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祥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2023----2024学年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测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示意图。若E1>E2,则下列反应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NaOH 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B.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
C.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
D.锌与稀盐酸的反应
2、 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组完整的实验数据需要测三次温度
B. 可用金属做的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
C. 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是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
D. 用0.5 mol·L-1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盐酸、硝酸溶液反应,如果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相同
3、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表示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ΔH=-114.8 kJ·mol-1
B.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O2(g)SO3(g) ΔH=-98.32 kJ·mol-1,在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使之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196.64 kJ
C. 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D. 已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为吸热反应,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4、 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C. 当NO2和CO系统的平均能量达到B处,碰撞形成O—N—O⋅⋅⋅C—O
D. A点表示NO2和CO系统的平均能量,此处两分子发生碰撞并发生反应
5、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白,s)+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Sn(灰,s)+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Sn(灰,s)Sn(白,s) ΔH3=+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1>Δ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6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 mol·L-1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A2)=0.58 mol·L-1,c(B2)=0.16 mol·L-1,c(C)=0.84 mol·L-1,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 )
A、2A2+B22A2B B. A2+B22AB
C、A2+B2A2B2 D. A2+2B22AB2
7、实验室用Zn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H2,常加入少量CuSO4溶液来加快反应速率。为了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将大小相同的Zn片(过量)分别加入四个反应容器(甲、乙、丙、丁)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t3=t4
B、V4=V5=10
C、 V6=7.5
D、V1<V2<V3<20
8、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Ⅰ、Ⅱ对反应X→2Y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 )
A.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
B.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
D.使用催化剂Ⅰ时,0~2min内,v(X)=1.0mol•L﹣1•min﹣1
9、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a为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10、 SO2的催化氧化过程中,不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
A. 采用热交换器循环利用能量 B. 压强控制为20~50 MPa
C. 反应温度控制在500 ℃左右 D. 使用V2O5作催化剂
11、 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c<a<b
B. 由图像可知,醋酸的导电能力与CH3COOH的电离程度没有必然联系
C.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大
D. a,b,c三点溶液用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a<b
12、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定NaClO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pH试纸上
B.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下端靠在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以上
C. 等体积、等pH的盐酸与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应,醋酸产生的氢气多
D. 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若先润湿,则测得溶液的pH一定有误差
13、 已知25 ℃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HCOOH:Ka=1.77×10-4,HCN:Ka=6.2×10-10,H2CO3:
Ka1=4.5×10-7,Ka2=4.7×10-11,则以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HCOOH+NaCN===HCOONa+HCN
B. NaHCO3+NaCN===Na2CO3+HCN
C、NaCN+H2O+CO2===HCN+NaHCO3
D. 2HCOOH+CO===2HCOO-+H2O+CO2↑
14、 图示中是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10.00 mL未知浓度硫酸溶液(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
B. 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 0 mol·L-1
C、指示剂变色时,说明硫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 当滴加NaOH溶液为10.00 mL时,该混合液的pH=1.0
15、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比如A2-的分布系数:δ(A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代表δ(H2A),曲线②代表δ(HA-)
B. 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 0 mol·L-1
C、HA-的电离常数Ka=1.0×10-2
D. 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Na+)<2c(A2-)+c(H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重铬酸钾是强氧化剂,在实验室和工业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用于制铬矾、火柴、铬颜料、电镀、有机合成等。
(1)K2Cr2O7溶液中存在多个平衡。本题条件下仅需考虑如下平衡:
(i)Cr2(aq)+H2O(l)⇌2HCr(aq) K1=3.0×10﹣2(25℃)
(ii)HCr(aq)⇌Cr(aq)+H+(aq) K2=3.3×10﹣7(25℃)
①下列有关K2Cr2O7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的pH不变
B.加入少量水稀释,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加
C.加入少量NaOH溶液,反应(i)的平衡逆向移动
D.加入少量K2Cr2O7固体,平衡时c2(HCrO4-)与c(Cr2O72-)的比值保持不变
②25℃时,0.10mol•L﹣1K2Cr2O7溶液中Cr2O72-、HCrO4-与CrO42-的平衡浓度分别为x、y、z mol•L﹣1,则x、y、z之间的关系式为 =0.10
(2)现有含少量杂质的FeCl2⋅nH2O,为测定n值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m1g样品,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后,用cmol/L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2+达终点时消耗VmL(滴定过程中Cr2O72﹣转化为Cr3+,Cl﹣不反应)。
①滴定时应将K2Cr2O7溶液加入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在规格为50.00mL的滴定管中,若起始读数为10.00mL,此时滴定管中溶液的实际体积为 (填标号)。
A.10.00mL B.40mL C.大于40mL D.小于40mL
②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③下列关于滴定分析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滴定前应将滴定管烘干后再装溶液
B.滴定时要适当控制滴定速度
C.滴定时应一直观察滴定管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D.读数时应将滴定管从架上取下,捏住管上端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垂直
E.平行滴定时,须重新装液并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④下列情况会导致n测量值偏小的是 (填标号)。
①样品中含少量FeO杂质;
②实验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
③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
④滴定时,滴定管洗涤后直接装标准液;
⑤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17、(16分)醋酸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剂和重要的化工原料,醋酸钠是其常见的盐。[已知:25 ℃,Ka(CH3COOH)=1.69×10-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醋酸钠溶液中存在的平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常温时,pH=3的醋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Na+) _____c(CH3COO-)(填“>”“<”或“=”),该溶液中电荷守恒表达式为 。
(3)常温时,将mmol·L-1的醋酸和n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m________n,醋酸溶液中c(H+) NaOH溶液中c(OH-)(填“>”“<”或“=”)。
(4)某小组研究25 ℃下CH3COOH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出假设 稀释CH3COOH溶液或改变CH3COO-浓度,CH3COOH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 用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pH,记录数据。
序号 | n(CH3COONa)∶n(CH3COOH) | pH | |||
Ⅰ | 40.00 | / | / | 0 | 2.86 |
Ⅱ | 4.00 | / | 36.00 | 0 | 3.36 |
… |
|
|
|
|
|
Ⅶ | 4.00 | a | b | 3∶4 | 4.53 |
Ⅷ | 4.00 | 4.00 | 32.00 | 1∶1 | 4.65 |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a= ,b= 。
②由实验Ⅰ和Ⅱ可知,稀释CH3COOH溶液,电离平衡 (填“正”或“逆”)向移动;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 。
③由实验Ⅱ~Ⅷ可知,增大CH3COO- 浓度,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实验结论 假设成立。
18、(16分)纳米碗C40H10是一种奇特的碗状共轭体系。高温条件下,C40H10可以由C40H20分子经过连续5步氢抽提和闭环脱氢反应生成。C40H20(g)C40H18(g)+H2(g)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40Hx中的碳氢键和碳碳键的键能分别为431.0kJ•mol﹣1和298.0kJ•mol﹣1,H﹣H键能为436.0kJ•mol﹣1。估算C40H20(g)⇌C40H18(g)+H2(g)的ΔH= kJ•mol﹣1。
(2)图示历程包含 个基元反应,其中速率最慢的是第 个。
(3)C40H10纳米碗中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的数目分别为 、 。
(4)1200K时,假定体系内只有反应C40H12(g)⇌C40H10(g)+H2(g)发生,反应过程中压强恒定为p0(即C40H12的初始压强),平衡转化率为α,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为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40H19(g)⇌C40H18(g)+H•(g)及40H11(g)⇌C40H10(g)+H•(g)反应的lnK(K为平衡常数)随温度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本实验条件下,lnK=﹣+c(R为理想气体常数,c为截距)。图中两条线几乎平行,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6)下列措施既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又能增大生成C40H10的反应速率的是
(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19、(10分)治理汽车尾气中NO和CO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转化为无害的CO2和N2,反应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 ΔH<0。某研究小组在三个容积均为5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0.4 mol NO和0.4 mol CO,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体系各自保持温度不变),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实验 Ⅱ 从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_。
(2)与实验 Ⅱ 相比,实验 Ⅰ 和实验 Ⅲ 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分别为
实验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组实验中CO的平衡转化率αⅠ(CO)、αⅡ(CO)和αⅢ(CO)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
(4)实验 Ⅲ 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15
C,B,D,D,D; D,C,D,C,B; B,C,B,B,C
16、【答案】(1)①BD ②x+y+z
(2)①酸式;C ②A ③AC ④ ①④
17、(1)CH3COO-+H2OCH3COOH+OH-、H2OH++OH-
(2)< c(H+)+c(Na+)=c(CH3COO-)+c(OH-)
(3)> <
(4)① 3.00 33.00 ②正 实验Ⅱ相当于在实验Ⅰ的基础上将HAc溶液稀释到原来的10倍,如果平衡不发生移动,则稀释后c(H+)应为实验Ⅰ的,pH应为3.86,但实际为pH=3.36,说明稀释HAc溶液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18、(1)+128
(2)3、3
(3)6、10
(4)
(5)在反应过程中,二者断裂和形成化学键相同。 (6) a
19、【答案】(1) 1.75×10-3mol·L-1·min-1
(2)升高温度,达到平衡的时间比实验Ⅱ 短,且起始压强增大
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比实验Ⅱ 短,平衡没有移动
(3)αⅡ(CO)=αⅢ(CO)>αⅠ(CO) (4)17 150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等5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等5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pdf、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