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知识复习】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学案
展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3.9 地球的表面
1、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有什么不同之处?
两种地球仪的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颜色的含义不同,文字注释也不同。
2、地形地球仪表面高低不平,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洋深度和陆地海拔高度。蓝色表示水,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3、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4、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有盆地、平原、丘陵、海沟等地形,并不像游泳池底部那样平整。
5、山地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平原地势低,起伏较小,地面平坦,视野开阔。丘陵地势不高,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盆地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与澡盆相似。
6、(1)山地一般呈脉状分布。
(2)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3)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一般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
平原的过渡地带。
(4)盆地一般被山地或丘陵包围。
(5)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高,起伏小。由于形成年代较近的高原一般比较平坦,而形成年代较远的高原则因长期受风化侵蚀变得比
较低矮,看起来和山地一样。
3.10 火山和地震
1、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两种自然灾害。
2、比较火山和地震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比较对象 | 不同之处 | 相同之处 |
火山 | 形成原因不同,主要表现不同,危害方式不同。 | 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危害程度高,会释放出地球内部力量。 |
地震 |
3、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4、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大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薄弱地带。
5、火山喷发后炽热的岩浆会慢慢冷却变成岩石。
6、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灰尘,有毒气体和熔岩会严重影响火山周围居民的生活,如飞机停航、庄稼死亡等。
7、火山喷发也为人类提供了有益资源。
8、火山根据活动状态,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三种类型。
9、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地震也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坏,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
10、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有:房屋倒塌、铁路变形、海啸冲毁港口、公路毁坏等。
11、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在地球上从未间断。90% 的地震是由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所引发的构造地震。
12、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来表示,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用烈度来表示。13、地震发生时应保持镇定,采取正确的避震和逃生方法,避免错误的做法。就地避震时要选择安全场所并保护好头部。逃生时要走安全通道,到空旷的广场。
14、《地震逃生口诀》
震来莫慌张,就近藏一藏。
厨房有危险,厕所把身藏。
就近三角地,护头要牢记。
高楼遇地震,电梯不能乘。
楼梯要通畅,沿墙安全撤。
阳台不能站,顶层可上房。
切忌胡乱跑,目标是广场。
3.11 地球的内部
1、我们可以通过火山、地热和地震推测出地球内部信息。
2、根据火山喷发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不是空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存在炙热的岩浆。
3、根据地震能推测出地球内部是不稳定的,会运动和变化,岩层会承受很大压力,所积聚的能量需要释放。
4、根据地热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大量的热能,可能比地表温度高。
5、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地震波在不同的岩石中传播时,有快有慢,于是开始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6、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
7、地球的内部结构像个熟鸡蛋。
8、到目前为止,人类钻探地球深度只有12千米。
9、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相对于地球半径只是一层很薄的岩石圈。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3400千米。
10、地震学家是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这两个分界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的。
1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板块碰撞和板块分离均为板块的水平运动。板块碰撞是指两个同类型板块发生会合、相互挤压,形成造山带的作用和过程。板块分离指两个同类型板块在持续外推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的过程。板块交错反映了板块的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海陆变迁,抬升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下沉形成海沟。
12、科学家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13、地球板块运动引发自然现象有火山喷发、地震、海陆变迁、大陆漂移等。
14、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系。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可以推测出喜马拉雅山脉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是由于地壳的运动才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15、今天地球大陆板块分离的样子是由于地球板块不停的运动的结果,地球的板块在移动的过程中,要么向两边张裂,要么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今天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16、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17、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的对流运动。
3.12 地表雕刻师
1、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之外,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
2、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变化有大有小、有快有慢。相较于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球内部力量带来的地动山摇、大地裂变,风、流水、冰、温度变化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较小,速度缓慢得多。
3.风、流水、冰、温度变化等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
4、太阳代表温度变化这种自然力量,内外温差会导致岩石各部分膨胀不同,形成裂隙。
5、风有力量,既能携带沙砾磨蚀大岩石的底部,也能将小的碎石、沙砾、土壤颗粒搬离原来的地方。
6、流水和海浪都有力量,一方面能携带水中沙砾持续磨蚀、切割、冲击大岩石的水下部分,改变河道形状,另一方面能利用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分解岩石。
7、冰川在岩石表面移动的过程中,会磨蚀岩石,破碎岩石的表层。
8、观察下面6幅图片,说一说这些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哪种因素造成的?
图1,破碎的岩石,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变化导致岩石开裂。
图2,岩石女王头像,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成典型的风蚀石。
图3,海边沙丘,海风搬运沙子堆积成沙丘。
图4,亚马孙河,流水在河道中速度不同,且不断侵蚀河岸形成弯曲的河道。
图5,海蚀拱桥,海浪不断冲刷侵蚀而成海蚀石。
图6,溶洞,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洞。
9、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10、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会从地表喷
发出来后冷却,这些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11、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
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12、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因
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13、岩浆岩构成岩石的主体,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约占整个地壳体积的65%。
14、沉积岩分布于地壳上层,在地表分布甚广,但所占比例最低。
15、有无层理、有无条纹、有无晶体斑点是区分岩石成因的关键特征。
【期中知识复习】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学案: 这是一份【期中知识复习】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学案,共5页。
【期中知识复习】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学案: 这是一份【期中知识复习】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学案,共8页。
【期中知识复习】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学案: 这是一份【期中知识复习】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学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