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评课ppt课件
展开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科学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农业。
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
特点:脆弱性、生产率低、技术停滞、产业单一。
(一)农业的现代化的过程
1.背景: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推动;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2.过程:①工业革命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②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建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③20世纪后期:育种技术推广、高效化肥应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
(一)农业现代化的表现
①前提: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的批量生产;②主要机械: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获机等;③各国的特征: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美国——大型、法国——中型、日本——小型、中国——大、中、小型结合);④21世纪初,农用机械从人工化朝向自动化发展。
(1)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3.表现:①美国:1930培育出玉米新品种。(亩产从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②墨西哥:1941培育出小麦新品种。(亩产从50千克增加到250千克)③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亩产650千克)④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突破。(2014年,亩产破1000千克;2021年,亩产破1500千克)
(2)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3. 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经营模式。
4. 特点: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商品化、科学化。
(3)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一)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5.意义:①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保障了食品供应。②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贡献。③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我国古代的粮食亩均产量汉代为132公斤、南北朝为128.5公斤、唐前期为167公斤、唐后期为154.5公斤、宋代为154.5公斤、元代为169公斤、明代为173公斤、清代183.5公斤。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清代粮食亩均产量仅比汉代多51.5公斤,可见传统农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发展缓慢。 ——《农业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历史应对考察》
表现:1.生产环节:机械化和自动化。2.生产规模大型化。
表现:1.捕捞渔具等日趋现代化。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3.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1.原始社会:陶器和地窖。2.封建社会:粮仓(防鼠、防盗、防潮、防火、保鲜)。
半坡遗址中的窖穴(也称灰坑)
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国家粮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更是长达9年。
3.现代社会:①1950年,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量技术。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③21世纪以来,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
1.古代:风干、腌制、天然冰。2.现代:(1)冷冻食品工业;(2)冷链物流产业。
(一)粮食安全(目标:消除饥饿)
1.原因:①人口激增;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③对农业的投资不足;④经济危机;⑤国际政治经济问题;⑥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
2020年粮食危机地图
1.应对措施:国家层面:①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做为首要任务;②政策支持;③制度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国际层面:④加强国家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
(二)食品安全(目标:保证质量)
1.原因: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②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③食品加工过度使用添加剂。
由于大面积栽种单一农作物,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因此,这种方法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持续了近40年的过渡灌溉和过量使用化肥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旁遮普省的土地日益贫瘠。而且,从旁遮普省农民的血液、母乳以及地下水和农地里栽种的蔬菜中,也都检测出了农药残留物。——彭永清:《绿色革命能够挽救粮食危机吗?》
(一)粮食安全(目标:保证质量)
1.应对措施:(1)世界: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2)中国:①2009年颁布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②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2020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指出,蝗灾将卷土重来,数千万人面临粮食危机。粮食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①人口激增; 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③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 ④对农业的不重视; ⑤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从耒耜、耧车、曲辕犁到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耕作工具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可以( )
A. 解决饥饿问题B. 改善饮食结构C. 丰富食品供应D. 保障食品供给
又到猕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保鲜工作,让桃农发愁。自建冷库成本太高,随意储藏又影响口感,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招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 )
A.采摘的机械化 B.冷链物流的发展 C.家用冷冻设备 D.添加食品添加剂
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反映了古人的粮食安全观。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还指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并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由此形成了对粮食生产尤为关注的良好传统,故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存量可以保证国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最低的生活需求,但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 ——《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美国1933年《农业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并且,对按政府计划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民提供补贴。在19745万公顷的广袤耕地之上,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样板。纵观美国农业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 ——《美国是如何炼成“粮食帝国”的》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维护粮食安全举措的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相似:政府干预和扶持;建立粮食收购与储备制度;稳定粮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农业政策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差异:中国古代农业政策的实际效果有限,饥荒和社会动乱不断;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粮食满足需求并大量出口。原因: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单纯增加粮食储备;美国是集约化、高新技术化的现代农业,粮食消费和储藏与市场有效结合。
现代食品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从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到白酒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违法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②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③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④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达3000多万,为解决上述问题,国际社会成立了( )
A.非洲国家联盟 B.阿拉伯国家联盟C.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D.中非合作论坛
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 )
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 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 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说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察图片,课堂导入,问题思考,食物生产的现代化,欣赏图片,合作探究,自20世纪20年代起,二食品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评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我们能做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食物生产的现代化,概念解读,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联合收获机,人工智能,手工和畜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