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学生用书(26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学生用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其他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用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其他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学生用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其他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微专题大素养3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学生用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其他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1节铁的多样性第1课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生用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其他 0 次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学生用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业要求
1.能够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掌握探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和方法。能够根据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降趋势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相关应用的了解,体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知识网络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关概念
氧化剂
还原剂
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_________的反应物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_________的反应物
发生的反应
_________反应
_________反应
具有的性质
_________性
_________性
对应的产物
_________产物
_________产物
如在H2+CuOH2O+Cu中,CuO→Cu,Cu元素的化合价 ,CuO为 ,H2→H2O,H元素的化合价 ,H2为 。
2.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还原剂
常见氧化剂
活泼的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非金属离子、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含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低价阳离子,如_________等
高价阳离子,如_________等
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过氧化物,如_________等
[即学即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 )
(2)反应中,某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
(3)在反应中,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 )
(4)氧化剂得到电子被氧化,生成产物为还原产物( )
(5)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
(6)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一种为氧化产物,另一种为还原产物( )
(7)Na2O2与H2O的反应中,H2O是还原剂、Na2O2属于氧化剂( )
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失去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做氧化剂的物质不能做还原剂
C.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
D.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
3.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
A.Fe2+―→Fe3+
B.NH3―→
C.―→
D.―→Mn2+
4.分析下列五个反应,探究下列问题。
①Cl2+2NaOH===NaCl+NaClO+H2O
②2KMnO4K2MnO4+MnO2+O2↑
③Fe+SFeS
④2H2S+SO2===3S↓+2H2O
⑤2Na2O2+2H2O===4NaOH+O2↑
(1)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物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同一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为同一元素的是 。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为同一物质的是 。
5.分析下列反应并按要求填空。
(1)2Fe+3Cl22FeCl3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
(2)H2O2+2HCl+2FeCl2===2FeCl3+2H2O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
(3)5H2O2+2KMnO4+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
归纳总结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要抓住两条线:
记忆口诀: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
二、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氧化性和还原性
(1)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的 的性质。
(2)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的 的性质。
2.氧化性、还原性和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和最低价态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已知:8KMnO4+15KI+17H2SO4===5I2+5KIO3+8MnSO4+9K2SO4+17H2O。
①上述反应中,KMnO4中的锰元素为 价,为锰元素的最高价态,KMnO4具有 性,发生 反应;碘化钾中的碘元素为 价,为碘元素的最低价态,碘化钾具有 性,发生 反应。
②元素化合价的高低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 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 性。
(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已知:Ⅰ.2NO+O2===2NO2;
Ⅱ.2NO+2CO2CO2+N2。
①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反应Ⅰ中NO做 剂,反应Ⅱ中NO做 剂。
②当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物质既有 性,又有 性。
归纳总结
[即学即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越高,则该物质氧化性就越强( )
(2)难失电子的物质,其得电子能力一定越强( )
(3)1 mol Mg比1 mol Na失电子多,所以还原性:Mg>Na( )
(4)H2O中H元素为最高的+1价,因此H2O只有氧化性( )
(5)氧化性和还原性是指物质在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性质,与得失电子多少无直接关系( )
(6)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
(7)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氧化性越强,相应单质越活泼( )
2.已知反应2FeCl3+2KI===2FeCl2+I2+2KCl,H2S+I2===S↓+2HI,2FeCl2+Cl2===2FeCl3,由此得出下列微粒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Cl2>I2>FeCl3>S B.Cl2>FeCl3>I2>S
C.FeCl3>Cl2>I2>S D.S>I2>FeCl3>Cl2
3.N2O俗称“笑气”,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对于可生成N2O的反应:3CO+2NO2===3CO2+N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O,转移4 mol电子
B.CO发生氧化反应
C.CO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D.NO2做还原剂
核心素养——合作·探究·分享
一、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例1] 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16H++10Cl-+2MnO===2Mn2++5Cl2↑+8H2O
②2Fe2++Br2===2Fe3++2Br-
③2Br-+Cl2===Br2+2Cl-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发生反应:Cl2+2Fe2+===2Fe3++2Cl-
B.Cl2在反应①③中均为氧化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MnO(H+)>Cl2>Br2>Fe3+
D.Mn2+是MnO的还原产物
状元随笔 氧化性强弱判断依据:氧化剂、氧化产物分别判断然后排序。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的方法
已知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关系,判断某一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时可采用假设法。假设反应成立,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列出假设反应中的上述关系。结合题干条件判断结论是否符合事实,若符合事实,则反应能发生;反之,则反应不能发生。
[提升1] 已知PbO2在盐酸中易被还原成PbCl2,且PbO2、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Cl2通入FeI2溶液中,可发生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
B.每1个PbO2在盐酸中被氧化为PbCl2时转移2个电子
C.FeCl3溶液能将KI溶液中的I-氧化
D.I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将PbCl2氧化为PbO2
状元随笔 (1)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剂,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不一定是还原剂,应视具体反应而定。
(2)对同一元素而言,一般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氧化性:Fe3+>Fe2+>Fe。
对同一元素而言,一般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还原性:S2->S>SO2。
(3)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Na+;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具有还原性,但不一定具有强还原性,如F-。
关键能力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例如:
2.根据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
一般地,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例如:Fe、FeCl2、FeCl3,H2S、S、SO2,氧化性依次增强,还原性依次减弱。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化合物间发生反应时,同种元素高价态与低价态之间发生归中反应。例如:Cl-+ClO-+2H+===Cl2↑+H2O。
状元随笔 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的强弱与下列因素有关。
(1)温度:如热浓硫酸的氧化性强于冷浓硫酸的氧化性;热浓盐酸的还原性强于冷浓盐酸的还原性。
(2)浓度:如硝酸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浓盐酸的还原性强于稀盐酸。
(3)酸碱性:如KMnO4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NO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几乎无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3.根据单质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比较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4.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进行比较
与同一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反应条件越容易,一般可说明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例如:
MnO2+4HCl(浓)Cl2↑+Mn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MnO2与浓盐酸需加热才能反应,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即可反应,说明氧化性:KMnO4>MnO2。
状元随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中的误区
(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无关,如Na原子能失1个电子,Al原子可失3个电子,但还原性Na>Al。
(2)不能依据氧化剂或还原剂自身化合价变化值的大小说明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如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和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氧化性:浓HNO3>稀HNO3。
5.根据变价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进行比较
不同种氧化剂将同种还原剂中的元素氧化时,得到的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例如:Fe+SFeS 2Fe+3Cl22FeCl3
氧化性:Cl2>S。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例2] 已知:2Fe3++2I-===2Fe2++I2,2Fe2++Br2===2Fe3++2Br-。
(1)含有1 mol FeI2和2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2 mol Cl2,此时被氧化的离子是 。
(2)若向含a mol FeI2和b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c mol Cl2,当I-、Fe2+、Br-完全被氧化时,c=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状元随笔 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发生反应时,要注意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反应时,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首先与还原剂发生反应,直至这种氧化剂被消耗完,另一种氧化性相对较强的氧化剂再接着与还原剂发生反应,以此类推。多种还原剂与一种氧化剂发生反应的情况与上述情况类似。
[提升2] KClO3与浓盐酸发生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转移6个电子时,产生3个Cl2分子
C.盐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还原性
D.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1
状元随笔 依据化合价“只靠拢、不交叉”的规律判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进而进行相关计算。
关键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1.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强弱规律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应用: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或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和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
3.先后规律
(1)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时,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例如,已知还原性:I->Fe2+>Br-,当把氯气通入FeBr2溶液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氯气的量不足时首先氧化Fe2+;把氯气通入FeI2溶液时,因为还原性:I->Fe2+,所以氯气的量不足时首先氧化I-。
(2)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时,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例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再依次与Cu2+、H+反应。
应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或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4.价态规律
(1)高低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应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2)归中规律
①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即“只靠拢,不交叉”。
如:
再如: (√)
②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应用: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SO2有强还原性,浓H2SO4有强氧化性,但二者不能反应,是因为S元素的+4价与+6价之间无中间价态。
(3)歧化规律
特征:只有一种元素的中间价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该元素的高价态和低价态物质,即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
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与计算
[例3] 高铁酸钾是一种非氯高效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高铁酸钾(K2FeO4)在强碱性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工业上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饱和的KOH溶液,使高铁酸钾析出。
(1)方法一:
可利用固体反应物反应: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
①生成物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每生成1 mol Na2FeO4转移 mol电子。
(2)方法二:
反应:Fe(OH)3+ClO-+OH-―→+Cl-+H2O(未配平)
①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 Fe(OH)3+ ClO-+ OH-=== + Cl-+ H2O
②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3 mol电子,则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向Na2FeO4溶液中加入适量饱和的KOH溶液,有K2FeO4析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元随笔 判断未知物的方法
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缺少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是把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所有原子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增加或减少了哪种元素。
(1)若增加的元素是除H、O以外的非金属,未知物一般是相应的酸;
(2)若增加的元素是金属,未知物一般是相应的碱。
(3)若反应前后经部分配平后发现两边氢、氧原子个数不平衡,则未知物是水。
[提升3] (一题多解)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2M3++4H2O===M2+Cl- +8H+,M2中M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状元随笔 利用得失电子守恒法解题的一般步骤
(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1 mol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1 mol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列等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1 mol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1 mol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利用得失电子守恒法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关键能力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原则。
(2)配平步骤。
①标价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
②列变化:标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③求总数:依据得失电子守恒,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值相等。
④配化学计量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原子个数是否守恒,配平后,把单线改成双线。
C+4HNO3(浓)4NO2↑+CO2↑+2H2O
2.用守恒法进行有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守恒规律。
①化合价升高总值=化合价降低总值(得失电子守恒)。
②各元素原子个数相等(质量守恒)。
③对于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电荷相等(电荷守恒)。
④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2)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
①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②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③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3)计算类型。
①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
②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
③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
④求电子转移的数目。
学考评价——夯实·测控·演练
1.需加入适当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是( )
A.MnO2→Mn2+ B.SO2→
C.PCl3→PCl5 D.CaCO3→CO2
2.下列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
①S2- ②Fe2+ ③Cu2+ ④S ⑤H+ ⑥Na+ ⑦Mg
A.①⑦ B.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⑥
3.已知反应:
①Cl2+2KBr===2KCl+Br2
②KClO3+6HCl(浓)===3Cl2↑+KCl+3H2O
③2KBrO3+Cl2===Br2+2KCl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
B.①中KCl是还原产物,KBr发生还原反应
C.③中1 mol氧化剂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D.反应②中的HCl只做还原剂
4.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性: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2NaW+Z2===2NaZ+W2
B.2NaX+Z2===2NaZ+X2
C.2NaW+Y2===2NaY+W2
D.2NaZ+X2===2NaX+Z2
5.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
SO2+2Fe3++2H2O===+2Fe2++4H+;
Cr2+6Fe2++14H+===2Cr3++6Fe3++7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SO2>Fe2+>Cr3+
B.氧化性:Cr2>>Fe3+
C.Cr2能将Na2SO3还原成Na2SO4
D.两个反应中Fe2(SO4)3均为还原剂
6.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K2Cr2O7、FeSO4、Fe2(SO4)3、H2SO4、Cr2(SO4)3、K2SO4、H2O。
(1)请将K2Cr2O7之外的反应物与产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不用配平)。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标出价态) 。
(3)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空格中(如果系数为1也要填写),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 业 基 础
一、
1.降低 升高 还原 氧化 氧化 还原 还原 氧化 降低 氧化剂 升高 还原剂
2.Na Zn O2 Cl2 S2- CO HNO3 KMnO4 Fe2+ Fe3+ H2 H2S Na2O2
[即学即练]
1.答案:(1)× (2)√ (3)× (4)× (5)× (6)× (7)×
2.解析: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D正确;做氧化剂的物质也可能做还原剂,如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错误;得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
答案:D
3.解析: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A错误;NH3―→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B错误;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错误;锰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正确。
答案:D
4.答案:(1)①②⑤ (2)①④⑤ (3)③④
5.答案:(1)Cl2 Fe Fe Cl2
(2)H2O2 FeCl2 FeCl3 H2O
(3)KMnO4 H2O2 O2 MnSO4
二、
1.(1)得电子 (2)失电子
2.(1)①+7 氧化 还原 -1 还原 氧化
②氧化 还原
(2)①+2 还原 氧化 ②氧化 还原
[即学即练]
1.答案:(1)× (2)× (3)× (4)× (5)√ (6)× (7)×
2.解析:同一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2FeCl2+Cl2===2FeCl3中,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是FeCl3,所以Cl2的氧化性大于FeCl3的氧化性;在反应2FeCl3+2KI===2FeCl2+I2+2KCl中,氧化剂是FeCl3,氧化产物是I2,所以FeCl3的氧化性大于I2的氧化性;在反应H2S+I2===S↓+2HI中,氧化剂是I2,氧化产物是S,所以I2的氧化性大于S的氧化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FeCl3>I2>S;故选B。
答案:B
3.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1价,所以生成1 mol N2O,转移6 mol电子,故A错误;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CO为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故C错误;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故D错误。
答案:B
核 心 素 养
[例1] 解析:①16H++10Cl-+===2Mn2++5Cl2↑+8H2O,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Mn2+为还原产物,D正确;Cl-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Cl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②2Fe2++Br2===2Fe3++2Br-,Br2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Fe2+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Fe3+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r2>Fe3+。③2Br-+Cl2===Br2+2Cl-,Cl2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Br-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Br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Br2。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氧化性: (H+)>Cl2>Br2>Fe3+,反应Cl2+2Fe2+===2Fe3++2Cl-可发生,A、C正确。Cl2在反应①中为氧化产物,而在反应③中为氧化剂,B错误。
答案:B
[提升1] 解析: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所以将Cl2通入FeI2溶液中,Cl2先氧化I-后氧化Fe2+,不会生成FeI3,且不存在FeI3,A错误;1个PbO2在盐酸中被还原为PbCl2时,Pb元素化合价从+4降低到+2,转移2个电子,B错误;FeCl3的氧化性强于I2,所以FeCl3溶液能将KI溶液中的I-氧化成I2,C正确;PbO2、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因此I2不能把PbCl2氧化为PbO2,D错误。
答案:C
[例2] 解析:(1)含有1 mol FeI2和2 mol FeBr2的溶液中,含有2 mol I-、3 mol Fe2+、4 mol Br-,由于还原性I->Fe2+>Br-,通入2 mol Cl2,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2 mol I-完全反应需要1 mol Cl2,然后发生反应Cl2+2Fe2+===2Cl-+2Fe3+,剩余的1 mol Cl2反应只消耗2 mol Fe2+。
(2)当I-、Fe2+、Br-完全被氧化时,Fe2+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b)mol,I-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2a mol,Br-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b mol,则共失去3(a+b)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得,2c=3(a+b),则c=。
答案:(1)I-、Fe2+ (2)
[提升2] 解析: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ClO3,HCl是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归中规律”可知,KClO3中Cl元素由+5价降低到0价,HCl中的Cl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根据A项分析,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反应时每生成3个Cl2分子,转移5个电子,故B错误;HCl中氯元素部分化合价不变,生成盐,部分化合价升高,所以盐酸表现酸性和还原性,故C正确;1个得到电子被还原,消耗6个HCl分子,但只有5个HCl分子被氧化,故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1,故D正确。
答案:B
[例3] 解析:(1)①根据化合价规则可判断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②反应中Fe元素由+2价升高到+6价,Na2O2中的部分氧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另一部分氧元素由-1价降低到-2价,故FeSO4、Na2O2是还原剂。由化学方程式知每生成2 mol Na2FeO4,转移电子[(6-2)×2+1×2]=10 mol电子,故每生成1 mol Na2FeO4转移5 mol电子。
(2)①分析化合价的变化: (OH)3―→O失3e-,O-―→-得2e-,两者最小公倍数为6,则Fe(OH)3、的化学计量数为2,ClO-、Cl-的化学计量数为3,再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个数守恒即可配平方程式:2Fe(OH)3+3ClO-+4OH-===+3Cl-+5H2O。
②还原产物为Cl-,若转移3 mol电子,则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答案:(1)①+6 ②FeSO4、Na2O2 5 (2)①2 3 4 2 3 5 ②1.5 (3)Na2FeO4+2KOH===K2FeO4↓+2NaOH
[提升3] 解析:解法一:由电荷守恒判断。
由电荷守恒得-1+3×2=-n-1+8,n=2,则M2中M的化合价为+6。
解法二:由得失电子守恒判断。
→Cl-,得到6e-,则2M3+→M2,失去6e-,M的化合价升高3,即M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6。
答案:C
学考评价
1.解析:Mn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到+2价,被还原,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A项错误;S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需氧化剂,B项错误;P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5价,被氧化,加入氧化剂可实现,C项正确;CaCO3转化为CO2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需氧化剂,D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元素在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S2-处于最低价态,Fe2+处于中间价态,Cu2+处于最高价态,S处于中间价态,H+处于最高价态,Na+处于最高价态,Mg处于最低价态,所以选C。
答案:C
3.解析:分析题给反应,①②③中物质的氧化性:Cl2>Br2、KClO3>Cl2、KBrO3>KClO3,A对;①中KCl是还原产物,KBr发生氧化反应,B错;③中氧化剂是KBrO3,其转化为Br2,故1 mol KBrO3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C错;反应②中,还原剂是HCl,其中HCl还显酸性与K+形成KCl,D错。
答案:A
4.解析:氧化性强的物质与还原性强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如图所示的实线B所指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虚线A、C、D所指的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答案:B
5.答案:A
6.解析:(1)由题意知,K2Cr2O7是反应物,所以Cr2(SO4)3是产物,Cr元素的化合价由+6降低至+3,所以Fe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3,FeSO4是反应物、Fe2(SO4)3是产物,硫酸根离子数目增多,则H2SO4也是反应物,K2SO4和H2O是产物。故该反应可简单表示为K2Cr2O7+FeSO4+H2SO4―→Fe2(SO4)3+Cr2(SO4)3+K2SO4+H2O。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3)根据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可知,
答案:(1)FeSO4 H2SO4 Fe2(SO4)3 Cr2(SO4)3 K2SO4 H2O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