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东城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二)
一、选择题
1.我们食用的番茄的果肉主要属于
A. 保护组织 B. 营养组织 C. 输导组织 D. 分生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据此答题。
【详解】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番茄果实果肉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但不能死记硬背。
2.人进入温室大棚时,会感觉空气比外面湿润。与此现象有关的植物生理过程是(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分解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把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同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温度。
【详解】A、光合作用能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以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A错误;
B、呼吸作用是不断地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不能维持二者的平衡,B错误;
C、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的湿度,C正确;
D、分解作用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即无机盐、水、二氧化碳的过程,D错误。
【点睛】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3.小刚的妈妈做了个小手术。他为妈妈准备了以下食品,其中最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是
A. 苹果 B. 鸡蛋 C. 饼干 D. 巧克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某同学的妈妈因病手术,需要修复和更新细胞,应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牛奶、鸡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应该注意补充。可见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作用。
4.彤彤想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希望生活在其中的水草和小鱼能生存较长时间。下列装置和材料中,最好选用( )
A. 无色透明玻璃瓶、池塘清水 B. 棕色玻璃瓶、池塘清水
C. 无色透明玻璃瓶、蒸馏水 D. 棕色玻璃瓶、蒸馏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详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应用无色透明玻璃瓶,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池塘清水含有多种微生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选A。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5.将下列生物学名词填入如图,包含关系正确是( )
| 甲 | 乙 | 丙 |
A | 染色体 | DNA | 基因 |
B | 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 |
C | 运动系统 | 骨 | 肌肉 |
D | 草履虫 | 食物泡 | 细胞核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甲、乙、丙之间的关系应为:甲包含乙,乙包含丙,丙的范围最小,甲的范围最大,审题时要注意。
【详解】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可见染色体包含DNA,DNA包含基因,故A正确;
B、血液包含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
C、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和肌肉是并列关系,故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食物泡和细胞核是并列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会识图、分析图形,总结其逻辑关系。
6.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B. 胃内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利于脂肪分解
C. 肾小管外包绕毛细血管利于物质重吸收进入血液
D. 肺泡壁和其外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气体交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详解】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只能流向心室,故A正确;
B、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而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够初步分解蛋白质,故B错误;
C、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原尿重吸收形成尿液而不是有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故C正确;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尿液的形成,胃和肠的结构特点,心脏和肺的结构及功能。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胃和肠的结构特点,心脏和肺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通常人手被扎时会出现缩手反射,但在医院采集指血时不会缩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皮肤 B.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 缩手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D. 采血时不缩手是由于受到大脑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①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②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④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⑤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皮肤,神经中枢在脊髓,是非条件(简单)反射。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控制脊髓内的低级中枢,手指被扎时会出现缩手反射,但在手指上针刺取血时不会缩手,是因为大脑皮层控制脊髓内的中枢使手不缩回。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功能及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当导致耳聋。有些患儿是由于药物伤害了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而致病。这些感觉细胞分布在( )
A. 外耳道 B. 鼓膜 C. 耳蜗 D. 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下图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受到声波的作用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震动;内耳包括耳蜗和半规管,耳蜗接受声波并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感受头部的位置变动并产生神经冲动,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位于耳蜗中。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掌握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使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的技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试管婴儿”利用了克隆技术
B. 卵细胞来自母亲的卵巢
C. 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D. 胎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人体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诞生的婴儿。
【详解】A.克隆是指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A错误;
B.“试管婴儿”技术是从母亲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细胞。B正确;
C.有性生殖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D.胎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D正确。
故选A。
【点睛】考查试管婴儿的知识。
10.某种昆虫的蛹色为褐色。在实验室经射线辐射后,其后代出现白色蛹的个体。培养白色蛹,并使它们的成虫相互交配,子代都为白色蛹。然后将白色蛹与褐色蛹杂交,子代都为褐色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射线辐射使遗传物质改变导致可遗传的变异
B. 蛹的褐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C. 蛹的褐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D. 白色蛹昆虫体内也含有控制蛹为褐色的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就是相对性状。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两大类,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而不遗传的变异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详解】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两大类,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而不遗传的变异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射线辐射使遗传物质改变导致可遗传的变异,故A正确;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就是相对性状,如蛹的褐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故B正确;白色蛹的成虫相互交配,子代都为白色蛹。将白色蛹与褐色蛹杂交,子代都为褐色蛹。说明蛹的褐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故C正确;白色为隐性性状,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不包含控制蛹为褐色的显性基因,故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1.正常男性的一个细胞中,不会同时存在X和Y染色体的是
A. 神经元 B. 骨骼肌细胞 C. 精子 D. 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精子的性染色体是X或Y,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Y。口腔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元,都是体细胞,它们的性染色体是XY。所以正常情况下,男性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可能同时出现在精子中。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2.下列疾病中是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A. 侏儒症 B. 夜盲症 C. 白化病 D. 艾滋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亢;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而佝偻病、坏血病是由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白化病是遗传病。
【详解】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是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故A正确;
B、夜盲症是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不是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B错误;
C、白化病属于遗传病,不是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故C错误;
D、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不是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非常重要的考点。
13.下图呈现的四种植物中,能产生种子的是( )
A. 葫芦藓 B. 肾蕨
C. 海带 D. 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解答即可。
【详解】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海带属于藻类植物,它们都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荷花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故选D。
【点睛】植物分类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能灵活地对植物进行分类。
14.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下列动物与其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对应不正确的是
A. 蚯蚓——体壁
B. 鱼——鳃
C. 龟——肺
D. 鸟——气囊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的呼吸器官,分析解答。
【详解】A、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正确;
B、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正确;C、龟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所以乌龟在水里时间不能太长,要经常把头伸出水面换气。正确;
D、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在肺里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只储存空气,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见D不正确。
【点睛】动物的呼吸器官。
15.近期有些同学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被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该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目前没有有效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物,患者几天后可自行痊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诺如病毒是一种病原体
B. 诺如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C. 饭前便后应洗净双手以切断传播途径
D. 患者自行痊愈主要依靠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比较如下表:
【详解】A、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做病原体。诺如病毒是一种病原体,故A正确;
B、诺如病毒属于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B错误;
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饭前便后应洗净双手以切断传播途径,故C正确;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患者自行痊愈主要依靠特异性免疫,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解题时特别注意区分哪些属于特异性免疫,哪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二、非选择题
16.河蟹,俗称“大闸蟹”,肉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是大家喜爱的佳肴,养殖河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塘中种植的水草既能作为河蟹的食物,还可以为河蟹提供遮蔽的环境。
(1)蟹塘中种植水草供河蟹采食,河蟹与水草的关系是_____。
(2)河蟹是节肢动物,体表有_____。河蟹蜕皮时,可以隐蔽在水草中躲避敌害。
(3)当蟹塘的水草种植过密时,水草产生的氧气没有增加,反而通过_____消耗了更多的氧气,导致水体含氧量降低。另外,被螃蟹夹断的水草茎叶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容易败坏水质,进而导致河蟹的死亡。这些微生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
【答案】 (1). 捕食 (2). 外骨骼 (3). 呼吸作用 (4). 分解者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解答即可。
【详解】(1)蟹塘中种植水草供河蟹采食,河蟹与水草是捕食关系。
(2)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因此,河蟹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河蟹蜕皮时,可以隐蔽在水草中躲避敌害。
(3)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当蟹塘的水草种植过密时,水草产生的氧气没有增加,反而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更多的氧气,导致水体含氧量降低。另外,被螃蟹夹断的水草茎叶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容易败坏水质,进而导致河蟹的死亡。这些微生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节肢动物的特征。
17.轮叶黑藻属于多年生沉水植物。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它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1)轮叶黑藻的花成熟后,完成受精过程,进而发育成为果实。解剖发现,一粒黑藻果实中有2-6颗种子,它们是由子房中的多个_____发育而来的。
(2)轮叶黑藻的断枝浸入泥中,能很快长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生殖。
(3)轮叶黑藻整个植株在水中生活,根比较弱小,可以通过叶片等部分吸收_____。
(4)光照培养后,剪取黑藻的一片幼叶,置于碘液中,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下图所示)。
观察到图A视野后,需要将装片向_____方向移动,转换高倍镜并调节后,即可看到如图B所示视野。细胞内经碘液染色变为深色的物质存在于_____,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 (1). 胚珠 (2). 无性 (3). 水和无机盐 (4). 右下 (5). 叶绿体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绿色植物经过传粉和受精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如下,受精卵发育为胚,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显微镜内观察的物像是左右、上下颠倒的物像。
【详解】(1)绿色植物通过传粉和受精后,果实和种子发育如下图所示,
综上分析可知,轮叶黑藻的花成熟后,完成受精过程,进而发育成为果实。解剖发现,一粒黑藻果实中有2~6颗种子,它们是由子房中的多个胚珠发育而来的。
(2)轮叶黑藻的断枝浸入泥中,能很快长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新的个体。
(3)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分化,根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但是轮叶黑藻整个植株在水中生活,根比较弱小,可以通过叶片等部分吸收水和无机盐。
(4)显微镜内观察的物像是左右、上下颠倒的物像,所以观察到图A视野后,需要将装片向右下方向移动,转换高倍镜并调节后,即可看到如图B所示视野。细胞内经过碘溶液染色变为深色的物质存在于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光合作用的概念,无性生殖的概念,显微镜成像的原理。
18.肝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国将每年3月18日定为“全国爱肝日”,以呼吁大家爱肝护肝。
(1)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_____,可以分泌消化液。
(2)进入肝脏的血管分为两类(如图所示):肝动脉是主动脉的分支,其内流动的血液颜色鲜红、含______丰富;门静脉可以将小肠等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入肝,这些营养物质可被肝利用或在肝内储存。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与毛细血管相邻的肝细胞膜上有很多向外的微小突起,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______。流出肝脏的血液经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的______。
(3)人体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在_____(填激素名称)的调节下,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加强,使血糖下降。
(4)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可将某些有毒物质转变为尿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尿素等物质通过____作用进入到肾小囊内,并最终排出体外。
(5)在肝脏细胞内,有许多参与代谢的重要物质,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酶)。如果某人肝脏细胞的_____破损,其血液中ALT酶的含量会异常增高,推测其可能患有炎症。
(6)肝脏具有再生特性。患者肝脏被部分切除后,可以通过某些肝细胞的_____和分化重建肝组织,恢复肝脏体积和功能。
【答案】 (1). 消化腺 (2). 氧 (3). 物质交换 (4). 右心房 (5). 胰岛素 (6). 过滤 (7). 细胞膜 (8). 分裂
【解析】
【分析】
人体出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详解】(1)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2)人体的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因此,进入肝脏的血管分为两类肝动脉是主动脉的分支,其内流动的血液颜色鲜红、含氧丰富;门静脉可以将小肠等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入肝,这些营养物质可被肝脏利用或在肝脏内储存。肝脏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与毛细血管相邻的肝细胞膜上有很多向外的微小突起,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物质交换。流出肝脏的血液经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的右心房。
(3)胰岛素由胰岛分泌的,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因此,人体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加强,使血糖下降。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可将某些有毒物质转变为尿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尿素等物质通过滤过作用进入到肾小囊内,并最终排出体外。
(5)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在肝脏细胞内,有许多参与代谢的重要物质,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酶)。如果某人肝脏细胞的细胞膜破损,其血液中ALT酶的含量会异常增高,推测其可能患有炎症。
(6)肝脏具有再生特性。患者肝脏被部分切除后,可以通过某些肝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重建肝组织,恢复肝脏体积和功能。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过程,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分化和分裂的特点,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9.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分布在我国四川、秦岭一带的大熊猫是世界级珍稀动物。野生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却主要以吃竹子为生。与普通的食肉目动物相似,其肠道的长度大概是身体的4倍,而一般植食性动物的肠道往往是身体的10~20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的蛋白质,其消化系统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蛋白质分解并吸收,而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包含大量纤维素,需要依赖肠道内的微生物将其分解。野生大熊猫肠道中也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但由于肠道较短,对植物中营养的利用率远低于真正的植食性动物。因此,为了满足最基本的营养需要,野外生活的大熊猫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
为了达到长期保护大熊猫的目的,人们尝试将圈养保护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圈养大熊猫的食物种类丰富,主要由高蛋白、高热量的精饲料构成。研究发现,圈养大熊猫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较多,有利于肠道对高蛋白食物的消化吸收。而野生大熊猫多以竹子为食,肠道中大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较低,梭菌较多,这更有利于对纤维素的分解。放归野外后,大熊猫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肠道微生物也会发生较大波动。有些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芽孢杆菌或酵母菌数量增加,可能引起肠道疾病,导致大熊猫死亡。
目前,研究人员加强了圈养大熊猫放归前过渡期的野化训练,并开展放归后的疾病防治工作,使大熊猫的成活率得到提高。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大熊猫属于_____纲、食肉目。由图可知,与眼镜熊相比,大熊猫与小熊猫的亲缘关系更______。
(2)大熊猫的手掌多长出一个伪拇指,这与其抓取竹子的取食方式相适应。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种适应是长期_____的结果。
(3)野生大熊猫的肠道内梭菌数量较多,可以将____分解,供大熊猫吸收利用。梭菌与大熊猫是____关系。
(4)肠道内的酵母菌或芽孢杆菌大量增多会导致放归的大熊猫患肠道疾病。与芽孢杆菌不同,酵母菌属于_____生物(填“原核”或“真核”),因此防治疾病的措施也不尽相同。
(5)在放归前,需要帮助大熊猫做好适应野外生活的准备。结合上文内容,请你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
【答案】 (1). 哺乳 (2). 远 (3). 自然选择 (4). 纤维素 (5). 共生 (6). 真核 (7). 改变食物结构,逐渐增加竹子比例,最终过渡到几乎全部以竹子为食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学说,其核心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真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解答即可。
【详解】(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因此,大熊猫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由图1可知,与眼镜熊相比,大熊猫与小熊猫的亲缘关系更远。
(2)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学说,其核心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因此,大熊猫的手掌多长出一个伪拇指,这与其抓取竹子的取食方式相适应。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种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野生大熊猫的肠道内梭菌数量较多,可以将纤维素分解,供大熊猫吸收利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共生,寄生,合作,竞争等关系,所以梭菌与大熊猫是共生关系。
(4)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组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细胞核。因此,肠道内的酵母菌或芽孢杆菌大量增多会导致放归的大熊猫患肠道疾病。芽孢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因此防治疾病的措施也不尽相同。
(5)在放归前,需要帮助大熊猫做好适应野外生活准备。结合上文内容,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改变食物结构,逐渐增加竹子的比例,最终过渡到几乎全部以竹子为食。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之间的关系。
20.荒漠地区土壤盐碱度高,为进行植被恢复及保护,研究人员选取内蒙古阿拉善地区3种植物种子,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统计种子的发芽率,数据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研究人员挑选的种子应具有完整且有活性的______,并已度过休眠期。
(3)培养过程中,每天应更换各组溶液,保证每组溶液浓度与该组实验开始时______。
(4)图中实验结果说明:总体看来,随浓度增加,NaCl溶液对3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______作用增强。当NaCl浓度为0.1mol/L时,驼绒藜和碱蓬的发芽率略有上升,说明低浓度的NaCl能促进这2种种子的萌发。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在萌发过程中,种子细胞会从溶液中吸收无机盐,使细胞液浓度增加,_____吸水(填“有利于”或“不利于”),进而提高了萌发率。在3种植物中,_____种子的萌发率始终显著高于其他2种植物,说明其耐盐性更强,更适于在荒漠中种植。
【答案】 (1). 探究不同浓度NaCl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2). 胚 (3). 相同 (4). 抑制 (5). 有利于 (6). 梭梭
【解析】
【分析】
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荒漠地区土壤盐碱度高,为进行植被恢复及保护,研究人员选取内蒙古阿拉善地区3种植物种子,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统计种子的发芽率,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NaCl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研究人员挑选的种子应具有完整且有活性的胚,并已度过休眠期。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培养过程中,每天应更换各组溶液,保证每组溶液浓度与该组实验开始时相同。
(4)据图可见:随浓度增加,NaCl溶液对3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强。当NaCl浓度为0.1mol/L时,驼绒藜和碱蓬的发芽率略有上升,说明低浓度的NaCl能促进这2种种子的萌发。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在萌发过程中,种子细胞会从溶液中吸收无机盐,使细胞液浓度增加,有利于吸水,进而提高了萌发率。在3种植物中,梭梭种子的萌发率始终显著高于其他2种植物,说明其耐盐性更强,更适于在荒漠中种植。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提高学生接收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019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19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18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植物细胞共有结构是,粮食入库前一定要进行的处理是,1%的BTB,水溶液呈蓝色, 受精卵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