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3 河流地貌的发育-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展开专题13 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0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下图为金沙江某河段某段地质时期内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段河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 )
①河流上游 ②风力作用 ③河流两岸 ④冰川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图示地质时期内,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 )
A.下切—抬升—堆积—崩塌 B.崩塌—沉积—抬升—下切
C.下切—沉积—侧蚀—沉积 D.下切—侧蚀—沉积—下切
【答案】1.B 2.D
【解析】1.从图例可知,该河段阶段3出现了堰塞湖相沉积,推测主要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致,故河谷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上游和河流两岸,①③项正确。金沙江地处长江上游,风力作用弱,该段河谷的沉积物由风力作用搬运可能性小,②错误;冰川作用搬运的物质一般是颗粒大小杂乱无章的沉积,形成冰碛物,该段河谷的沉积来自冰川沉积缺乏信息支持,④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由图可知,河流早期处于下切,后侧蚀加强,河床展宽;受堰塞影响,流速减慢,出现湖相沉积;后可能冲破堰塞体或达到相对均一后,地壳抬升,河流重新下切,形成V形谷,D选项符合。故选D。
内蒙古赤峰市阿斯哈图石林属花岗岩石林,位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上。在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厚达几千米的古冰川作用,致使花岗岩的垂直和水平节理发育。图为花岗岩石林景观图,据此回答问题。
3.由花岗岩山体变为花岗岩石林的主要动力是( )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冰川切割 D.风蚀作用
4.石林侧面横向层理发育,好似千层饼,形成这一现象的地质作用最早是( )
A.流水侵蚀 B.风化作用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5.现如今对石林发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外力作用是( )
①风化 ②水蚀 ③风蚀 ④冰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3.C 4.A 5.B
【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在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厚达几千米的古冰川作用,致使花岗岩的垂直和水平节理发育,因此由花岗岩山体变为花岗岩石林的主要动力是冰川切割,C正确;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蚀作用对于花岗岩石林的形成影响不大,A、B、D错误。
4.石林侧面横向层理发育,说明石林在发育的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形成的,A正确;风化作用不会使其出现横向层理结构,B错误;冰川侵蚀一般会出现垂直方向的切割,C错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表面较平滑,曲线流畅,不会形成横向层理,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
5.内蒙古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如今对石林发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外力作用是风化和风蚀,B正确;A、C、D错误。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悬崖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
A.悬崖I、悬崖II、悬崖III B.悬崖II、悬崖I、悬崖III
C.悬崖I、悬崖III、悬崖II D.悬崖II、悬崖III、悬崖I
7.流水侵蚀导致该区域( )
A.高原面积变大 B.地势西高东低 C.山脉高度变高 D.地势起伏变大
8.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式悬崖II的相对高度可能(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持续增大 D.持续减小
【答案】6.C 7.D 8.A
【解析】6.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III;当上溯至II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I,所以形成的先后次序是悬崖I、悬崖III、悬崖II,故选C。
7.受流水侵蚀,高原面面积变小,被切割形成诸多孤立山丘,与原来平坦高原相比,地势起伏增大,D正确,排除A。受流水侵蚀,山脉高度会下降,排除C;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排除B。故选D。
8.随着河流持续下切,悬崖II相对高度增大、长度加长;当河流切穿悬崖II的分水岭后,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下,相对尖耸的悬崖II高度降低、拓宽,所以分水岭式悬崖II的相对高度先增后减。故选A。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谷断面经历一次洪水过程后河谷形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本次洪水过程中( )
A.初期河流侵蚀能力最强 B.中期比后期河水含沙量小
C.中期河流搬运能力较弱 D.洪水过后河床加深加宽
10.该河流流向可能是( )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北向南 D.无法判断
【答案】9.D 10.D
【解析】9.结合图可看出:初期河流流量小,水位低,河流的侵蚀能力较弱,表现为沉积作用为主,且从图中可看出此时沉积物较多,A错误;中期比后期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河水含沙量大,BC错误;洪水过程中,河流对河底和两岸的侵蚀,使河床加深加宽,D正确;故选D。
10.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说明该河流河段是平直河段还是弯曲河段,无法利用凹凸岸判断河流流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对不同年代河湖相沉积物的研究,对于研究地质发育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图是非洲东部某凹陷盆地内部河湖相沉积物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凹陷是由( )
A.东西两侧挤压形成的向斜 B.南北两侧挤压形成的向斜
C.西侧相对下降形成的断层 D.东侧相对下降形成的断层
12.该凹陷东西两侧沉积物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沉积物物质来源不同 B.地形坡度不同 C.外力作用类型不同 D.气候特征不同
13.沉积物的类型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由此推测该凹陷沉降速度最快的时期最可能是( )
A.渐新世晚期 B.早中新世早期 C.早中新世中期 D.早中新世晚期
【答案】11.D 12.B 13.D
【解析】11.读图可知,该凹陷盆地内部河湖相沉积物,东侧部分沉积物从深到浅是河流相岩—滨浅湖相岩—半深湖-深湖相岩,说明沉积环境水深增加,推测该凹陷东侧地壳下沉,为相对下降形成的断层,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2.读图可知,该凹陷最下层岩层东侧沉积物为河流相岩,西侧沉积物为冲积扇相岩。岩层向上为东侧沉积物湖相岩-三角洲相岩,范围大,西侧沉积物为冲积扇相岩-扇三角洲相岩,范围小,由此推测,东侧坡度大,流速快,沉积物搬运沉积范围大;西侧坡度小,流速慢,搬运沉积范围小,B正确。东西两侧沉积物来源都是流水沉积,C错误。区域尺度不大,气候差异不大,D错误。环境沉积物物质来源不同,受两侧地形、河流环境有关,A错误。故选B。
13.该凹陷沉降速度最快的时期,地势越低,沉积物沉积越多越厚,结合图示可知,早中新世晚期该凹陷沉降速度最快,D正确,排除ABC。故选D。
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形成前河口地带同一剖面演化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7万年时,该剖面海相沉积物部分缺失的原因是( )
A.岩层断裂下陷 B.向斜槽部凹陷 C.河流侵蚀 D.冰川侵蚀
2.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珠江河口移动方向是( )
A.总体向海 B.总体向陆 C.先向海后向陆 D.先向陆后向海
3.四个阶段中,该河口地带最可能( )
A.地壳抬升 B.降水量增加 C.盐度下降 D.海水沉积
【答案】1.C 2.B 3.D
【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7万年时,图中未显示海平面,表明海平面位于该地下游地区,该地受流水侵蚀的影响,河流侵蚀强,下切侵蚀海相沉积物,导致海相沉积物部分缺失,故C正确;该地是海相沉积遭受外力侵蚀,与岩层断裂下陷以及向斜槽部凹陷等无关,故AB错误; 珠江三角洲区域纬度较低,受冰川侵蚀可能性很小,故D错误。答案选C。
2.根据题意,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海平面持续上升,并由海浪上溯过程中携带泥沙沉积形成海相沉积物(浅色阴影),由此推测该时间段珠江河口海浪的向岸作用更强,珠江河口持续向陆地一侧退却,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选择B。
3.观察图中四个阶段变化情况可知,河口地带基岩并无抬升,因此地壳并无发生变化,故A错误;材料显示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形成,降水量的增加,将导致河流水量增大,导致河口地区流水作用较强,但图中显示四个阶段海相沉积逐渐增加,表明海水作用增强,故B错误;盐度下降对沉积的影响很小,故C错误;四个阶段变化,显示主要是海相沉积(浅色阴影)部分逐渐增加增厚,因此河口地带最可能是由于海水沉积形成的,故D正确。答案选择D。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左图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右图示意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可推断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为( )
A.慢——快——慢 B.快——慢——快 C.快——慢——慢 D.快——快——慢
5.关于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洲河段北河道,河道宽,始终是主河道 B.关洲河段北河道,河道宽,枯水期是主河道
C.关洲河段南河道,河道窄,洪水期为主河道 D.关洲河段年内常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
6.关于关洲岛未来演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洲岛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 B.关洲岛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
C.上游水库蓄水使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渐远 D.上游水库蓄水使关洲岛距离长江北岸渐远
【答案】4.A 5.D 6.D
【解析】4.流速越快,侵蚀和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颗粒物越大;由材料可知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可推测出流速为慢——快——慢,A正确、BCD错。故选A。
5.从“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图中可读出,枯水期流量小于20000立方米每秒时,南河道分流大于北河道,南河道为主河道,AB错;洪水期流量大于20000立方米每秒时,北河道分流比大于南河道,北河道为主河道,C错;可推测出关洲河段年内常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D正确。故选D。
6.从图中看,关洲岛的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北岸为凹岸,不断蚀退,AB正确;上游水库蓄水使枯水期水量增加,南河渞侵蚀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减弱,使关洲岛距离长江南岸渐远;丰水期水量减少,北河道流量减少,淤积增加,关洲岛距长江北岸渐近,C正确、D不正确。故选D。
嘉陵江干流及其两条支流(渠江和涪江)古地理时期就在合川汇集,构成“三水汇流”格局(下左图),对嘉陵江干流合川以上河段曲流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古地理环境变化导致现今河曲深切嵌入基岩之中。下右图示意嘉陵江某曲流河段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三水汇流”对嘉陵江合川以上河段曲流发育的影响主要是( )
A.水位增高,河床下切强度增大 B.下蚀增强,导致溯源侵蚀加剧
C.带来泥沙,淤积合川以上河道 D.侧蚀作用增强,促进河曲发育
8.推测古地理环境变化可能是( )
A.降水增多,流量增大 B.气温降低,冻融增强
C.地壳抬升,流速加快 D.植被减少,侵蚀增强
9.关于曲流河段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侧不会出现崩坍现象 B.乙侧沉积物粒径较大
C.此河段易演变为牛轭湖 D.两侧阶地沉积物相同
【答案】7.D 8.C 9.D
【解析】7.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三水汇流”将导致嘉陵江合川处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合川以上河段水位落差减小,流速减缓,下切强度减弱,侧蚀作用增强,促进河曲发育,A错,D对;“三水汇流”不是位于河流的源头附近,对溯源侵蚀影响小,B错;“三水汇流”可能导致合川以上部分河段流速减缓,上游带来的泥沙沉积,但与曲流发育关系较小,C错;故选D。
8.结合材料:“古地理环境变化导致现今河曲深切嵌入基岩之中”,推测导致河曲深切嵌入基岩的古地理环境变化可能是由于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抬升,地势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变快,因此下切作用不断增强,C正确;河流下切作用主要是由于地势落差导致的,降水增加,流量增大,下切作用不一定强烈,A错误;嘉陵江流经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相对较高,冻融作用小,B错误;植被减少,会使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河流下切作用减弱,D错误;故选C。
9.观察右图信息可知,嘉陵江河道甲侧较乙侧坡度更陡,易出现崩坍现象,A错;甲侧较乙侧水深,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水流流速较快,沉积的物体颗粒大,B错;牛轭湖主要形成于平原地区,此河段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不易演变为牛轭湖,C错;两侧阶地沉积物形成于同一时期,故沉积物相同,D对;故选D。
川东平行岭谷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川渝交接处,岭谷相间,平行分布,构成独特的地貌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川东平行岭谷的走向大致为( )
A.西北—东南 B.东西 C.东北—西南 D.南北
11.川东平行岭谷主要是( )
A.张裂作用下形成的平行断裂地貌 B.长江水系作用下形成的侵蚀地貌
C.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山和向斜谷 D.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答案】10.C 11.C
【解析】10.据图可知,图中岭谷相间,平行分布,图中指向标指向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再根据面北背南,左西右东可以判断出川东平行岭谷的横剖面为西北——东南,川东平行岭谷走向与其垂直,大致为东北—西南,故C正确,ABD错。答案选择C。
11.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可知,川东平行岭谷是由于岩层受挤压力的作用,岩层向上凸起形成背斜山,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谷地,故C正确;图中平行岭谷形成与平行断裂有一定联系,但这些断层上盘上升,而旁边岩层明显发生弯曲,因此应是受到挤压形成的,不是张裂作用,故A错误;长江水系作用下形成的侵蚀和流水溶蚀作用不可能形成这样大规模的平行岭谷,故BD错误。答案选C。
钱塘江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南岸,曾经的西津渡是喧嚣的码头,现在已经被埋于地下,长江在镇江处持续发生偏移。下图示意镇江与长江的位置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长江在镇江处持续发生偏移的关键原因是( )
A.地壳运动频繁 B.洪涝灾害多发 C.凹岸侵蚀严重 D.地转偏向力影响
13.西津渡被掩埋在地下说明了该地( )
A.降水较多 B.泥沙堆积严重 C.植被较少 D.河流流速较快
【答案】12.C 13.B
【解析】12.根据示意图可知,北岸为凹岸,受河流侵蚀,岸线不断北移,南岸为凸岸,受沉积作用,岸线也不断北移,导致原本濒临长江的西江渡和镇江,逐渐远离了长江河道,C正确;长江在镇江处主要是泥沙堆积,导致岸线的偏移,地壳运动使地表起伏加大,洪涝灾害淹没大片低地,岸线变化与地壳运动、洪涝灾害关系不大,AB错误;在北半球平直河道,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侵蚀右岸,左岸沉积,弯曲河道的侵蚀与沉积主要受河岸形状的影响,D错误。故选C。
13.结合示意图可知,西津渡位于凸岸,受流水沉积作用强,泥沙不断堆积,故被掩埋在地下,说明此地在长期的河流作用下泥沙堆积增多,B正确;降水较多、植被较少、河流流速较快,河流冲刷严重,不会使西津渡被掩埋地下,ACD错误。故选B。
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A 3.C
【解析】1.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
2.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
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5.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答案】4.D 5.A
【解析】4.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故选D。
5.由图可知: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故选A。
金江街段位于金沙江中游。下图示意金沙江该河段河流阶地。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河段的河流流向最可能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南向西北
7.下面四个阶段中,河流流速最慢的是( )
A.T1 B.T2 C.T3 D.T4
【答案】6.A 7.B
【解析】6.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东北方向,金沙江位于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读图可知,该河段河流东北岸以河流堆积地貌为主,西南岸以河流侵蚀地貌为主,据此可判断,河流流向最可能是自西北流向东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阶地的平坦面上都堆积着不同大小的沉积物,根据流水作用的分选性原则,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颗粒物后流积,流速快时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慢时流积物颗粒较小。T2阶段中沉积物是粉砂层,是平均颗粒物最小的时期,此时河流流速最慢,B正确,T1、 T3 、T4阶段中沉积物是以河流砾石为主,平均颗粒物都较大,此时河流流速都较快,ACD错误。故选 B。
下图示意贵阳市东北郊的乌当盆地阶地剖面,盆地内鱼梁河和渔洞河汇集后流入南明河。乌当盆地内可见T1~T4四级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阶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间歇性下降 B.地壳间歇性上升
C.流水沉积作用弱 D.流水堆积作用强
9.图示四级阶地中,形成时期内河流径流量最大的可能是( )
A.T4 B.T3 C.T2 D.T1
10.能成为早期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是因为河流阶地的( )
A.洪涝较少 B.气候湿润 C.土壤肥沃 D.交通便利
【答案】8.B 9.C 10.C
【解析】8.结合材料和图可知:图示河谷两侧存在多级阶地,其形成原因是:阶地上的沉积物为地质时期河流的沉积物,阶地上沉积物的形成时间内,地壳相对稳定,河流流速平缓,流水堆积作用强,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河漫滩,之后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增大,下切侵蚀增强,使河漫滩或河床高出一般洪水位,就形成了一级阶地,周而复始,形成多级阶地,故图示阶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间歇性上升,B对,ACD错;故选B。
9.读图可知,T2与其他几级阶地比大粒径砾石沉积物最多,表明形成时期内河流径流量最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搬运的物质粒径大,ABD错,C对;故选C。
10.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河流阶地位于河流两岸,易被水淹,A错;区域内部阶地和其他部位气候差异不大,B错;阶地地形平坦,多沉积物,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成为早期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C对;河流阶地处交通便利程度与周边区域差异小,D错;故选C。
滑坡和堰塞作为一种灾变的地表过程,深刻影响着河流地貌的变化。青岗坝附近的金沙江河谷受到了多次滑坡堰塞事件的扰动,形成了大量湖相(湖泊环境中沉积)地层的多级阶地。下图示意青岗坝附近的金沙江阶地剖面及其相关沉积年代(单位:千年)推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段河谷附近在地质时期曾发生多次滑坡事件,其主要原因是( )
A.河道侧蚀强烈 B.地壳抬升强烈 C.两岸地势陡峭 D.气候干湿交替
12.图中显示,该段河谷附近发生过的大型滑坡堵江事件至少有(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13.青藏高原隆起后,金沙江青岗坝及附近河谷发育的地质过程主要是( )
A.抬升——堆积——滑坡——堰塞——下切
B.下切——滑坡——堰塞——堆积——下切
C.下切——滑坡——堆积——堰塞——下切
D.拾升——堰塞——滑坡——堆积——下切
【答案】11.C 12.B 13.B
【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谷两岸地势陡峭,易产生滑坡。金沙江落差大,河流下切侵蚀强烈,侧向侵蚀较弱,两岸山地陡峭,A错误、C正确;地壳抬升不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B错误;气候干湿交替是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滑坡没有明显影响,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项正确,本题选C。
12.读图可知,该河谷阶地剖面中湖相沉积层与河流沉积层交替。阶地湖相沉积层主要是由于滑坡体淤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后沉积形成,故依据阶地湖相沉积层的年代和阶地数量可以看出,该地至少发生过5次大型滑坡堵江事件,ACD错误,B项正确,本题选B。
13.青藏高原隆起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金沙江河谷;金沙江青岗坝及附近河谷发生多次滑坡堵江堰塞事件,抑制了河流下切,使附近河段从原先以下切为主的模式转变成以“下切一滑坡一堰塞一堆积一下切”过程为主。每次滑坡堵江都造成坝体上游堰塞成湖,水动力环境的减弱导致上游发生强烈堆积,沉积厚层的堰塞湖相沉积,后来坝体被切穿,金沙江从堰塞湖相沉积上重新下切,或重新发育阶地,但之后又被滑坡堵塞,使得河谷再次发生强烈堆积,如此反复,形成了复杂的河谷发育过程。故B项正确,ACD错误,本题选B。
考点03人口容量-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3人口容量-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丁城市是,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特点是,青藏高原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3防灾减灾-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3防灾减灾-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山体崩塌导致南桠河,对交通安全仍然构成直接威胁的是,根据材料判断,该河段大致流向是,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适应当地气候,该传统民居注重,推测画家徐扬的家乡最可能在,据庙上村的地坑四合院可推测当地,当地主要的风俗文化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