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第一课时宇宙和太阳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第二课时地球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整合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评课ppt课件
展开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1)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分类纵波(P波):传播速度______,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传播。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______物质传播。
(1)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2)分类________:地下平均约33千米处(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__________:地下约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陡降,横波完全消失。
(1)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______组成的坚硬外壳。平均厚度约为____千米,大陆部分较____,大洋部分较____。
(2)地幔地幔介于莫霍面与________面之间,厚度约2 800千米。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______层,该层一般被认为是______的主要发源地。
(3)地核范围:________面到地心之间,厚度约3 400千米。分层:____核和外核。内核为______,外核为______。
1.大气圈: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
2.水圈: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________的圈层。
3.生物圈广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__________的总称。狭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
4.四大圈层关系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______、相互______、相互______,不断地进行着______和______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
(1) 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 )
(2) 岩石圈就是地壳。( )
提示 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
(3) 地核分内核和外核,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
(4) 水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提示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5) 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 )
探究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2月23日8时37分,在塔吉克斯坦(北纬37.98度,东经73.29度)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我国边境线最近约82千米,地震造成新疆喀什等地震感强烈。
结合材料探究:(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的哪个圈层?
提示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应位于地壳。
(2) 从震源到地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提示 地震波波速逐渐变小。
(3) 地震发生时,你若处在大街上,会有怎样的震感?你若正在湖中划船,感觉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提示 若处在大街上,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水平晃动,因为纵波、横波都能通过固体物质传播,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若正在湖中划船,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因为只有纵波能通过液体物质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传播。
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加C.甲波由①进入②,波速急剧增大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甲波由①进入②,波速急剧减小;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
2. 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相交处D.内核与外核相交处
[解析] X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
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左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右图为某次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读图回答3~4题。
3. 若甲地震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甲地震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3 000千米B.3 500千米C.4 000千米D.4 500千米
[解析] 甲地震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左图横轴表示震中距,纵轴表示传播时间,在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时,甲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约为4 500千米。故D正确。
4. 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②。因为②是三个圆的交点。三个地方的震中距是震中与这三个地方的距离,①③④都是两个圆的交点。故B正确。
探究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到黄果树瀑布旅游,拍摄了如图所示景观照片。
(1) 该景观图涉及了地球的哪些圈层?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什么?
提示 该景观图涉及的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属于水圈。
(2)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圈层的要素是什么?
(3)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说明各圈层之间有何联系?
提示 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下图为某地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 图中地理事物与地球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①湖泊与积雪——水圈 ②草原与森林——生物圈 ③雪山与湖泊——岩石圈④湖泊与白云——大气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泊是液态水,积雪是固态水,所以两者同属于水圈,①正确;草原和森林都属于植物,同属于生物圈,②正确;雪山属于岩石圈,湖泊属于水圈,③错误;湖泊属于水圈,白云属于大气圈,④错误。故选A。
2. 关于地球圈层结构中各圈层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最合理的是( )
A.在地表附近,各圈层相互平行,互不干扰B.在地球高空,各圈层相互重叠,相互渗透C.在地表附近,各圈层相互重叠,相互渗透D.在地球内部,各圈层相互重叠,相互渗透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以分为三个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大致分为三个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在地表附近,地球上的各圈层相互渗透,甚至会相互重叠,C正确。
如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 若此界面为古登堡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B.甲代表地幔C.乙代表地壳D.乙代表岩石圈
[解析] 若此界面为古登堡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软流层仅分布在上地幔上部,而甲代表整个地幔,A错,B对。乙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地核,不代表地壳,C错。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而乙表示地核,D错。
4. 若此界面为莫霍面,且由甲至乙深度变浅,则甲( )
A.代表地壳B.顶部由岩石组成C.平均厚度17千米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解析] 若此界面为莫霍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题意表明,由甲至乙深度变浅,说明乙位于莫霍面以上,甲位于莫霍面以下,则甲为地幔,A错。甲为地幔,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当然由岩石组成,B对。甲为地幔,厚度约为2 800千米,C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幔由固体物质构成,地震波横波能够通过,D错。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
5.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解析] a、b、c为地球外部圈层,b为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由d、e、f、g四部分组成;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横波传播速度减为0。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地球历史的记录,地球主要演化特征,自主检测,情境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测评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测评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中测评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中测评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