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江苏专用)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八课课时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
展开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 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的措施。2.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 动的观念。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
2.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1)按劳分配
劳动、资本、土地是数量型的生产要素,适应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需要;知识、技术、管理是质量型生产要素,反映了高质量发展对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求;数据是经济活动数字化进程的需要,体现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分配制度的与时俱进。
3.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1)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分类
马克思对劳动的两种解释(1)哲学的解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历史。(2)经济学的解释: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是满足人的需要、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
1.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纠正: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生产力状况。2.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居主体地位。纠正: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居主体地位。3.按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纠正:按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收入差距。
4.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性收入。纠正: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财产性收入。
考向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典例1 (2018·海南高考)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①中的“企业”不明确是公有制企业还是私有制企业,故排除。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不属于按劳分配,故排除②。
变式1 (2021·辽宁高考)某村实行“党支部+土地流转”模式,与多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如今,“土地租金+工资收入+村集体分红”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该村①实行多元要素参与分配,增加村民收入②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承包权主体转移③推动农村工业化,实现向非农经济转移④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②错误,应该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经营权主体转移;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推动农村工业化。
正确认识“三权分置”下的农民收入(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2)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3)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到流转方土地经营组织去打工的收入,属于劳动收入,可能是按劳分配(土地经营组织为公有制),也可能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土地经营组织为非公有制)。(4)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
考向二 个人收入的来源、途径典例2 (2022·山东高考)2022年山东省新设4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区设置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等公共服务类公益岗、网格员等公共管理类公益岗,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政府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①挖掘更多就业潜力,落实好保就业目标②丰富社会救助形式,满足群众保障诉求③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来源④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线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政府通过大量设置的不同类型的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挖掘了更多就业潜力,有助于落实保就业目标,故①符合题意。社会救助,是指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材料不涉及社会救助和救助形式问题,故②排除。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这表明政府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了群众收入来源,故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故④排除。故本题选A。
城乡公益性岗位城乡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主要包括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以及适宜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
变式2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下列收入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①甲有一套房屋出租,月租金收入5 000 元②乙承包集体土地种植农作物,年收入10 000元③丙将承包的集体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年收入6 000元④丁经营一家小型企业,年收入50 000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甲、丙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乙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丁的收入是经营性收入,故①③符合题意。
混淆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获得,财产性收入—各类财产,经营性收入—生产经营活动,转移性收入—一般是再分配。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比较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系。纠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2.坚持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报酬提高基本同步。纠正: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3.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纠正: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4.增值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纠正: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考向一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和意义典例1 近期,某省民政部门及时发现并解决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群众面临的生活困难。2022年3月1日以来,累计开展因疫情临时救助6.57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707.65万元,发放救助物资折款1 098万元;发放困难群众一次性临时补贴31万人次、5 383.51 万元。该省以上做法旨在①增加社会福利,提高生活质量②发挥转移支付作用,兜住民生底线③坚持共享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利用第三次分配,调节贫富差距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决受疫情影响的群众面临的生活困难,解决的是基本生活问题,而不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民政部门及时发现并解决受疫情影响的群众面临的生活困难,属于再分配,而不是第三次分配,故①④不选。
混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方式的区别主要从主体区分:初次——企业,再次——政府,第三次——社会。
变式1 目前,我国已有22个省份于2021年或2022年初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调整幅度看,各地情况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涨幅在每月80~300元区间,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 000元以上。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传导路径成立的是A.劳动者收入增长→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活力增强B.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C.企业用工成本上涨→劳动力供求关系调整→企业经济效益提高D.增加居民收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劳动者收入增长与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无关,故A不选。劳动力供求关系调整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无关,故C不选。增加居民收入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无关,故D不选。
考向二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典例2 (2022·江苏高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中合理的是A.健全初次分配→增加资本收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B.压缩落后产能→增加就业人口→实现共享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C.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扩大中等收 入群体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扩大中等收 入群体
初次分配是在生产领域中,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实现的,而增加资本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往往会拉大收入差距,A、C错误。压缩落后产能,会导致部分职工下岗,影响就业,B错误。
变式2 (2021·山东高考)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国出台了许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不仅直接帮扶了贫困群众,而且提高了市场机制的益贫性,2013~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全国农村高2.3个百分点。分析下表中各类帮扶政策,对实现市场机制益贫性路径描述正确的是 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享受的各类帮扶政策
①初次分配注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②通过再分配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③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④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各类帮扶政策,对实现市场机制益贫性表现为在初次分配(表格里的产业帮扶等)当中更加注重提高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在再分配(表格里的健康帮扶、教育帮扶等)当中更加注重再分配政策的精准性,围绕低收入人群的特征,展开制度设计,达到共建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第三次分配指的是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表格里没有涉及第三次分配,③不符合题意。④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市场机制益贫性”的设问要求。故选A。
一、选择题1.五年前,某村号召大家发展乡村旅游。该村村民周某以5亩沙地、30亩山地以及小额贷款5万元入股村办景区。土地入股景区后,周某在景区从事滑索操作工作。随着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再加上自己踏实肯干,几年下来,周某分红和收入不断增加……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像周某一样实现了致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周某能够取得分红是因为其将土地所有权让渡给了村办景区②周某在景区从事滑索操作工作所取得的收入属按劳分配收入③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④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盘活农村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我国,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周某让渡的是土地的经营权,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权,①错误;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③错误。
2.2022年两会上,科技界企业家提出近50份科技提案,提案涉及数字经济、碳中和、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芯片、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等多个领域。科技助推经济发展,下列关于企业科技相关政策带来的传导效应中,正确的是①给科研人员现金奖励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研发积极性→推动企业产品结构升级②增加科技人员收入→提高员工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③完善企业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培育企业创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2022·徐州调研)假设农民林某一家年收入53 000元,其中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为30 200元,农闲时打零工收入8 000元,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为14 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800元。下列关于林某一家的收入分配方式说法正确的是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应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②农闲打零工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③入股村办企业分红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应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①正确。林某农闲时打零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②正确。入股村办企业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③错误。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再分配所得,而不是初次分配,④错误。
4.小华在一家花店打工,每年收入6万元;爸爸承包土地搞蔬菜种植,每年有5万元收入;妈妈每年出租房子有2万元收入;哥哥在国企上班,每年工资9万元,年终股份分红2万元。小华家一年中劳动性收入共A.11万元 B.13万元 C.20万元 D.17万元
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劳动所得为6万元、5万元、9万元,总共为20万元,故C正确。
5.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一举措①贯彻分配原则,激发生产活力②丰富分配方式,实现均等分配③完善分配制度,提升生活水平④创新社会保障,提高保障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是均等分配,②错误。这一举措完善了分配制度,并未体现创新社会保障,④错误。
6.2022年6月27日,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收入”话题再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报告提出,要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要求的有①大力发展北京市社会慈善公益事业②增加北京市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③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④加大政府向劳动者转移支付的力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目强调的是初次分配,①强调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发展,④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7.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居民收入,纵轴表示收入分配平等程度。假设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为图中对角线,实际收入分配为图中弧线;对角线与弧线之间的面积为A,弧线下方的面积为B。下列举措中不利于扩大B而缩小A的是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②健全生产要素按市场贡献参与分配,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③重视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增加低收入者收入④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由图可知,扩大B而缩小A意味着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健全生产要素按市场贡献参与分配”都可能会扩大收入差距,①②符合题意,入选。
8.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决定,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 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此举旨在①完善初次分配,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入②落实生育政策,减轻特定人群税收负担③通过再分配,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④调整优化我国的税收政策,助力改善民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个人所得税属于再分配,并且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措施与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无直接关系,①排除。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目的在于减轻特定人群税收负担,改善民生,而不是为了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③排除。
9.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逐渐涌现出一批热心慈善的企业家,他们践行公益价值,重新定义企业使命。对企业家做慈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所获得的收益,足以补偿因做慈善所付出的成本②能够弥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不足,促进了分配公平③将公益精神融入企业价值,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④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提升了企业形象和产品竞争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慈善强调的是公益性,而不强调所谓的收益,企业家做慈善也不是为了获得收益,补偿因做慈善所付出的成本,①错误。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不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③错误。
10.在2022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实现共同富裕在于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共同富裕的战略要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相结合,要和区域均衡化发展的战略相结合,要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相结合,激发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①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和引导高收入群体回报社会②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增加低收入人群就业的稳定性③拓宽民众投资渠道以增加民众的转移性和劳动性收入④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拓宽民众的投资渠道有利于增加民众的财产性收入,不是转移性和劳动性收入,③错误。慈善事业属于第三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同富裕的“共同”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即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成果,应采用体现差异性、共享性的双维指标来评价。(详见下表)
注:基尼系数是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请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知识,结合上述指标说说我国现阶段是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的。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这是一份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考向,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与劳动,1关系,2要求,考点应用,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三次分配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江苏专用)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八课课时2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江苏专用)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八课课时2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国的社会保障,核心考点一,核心考点二,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这是一份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学,体系构建,知识拓展,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