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地表雕刻师》第1课时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3.12《地表雕刻师》第2课时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4.13《云和雾》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4.15《雨和雪》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4.16《水滴的“旅行”》教案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4.14《露和霜》教案设计
展开14.露和霜
【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将这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的差异,这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霜,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阅读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露和霜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比较露和霜的不同,知道露与霜也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2.通过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中与天气现象相关的节气。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露和霜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建立“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规律的”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做露和霜的模拟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做造霜的实验。
【教学准备】
铁罐、湿毛巾、电子温度计、碎冰、盐、冷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
1.播放视频:雾和云。
2.师:同学们,视频中自然现象你们还认识吗?
生:雾和云。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雾和云,它们都是水在空中的不同形态。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自然现象。
3.播放视频:露珠。
4.师:你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好像是露水。
师:对,这就是露。这些小水珠是在哪儿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
生:它们一般是在早晨会出现,我在早晨见过。
生:它是在秋天的早上出现的。
师:为什么是秋天的早上?
生:因为秋天的早上比较冷。
师:你的意思是比较冷的天气才会出现是吧?
生:是的。
5.师: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多张霜的图片)
生:这是霜。
师:你能描述一下霜是什么样的吗?
生:霜不是小水滴,是固体的。
生:霜像小雪花,像冰。
6.师:你说的很准确。那你见过霜吗?在哪儿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
生:它们一般也是在早晨会出现,而且是冬天的早上。
师:那霜为什么是在冬天的早上出现呢?
生:因为冬天的早上也比较冷。
师:露和霜有什么不同呢?
生: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
生:露是无色的,霜一般为白色;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露与霜的不同,聚焦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为接下来的造露和造霜做铺垫。 露、霜的形成涉及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主要的内因。]
二、造露、造霜实验
1.师:那露是怎样形成的呢?猜测一下。
生:可能是早上下了点毛毛雨,就落在了草叶上。
生:可能是天冷了,草叶上的水蒸发不了就留在了草叶上形成了露。
生:空气中有水蒸气,可能是天冷了就变成了水滴,在草叶上形成了露。
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怎样知道呢?
生:实验验证。
师:怎么实验验证呢?
生:我们也制造点露出来就可以看出怎么形成的了。
3.师:你想怎么制造“露”?
生:降低温度。
师:怎样使温度降低呢?
生:用冰块。
4.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明确实验步骤。
师:湿毛巾有什么作用?
生:垫湿毛巾的目的是增加杯子四周的水汽含量。
师:请同学们认真实验,记录现象和数据。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留水珠。
5.师: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杯子的外壁有细密的小水珠,就是露珠。
师: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生: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6.师:没错,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桶外壁上形成的露。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生:冬天我从寒冷的室外到室内的时候,我的镜片上就会有很多小水珠,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师:对了,你很会联想,你的眼镜片在室外变得冰冷,一回到教室,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你的镜片上,镜片就会变得很模糊,很不方便。
7.师:那霜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也是空气中有水蒸气,遇到更冷的天气形成的。
师:这仅仅是你们的猜想,要获得正确的结论还是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想制作“霜”吗?
生:想。
9.师:怎样才能制造更低的温度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往冰块上加些盐,可以让温度更低。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留水珠。
10.师:你们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
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霜。
师: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你觉得霜是怎样形成的?
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更加冰冷的桶外壁变成的。
师:对了,这就是霜的形成。
11.师:加盐前后杯子外壁有什么不同?
生:加盐后杯内的温度明显要比加盐前低,加盐后杯子外面形成了霜花,而不是液态的小水珠。
师:将杯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子外壁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将杯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温度回升,杯壁的霜花会慢慢融化成小水珠。这说明霜是水的一种固体形式。
12.师:我们来看这两个实验,你觉得露和霜有什么关系?
生: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生:形成霜的温度比形成露的温度更低。
13.师小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将在自然界夜晚发生的事情直观地在学生面前显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推导出自然界露与霜的形成过程。]
三、阅读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
1.师: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关于露和霜的节气,是什么节气?
生:白露和霜降。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关于白露和霜降的介绍。
2.师:现在,同学们知道白露和霜降的由来了吧!二十四节气中,还有一些是与天气有关的,你能找到吗?
生:类似白露、霜降这样与天气现象有关的节气还有雨水、谷雨、寒露、小雪、大雪。
补充材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设计意图: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很多节气的命名与天气现象有关,如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这是很好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题材。]
四、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露和霜的形成实验,知道了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还知道了它们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来的,但温度要求不一样。
【板书设计】
14.露和霜
制造露和霜
露和霜的联系
露和霜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