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37人与环境
展开课后定时检测案37 人与环境
[基础巩固练]——学业水平一、二
考点一 全球性环境问题(Ⅰ)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
1.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CO2,吸收反射热导致温室效应
B.氟利昂的大量使用会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
C.在调查某淡水区域水质时,温度一般不会作为测量的项目
D.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
2.[经典高考]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3.[2023·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模拟]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污水放入大海,此举立即引发多国抗议与国际社会的关注。德国一家研究机构计算结果显示,从排放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个区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核污染将会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
B.核污染产生废水无法彻底净化达标,说明人类海水净化处理技术有限
C.核污染将会使海洋生物产生变异,不食用海产品就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D.核不扩散条约各个国家都应遵守,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4.[2023·福建厦门市高三三模]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就地保护
B.红树林能固岸护堤、防风消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及其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所有的野生资源
5.[2023·湖北高三二模]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B.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可能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C.气候变化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
D.盲目、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6.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A与B的总和
7.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考点三 生态工程
8.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 )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
C.遵循自生原理和协调原理
D.建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提能强化练]——学业水平三、四
9.[2023·辽宁高三二模]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碳达峰简单来说,就是二氧化碳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分析,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碳达峰、碳中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导致CO2全球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
B.只要我国实现了碳中和,就可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
C.步行等“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碳中和,但不利于碳循环及平衡
D.植树造林、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燃烧的依赖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10.如图是水生植物凤眼莲在不同Cd(重金属)浓度下的生长率情况,且经过测定,凤眼莲叶片中Cd浓度是其培养液中Cd浓度的100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长率
A.凤眼莲吸收Cd离子时需要ATP供能
B.当Cd浓度超过1mg/L时,凤眼莲可能无法生存
C.Cd等重金属都不会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凤眼莲能吸收污水中Cd,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庄子·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语句中相关生态学原理错误的是( )
A.“寇”“煎”“伐”“割”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B.“膏火自煎”使得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降低
C.“伐之”“割之”均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无用之用”指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12.(不定项)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点3附近需氧型微生物活动旺盛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的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13.(不定项)在我国云南发现并确认的虫媒传粉植物白旗兜兰,现野生白旗兜兰仅残留有20余株成年植株,且生境破坏严重,亟待对其开展抢救性保护。研究人员正通过人为辅助手段,将其从当前的自然分布范围移植到高海拔潜在栖息生境中,以期达到保护的目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现有的白旗兜兰种群可能是一座潜在的“绿色金矿”
B.人工移植要考虑新栖息生境中是否具备有效的传粉昆虫
C.种子在新生境中能否萌发影响新种群的自我维系与更新
D.人工移植的白旗兜兰种群将具有比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14.(不定项)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的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
15.食蚊鱼为小型鱼类,又名大肚鱼,体长3~7厘米,耐污染、适应力强,其擅长捕食蚊子的幼虫即孑孓,食蚊鱼无食用价值但可作为观赏鱼饲养。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食蚊鱼作为观赏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请写出利用食蚊鱼灭蚊的两点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1年,将600尾食蚊鱼从夏威夷运往台湾的途中,大部分已死亡,仅存126尾,但放进水体后不久就遍及台湾,成为池塘、河流的优势物种,使一些当地原有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食蚊鱼在台湾大量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食蚊鱼数量的大量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食蚊鱼与水中其他生物的关系是 。
(3)人们观察发现,在一个臭气熏天的环境中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孑孓,引入食蚊鱼不久后,大量食蚊鱼出现同类相食甚至死亡的现象,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3·湖北武汉市高三二模]下图是某市第一中学修建的一个人工湿地,池塘边有一片芦苇滩,池塘底部种植了大量睡莲,水中放养了大量鱼类。一段时间后,睡莲全部被鱼吃光,后来学校每天用食堂的剩饭、剩菜饲喂鱼苗,“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等问题又出现了。该校生物兴趣小组尝试将池塘水泵入芦苇滩以净化水质。请分析回答:
(1)输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监测池塘水质的变化,兴趣小组在每周六的7:00、12:00、17:00三个时间点测定池塘水的pH,推测pH最高的时间点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改善池塘水质,学校每天上午9:00开始将池塘水泵入芦苇滩,再从出水口引回,如此循环处理6h,6h循环水量约为池塘总水量的10%。下表是兴趣小组某天从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采集水样测定的相关指标的结果:
| 11:00 | 13:00 | 15:00 | |||
| 进水口 | 出水口 | 进水口 | 出水口 | 进水口 | 出水口 |
总磷含量 | 0.39 | 0.36 | 0.35 | 0.31 | 0.39 | 0.34 |
总氮含量 | 2.19 | 2.06 | 2.21 | 2.02 | 2.16 | 1.91 |
耗氧量(COD) | 10.08 | 8.42 | 10.08 | 8.56 | 9.35 | 7.92 |
①耗氧量(COD)是指水体中的有机物等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气的量。据表判断,水质污染程度与COD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进水口比较,出水口的水质得以明显改善,分析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该校改善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定时检测案37
1.解析:水质调查的测量项目包括温度、pH、透明度、溶解氧及细菌含量等,C错误。
答案:C
2.解析: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氟利昂等物质,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
答案:A
3.解析: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因此核污染将会随着物质循环过程影响全球的水资源安全,A正确;由于人类对海水净化处理技术有限,因此,核污染产生废水无法彻底净化达标,B正确;核污染会使海洋生物产生变异,同时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进入人体,C错误;核不扩散条约各个国家都应遵守且都有责任遵守,因为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地球人都应该做到的,D正确。
答案:C
4.解析:建立种子库、精子库,是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等,不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红树林能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D错误。
答案:B
5.解析:植被的存在能将土壤固定下来,并且能改良土壤,据此可推测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A正确;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在使用除草剂的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可能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正确;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的强度不断增大,致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生态系统遭到了干扰和破坏,使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甚至失去栖息的场所等,这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C错误;盲目、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会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显然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答案:C
6.解析:直接价值是生物本身固有的价值,青蒿素是从野生植物体内提取出来的,可以治疗疟疾,这体现了野生生物的直接价值。
答案:A
7.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导致侵入地或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将其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目的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C
8.解析: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这主要体现了对自生原理和协调原理的应用。
答案:C
9.解析:导致CO2全球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含碳燃料的燃烧,A错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要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B错误;步行等“低碳”生活有利于碳中和,也有利于碳循环及平衡,C错误;植树造林、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燃烧的依赖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正确。
答案:D
10.解析:重金属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错误。
答案:C
11.解析:“伐之”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割之”只是在树上割开口子,漆树还可以生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无影响,C错误。
答案:C
12.解析:地点3溶氧量最少,说明污染最严重,该点需氧型微生物活动旺盛,A正确;水中溶氧量从地点2开始减少,说明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B正确;地点3溶解氧减少主要是由于水中有机物较多,好氧型细菌消耗氧气增多引起的,C错误;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答案:CD
13.解析:白旗兜兰是植物,现有的野生白旗兜兰种群只有20余株成年植株,可能是一座潜在的“绿色金矿”,A正确;人工移植要考虑新栖息生境中是否具备有效的传粉昆虫,因为白旗兜兰是虫媒传粉植物,B正确;种子在新生境中能否萌发影响新种群的自我维系与更新,所以进行移植时需要考虑环境是否适宜,C正确;由于白旗兜兰仅有20余株成年植株,故人工移植的白旗兜兰种群短期内遗传多样性比较低,D错误。
答案:ABC
14.解析: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A错误;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其在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营养物质中处于优势,可吸收水中的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正确;放养植食性鱼类,既可利用其控制藻类,又可以被人类食用,这样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
答案:BCD
15.解析:(1)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食蚊鱼灭蚊属于生物防治,其优点:不污染环境;减少疾病传播。(2)食蚊鱼在台湾大量繁殖的原因是刚迁入到新的环境中,气候、环境等条件适宜且没有天敌;由题干信息“食蚊鱼捕食蚊子的幼虫即孑孓”可知,其与水中其他生物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可能还存在寄生。(3)在一个臭气熏天的环境中由于水环境条件太差或水环境缺氧,造成大量食蚊鱼出现同类相食甚至死亡的现象,鱼类的死亡增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使分解者活动加强,造成水质进一步变差,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
答案:(1)直接 不污染环境;减少疾病传播 (2)气候、环境等条件适宜且没有天敌 捕食和种间竞争(寄生) (3)正 水环境条件差(水环境缺氧等)
16.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输入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喂的剩饭、剩菜中有机物内的化学能。(2)为监测池塘水质的变化,兴趣小组在每周六的7:00、12:00、17:00三个时间点测定池塘水的pH,影响池塘水pH改变的主要因素是水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由于在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池塘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得池塘水pH增大,因此推测pH最高的时间点是17:00。(3)①耗氧量(COD)是指水体中的有机物等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气的量。耗氧量越大,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高,表中显示进水口的耗氧量均高于出水口的溶氧量,说明出水口的水质有所改善,因此,水质污染程度与COD值的关系是呈正相关。②据表可知,每一个时间点,出水口与进水口比较,出水口的总磷、总氮含量和COD值均有所下降,所以循环处理,由于芦苇等水生植物吸收池塘水中的N、P等元素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芦苇根、茎对水流起阻滞、减缓作用,利于一些物质沉降,从而改善了富营养化的池塘的水质。(4)根据题意可知,改善水质可以适当捕获一部分鱼类,维持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次根据通过芦苇塘的循环处理使水质得到改善,可以采取池塘中栽植沉水植物或更换清洁的水或者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污水的做法,改善池塘水质。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投喂的剩饭、剩菜中有机物内的化学能 (2)17:00 白天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pH增大 (3)水质污染程度越高,COD值越高 芦苇吸收氮、磷 (4)适当捕一部分鱼类;池塘中栽植沉水植物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8酶与ATP: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8酶与ATP,共7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9细胞呼吸: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9细胞呼吸,共7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11光合作用二: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后定时检测案11光合作用二,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