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展开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2.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是什么?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3.实行按劳分配原因和意义是什么?4.按生产要分配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5.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6.劳动的重要性? 7.为什么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8.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有哪些?
性质、地位、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和要求原因:
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意义:一切要素活力迸发创造财富源泉充分涌流,优化资源配置
原因: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措施:根本措施、制度基础、理顺关系、两个同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收入途径: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1.我国的分配制度内容及及决定因素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定因素: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中,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客观必然性: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重要性: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
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利息等
技术入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企业中的管理者依靠管理才能获得的收入
数字经济下,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
4.按生产要分配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1).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2).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3).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网店、个体工商户。(4).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人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教灾款等。
5.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6.劳动的重要性及要求
(1).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劳动的要求:①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②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③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7.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8.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有哪些?
(1)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3)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人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人。(4)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补充:根本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制度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也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2)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3)农民到流转后获得经营权的公司去打工,其收入为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4)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包括:土地补偿收入、红利收入、租金收入和集体土地财产收入,或者是租金、土地征用补偿和土地转包收入。(5)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
拓展提醒:“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的形式:①公务员、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②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农民承包本村土地获得的收入。
(2)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3)不能认为“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不存在其他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4)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5)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也会存在非劳动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除劳动要素外)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而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2.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所以,个体劳动收入不包含按劳分配成分。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来自于自身的管理和劳动、经营和投资,是综合分配所得。3.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4.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5.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只有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
1.按劳分配是对所有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纠正: 按劳分配是对作了必要的扣除后的社会产品进行分配。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提高。纠正: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3.个人收入分配是财富的源泉。纠正: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4.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纠正: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的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5、第三次分配是促进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富裕的重要途径。【解析】错在“同步富裕”。6、第三次分配旨在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析】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7、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解析】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是收入的途径。8、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解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或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9、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解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或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劳动性质与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10、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先经济增长,然后居民收入再增长。(×)【解析】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1.(2022·江苏·高考真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中合理的是( )A.健全初次分配——增加资本收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B.压缩落后产能——增加就业人口——实现共享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C.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详解】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D传导正确;A:增加资本收入与优化投资结构无直接关系,且投资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优化投资结构有助于降低风险,但不一定使低收入者收入增加,即不一定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A传导错误;B:压缩落后产能可能会使失业人口增加,B传导错误;C: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推进生产要素分配无必然联系,并且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会拉大收入分配差距,不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C传导错误。
2.(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各部门、各地区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职责任务,并提出帮扶的各种具体措施。这将有助于( )A.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B.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C.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详解】B:《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各部门、各地区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职责任务,并提出帮扶的各种具体措施。这将有助于贯彻落实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使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B符合题意。A:《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有利于贯彻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不涉及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A与题意不符。 C: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在的分配制度,居民收入来源已经多样化,C错误。D:《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有助于贯彻落实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而不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错误。 故本题选B。
3.(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国出台了许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不仅直接帮扶了贫困群众,而且提高了市场机制的益贫性,2013-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全国农村高2.3个百分点、分析表中各类帮扶政策,对实现市场机制益贫性路径描述正确的是( )表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享受的各类帮扶政策
①初次分配注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②通过再分配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③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 ④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这是一份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考向,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与劳动,1关系,2要求,考点应用,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三次分配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这是一份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共32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试讲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产力,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人与人关系,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民收入蛋糕如何分,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