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图文课件ppt
展开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 “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 “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
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
明确:嬴政并吞六国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朱德老总曾有诗称赞: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著作有《嘉佑集》。 据说苏洵27岁因应试不中,焚去以前所写文章,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
嘉佑年间,欧阳修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因此,他命名自己的文集为《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中的《权书》,原题为《六国》,一般选本改作《六国论》。
鹧鸪天.文安古今人物十咏之苏洵 作者:张晓辉 大器迟成苏老泉,闻名天府动眉山。言辞犀利砭时政,笔力雄浑切弊端。 评六国,论权奸,文豪万古有遗篇。官微却系黎民苦,洼淀而今颂几番。
1.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作者想通过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来委婉地提醒当朝统治者。
(1)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 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纵”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
秦、韩、赵、魏、楚、燕、齐
赵——兵强楚——地大齐——物博
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前280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六国不断割地,灭亡速度很快
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1.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属于史论。
2.正音正字
六国互丧 sàng 洎jì 暴pù霜露 草芥jiè 与嬴 yǔ 赂秦lù 下咽 yàn 燕国yān 胜负之数shù 革灭殆dài尽 当tǎ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áng 悲夫 fú 为wéi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xuē月割 苟gǒu以天下之大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论点,并做初步分析,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初步论证,巩固论点。 第二部分(第2-3段),扣住分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皆引用历史事实来加以论证。 第三部分(第4-5段),点出写作目的,总结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正告北宋统治者要采取正确方针,坚决抵御外来侵扰。
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总领全文。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在结构上具有提领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跟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提挈下文议论
1.分论点一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别从哪几方面论证的?
齐、燕、赵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第三段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的?对策是什么?
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齐: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二)
第四段为六国设计了图存之道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具体地说,假如六国不赂秦而自强,而对秦齐心协力作战,那么,他们就不至于灭亡。现在六国害怕秦国而赂秦,因此,他们终于灭亡。 本段中连用“呜呼”“悲夫”两个感叹词,表达惋惜之情,突出表明六国灭亡教训沉重。
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规劝北宋统治者放弃屈辱求和的方针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明指:六国的统治者暗指:北宋的统治者一语双关
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比:“六国”——“秦”
结果是秦强而六国弱,但六国有不赂秦而战胜秦的可能。
暗比:“宋朝”——“契丹、西夏”
作者所处的宋代,正逢契丹、西夏等外患骚扰,宋朝统治者不是坚决抵御,而是割地赔款,然而从力量的比较上,统一的大宋远远强于边境小国的契丹、西夏,宋朝就更有战而胜之的可能。
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运用了什么手法?
------讽今(在六国下)
其作用是劝谏北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抵抗。将六国的情况与北宋情况作对比,证明六国力量远弱于北宋,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点明本文主旨,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本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上,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中心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1)
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2)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本文着重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但作者并非为论史而论史,而是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借古讽今,批评北宋对契丹、西夏的袭扰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苏洵希望北宋统治者以六国为鉴,不能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高中语文16.2 *六国论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6.2 *六国论完美版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六国论,一段文字一个问题,一段历史一种感叹,一个教训一种责任,一种写法一点启示,一种阅读一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图文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六国地图,历史的回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评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简介作者,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注意字音,破灭灭亡,兵武器,利锋利,弊弊端,赂割地贿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