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培优练习
展开实验活动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我国古代常用灰吹法炼银,其过程为:将矿物银熔于铅形成银铅块,通过焙烧使铅氧化成PbO进入炉灰,灰吹得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吹法炼银过程含有化学变化 B.银铅块属于合金
C.PbO中Pb的化合价为+2 D.银自然界不存在单质
2.我国古代制取黄铜的原理是C+ZnCO3+Cu2O2X↑+2Cu+Zn,由此展开的分析和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的化学式是O2C B.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小
C.气体产物中可能会混有CO D.生成的铜和锌的质量比为2:1
3.“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之一是C+2NiO2Ni+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镍不锈钢的硬度大于纯铁 B.火法炼镍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C.含镍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 D.该反应利用的是碳具有还原性
4.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反应中仅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磁铁吸引金属片 B.将金属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
C.将金属片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D.将金属片放入稀盐酸中
6.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已知: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B.在此过程中只产生一种碳的氧化物
C.“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团的主要成分是锌 D.“逐层用煤炭饼垫盛”是为了燃烧提供高温
7.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红色粉末变黑
B.a处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b处的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该实验体现了CO的可燃性
8.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以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制取金属钛的过程是:
①2FeTiO3+6C+7Cl22TiCl4+2FeCl3+6X ②在氩气环境中:2Mg+TiCl4Ti+2MgCl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步骤①X的化学式为CO2 B.步骤②中含氯化合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步骤①②中反应前后钛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D.钛合金的硬度比金属钛的硬度小
二.填空题(共5小题)
9.央视某综艺节目真实、全面、立体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南宋铜壁画《千里江山图》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与其所用的颜料石青等有关,石青又称蓝铜矿【化学式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化学式分别为 、 、 。
(2)越王勾践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至今依然光彩夺目,古剑的成分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青铜的熔点比铜 。我国古代炼铜方法之一是在孔雀石上燃烧炭,原理为:①孔雀石受热分解为氧化铜,②木炭在高温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写出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探秘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
(1)熔矿结银
①采矿:礁砂主要成分为硫化银,硫化银中硫为﹣2价,银为+1价,硫化银化学式为 。
②冶炼:礁砂周围堆架木炭,点燃木炭后鼓风至一定温度,可熔化成铅银团块。“堆架木炭”的目的是增大 。
③分银:在分金炉中熔化团块,铅熔化渗入炉灰中,银留在上层。
(2)炼铁成钢
①冶铁:将铁矿石与煤炭进行熔炼,流出的铁水冷凝后即为生铁。
②炼钢:高温下将生铁反复捶打得到钢,是将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 反应。
11.如图是《天工开物》中岛水普南记载的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Ⅰ.采矿: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
(1)水中淘取锡砂(指锡矿石)时,筛选容器的孔径需 (填“大于”或“小于”)锡砂颗粒大小。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 (填“易”或“难”)溶于水。
Ⅱ.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人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
(2)炼锡的方法是以二氧化锡(SnO2)和木炭粉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金属锡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 。
Ⅲ.应用:
(4)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原因是 。
(5)利用下列各组中的试剂,不能判断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填标号)。
A.Sn、Ag、CuSO4溶液 B.Ag、Sn、Cu、稀盐酸 C.Sn、MgSO4溶液、Fe
12.我国古代科技璀璨夺目,金属的冶炼与使用在当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日常生活中,适合制作电缆的金属是 (填标号)。
A.金 B.铜 C.汞 D.钨
(2)明代《天工开物》描述了锡的冶炼方法,如图a。
①原料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②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原因是 。
(3)图b为古代炼锌工艺原理示意图。炉甘石成分是ZnCO3,高温易分解生成ZnO。
①泥罐外煤饼的主要作用是燃烧提供热量,泥罐内煤粉的主要作用是 。
②已知锌的沸点为907℃,泥罐下部温度可达1200℃,上部约为600℃,该工艺从反应混合物中收集液态锌的方法属于 (填标号)。
A.结晶 B.蒸发 C.蒸馏 D.升华
③必须冷却后才能取锌,是为了防止发生反应: (写化学方程式)。
(4)湿法冶金利用置换反应。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金属阳离子是 。
13.《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其中记载了冶金、造纸等方面内容。
(1)“炒钢”是靠鼓风并不断搅拌熔化的生铁使其成钢。“炒钢”是为了降低生铁中 元素的含量。
(2)“凡炼煎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描述了炼锡工艺。
①锡砂的主要成分为SnO2,冶炼时将锡砂与木炭混合装入炉内,高温下反应炼制锡,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点铅勾锡”是指在炼锡的过程中加入少量铅制成合金,使其更易熔化流出。请解释上述原理: 。
(3)“煮楻足火”是造纸步骤之一:“......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下煮,……洗净后用柴灰(主要成分为K2CO3)浆过,再入釜中。”写出加入柴灰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4.铝合金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小明为了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以下实验:
(1)甲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的金属活动性更强。
(2)小红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填字母)
A.乙、丙都不能省去 B.乙、丙都能省去
C.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去 D.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去
(3)除小明的方案外,你还可以用金属铝、铜、镁与 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15.(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
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气球膨胀的快慢得出的结论是:铁>锌>铜,结论与我们学习的知识不符,你认为要使实验成功,除了用砂纸打磨外还应该怎样改正: ,改正后的实验中气球膨胀最快的是 。(选填“A、B或C”)
(2)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向Y型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胶塞,关闭弹簧夹。然后将Y型管放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Y型管的容积是60mL,待白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会观察到量筒中的水约减少了 mL。
16.每年因铁的生锈而造成金属资源的巨大浪费。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1)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户外铁制栏杆生锈,推测铁的锈蚀与 、 有关。
(2)兴趣小组根据推测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A~F)。
①实验中使用的水要加热至沸腾,而后迅速冷却,目的是 。
②上图试管 (填序号)最符合生活中铁制品所处环境,干燥剂的成分是生石灰,生石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探究铁锈蚀条件最优方案组合是 (填序号)。
(3)兴趣小组讨论后用如图(a装置中铁粉足量)探究空气中某成分的体积含量,食盐的作用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7.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800℃左右,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铜和锌的合金。
(1)ZnCO3从物质类别来说属于 。
(2)赤铜与木炭粉反应(火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西汉时期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湿法炼铜(即铁与硫酸铜反应)的记载,以“绿色化学”的观点,对照火法炼铜,湿法炼铜的优点是 。
(4)若用湿法炼铜的方法获取128t金属铜,则需要铁的质量是多少?
五.解答题(共3小题)
18.“化”说中国古代炼“金”术。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原因是 。
(2)东汉《周易参同契》记载:“胡粉[主要含PbCO3•Pb(OH)2]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该反应过程主要原理之一:Pb3O4+2C3Pb+2CO2↑。下列分析正确 (填标号)。
A.胡粉属于混合物
B.冶炼过程中可能生成水
C.上述反应原理属于分解反应
(3)北魏《黄白第十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的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炼锌”过程为“炉甘石(主要含ZnCO3)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取出即倭铅也”。
①“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薪”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薪”的作用是 。
②文中“倭铅”的主要成分是 (填标号)。
A.Pb B.Zn C.Zn和Pb混合物
19.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作出猜想】
猜想1.Cr>Fe>Cu; 猜想2.Fe>Cu>Cr; 猜想3.你的猜想是 。
【查阅资料】
(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2)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设计与实验】
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实验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 |
|
【结论与解释】
(1)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 (填“能”或“不能”)进行。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①试管A发生的现象,试管B无现象说明铁的锈蚀与 有关。
②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 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③为防止金属锈蚀,可采用 措施。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 ,你设计的方案是 。
实验活动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同步培优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D; 2.C; 3.B; 4.D; 5.B; 6.C; 7.C; 8.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9.CuO;CO2;H2O;低;C+2CuO2Cu+CO2↑; 10.Ag2S;增大木炭与氧气接触面积;氧气; 11.小于;难;2C+SnO2Sn+2CO↑;形成合金熔点降低;锡器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BC; 12.B;C+SnO2Sn+CO2↑;合金的熔点比组分金属熔点低;作还原剂;C;2Zn+O22ZnO;银离子或Ag+; 13.碳;C+SiO2Sn+CO2↑;形成合金,熔点降低;K2CO3+Ca(OH)2=CaCO3↓+2KOH;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4.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2Al+3CuSO4=3Cu+Al2(SO4)3;铝;D;稀硫酸(合理即可); 15.把实验C的铁粉换成跟锌片、铜片一样大小的铁片;A;温度达到着火点;4P+5O22P2O5;12; 16.空气(或氧气);水;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B;CaO+H2O=Ca(OH)2;BEF;加快铁生锈;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7.盐;2Cu2O+C4Cu+CO2↑;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五.解答题(共3小题)
18.金是化学性质很稳定;AB;Fe+CuSO4═FeSO4+Cu;使温度达到煤炭的着火点;B; 19.Fe>Cr>Cu;无明显现象;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能;Cr+FeSO4=Fe+CrSO4; 20.氧气;盐、酸;涂油;颗粒大小不同,接触面不同反应速率不同;锌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合理答案均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9/12 19:46:38;用户:初中化学;邮箱:xueshen03@xyh.com;学号:3023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