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4738/0-16948814840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4738/0-16948814840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834738/0-16948814841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
展开第三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
(1)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
(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可观测宇宙的天体系统一般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可观测宇宙
二、行星地球
1.普通性
(1)
(2)运动特征
(3)结构特征相似: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2.特殊性——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液态水、大气等条件。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颗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_000K。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温度。
(2)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我们生活和生产提供能量。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图中A层是光球层,B层是色球层,C层是日冕层。
2.太阳活动
位置 | 类型 | 现象 |
A | 太阳黑子 | 黑斑点 |
B | 太阳耀斑 | 大而亮的斑块 |
日珥 | 喷射的气体呈弧状 | |
C | 日冕物质抛射 | 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 |
3.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图1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读图,完成(1)~(2)题。
(1)该时刻肉眼在( )
A.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
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
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
D.月球上可见火星悬挂星空
(2)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 )
A.清晨 B.正午
C.黄昏 D.子夜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 读信息 | ①太阳、地球、月球、火星位置关系:四天体几乎位于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②学生站立方位:面朝月球,其左侧为正东,右侧为正西,学生面向正南 |
调动和运 用知识 | 太阳、地球和月球位于同一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此时会出现满月(该日农历为十五)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根据图中四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在火星上看不到地球和月球;火星亮面正对月球暗面,在月球暗面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 |
综合思维 | 图中时间的推断:太阳和月球位于地球两侧,二者此升彼落,当月球位于正南天空时,正值子夜前后 |
【我的解答】(1)D (2)D
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的判读
1.看方向
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中的方向要根据文字材料或图示信息来判断。如果是从北极上空俯视,则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自转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均为自西向东。
2.看天体运行轨迹
看天体是绕太阳运行还是绕行星运行。如果绕日运行则可能为行星或者彗星,如果绕行星运行则可能为卫星。
3.看相对位置关系
凌日:当某一地内行星(水星、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凌日”的现象。
冲日:当某一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太阳、地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位于太阳与该行星之间时,则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冲日”现象,这时的行星最亮,易于观测。
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考向 生命存在的条件
(2021·葫芦岛模拟)2021年5月15日上午8时20分左右,执行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携火星车“祝融号”确认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按计划,自着陆至2025年,我国将先后进行小行星伴飞附着探测器和金星探测器的发射;2025年至2030年先后进行木星探测器和火星取样返回探测器的任务。下表为金星、地球和火星的物理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行星 | 与太阳 距离/天 文单位 | 质量/地 球=1 | 体积/ 地球=1 | 自转 周期 | 公转 周期 | 表面 平均 温度/℃ |
金星 | 0.72 | 0.82 | 0.856 | 243天 | 224.7天 | 480 (固体 表面) |
地球 | 1.00 | 1.00 | 1.000 | 23时 56分 | 1年 | 22(固体 表面) |
火星 | 1.52 | 0.11 | 0.150 | 24时 37分 | 1.9年 | -23 (固体 表面) |
1.材料中涉及的天体同属于( )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河外星系 ④银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与金星相比,火星更适合人类居住,主要原因是火星( )
A.表面有大量的液态水
B.体积更接近地球体积
C.比金星离地球位置更近
D.自转周期更适当
1.B 2.D 解析:第1题,表中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且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所以材料中涉及的天体同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第2题,据表中信息可知,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更接近地球的自转周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火星上发现液态水;金星的体积更接近地球,离地球位置更近。
考点二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各地区对太阳能的开发日益重视。下图为浙江省太阳能资源区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水力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 )
A.可再生 B.能量集中
C.分布广 D.稳定性好
(2)相对于其他地区,甲区域太阳能资源较贫乏,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
B.降水较多
C.距海较近
D.海拔较高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甲区域的纬度位置:北侧为Ⅰ级可利用区,南侧为Ⅱ级可利用区,纬度居中; 甲区域的海陆位置:甲区域为东西向延伸,同其他区域相比,距海并不近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水力发电:主要分布在水能资源丰富的峡谷地区,为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发电:为可再生能源,分布广泛,能量分散,稳定性差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通过对甲区域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对比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
综合思维 | 结合甲区域的位置特点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综合分析甲区域太阳能资源较贫乏的原因 |
【我的解答】(1)C (2)B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1.总体特征
2.特例分析
(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2)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考向1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太阳辐射的时空差异是影响气温变化的基础因素。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城市5月份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原因主要是(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多晴天,太阳高度大
C.日照时间最长
D.植物稀少,地面裸露
2.该城市平均气温极值月迟于太阳辐射极值月,下列因素对该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1.B 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但大于-5℃,位于温带;7月气温高但太阳辐射量不及5、6月份,说明7月降水多,故该城市属温带季风气候。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因此该城市6月份正午太阳高度大于5月份;5月份虽然正午太阳高度不及6月份高,但因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我国位于北半球,6月22日前后,白昼达全年最长,因此6月份日照时间应长于5月份。地面裸露不是地面接收太阳辐射量多少的主要原因。第2题,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较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热量的吸收、传递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气温的极值通常要晚于太阳辐射的极值,同时大气环流也对该现象有一定影响,如12月份太阳辐射最少,但1月份冬季风最强,冬季风强盛是1月气温最低的原因之一,因此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相比,大气环流对该现象影响最大。
考向2 我国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
(2021·衡水模拟)读湖北省某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完成3~4题。
3.据统计,武汉市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可达到1 950小时,据图判断,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实际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夏季昼长影响,日照时间长,故日照时数较大
B.甲地受背风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少雨,故日照时数较大
C.乙地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难以扩散,故日照时数较小
D.乙地受地形抬升影响,湿润多雨,故日照时数较小
3.C 4.D 解析:第3题,武汉市全年实际日照数可以达到1 950小时,则每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62.5小时。图示月份武汉市日照时数约为240小时,远大于月平均日照时数,说明该月晴天多,白昼时间较长。武汉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晴天多,且白昼时间长,因而日照时数长,故选C项。第4题,从图中等值线可知,甲地日照时数大于240小时,乙地日照时数为140~160小时。甲、乙两地纬度相当,夏季昼长相同,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位于平原,没有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B项错误;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湿润多雨,C项错误,D项正确。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含解析),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行星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0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0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最新考纲,学法指导,方法规律,活学巧用,疑点辨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第3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