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19年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下列实验中,能实现从视野“甲”到视野“乙”变化的各项操作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
A. 转动遮光器 B. 转动反光镜
C. 调节粗准焦螺旋 D. 移动装片
2. 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⑤ B. ④③②①⑤ C. ③④②⑤① D. ③④②①⑤
3.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都主要在细胞核中
B.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
C. 叶表皮细胞与肌细胞的区别是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D. 高等动植物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
4. 下面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前后细胞的遗传物质数量不变
B. 过程①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加,形成组织
C. 过程②是受细胞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D. 过程②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改变,但其内的遗传物质不变
5. 下列关于图中实验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同时验证空气、水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B. 可以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 能够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要条件
D. 可以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6. 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实验前进行24小时黑暗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为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B. 乙瓶与丙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C. 丁叶片处理后,A不变蓝,B变蓝,则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该实验可以验证光照、二氧化碳、水、氧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7. 请据图分析,果蔬最佳的存储条件是( )
A. 低温低氧 B. 低温无氧 C. 适温低氧 D. 适温无氧
8. 下列各种生殖方式中,后代具有更大变异性的是( )
A. 用月季花的枝条进行繁殖 B. 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
C. 用甜椒的种子培育秧苗 D. 用秋海棠的叶进行繁殖
9. 如图是人体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四大系统简图,那么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 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10.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对于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
B. ②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C. 蛋白质的消化场所是②和③
D. ④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分解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的多种消化酶
11.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使得体内复杂多变的生理功能得以实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
B.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C.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各动脉内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
D.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12. 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在b到c的过程中( )
A. 肋间肌收缩,膈顶下降 B. 肋间肌舒张,膈顶上升
C. 肋间肌收缩,膈顶上升 D. 肋间肌舒张,膈顶下降
13. 一个人学习累了,从室内到明亮的室外远眺休息,此过程中眼球内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
A. 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 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 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 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14.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能向上、向下传导神经冲动
C. 成年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便,说明排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新生儿的呼吸反射中枢位于脑干
15. 我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在塞拉利昂启动Ⅱ期临床试验。接种这种疫苗属于( )
A. 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 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C. 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D. 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16. 如图表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
B. 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
C. 属变态发育的原因是④与③的差异很大
D. 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④③①
17. 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B.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C. 雌蛙的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
D. 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
18. 叶䗛,是拟态和保护色都十分巧妙的珍稀昆虫。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拟态和保护色的形成是( )
A. 环境变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食物不同的结果
19. 米勒的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该实验证明了( )
A. 原始大气可以转变为原始生命
B. 无机物可以转变为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C. 有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D. 有机大分子可以演变为原始生命
20. 蘑菇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有“植物肉”的美誉。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蘑菇是大型多细胞真菌,它不属于微生物
B. 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 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 从细胞结构看,蘑菇属于真核生物
21.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 图中生物再加上分解者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C. 若某一残留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乙体内该物质的含量最高
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22.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 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 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 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23.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4. 下列各项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的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D.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25.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B. 不同生物的DNA基本结构相似,这是基因工程成功的理论基础
C.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D. 抗虫棉、克隆羊“多莉”等等都是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实现的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26.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对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分工合作,做了如下探究,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一)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
学生名称
装置标号
温度(℃)
湿度
光照
种子数
萌发率(%)
甲
A
25
潮湿
有光
100
96
B
4
潮湿
有光
100
0
乙
C
25
干燥
无光
100
0
D
25
潮湿
无光
100
98
丙
E
25
潮湿
有光
5
100
F
25
潮湿
无光
5
100
表格中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_____,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容易出现误差,其原因是______。在适宜的条件下,表格中A、D两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二)如图一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图二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表示______,它进行的场所是______,③是______。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最终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______过程散失。
(2)图二中的[______]______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它的开闭直接影响着______过程的进行。
(3)图二中细胞1与细胞2的主要区别是______,4是由两个______细胞围绕而成。
27. 某学习小组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和B,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A缸
B缸
步聚-
500毫升池塘水
500毫升清水
步骤二
水温25度
水温25度
步骤三
A缸和B缸分别加入1只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蝌蚪。
步骤四
加入10克蝌蚪饲料
加入2克蝌蚪饲料
步骤五
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
不加甲状腺激素
步骤六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据实验步骤判断本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请改正实验设计中不够严谨的地方:①A、B缸应分别加入等量(5只以上)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蝌蚪;
②______;③______。
(3)实验设计改进后,A缸和B缸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______,变量是______。
(4)本实验可重复进行几次,取其平均值,目的是______。
(5)在一些私人诊所,为提高疗效,大量使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人类如果长期使用必然会打破体内的激素调节平衡,出现______等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2.0分)
28. 春天是桃树开花的季节,桃树的果实是人们夏季喜爱的水果。如图甲、乙分别是桃树的花和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桃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甲若能发育成乙,必须经过______过程。
(2)青岛“公园蜜桃”果大、味甜,其鲜嫩的“果肉”[a]甲图中的[______]______发育而来,甲图中8受精后发育成______;乙图中的[b]是由甲图中的[______]______发育成的。
(3)某同学刚过春节就把自身具备萌发能力、不在休眠期的种子播种在湿润、疏松的土壤里,一个月都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9. 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分别从其不同的部位抽取三种液体样品甲、乙、丙进行化验,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主要成分
样品甲
样品乙
样品丙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0
蛋白质
8.00
0.03
0
尿素
0.03
0.03
1.8
水
90.00
98.00
96.00
(1)图中肾单位是由______(填序号)构成的,抽取样品乙的肾单位结构部位为[______]______。
(2)图中①内流动的是______,①与④相比较,④中液体不含有______;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连续的阶段。
(3)与①相比,⑥中液体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包括______和养料、______等。
(4)若某人样品丙中出现葡萄糖,则可以通过注射______治疗。
30. 据图一(人开车经过红绿灯路口时,完成的停车反射过程示意图)、图二(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三(人脑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形成的过程看,图一所示反射属于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有______(至少答两个)。
(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人之所以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图二中[______]______可调节3的曲度。
(3)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三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造成的
。
31. 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参观了省农科院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中由农作物、杂草、虫、鸡、牛、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包含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
(2)在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杂草、农作物属于______,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属于______。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牛的饲料,牛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______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该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______。
32. 科研人员对爱斯基摩犬正常体形和侏儒体形这一相对性状(基因用A、a表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
组合
亲代性状
子一代性状
1
侏儒体形×侏儒体形
侏儒体形
2
正常体型×正常体型
正常体型
3
正常体型×正常体型
正常体型、侏儒体形
(1)根据组合______可以判断______是显性性状。
(2)组合3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亲代再生一个子代是侏儒体形的概率是______。
(3)为测定某正常体形爱斯基摩犬的基因型,合理简便的方法是将其与______体形的爱斯基摩犬交配,若后代全部为正常体形,则其基因型是______;若后代既有正常体形,也有侏儒体形,则其再生一个正常体形爱斯基摩犬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B、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AB正确;
C、转动粗准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不能实现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C错误;
D、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图中甲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上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D正确。
故选:C。
如图所示:甲图在视野的左下方,且甲图比乙图物像小。
解本题时,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
2.【答案】D
【解析】
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在上图中①盖的初始动作;②展;③滴;④撕;⑤盖的最后动作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首先明确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实验步骤掌握。
3.【答案】C
【解析】
解: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动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都主要在细胞核中,A正确;
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B正确;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叶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无叶绿体,所以叶表皮细胞与肌细胞的区别是具有细胞壁和液泡,C错误;
D、高等动植物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D正确。
故选:C。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
解:A、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前后细胞的遗传物质数量不变,A正确;
B、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只是细胞数目的增多,②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B错误;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过程②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进行的,C正确;
D、过程②细胞的分化只是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遗传物质并没有被改变,D正确。
故选:B。
(1)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两个,然后是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A神经细胞或神经组织、B上皮组织、C结缔组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
5.【答案】D
【解析】
解:A、图中①与②种子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可以验证水是种子萌发的条件;②与③对照,种子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可以证明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A正确;
B、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产生。表明植物蒸腾作用是通过气孔散失水分。因此可以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B正确;
C、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C正确;
D、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气有助燃作用,燃烧的蜡烛熄灭表明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因此可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不是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
解:A、24小时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排除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影响,便于得出正确结论,A正确;
B、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瓶中有二氧化碳,丙瓶无二氧化碳,乙与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B正确;
C、丁叶片割断叶脉后,A处由于得不到叶脉运输来的水分,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因此不能制造淀粉,所以A不变蓝;B由于有水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淀粉,因此变蓝,C正确;
D、据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变量只有光、二氧化碳和水分,没有氧气,因此只可以验证光照、二氧化碳和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实验装置中:甲和乙以光为变量组成对照组;乙和丙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组成对照组;丁组A和B以水分为变量组成对照组。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7.【答案】A
【解析】
解: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基本生命特征,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线粒体,一般情况下,如左图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呼吸作用强;水分越大,代谢越旺盛,呼吸作用越强;呼吸作用的原料需要氧气,如右图,在一定范围内氧浓度大,呼吸作用越强;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反而会抑制呼吸作用,故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的影响。因此低温、低氧最适宜果蔬存储的条件。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中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氧气浓度的影响。常常会结合实际生产进行考查,解答时可以从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来切入。
8.【答案】C
【解析】
解: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毕竟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便降低。选项ABD用月季花的枝条进行繁殖、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用秋海棠的叶进行繁殖均属于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选项C用甜椒的种子培育秧苗属于有性生殖,后代具有更大变异性。
故选:C。
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其中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能够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对生物的进化的重要意义。
9.【答案】D
【解析】
解: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①③都是单向箭头,④是双向箭头,②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分析可知,①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①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②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③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②循环系统运到③泌尿系统排出。④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②循环系统运到运到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故选:D。
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并掌握各系统的主要功能,结合图形分析即可作答。
10.【答案】A
【解析】
解:A、①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错误;
B、②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正确;
C、蛋白质的消化是从③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③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C正确;
D、④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分解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的多种消化酶,D正确。
故选:A。
观图可知:①是肝脏、②是小肠、③是胃、④是胰腺、⑤是大肠,解答即可。
掌握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
解:A、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正确;
B、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正确;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四肢的大静脉内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但不是各动脉脉内都有瓣膜,错误;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可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正确。
故选:C。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小肠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肺泡、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2.【答案】B
【解析】
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曲线图中,曲线ab段或者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有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故选:B。
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或者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有大变小,表示呼气。
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曲线图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的考查角度有:(1)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2)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
13.【答案】C
【解析】
解:一个人从室内到明亮的室外远眺休息,瞳孔为适应室外的光线会逐渐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这样才能看清室内的物体;同时远眺休息是在看远处的物体,这时,晶状体的曲度要由大逐渐变小。
故选:C。
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瞳孔大小的调节是为了保证进入眼球内部的光量保持适度;晶状体曲度的调节是为了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14.【答案】C
【解析】
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脊髓的白质位于灰质的四周,由纵行的传导神经纤维组成,可以把神经冲动上行传导到脑,也可以把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下行传导到四肢或内脏器官,因此图中[B]主要是由神经纤维构成,具有向上,向下传导冲动的功能,B正确。
C、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中,成年人能有意识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C错误。
D、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所以新生儿的呼吸反射中枢位于脑干,D正确。
故选:C。
(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5.【答案】D
【解析】
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D。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能正确答题。
16.【答案】C
【解析】
解:A、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幼虫期,A正确。
B、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蛹期,B正确。
C、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④幼虫和①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C错误。
D、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②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①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C。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
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昆虫的发育过程。
17.【答案】D
【解析】
解:AB、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B正确;
C、雌蛙产生在水中的卵是卵细胞中,并在水中与精子融合完成受精,C正确;
D、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称为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D。
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两栖动物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8.【答案】C
【解析】
解: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拟态和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C。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雷鸟羽毛保护色的形成,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9.【答案】B
【解析】
解:化学起源说是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结合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进行分析解答。
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20.【答案】A
【解析】
解:A、蘑菇属于多细胞的真菌,真菌属于微生物,A错误;
B、蘑菇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腐生,属于分解者,B正确;
C、蘑菇能产生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菌丝形成子实体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故C正确;
D、蘑菌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可见蘑菇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
故选:A。
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蘑菇属于真菌,熟记真菌结构特点。
21.【答案】B
【解析】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图中生物再加上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不能组成了生态系统,B错误;
C、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正确;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D正确。
故选:B。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
22.【答案】B
【解析】
解:由图解可知,甲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以判断出甲为生产者,而甲和丙都被乙分解,判断出乙为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丙直接或间接地以甲(植物)为食,又被乙(分解者)分解,同时,丙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丙为消费者。
故选:B。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费者以生产者作为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分解者将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分析出甲来。
23.【答案】B
【解析】
解:A、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此项说法错误,故该项符合题意;
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故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4.【答案】C
【解析】
解:A、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A正确;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所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B正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隐含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植物→蝉→螳螂→黄雀”,C错误;
D、草和豆苗共同争夺阳光、水分、养料等,所以“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C。
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
②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能够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5.【答案】D
【解析】
解:ABC、根据分析可知,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因此转基因生物是含有非自身基因的生物,基因能够在不同忡类的生物之间进行交流,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不同生物的DNA基本结构相似,这是基因工程成功的理论基础。故ABC正确。
D、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所以小羊“多莉”的诞生属于克隆技术的应用,没用到基因工程原理。D错误。
故选:D。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转基因生物的特点。
26.【答案】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数量少,容易出现偶然性 种子处在休眠期或胚无活性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 丙 4 气孔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细胞1不含叶绿体 保卫
【解析】
解:(一)表格中甲同学实验设计的惟一变量是温度,因此实验探究的目的是探究温度,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容易出现误差,其原因是种子数量少,容易出现偶然性。在适宜的条件下,表格中A、D两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种子的自身原因导致:种子处在休眠期或胚无活性。
(二)(1)图一中,甲表示光合作用,它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③是二氧化碳。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水,最终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丙蒸腾作用过程散失。
(2)图二中的[4]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它的开闭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过程的进行。
(3)图二中细胞1与细胞2的主要区别是细胞1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细胞2是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4气孔是由两个5保卫细胞围绕而成。
故答案为:(一)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数量少,容易出现偶然性;种子处在休眠期或胚无活性;
(二)(1)光合作用; 叶绿体;二氧化碳; 丙;
(2)4气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3)细胞1不含叶绿体; 保卫。
图一中甲光合作用、乙呼吸作用、丙蒸腾作用;①氧气、②水分、③二氧化碳;
图二中1上下表皮,2叶肉,3叶脉,4气孔,5保卫细胞。
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分清对照组与实验组。要熟练掌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27.【答案】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B缸内也应加入500毫升池塘水 B缸内也应加入10克蝌蚪饲料 A缸 甲状腺激素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 肥胖、性早熟
【解析】
解:(1)由实验设计可以看出,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所以根据实验步骤判断本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2)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它的量应相同,所以实验设计中不够严谨的地方改正为:
①步骤一B缸应加入500毫升池塘水;
②步骤二B缸水温应该是25度;
③步骤三应改为A缸和B缸分别加入10只(或以上)大小相同的健康蝌蚪;
(3)“实验设计改进后”,A缸和B缸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 A缸,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4)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本实验应重复进行3~5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减小误差,提高实验可信度。
(5)由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现象可以看出,对于一些激素应合理使用,太多或是太少都会造成一些生物生长异常,经常食用这些含有激素的食品,会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出现肥胖、性早熟等症状,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故答案为:(1)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有影响吗(合理即得分)
(2)②B缸内也应加入500毫升池塘水;③B缸内也应加入10克蝌蚪饲料;
(3)甲状腺激素;
(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合理即得分);
(5)肥胖、性早熟(合理即得分)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本题通过探究实验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首先明确的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8.【答案】花蕊 传粉和受精 7 子房壁 胚 4 胚珠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应的温度,春节刚过,温度太低,不适合种子萌发
【解析】
解:(1)桃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5花药和6花丝;雌蕊包括1柱头、2花柱和子房。甲图除了表示桃花的结构外,还可表示桃花的传粉过程。甲图到乙图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受精。
(2)果肉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胚,乙图中的b种子是由4胚珠发育而成的。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某同学刚过春节就把自身具备萌发能力、不在休眠期的桃的种子播种在湿润、疏松的土壤里,一个月都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应的温度,春节刚过,温度太低,不适合种子萌发。
故答案为:(1)花蕊;传粉和受精;
(2)7子房壁;胚;4胚珠;
(3)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应的温度,春节刚过,温度太低,不适合种子萌发。
图甲1柱头,2花柱,3花瓣,4胚珠,5花药,6花丝,7子房壁,8卵细胞,图乙中a果皮,b种子,c果实。
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及种子萌发的条件即能正确答题。
29.【答案】③④⑤ ④ 肾小囊 动脉血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氧气 尿素 胰岛素
【解析】
解:(1)肾单位包括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因此图中肾单位是由③④⑤(填序号)构成的;表格中样品乙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样品乙是原尿,抽取样品乙(原尿)的肾单位结构部位为[④]肾小囊。
(2)图中①入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当血液①入球小动脉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①与④相比较,④中液体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阶段。
(3)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所以,与①相比,⑥中液体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包括氧气和养料、尿素等。
(4)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则血糖浓度过高,肾小管不能全部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必然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体外,造成糖尿病。若某人样品丙中出现葡萄糖,则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故答案为:(1)③④⑤④;肾小囊
(2)动脉血;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氧气;尿素
(4)胰岛素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的比较如表:(单位:克/100毫升))
水
蛋白质
葡萄胎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血浆
93
8
0.1
0.03
0.004
0.9
原尿
97
0
0.1
0.03
0.004
0.9
尿液
95
0
0
1.8
0.005
1.5
(4)图1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集合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以及排泄的途径
30.【答案】条件 神经中枢、语言中枢 1 睫状体 B 小脑 A 大脑皮层
【解析】
解:(1)图一所示的反射,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此反射过程中,至少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连接大脑皮层和脊髓的神经结构是神经纤维。
(2)1睫状体内有平滑肌,2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1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3)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出神志不清、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现象,神志不清是A大脑皮层被麻醉,走路不稳B小脑被麻醉、呼吸急促是脑干被麻醉。
故答案为:(1)条件;视觉中枢、语言中枢;
(2)1睫状体;
(3)B小脑;A大脑皮层。
图中,1是睫状体,2是虹膜,3是晶状体,4是视网膜,5是视神经,6是玻璃体,A是大脑,B是小脑,C是脑干。
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反射的类型、视觉的形成及脑干的功能等。
31.【答案】7 鸡、人 生产者 分解者 多级 杂草、农作物(或生产者)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解析】
解:(1)图中食物链有:杂草→虫→鸡→人、杂草→鸡→人、杂草→牛→人、农作物→虫→鸡→人、农作物→鸡→人、农作物→人、农作物→牛→人,因此在该食物网中共包含7条食物链,其中属于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人、鸡。
(2)在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杂草、农作物都是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杂草、农作物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二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是竞争关系。沼气池中的甲烷细菌属于分解者。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牛的饲料,牛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该人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故答案为:(1)7;鸡、人;
(2)生产者;分解者;
(3)多级;杂草、农作物(或生产者);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2.【答案】3 正常体型 Aa、Aa 25% 侏儒 AA 50%
【解析】
解:(1)由表中第三组数据可知:亲代都是正常体型,子代中出现了侏儒体形,侏儒体形是新出现的性状,说明正常体型是显性性状,侏儒体形是隐性性状。
(2)正常体形和侏儒体形这一相对性状(基因用A、a表示),组合3亲代都是正常体型,子代中出现了侏儒体形,正常体型是显性性状,侏儒体形是隐性性状,则侏儒体形的基因一定是aa,侏儒体形的基因分别由亲代正常体型各提供一个a,遗传亲代正常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亲代再生一个子代是侏儒体形的概率是25%。
(3)常用的判别显隐性的思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判断出正常体型是显性性状,侏儒体形的是隐性性状。为测定某正常体形爱斯基摩犬的基因型,合理简便的方法是将其与侏儒(基因aa)体形的爱斯基摩犬交配,若后代全部为正常体形,则其基因型是AA;若后代既有正常体形,也有侏儒体形,则其基因型是Aa,遗传图解如所示:
若后代既有正常体形,也有侏儒体形,其再生一个正常体形爱斯基摩犬的概率是50%。
故答案为:
(1)3;正常体型
(2)Aa、Aa;25%
(3)侏儒;AA;50%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正确理解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