量传递给了身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故C正确;
D.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AC。
16.(双选)2023年3月3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宏图一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该组卫星是国际上首个四星编队飞行的对地成像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因为氢的热值较大
B.火箭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台是运动的
C.卫星在绕地球运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D.卫星升空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
【答案】AB
【解析】A.用液态氢作火箭的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较大,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与其它燃料相比,放出的热量更多,故A正确;
B.以火箭为参照物,火箭升空过程中,与发射台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发射台是运动的,故B正确;
C.该卫星在绕行过程中速度和高度不断变化,所以运动状态是变化的,故C错误;
D.卫星在升空的过程中,由于质量不变,速度和高度都增大,所以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AB。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5分,第18题6分,第19题8分,共19分)
17.如图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验记录如下表:
物质 | 初温/℃ | 加热时间/min | 末温/℃ |
水 | 20 | 4 | 30 |
煤油 | 20 | 4 | 40 |
(1)实验中利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
(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反映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分析数据可知(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3)若实验中水的质量是200g,加热4min,水吸收的热量为J;
(4)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性质。
【答案】 质量 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 水 8.4×103 比热容大
【详解】(1)[1]由于物质吸热多少与质量有关,所以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
(2)[2]由于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无法直接测量,利用转换法,通过比较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来反映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
[3]分析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较慢,表明水的吸热能力较强。
(3)[4]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t-t0)=4.2×103J/(kg·℃)×200×10-3kg×(30℃-20℃)=8.4×103J
(4)[5]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的性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吸收的热量较多,降温效果较好。
18.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进行探究“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燃料 | 加热前的水温/℃ | 燃料燃尽后的水温/℃ |
酒精 | 25 | 65 |
纸片 | 25 | 44 |
(1)探究过程中,要控制两套装置中燃料的质量和水的 _____(选填“初始温度”、“质量”)一定要相等。
(2)实验后,可以通过比较 _____(填“加热时间”或“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酒精和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少。
(3)从表格中数据可以发现,质量相同的酒精和碎纸片都充分燃烧后,_____放出的热量多。
(4)通过实验表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 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5)在学习时,我们把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之比称为热值,用q表示,这里定义热值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比值法,热值是能够燃烧的物质的属性。下列几个用比值法定义,并反映物质属性的物理量有:_____(填写序号)。
①速度 ②功率 ③比热容 ④压强
【答案】 质量 水升高的温度 酒精 不同 ③
【详解】(1)[1]由于探究过程中,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和种类有关,要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放热多少,应该要控制两套装置中燃料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一定要相等。
(2)[2]实验中,用酒精和碎纸片燃烧给水加热,可通过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酒精和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少。
(3)[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酒精使水升高的温度更高,所以酒精放出的热量多。
(4)[4]根据实验的数据可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
(5)[5]根据物理常识可知,速度、功率、比热容和压强都是根据比值定义法定义的,在这其中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所以可用来鉴别物质,所以①②④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故选③。
1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燃料1是酒精,燃料2是碎纸片)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你认为图中横杆、温度计、铁圈、燃具四个器件的安装顺序应是(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
(2)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下表是比较燃料热值的实验数据:
燃料 | 加热前的水温/℃ | ①_______ | 燃料的热值J/kg |
10g酒精 | 15 | 35 | 2.4×106 |
10g碎纸片 | 15 | 25 |
|
完善表格,表中①应填写的内容是:,并根据表中数据,估算出碎纸片的热值是J/kg;
(3)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结合“10g酒精”这一数据,算出了酒精的热值,算出酒精的热值(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请说出一个理由;
(4)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说说你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答案】 由下而上 甲乙 燃料燃尽后的水温 1.2×106 偏小 有热损失 甲丙 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或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详解】(1)[1]图中,先安装燃具,再安装铁圈,可保证铁圈上的容器在燃具的外焰上加热,将温度计挂在横杆上再固定,可避免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或壁,所以应向下而上进行安装。
(2)[2]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除了燃料的种类不同外,其它因素都相同,所以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3]在实验中,通过燃料燃烧前及完全燃烧后水的温度变化来确定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所以在表格中应记录燃料燃烧前或完全燃烧后水的温度,所以表格中尚需记录数据是燃料完全燃烧后的水温。
[4]由表格数据知,10kg的酒精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所以有mq=c水m水(t-t0)
即0.01kg×2.4×106J/kg=c水m水×(35-15)℃
10g碎纸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且两次加热的水的质量相同,所以0.01kg×q纸=c水m水×(25-15)℃
解以上两式得,碎纸片的热值q纸=1.2×106J/kg
(3)[5][6]在计算热值时,认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但实际上,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有损失,并没有完全被水吸收,则水吸收的热量小于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而其它量为准确值,据Q放=mq知,求得的热值偏小。
(4)[7][8]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用燃烧相同的燃料给初温及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物质升高的温度。所以应选择甲、丙进行实验。
三、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铝的比热容为。质量为2.1kg、初温为70℃的铝温度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为多少?这些热量供水吸收.可使质量为0.44Kg的水温度从80℃升高到多少℃?(在一标准大气压)
【答案】9.24×104J,100℃
【详解】解:根据可知,计算铝放出的热量为
根据题意可知
水升高的温度为
水的初温为80℃,再升高50℃,超过了水的沸点100℃,且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水温最终升高到100℃。
答:质量为2.1Kg、初温为70℃的铝温度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为9.24×104J,这些热量供水吸收.可使质量为0.44Kg的水温度从80℃升高到100℃(在一标准大气压)。
21.某家庭燃气热水器,将20kg的水从10℃加热到60℃,完全燃烧了0.21m3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煤气的热值为。求:
(1)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
【答案】(1);(2);(3)
【详解】解:(1)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
答:(1)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2)水吸收的热量为;
(3)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是。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九上物理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九上物理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共1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共6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