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113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哈113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八年语文
学生学情反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bān)刹那(chà)镌刻(juān)悄然不惊(qiāo)
B. 遗嘱(zǔ)泄气(xiè)翘首(qiáo)一丝不苟(gǒu)
C. 要塞(sài)咆哮(páo)娴熟(xián)殚精竭虑(dān)
D. 轨迹(guǐ)绯红(fēi)溃退(guì)屏息敛声(bǐng)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悄然不惊(qiāo)——qiǎo;
B.遗嘱(zǔ)——zhǔ;
D.溃退(guì)——kuì;
故选C。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默契浩瀚催枯拉朽振耳欲聋
B. 仲裁由衷锐不可当眼花缭乱
C. 潇洒泻气振聋发聩惊心动魄
D. 桅竿凌空白手起家梦想成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催枯拉朽——摧枯拉朽,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C.泻气——泄气;
D.桅竿——桅杆;
故选B。
3.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龙江省开展“禁毒普法宣传进机关”活动,切实全省的社会环境安定和谐。
在“切实”后加“维护”。
B. 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逐步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将“完善”和“建立”调换位置。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将“习惯”改为“能力。
D. 2021年8月17日,四支参加“国际军事比赛”项目的中国海军参赛队基本上全部抵达各自赛场。
删掉“基本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C.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或“养成”前添加“能否”;
故选C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B.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报道了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勇夺十米高台跳水冠军的过程。
C.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D.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和中路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和中路军”错误。应是先说中路军。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故选D。
5. 下面情况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模拟考试的前一晚,你还想再看看书,妈妈却在身边不停地叮嘱你明天考试的注意事项,这时你可以对妈妈说:
A. “妈!你看你,净说些没用的!还让不让我看书了?”
B. “妈,我今晚不看书了,咱们一起看看我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好吗?”
C. “妈,我想再看看书,这些注意事项你明天早上再提醒我好吗?”
D. “妈,我今夜须读书至深夜,诸事莫谈,敬请离开,恕不远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妈!”此句中有感叹号,说明在对妈妈说话时有不满的情绪;“你看你”,称长辈为“你”不礼貌;“净说些没用的!还让不让我看书了?”,有明显的埋怨意味,认为妈妈说的话(考试的注意事项)没用,语言表达不得体;
B.“我今晚不看书了”不符合规定情境“模拟考试的前一晚,你还想再看看书”,故排除此项;
D.“我今夜须读书至深夜”中“须”,“诸事莫谈,敬请离开,恕不远送”,都体现了说话的不客气,妈妈在好心叮嘱考试的注意事项时,冷言拒绝,让母亲离开自己的房间,语言表达不得体;
故选C。
6. 语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生中有两种情境最能检验人的灵魂的品质,一是苦难,二是成功。
②坚强的灵魂在巨大的苦难中仍能昂然屹立,软弱的灵魂在寻常的苦难中也会一蹶不振。
③苦难检验人的灵魂的坚强和软弱,
④高贵的灵魂在伟大的成功中仍能谦和淡定,卑劣的灵魂在渺小的成功中也会得意忘形。
⑤成功检验人的灵魂的高贵和卑劣,
A. ②③④⑤①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①句为首句,总领语段,点明观点;接下来从“苦难”与“成功”两方面具体阐述,③句论述“苦难”的作用,②句承接③句,分别论述“坚强的灵魂”与“软弱的灵魂”的区别;⑤句论述“成功”的作用,④句承接⑤句,分别论述“高贵的灵魂”与“卑劣的灵魂”的区别;故排为:①③②⑤④;
故选B。
7. 古诗文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3)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野望》)
(4)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5)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6)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龟虽寿》)
(7)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赠从弟》)
【答案】 ①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 征蓬出汉塞 ③ 长歌怀采薇 ④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⑤ 江入大荒流 ⑥ 烈士暮年 ⑦ 松枝一何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萋、鹦鹉、洲、蓬、塞、薇、暮。
二、阅读(45分)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8. 解释下列实词。
阙奔荣响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 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谣有何作用?
【答案】8. 阙:同“缺”,空隙、缺口。奔:这里指飞奔马。荣:茂盛。响:回声。
9. (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10. 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更突出了秋天的清凉冷落。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略无阙处: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虽乘奔御风:句意为即使骑上飞奔的马。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清荣峻茂: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空谷传响:句意为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响:回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自:如果;亭午:正午时分;夜分:半夜时分;曦:太阳,日光;月:月亮。
(2)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确实。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结尾“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意思是:巴东三峡以巫峡最长,猿鸣叫三声泪沾湿衣裳。结合上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意为: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诗人引用渔者的歌唱内容来衬托出三峡秋天的悲凉、萧瑟,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因环境而产生的悲凉的情绪。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为什么科技越进步,人类越忙碌?》,完成小题。
为什么科技越进步,人类越忙碌?
①现在互联网公司动辄996,更有甚者T24,也就是每周7天,24小时随时待命。1930年,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一段话:21世纪,人们将进入闲暇时代。每天只工作4小时,或者工作8小时,38岁退休。今天,这种观点只能当笑话听。科技进步没有让人类变得清闲而是忙碌了。
②为什么会这样?有三大原因造成工作时间延长。社会网络化、消费主义盛行和资源稀缺性。
③首先是社会网络化。人类天然具有连接倾向,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把越来越多的人连接在一起,不到1秒的时间,信息便可发往全世界。人类的交流范围和交流频度得到空前加强,以前很多需要等待,或者预约的事情,现在都可以马上解决。互联网切开了时空的限制,不用等到上班时间才开始工作,也不用约定在某个地方会面,通过互联网,你可以和对方跨时空交流。因此,人类的交流强度也变大,老板和客户随时都可以找到你,你24小时在线。
④第二是消费主义盛行。一个人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支出越多收入越大,经济增长要在支出和收入的交换中循环。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主义,商品的符号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商品的实用价值,符号是一种意义的构建,人类需要外界符号来寻找自我,判断自我与他者的存在。想想现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不断制造各种特号教化人类什么是生活,怎样去生活。很少有人能脱离符号,符号即生活本身。
⑤追寻符号的生活方式,导致商品可以脱离理性,因为商品需要实体存在,但符号不需要,符号是意义,意义可以无限制生产。这就是一场制造和消费意义的游戏,卖家不断生产,变着法让意义更有趣,买家不停消费,沉迷在意义的泡泡中,无法自拔。
⑥第三是资源稀缺性。虽然科技进步带来生产力提升,但某些东西依然稀缺,如土地、医疗……稀缺导致竞争。人类需要和他人比较、战斗以决胜出事物的归属权。胜者为王败者寇,没有人想成为失败者,被社会所唾弃。为了占领优质资源,人类需要像动物一样,去劳作去生产。在这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人敢停下。多加一个小时班、多受一场莫名气、多学一种技能,都是为在比赛中胜出。
⑦社会网络化消除了时空限制,消费主义刺激人类购买意义,资源稀缺要求人类付出更多努力,三者共同作用,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忙。那这样的生存状态是对的吗?
⑧人类因何存在,因何活着?这个问题没人能给出答案。与其说文明让人类忙碌,不如说人类自身想要忙碌。有谁可以生存在无意义的世界里,缺少意义,人如同行尸走肉,意义创造文明,意义建构现代人类。
⑨今天的生活条件,比过去、比10年前、比5年前、比1年前都更好,科技的发展,让普通人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淘汰弱者,医学阻碍进化。竞争无所不在,文明的意义也许就是,让进化不要那么残忍,让每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意义。
(选自《百科知识》)
11. 从选文看,人类的工作时间为什么会延长?
12. 结合第④⑤段,说说现今社会消费主义盛行的原因。
13. 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虽然科技进步带来生产力提升,但某些东西依然稀缺,如土地、医疗……稀缺导致竞争。( )
(2)今天的生活条件,比过去、比10年前、比5年前、比1年前都更好,科技的发展,让普通人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 )
14. 从选文看,文明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1. 社会网络化、消费主义盛行和资源稀缺性。
12. 示例:①一个人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支出越多收入越大,经济增长要在支出和收入的交换中循环;②商品的符号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商品的实用价值。人类需要外界符号来寻找自我,判断自我与他者的存在;③追寻符号的生活方式,导致商品可以脱离理性。
13. ① 举例子 ② 列数字 ③ 作比较
14. 让进化不要那么残忍,让每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意义。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
结合第②段“为什么会这样?有三大原因造成工作时间延长:社会网络化、消费主义盛行和资源稀缺性”筛选作答即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
阅读④⑤段,由第④段“一个人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支出越多收入越大,经济增长要在支出和收入的交换中循环”可概括出:一个人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支出越多收入越大,经济增长要在支出和收入的交换中循环;
由第④段“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主义,商品的符号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商品的实用价值,符号是一种意义的构建,人类需要外界符号来寻找自我,判断自我与他者的存在”可概括出:商品的符号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商品的实用价值。人类需要外界符号来寻找自我,判断自我与他者的存在;
由第⑤段“追寻符号的生活方式,导致商品可以脱离理性,因为商品需要实体存在,但符号不需要,符号是意义,意义可以无限制生产”可概括出:追寻符号的生活方式,导致商品可以脱离理性。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1)“如土地、医疗”举出了土地、医疗等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今天的生活条件,比过去、比10年前、比5年前、比1年前都更好”将现在和过去相比较,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及概括。
结合第⑨段“竞争无所不在,文明的意义也许就是,让进化不要那么残忍,让每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意义”作答即可。
等着我
倪 萍
①《等着我》仅录了三回,我就知道了,在这个栏目里,不是我付出了,是我得到了。
②有些朋友看了节目,说哭得稀里哗啦,劝我远离这样的苦难,显然是心疼我。其实我不这么看。你上哪儿能找到这些苦难啊?谁会面对面地向你讲述人性的挣扎啊?体味别人的命运,等于你又活了几回。在他们面前,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分担、分享……
③灵魂的成长,多数来自苦难。
④她是一个白头发、白眉毛、浑身上下都白成一片的白化病女孩,她一上台就把我震住了。
⑤她说:“我走在大街上,回头率比你们名人高,有一个男孩为了看我,头都撞到树上了。”她一米四几的个子,顿时就在你面前高大起来了。
⑥她说她清楚地记得父亲是怎样抛弃她的。那时她已经7岁了,父亲扔她的那一天对她很好,先问她想吃糖吗,她说想吃,父亲就领着她上村里的小卖部买了糖,然后领着她向村外走。走到镇上的一家小店又买了糖,继续领着她往人多的城里走。这回她紧紧地抓住父亲的衣服,害怕走丢。父亲被她扯着走了很远,最后他们停在一条小街道上,那是个路口。父亲说:“你在这儿等着,我去给你买吃的。”父亲指着东,却走向了西。“我害怕,追上了父亲,这回我是死死地扯着父亲的衣角。不知为什么,父亲又领着我上了火车站,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火车。那时候天黑了,我也饿了,父亲说给我买吃的去,就再也没回来。半夜警察把我带到了派出所,后来又把我送到了杭州福利院,我在那儿一待就是十几年。”
⑦我问她恨父母吗,她说不恨。“想找父母也不是为了让他们必须认我,我就是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这个孩子不是那么糟糕。”小姑娘边说边晃荡着挂在胸前的那三枚特奥会奖牌。震撼哪!一个清楚记着被亲生父亲抛弃的孩子,心里没有仇恨,如此豁达!
⑧她说要为我唱首《隐形的翅膀》,可她一张嘴我就哭了,一分多钟的歌,我哭得站不住。不是悲伤,是欢喜,是温暖,是力量。懂事的她看见我哭了,竟然在台上说:“我抱抱你吧,倪萍阿姨!”强大的我被更强大的她融化了。
⑨告诉她结果吧,这样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她的求助失败,我们并没有找到她的父母。本来这是一个我们最有信心成功的案例,因为它具备了所有能找到的条件。或许她父母不愿接受,或许再次抛弃了她,或许……
⑩站在台上听到这个结果的她还是有些失望。我离她很近,看着她似笑似哭的表情有些心痛,想问问她今后的打算。现场的赵忠祥老师建议她去主持一个励志的节目,因为她声音很美。我现场反对。谁愿意天天从电视上看到这么一个特殊的孩子?孩子本身也会受到伤害的。还是做幕后吧,我和小倩都可以帮她!在当地找一个广播时段,以心交心地和不想露面的听众建立热线。
(11)孩子感动了,说:“倪萍阿姨,我十几年前见过你,你不记得我了?”我不记得了。因为这样的孩子外表都差不多,真不记得了。一张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啊,想起来了!十几年前,我去杭州福利院做好事来着,那个时候的她更矮。想起来了,使劲扯着我衣服的那个小白姑娘!天哪,我的心更不能平静了。
(12)回到家里,依然放不下这个女孩。由衷地想为她画幅大画,画如果值钱,就更能帮她了。
(13)等着我!
(选自作者博客,有删改)
15. 作者在开头说自己“得到了”,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得到了什么。
16. 第⑥段中女孩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自己被父亲抛弃的经过?
17. 结合语境,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18. 第⑩段中听到求助失败,女孩“有些失望”,表情“似笑似哭”,请分析此时她内心的想法。
19. 结合女孩的生活经历,请你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5. 在体味别人命运的同时,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分担、分享;明白苦难可以磨炼人的精神和意志;学会放下仇恨,懂得宽容和豁达;学会感恩,懂得帮助他人。
16. 表明她对父亲的依恋;表现她被抛弃前内心的害怕与恐惧;表明这段经历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伤害;表明女孩希望父母看到节目后能认领自己。
17. 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明她经过时间的磨炼已经克服自卑心理,战胜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想念。(意思对即可)
18. 也许他们是真的不愿意再见到“我”,不希望“我”再去打扰他们的生活;也许他们没有看到或者不知道有这个节目;也许他们觉得当初抛弃了“我”,现在不好意思再面对“我”;也许他们刚刚得知“我”的情况,现在正在来找“我”的路上。
19. 她是一个坚强、乐观、豁达、懂事的人。当她得知没有找到父母时,还能平静地面对,是以说明她内心足够坚强;文章第⑤段介绍世人对她的态度,从她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她的乐观;文中说她不记恨自己的父母又表明她的豁达;当她唱歌时,“我”哭得不行,她主动抱“我”又表现了她的懂事,善解人意。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体味别人的命运,等于你又活了几回”“在他们面前,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分担、分享……”“灵魂的成长,多数来自苦难”。同时故事又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仇恨,懂得宽容和豁达;要学会感恩。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情节安排的作用。第⑥段中女孩详细叙述了自己被父亲抛弃的经过。表明她对父亲的依恋;“一个清楚记着被亲生父亲抛弃的孩子,心里没有仇恨,如此豁达!”,心中只有亲情,希望亲情的回归,希望父母看到节目后能认领自己。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人物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想找父母也不是为了让他们必须认我,我就是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这个孩子不是那么糟糕”运用了语言描写;“小姑娘边说边晃荡着挂在胸前的那三枚特奥会奖牌”运用了动作描写。这两种描写很好地表达了人物的变化:由自卑心理到战胜自己,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想念。答作用时一定要联系文章的中心。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好像心情“有些失望”,表情“似笑似哭”,这都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此时此刻亲人没有出现。她在想些什么呢?最好不要往坏处想。如可想到也许他们是真的不愿意再见到“我”;也许现在不好意思再面对“我”;也许正在来找“我”的路上等。
点睛: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当她得知没有找到父母时,还能平静地面对”等情节中概括出她是一个坚强、乐观、豁达、懂事的人。
阅读《选择人生,充实生命》,回答小题。
选择人生,充实生命
①生命是一辆飞驰而过的马车,马车越空,噪声越大,生命越空,失望越多。那些空洞的马车与空洞的生命,极有可能在颠簸中翻车或消亡,只有那些满载的马车和满载的生命才有可能驶向成功的彼岸。因而,我们要懂得选择人生,充实生命。
②达·芬奇有言:“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谷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的母亲。”(1)选择人生,充实生命,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谨防骄傲与浮躁。那位写出了《围城》的大家——钱钟书,以一句风趣的话“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很好吃,会去想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吗?”拒绝了慕名而来的记者。此话彰显了他不慕名利,看淡名声的淡泊品质。他拒绝为自己作传,拒绝入围十大文学泰斗,而是选择沉下心来研究文学,逐渐使“钱学”成为一种文化。这种视名利如粪土,拒绝哗众取宠的人有几个?反观当下,大学校长陈富凯,依靠抄袭论文赢得满堂“喝彩”,这让我们不禁感叹今日的学术界不比以前。也让我们知道,只有充实自己,才可能赢得真正的掌声。
③人生的选择,生命的充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人生,充实生命,就要经得住寂寞的煎熬,耐得住挫折的打击。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结果公布,年逾八十的作家王蒙凭借《这边风景》首次获得茅盾文学奖。(2)近六十年来笔耕不辍,他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为读者带去许多美好的精神食粮。当人们惊美于他的成就时,有谁知道他创作的艰苦?有谁知道他曾十六年扎根新疆与当地的牧民打成一片,只为取材?充实自我,丰富生命,每一朵绽放的鲜花,都经历过风雨。
④历史的车轮驶过,生命仿若过眼云烟,可总有那么一些人,安静、充实地活在仿佛不属于他们的名利世界里,默默汲取知识,充实生命的马车。无论是发现了镭的居里夫人,提出了“日心说”却始终平静的哥白尼,还是生物学家孟德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成为最好的胶片;至于那些靠吹嘘成名的人,历史是公平的,他们只会受到众人的鄙薄与良心地谴责,像尘埃—般随风而逝。
⑤阳光温热,岁月静好,我驾起满载的马车,一路高歌,一路充实,驶向远方。
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 如何理解“他们都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成为最好的胶片”这句话?
22. 文中两处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 )(2)( )
23. 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人生,充实生命”?
【答案】20. 我们要懂得选择人生,充实生命。
21. 对于那些人格高尚的人,为人类做出了真正的贡献的人,我们永远记住他们,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亡。
22. ① 道理论证 ② 举例论证
23. (1)要丰富自己的内涵,谨防骄傲与浮躁;(2)要经得住寂寞的煎熬,耐得住挫折的打击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段落开头、段落中间、段落结尾,或是需要通读全文,自己总结概括。
文章的标题“选择人生,充实生命”直接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章开头第①段中“生命是一辆飞驰而过的马车”,通过比喻论证,将生命比作马车,从正反两个方面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只有那些满载的马车和满载的生命才有可能驶向成功的彼岸”,进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要懂得选择人生,充实生命”。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
根据第④段“历史的车轮驶过,生命仿若过眼云烟,可总有那么一些人,安静、充实地活在仿佛不属于他们的名利世界里,默默汲取知识,充实生命的马车。无论是发现了镭的居里夫人,提出了‘日心说’却始终平静的哥白尼,还是生物学家孟德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可知,题干中的句子“他们都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成为最好的胶片”的意思是:像居里夫人、哥白尼、孟德尔、袁隆平等为人类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我们将永远铭记。对于像他们一样具有高尚人格的,为人类做出了真正的贡献的人,我们永远记住他们,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亡。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根据第②段的画线句“达·芬奇有言:‘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谷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的母亲。’”可知,这句话通过引用达·芬奇的话,运用了道理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述了“选择人生,充实生命,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谨防骄傲与浮躁”的观点;根据第③段的画线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结果公布,年逾八十的作家王蒙凭借《这边风景》首次获得茅盾文学奖”可知,这句话通过列举王蒙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述了“选择人生,充实生命,就要经得住寂寞的煎熬,耐得住挫折的打击”的观点。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根据第②段“选择人生,充实生命,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谨防骄傲与浮躁”可知,“选择人生,充实自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谨防骄傲与浮躁;
根据第③段“人生的选择,生命的充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人生,充实生命,就要经得住寂寞的煎熬,耐得住挫折的打击”可知,“选择人生,充实自己”要经得住寂寞的煎熬,耐得住挫折的打击。
三、写作(50分)
24. 作文: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却抹不去沉淀于心灵深处的记忆。也许是痛苦,也许是幸福,也许是无奈……都会在记忆的深处,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抹不掉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例文】
抹不掉的记忆
你的微笑,如光如暖,在记忆的匣子里蹁跹飞舞。当清风微来,思绪翻涌,记忆便如潮水般铺陈开来……
那天,月朗,星疏。你疲惫地回了家,刚回来,便打开我的房门,坐在我身旁。兴许只是想跟我说说话吧!可我却对你毫不理睬。你看久了,没忍住,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谁知,我却像吃了火药似的,倏一下弹了起来,对着你大嚷。你愣了,一下子不知所措,伸开的手臂悬在半空,脸上惊讶的神色难以掩盖。你尝试着,又轻轻碰了一下我的肩头。我却像只炸了毛的狮子,乱扑乱咬,结果一个不小心,手摔在桌子上。一瞬间,疼痛的感觉袭遍全身,两根手指顿时陷入麻木。我疼得几乎落泪,满脸埋怨地看了你一眼,又生气地扭过头去。你满脸愕然,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留下两声重重的叹息,极度失望地走了。
就在你关门的一刹那,我就像是被人忽然倒了一盆冷水,从头到脚都清醒过来。脑袋里,开始翻腾你大大小小的影子……
我怎么会忘记!下雨了,你冒着大雨给我送伞,披着雨衣在风雨中疾走;刮风了,你脱下大衣,裹住我的身体,自己却夹着手臂瑟瑟发抖;生病了,你摸摸我发烫的额头,为我倒一杯温热的开水;伤心时,你大声地告诉我没有关系,下次努力就好……你一直关心着我,而我却没有在意。岁月悄悄压弯了你的脊梁,磨粗你的手掌,你依然毫不抱怨,默默地付出。也许,你最大的快乐就是家人能够幸福。可我呢?何时理解过你的辛劳和忙碌,何曾体恤过你的奔波与劳顿?甚至对你那样无礼!我错了,真的错了。我想让你开心,让你微笑,却没有勇气再面对你,泪水忽然像泄了闸的水,一直流个不停。
我似乎看得见,饭桌上的你,碗筷拿起又放下,送到嘴边的菜怎么都吃不下。是因为我吗?因为我让你这般烦心?心里针扎一样难受,我知道,我必须向你道歉。于是,我抹干眼泪,鼓起勇气,走出房门,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找到你,说:“爸。”
“嗯?”你抬头,满脸惊讶地看着我,有说不出的沮丧,“怎么了?”
“我……刚才,心里有点烦,所以情绪有点激动,怕你不高兴,就……”
听到这里,你的眼神一下放出光彩。“就这事儿啊,你爸爸怎么会不高兴!你去写作业吧!”
“那我去了!”
“去吧去吧!”你朝我挥挥手脸上却不自禁地露出笑容。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又忍不住回头看你,那边,你正面带微笑注视着我,那微笑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幸福。
也许,多年以后你,我会忘了你的年龄,忘了你的生日,忘了你最爱吃的饭菜,但我不会忘记你的微笑,更不会忘记,那微笑背后,深沉的父爱……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抹不掉的记忆”,只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我们更应该注意“抹不掉”这一释义,“抹不掉”可以写品味、体味、体会、咀嚼过去的人、事、物、现象等。写作内容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古人的事,或者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抹不掉”既有“记忆”也须有“体会”。只有“记忆”,没有“体会”是不准确的,体会就应用心理描写表达出来。本文的文体无论是记叙文还是以论文都可以选择。“抹不掉”,不能仅仅回忆,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学校2023-2024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学校2023-2024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寻觅·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品读·千古佳作 慎思明辨,感知·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八年级期上学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八年级期上学期中语文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寻觅·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品读·千古佳作慎思明辨,感知·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